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27792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内容简介
本年谱是根据樊增祥的各种传记资料与《樊山集》《樊山续集》《樊山集外》《樊山批判》《樊山政书》《樊山诗文集》等著作编著而成,作者叙述年谱脉络清晰、层次明了,引用作品或征引资料翔实。本年谱详细叙述了樊增祥的一生,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独特的视角看到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具有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目 录
目录
正谱………………..1
参考文献…………405
后记………………409
前 言
一、 本谱是根据樊增祥的各种传记资料与《樊山集》《樊山续集》《樊山集外》《樊山批判》《樊山政书》《樊山诗文集》等著作编成。二、 本谱为记述方便起见,正文中对谱主直呼其名(称“樊增祥”,或称“樊山”),对谱主的先辈则称“某某公”,对谱中所涉及的其他人物,亦皆直称其名。三、 本谱纪日期,例以农历,其后用括号,在括号内标注公历,以资参照。四、 谱中各年,首列清帝或民国纪年,次列干支,再列公元,后列谱主年岁。五、 本谱各年之下,按时间顺序详列谱主的行止交游与著述情况;谱文之下,择要引述相关诗文或文献,既可明谱主事迹之所本,又能就迄今为止诗文作品或文献资料中涉及谱主之记载有讹误或歧义者,采用“案语”形式进行说明、辨正与考异。六、 谱中所征引之诗文作品与文献资料,皆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检核。七、 谱中涉及的与谱主关系重要或密切的人物,一般略注其生平事迹:逝于谱主之前的,在其逝世之年标注;逝于谱主之后的,则择适当日期标注。八、 为更加准确地把握谱主的思想发展脉络,在谱主生活、活动时间内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亦择要列出;而对于文化、文学界出现的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还做出简要介绍。九、 已收入谱主各集的主要诗(词)文作品,大多按年编入谱中(少数写作时间不能确定的暂未编入)。凡编入谱中的诗(词)文作品,只列题目,不录内容;对部分不见于集中而保存于他人文集中、论著中的诗(词)文作品,则全文(诗)照录。十、 友朋与谱主的唱和酬赠之作,亦适当征录一些,系于各年之内。这些作品大多只列题目,部分全文(诗)录入。十一、 凡作品中或征引资料中缺失的字或辨认不清的字,均以“○”表示。十二、 因谱主著述丰富,著作等身,作品繁多,编入谱中的作者的大多数诗(词)文作品,皆注明有出处,如卷数、页码,以方便读者查检阅读。
在线试读
樊增祥,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一字云山;号云门,亦号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居士、身云居士、武威樊嘉等;晚号鲽翁,自署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樊氏源出四川三台县(今绵阳市三台县),再迁至甘肃武威(别称“雍州”“凉州”“侠州”“雍都”)。先祖有勇毅公樊廷,原名王刚,早年从军,因军功累官至哈密总兵、肃州总兵、陕甘固原提督,赠都督同知,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并获赐“铁券一方,子孙世守” 樊增祥:《家大人六十生日征诗文启》,《樊山诗文集·樊山文钞》卷三,玲碧书屋民国元年(1912年)刊本(广益书局代印)。这里所说的“丹书铁券”,并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忠孝带”。樊增祥曾在《辛丑元旦早朝》诗后自注云:“‘忠孝带’为先子旧物,咸丰八年(1858年)入觐即佩此。”见《樊山续集》卷十三,《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944页。。高祖樊尚彬公,三等侍卫,官至广东右翼镇总兵。曾祖东麓公樊继祖,清军副将。嘉庆元年(1796年)奉调至鄂西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事平,调任施南协副将。他见恩施山清水秀,而居民淳朴,决意落籍恩施。嘉庆三年(1798年)擢升浙江镇总兵,后病逝于任上,灵柩葬于恩施,自此,子孙遂入恩施县籍。继祖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遂以二弟之子樊从典承嗣;而招南昌彭邦鼎入赘,先为施南府佟知府幕僚,后官山东巡检;侄樊从銮,恩施秀才。祖父慎五公樊从典,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官至宜昌镇中营游击。娶妻褚氏,系恩施北乡杉木坝拔贡褚上林(春农)之胞姊。父樊燮公(1813—1881),字子重,号鉴亭,年十八,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历任郧阳及宜昌中营游击、荆州营参将、广西宾州营参将、广西新泰协副将,署理左江镇总兵、常德提督,累官至湖南永州镇总兵。原配王夫人,继配徐夫人。子二人:长增祹,字讱斋,号福门;次即增祥。女三人 樊增祥曾写有《家大人六十生日征诗文启》《先考墓碑》两篇文章,对其世系来源有过简略的描述。。樊增祥聪慧刻苦,博学强识,擅长诗、词、古文、骈体;尤工诗,其师张之洞就说过:樊山的文学创作,“诗,文次之,词又次之” 钱海岳:《樊樊山方伯事状》引张之洞语,见《樊樊山诗集》附录二《序跋传记资料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053页。。其诗早年与李慈铭、陶子珍齐名,时称“李樊”、“陶樊”;中年与袁爽秋齐名,时称“袁樊”。而在清末民初的诗坛上,樊增祥与易顺鼎并角两雄,世称“樊易”,为中晚唐诗派的代表诗人。王森然在《樊增祥先生评传》中说:“其诗清妙宛达,无不尽之怀;骈文足窥四杰,散文才气充沛。文采风流,照耀天下,为近代负盛名之文人。” 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页。樊山亦擅书法,书学欧(阳洵)、颜(真卿),重拙峻厚,自成一家——学人谓之为“体貌嶙峋的‘古柴体’”。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