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化文化随笔怒目少年

怒目少年

作者:王鼎钧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ISBN: 978710804228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5.99

类别: 文化随笔 SKU:5c23976e421aa985877a418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42286丛书名: 王鼎钧作品系列

编辑推荐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最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他希望读者由此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作者简介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z大。在台湾,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和当代散文“崛起的山梁”。

目  录

由兰陵至阜阳路线示意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第二图)与生命对话(代序)
部
1 出门一步,便是江湖
2 危险的事情简单
第二部
1 我,一个伪造的人
2 要皇宫,还是要难民营?
3 撒豆成兵,聚沙成塔
4 我是校长,不是总司令
5 我一定能带好你们几千个娃娃
6 “入鲁”并未认真实行?
7 战争是一架机器,制造秘密
8 师友,在光阴里
9 莫等闲小看了疥癣之疾
10 将门子弟品尝抗战滋味
11 这样那样,渐渐长大
12 都是生物惹的祸
13 小说女主角会见记
14 贫穷的母亲养育了太多的孩子
15 五叔毓珍
16 一百块钱欠了四十年
17 群众的愤怒转向了
18 那天,战争几乎吞噬我
19 我不敢感谢上帝
第三部
1 跟着摩西过红海
2 梦中,文峰塔上的歌声
3 从流亡三部曲中醒来
4 把好酒留到末日
5 世界上长的散步
6 黄土平原上一行脚印
7 宛西,我闻我见我思
8 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
9 一个读庄子的人谈论政局
第四部
1 如果……这里就是江南
2 好的哲学老师
3 凡是你不知道的事就是新闻
4 从军文告引发澎湃的热情
5 悲壮与荒谬:无可评论
6 牛老师,戏剧与人生
7 新师表如此如此
8 孤雁不堪愁里听
9 爱情,苦闷的象征?
10 千里万里,爱情的网罗里
11 打日本,我过足瘾了!
12 总得让我想一想
13 抗战胜利,别有一番滋味
14 形象是日渐磨损的币面
15 迟到的歌声:散了吧
16 王吉林:死有锐于利刃
17 兴安日报,文学之路步
第五部
大结局
附录
难忘的岁月

媒体评论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
  ——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在线试读

  出门一步,便是江湖
  诗人郑愁予的名句:“出门一步,便是江湖。”离家五百里算是很远了吧,哪想到后来更远,更远……
  我一生漂泊无定。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半流亡”,离开家,没离开乡。十七岁正式流亡,离开乡,没离开国。后来“国”也离开了。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一身之外,只有很多很多故事说不完。
  现代中国,有个名词叫流亡学生,它前后有三个梯次:梯次,“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青年入关。第二梯次,“七七”抗战开始,沿海各省青年内迁。第三梯次,内战期间,各地青年外逃。我是第二梯次,也就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那时流亡是一种潮流,流亡的青年千万百万,流亡很苦,很孤独,有时也壮烈,危险。
  我在一九四二年夏天离开家乡,前往安徽阜阳。一九四二,那是个什么样的年头?
  那年是民国三十一年,我十七岁。
  那是中国对日抗战第六个年头,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照欧美人的说法)第三个年头。那年中日两军在浙赣路会战,在太行山会战,在湖北宜昌会战,在湖南长沙第三次会战。这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与苏联苦战。
  那时,山东省铁路公路沿线的据点,腹地重要的城镇,都驻扎日军,我们称为沦陷区。但日军以线制面的构想完全失败,广大的农村和山区由两种武力分治,那就是:国民政府派出的正规军,老百姓称为中央军,加上亲国民政府的游击队,他们的地盘称为游击区;还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老百姓通称之为八路军,开辟了解放区。今日话当年事,这些名称先要交代一番。
  那时,日本的打算是把全中国变成日本的属国,先用暴力侵略,后用怀柔安抚。但是,民族主义是无法融化的冰。中国人对暴力造成的伤害不忘记,对怀柔施与的恩惠不感激,想加减换算,没那么便宜,大家指天为誓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尤其是年轻人,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骂“日本鬼子”,唱《中国的青年遍地怒号》。
  中国人管日本人叫“鬼子”,一直叫到抗战胜利,叫到对日和约签订,叫到一九七几年,我在台北进电视公司当编审组长,政府官员以电话指示,电视剧对白的“日本鬼子”一律换成“日军”或“日本军阀”,大家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改了口。
  对日和约签订后,日本政府在台北设立大使馆,抗战时期的愤怒青年虽然渐渐老大,胸中怒气未消,每逢行经馆外,总要对着太阳旗骂句脏话。日本在台北举办次商展,开幕之日,群众一拥齐上,把日本馆的太阳旗扯下来。
  且说华北的“沦陷区”里,日本控制学校,修改文史课程,培养以日本为宗主的思想,办理各种亲日的活动。青年人和他们的家长拒绝这样的教育,大批失学的青年另寻出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成立了一所又一所战时学校,收容他们。在日本的高压之下,中年老年懂得世故分寸,可以苟全,年轻人血气方刚,看鬼子不顺眼,心里窝一把火,留在家里很危险。“出门一时难”,但是在家已非千日好,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名字,成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都说那个时代是洪炉,说这话的人自命是铁匠,他要把人百炼成钢。现成的燃料,那就是每人胸中的怒火。半个中国给日本占了,国仇家恨。铁匠以高明的技术使我们自我熔化,再乒乒乓乓打造。
  那天,战争几乎吞噬我
  一九四四年算是个丰年。这一年,苏联把列宁格勒的德军击溃了。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也相继解放。这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罗马、巴黎光复,在南斯拉夫、爱沙尼亚、希腊各地大胜。太平洋方面,美军在马绍尔群岛,在塞班岛,关岛,菲律宾,在摩鹿加群岛,和日军进行惨烈的战斗,占领了这些军事要地,直接威胁日本本土。
  这一年,中国军队在缅甸和英军并肩驱逐侵入的日军,攻克孟关,在胡康河谷会师;占领孟拱、密芝那、芒市、八莫,巩固滇缅边境;把侵入滇西的日军逐出,光复龙陵、腾冲,不许他们进窥长江上游。
  可是,这年四月,日军企图打通平汉路,用兵河南,许多名城要邑不能固守,报上说,“三十七天内连失三十八城”,(书上说,四十四天内连失四十五城。)虽说战略是以空间换时间,这空间太大,换来的时间未免太短了。
  六亲不同运,命运像化学课堂上的试纸那样,遇见弱者就变恶。小小的日本国,原打算由南洋入缅甸,由缅甸入印度,由印度入中东,和德军会师,压迫英国求和;同时由太平洋直取中美洲,封锁巴拿马运河,压迫美国求和。等到东西两面都碰上铁板,这才缩小范围,经营第二个交通圈,他要由日本经朝鲜,越满洲,贯穿北宁、平汉粤汉三大干线,转广西,以越南暹罗为跳板,和新加坡连接,使陆上海洋的派遣军首尾呼应,脉络贯通。他这才沿陇海路西进,平汉路南下,来打河南。这就像山后有人打围,野兽都跑到山前来张牙舞爪。薄处先破,脆处先断,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这一战严重威胁阜阳。平汉路有失,将阜阳和大后方的连体切割,阜阳成为“敌后”,而且,日军为了策应河南的战事,从蚌埠出兵、沿淮河北进、企图占领阜阳。两路日军打算在郑州会师,席卷河南全境。警讯频传,我们这些大孩子虽也心跳气促,但绝不是害怕。那年代,哪个地方要是没打过仗,那个地方就好像有几分不如人。而我们这一带已经好几年太平无事了。
  颇有游击经验的曹湘源握着拳头、望着前方说:“让李校长带着我们打一仗吧!”
  四月底,日军迫近我们居住的阜阳,我们唯恐他拂晓来一个闪电攻击,夜夜躲在阜阳南部的丘陵地里,随时一个急转弯可以进入大别山。这时,弦歌不辍就难了,我们喜欢把带队的老师围在中间,听他谈打游击的经验。
  我记得他说,小日本儿,哪来的这么大的信心呢,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呢,从古到今,想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人都失败了,他们三朋四友怎么能成功?他怎么不想想,你有国家观念,别人也有;你有民族精神,人家也有;你敢死,别人也敢死;你会杀人,别人也会杀!
  说到这里,他的语调忽然阴沉。你们知道我杀过多少人?–啊,我们受了惊。–我杀日本鬼子,杀八路,杀汉奸。对付敌人和坏人,只有一个办法,杀!我现在是放下屠刀拿起鞭子(教鞭)!我的遗憾是没杀过俄国人,如果要我写“我的志愿”,我的志愿就是:捉几个俄国大鼻子,一天杀一个!
  虽然是在夜间,我也似乎看得见他的脸上有一团杀气。大部分男同学都鼓了掌,只有在七年血战之中才会有这样的掌声。也许是掌声的鼓励吧,他说,小日本儿的年纪越来越小,枪比人高,裤管比腿长。夜间做梦,想家,偷偷地哭,早晨班长伸手一摸,枕头是湿的,马上好一顿拳打脚踢,怪你给皇军出丑丢人。依照政府规定,捉到了小日本儿要送到大后方,可是山长水远,一路经过日军占领区、八路占领区、土匪占领区,哪里行得通?还不是就地挖个坑儿埋了。那小日本儿哪,他哭,他磕头,他并不是怕死,他哀求你一枪把他毙了。只有中弹而死才是军人之死,灵魂才可以轮回再生。我真佩服日本人的教育,教人至死不悟!
  这一段话,他另是一种语调,很平静,几乎带一点感伤。万籁无声中,某种气氛包围了我,使我不想杀人,也不想为杀人者鼓掌。可是,你怎样面对亡国的危机呢?你怎样面对水火涂炭中的生灵呢?你怎样面对无定河边骨和深闺梦里人呢?皇天在上,人生在世,战时有战时的选择,平时有平时的选择,我们无法统一。
  这时,有人问他,杀人有什么感觉。他睁大了眼睛、亦庄亦谐。感觉很好!像大便畅通!他有一等一的口才,先使我们惊,后使我们怒,末了,我们大笑。也只有七年血战中才有这样的笑声。
  战火蔓延,我们停课下乡,准备和日军捉迷藏,饱学的宿儒隐退,通三教九流的教职员当令,这些人很健谈,于是,我们从来没听见过的话听见了,后来不知道的事情知道了。
  我们到这一队听听,再到那一队听听,自称“游学”。听到醉心,忘了归队,于是,某一队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的带队老师干脆向他一拱手:老兄,你多偏劳了吧。
  这位“老兄”引人入胜之处,是他背后有一张神秘的幕。他说:“我是来防范异党活动的,我是来查察青年思想的。”望着那低垂的幕,我们肃然起敬了。不过那时我有一个疑问,一个负有如此重责大任的人,岂不应该深藏不露、运作于冥冥之中吗,为什么这样招摇呢?
  他实在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物,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伸手到那无形的大幕之后,不时取出一样令人惊喜的东西。他说,汤恩伯的军纪太坏了,河南人“宁愿日军烧杀,不愿汤军驻扎”。汤是战区副司令长官,是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指挥五个集团军,声望实力都超过司令长官蒋鼎文。
  这位老师认为,日本人想并吞中国,征服世界,信心未免太大了,汤军在郑州只守五天,在许昌只守六天,叶县是他的大本营,日军还没到叶县,他先退到伏牛山里,他的信心又未免太小了。信心太大是狂人,信心太小是病人,河南战役是狂人对病人的战争。
  一个惊愕连着一个惊愕。他似乎决心要使我们永远记得他。有些话怎么会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以不变应万变?”那是低能。“以空间换时间?”那是败家。他告诉我们,后方正在流行两句话:“前方打仗,后方打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沦陷区正流行两句话:“抗日、抗早了,当汉奸、当晚了。”他的解释是:七七事变发生后,有些人立即毁家纾难,现在撑不下去,只好变节投敌,眼看着抗战胜利近在眼前,他这个汉奸罪名怎逃得掉?有人先干汉奸,搜刮压榨,浑水摸鱼。经过一番养精蓄锐,等到日军大势已去,他来个改邪归正,照样升官发财。
  这个人,我一辈子忘不了,借着战火的余光,他展示了一本禁书,一本书外之书。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来给我们启这个蒙、开这个窍?他是来防范异党、查察青年思想的啊,他究竟希望他的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他扮演的究竟是什么角色?
  许多年后,我听到一个名词:“鸟媒”,猎人把鸟制的标本放在树林里招引它的同类,而猎人在旁张网以待。又过了若干年,我听到更生动更恰当的比喻,“引蛇出洞”。这位防范异党活动、查察青年思想的老师,或许是玩着同样的把戏。
  年轻多梦,我常常梦见他变瘦变高变黑,长袍束腰,头上缠着白布,对着山洞吹那尖巧灵活的笛音。他的音乐确能引蛇,也能使蛇繁殖得多、生长得快。后来他疲倦了,没有气力了,不吹魔笛,蛇照样成群结队爬出来,他只好赶快起身逃走。天下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这一回,他做了因果的主宰,也做了因果的奴隶。
  ……

抢先评论了 “怒目少年”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乡下人的悲歌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西班牙旅行笔记(第二版 林达作品集)

EUR €36.99
评分 4.50 / 5
加入购物车

江南淘书记

EUR €25.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文化的性格(梁晓声2018年重磅新作,东东精选签章本)

EUR €30.99
评分 5.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