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16578
关乎生与死、罪与罚、爱与恨的99个真实的法庭故事
倾听法官心声 感受司法温度
克制冷静?呆萌热血?很多人可能一辈子没有机会走进法庭,跟人打官司,接触律师和法官(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在这个法律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人或多或少都会对”法官”这个职业群体充满猜测和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法官是什么样子的?法官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希望这本充满泪目因素和爆笑话题、真实而有温度的、小小的日本法庭实录手记,可以印证或者改观你对法官的想象,温暖你对司法与正义的领悟。
《法官物语》以法官之声为线索,收录了99个真实的法庭故事。在这些关乎生与死、罪与罚、爱与恨的法庭故事中,通过品味那些平时不易流露的法官内心的真实声音,读者诸君或许可以更加感性地认知到,司法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正义是怎样实现的。
章 艰难:抉择他人生死
法律随笔1:法官的自称
第二章 肃静:法庭不得放肆
法律随笔2:法袍小影
第三章 权贵:一律平等待之
法律随笔3:审判员与法官
第四章 勇气:宣告无罪释放
法律随笔4:陪席审判员
第五章 洞察:明辨阴谋是非
法律随笔5:审判委员会
第六章 泪目:人生的修罗场
法律随笔6:日本的司法权
第七章 幸福:偶尔谈情说爱
法律随笔7:谈谈检察官
第八章 雄辩:欲责而先褒扬
法律随笔8:决定判决的因素
第九章 代言:为无辜的逝者
法律随笔9:辩护律师
第十章 加油:请重新站起来
后记
番外篇 “我绝不会原谅你这个杀人犯!”在责骂他的 受害人妻子愤怒的眼泪面前
他跪下来失声痛哭 一遍一遍 磕头不断——《补偿》
主要参考文献及网址
你们听过佐田雅治的《补偿》这首歌吗?
“虽然有些突兀,但我想问一下,你们听过佐田雅治的《补偿》 这首歌吗?你们哪怕只是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就会知道你们关于反省的辩护,为什么不能打动人心了。”
2002年2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的山室惠审判长针对因涉嫌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提起诉讼的两名少年,宣读了 “3至5年”不定期徒刑的判决。对于这两名少年来说,即使想要尽快获得新生,至少也要在监狱里呆三年。因此毫无疑问,这是实刑判决。
持续殴打严重醉酒者这一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是恶劣的。尽管被害人一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但却并没有因此而被被告人夺去生命的理由……在宣读如上主旨的判决理由之后,山室法官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你们几个家伙,好好向我道歉!连‘对不起’都不会说吗?啊?!”
在深夜的地铁车厢里,回响着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而遭受斥责的,是四名18岁的少年。这是因为乘兴玩到深夜的四个人从东急田园都市线•涉谷站上车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身体碰到了牧显先生脚尖的缘故。
四人毫无抱歉之意,无视牧先生,继续起劲地聊天。
那天夜里,大醉的牧先生正在回家的途中。牧先生本来就看不惯不讲道理的人,一喝点酒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就涌现出来的事儿,也经常发生。据说,他曾在小酒馆里严厉批评一位举止不文明的客人,遭到对方挑衅后还与其争执起来。
在涉谷站之后的第2站三轩茶屋站,牧先生曾一度下了地铁。但也许是一直压抑的怒气到达临界点了吧,走出地铁门的牧先生突然转过身来,双手扒住尚未完全关闭的车门,朝车厢内的四名少年大声怒喊。
接下来的一瞬间,车门再次打开了。这是列车长以为牧先生想上车便按下了控制车门的“开”的按钮的缘故。然后,只见四个人影蹿到站台上,将牧先生围住。
2001年4月29日零点10分,三轩茶屋站暴行事件发生了。随后,警视厅世田谷署制作出逃亡的四名犯罪嫌疑人的全身画像,向公众寻求线索。据说,警察在涉谷站周边粘贴的画像超过一万张。
5月4日一早,牧先生在接受治疗的医院里身亡,享年43岁,死因是头部遭受打击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名少年两人一组,分别出现在神奈川县警相模原署和警视厅町田署,是当天夜里的事情。四人从电视新闻中得知牧先生死亡后,取得联系经过商量后决定一起去警察署。
“是我们干的……”
在相模原署里,两名无业少年轻声说道。而当警察问“干了什么”的时候,两人却闭紧嘴巴不做声。毫无犹豫回答“是三轩茶屋事件”的,是陪同其中一个少年一起来的父亲。
四名少年中,有两人以殴打、踢踹的方式向牧先生施加暴行,对于他们,考虑到案情的严重性,法院决定不在家庭法院而在地方法院公开审理。剩下的两人,由于他们的过错是对另外俩人的殴打“光看着,放任不管”,法院以犯罪嫌疑不充分为据,当庭予以释放。
在东京地方法院刑事审判庭接受审判的两名少年,重复着“我感到很抱歉”“我在检讨”“非常对不起”这样表示道歉的话。但从他们淡漠的态度来看,很难说他们已经真正认识到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这件事的深刻含义。
文章开头提到的“佐田雅治的说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审判人员以歌曲对被告人进行说教,在日本尚属罕见,因此电视和报纸媒体对此大加报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得知此事后,佐田先生也发表了感慨:“因为法在裁决人的内心方面能力有限啊。”
判决的次日,身处东京拘留所的一名少年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婶婶。信中抄写着偶然从音乐CD中听到的《补偿》这首歌的歌词。
据说,后来当一名少年的目前前来探视时说道“往后啊,即使要花很长的年月,也要拼命努力向被害者的家属表示诚意。请求别人的原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少年答道:“我知道了。”
话说回来,《补偿》这首歌的歌词部分取材自现实生活——那是关于一名交通事故中的加害者,在事故后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拼命赚钱,每月不间断地把钱汇给交通事故遇害者的妻子的故事。
想要听法官说话,有哪些机会?
在公开的场合,能够听到宝贵的法官的声音的机会,存在于下文列举的几种情形当中。
补充询问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方和辩方会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轮流对站在证人席上的证人或被告人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即便上述交叉询问已经结束,但只要主审法官心怀“询问进行得仍然不够充分啊”这种感觉时,便可以自行向证人或被告人进行补充询问。
有时候,我觉得法官的这种补充询问与其说是“询问”,还不如说是针对被告人的训导或说教。也有很多人专门为了听法官的这种训导或说教,才挤在旁听席上的。
判决理由
在判决中,法官应就主文(例如,刑事判决的主文是指被告人是有罪还是无罪以及在有罪的情况下判处何种刑罚的部分)结论背后的理由进行论述。这种论述要表明法官依据证据及证言等认定了何种事实、根据哪些法律推导出如此结论。不过,在论述的过程中,因具体审案法官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一些体现该名法官独特语言习惯及价值观的内容。这也正是判决理由具有魅力的原因。
补充发言、感言、旁论
此类言论大多发生在法官宣读完判决理由后,是以世人为倾听对象发表的建议。尽管这类言论并没有强制力,但有时会成为政府或地方自治体行动的依据。
例如,在因使用没有进行加热处理的血液制剂导致大量白血病和肝炎患者感染艾滋病的案件中,便是如此。1996年,就任厚生大臣的菅直人代议员,彻查显示存在行政过失的资料,面向死去的受害人的遗照跪地谢罪。他迅速采取的这些行动获得了世人的认可。而促发这些行为的源头,正是东京地方法院和大阪地方法院在前一年的10月共同就“药损感染艾滋病诉讼案”进行调解时,在“感言”中针对“政府反应迟缓”所进行的严厉指责。
说教
这种发言以刑事案件及青少年案件为对象。在判决公审中,当法官宣读完判决书的正文和判决理由宣之后,“说教”便是它们再次对被告人的将来提出建议的机会。序言中提到的“佐田说教”也属于这种类型。
“说教”绝非法官一时心血来潮而说的话,而是日本《刑事诉讼规则》第221条 中列举的一种具有法令依据的行为。它的正式名称为“训诫”,但在本书中则采用大家较为熟悉的“说教”这一媒体用语。
闭庭后
法官在宣告闭庭后,在法庭上所说的一些非正式的话。此类发言才有可能是法官一时的心血来潮。
其他(法庭外)
主要指法院的代表人(长官、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司法记者们的提问。还有因犯罪被逮捕的法官在接受警察、检察官的调查时所作的供述。
林大贵君,非常喜欢生物和自然,是一个珍惜生命的少年。
谷中孝寿君,遇害前收到在香港生活的二女儿的邀请,并约定好在夏季祭祀结束后前往香港游玩。谷中君快乐期待着的香港之行,没能实现。
田中孝昭君,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不管顾客订购多么小的零件,都给送货,也深受客户的信赖。田中君快乐地期待着看到两个女儿披上嫁衣当新娘的样子。
鸟居幸君,心地善良、个性爽朗,在学校,是高年级的同学和低年级的同学都喜欢的人。鸟居君特别喜欢书,梦想是长大以后从事图书出版之类的工作。
——对被害人前所未有的关怀
……法官在审判中如前文所述那样提及被害人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在此之前,在日本的刑事审判中,检察官和被告人被视为当事人双方,而被害者则受到几乎被无视的待遇。但是现在,距离被害人作为第三方当事人参加审判的日子,已经在一步步地临近了。审理本案的小川法官的上述发言,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变化的反映。
希望你不要忘记妈妈的脸。
——曾经会判处无期徒刑的“杀害尊亲属罪”
这是一起极其任性的弑母案。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因为母亲的一句批评——“你玩手机的时间太久了!”,便将自己的妈妈刺死了。……被告人行凶后,往母亲的遗体上浇上沙拉油并点着了火。据说这是为了使案发现场看起来像是精神变态的人闯入房间后将母亲杀害而进行的伪造工作。然后,被告人离开家,在一家旧书店站着看漫画。我很好奇:在那种情况下,被告人阅读了什么样的漫画呢?他有没有使用那部比母亲还重要的手机跟谁聊天呢?如果在以前,被告人的行为将构成“杀害尊亲属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相比之下,我认为8年有期徒刑不算严厉的刑罚。因此,宫崎法官用这种说教来弥补刑罚之轻:活下去,并用一生铭记为你倾注了无偿的爱的妈妈的脸以及在你面前咽下后一口气时妈妈的脸!真希望在被告人出狱时,能有人再跟他重复一遍这句话呀。
自古便流传有这样的谚语:“锈生于铁而毁灭铁。”希望你心里的锈迹尚未蔓延。不要焦虑地追求名誉,注重自身修为,用高洁的品格去赢得他人的尊重吧。
——法庭上的佛学家
据说,小池法官在本案中引用的格言初源自佛祖释迦摩尼。
原文是:“就像铁锈从铁身上冒出并对铁造成伤害一样,人的恶行也滋生于自身并将自己的命运引向歧途”(法句经第18篇“尘垢”第240号)。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己身上长了锈,自作自受”的意思。这句超越数千年的光阴依然熠熠生辉的老话,对于贪污渎职的政治家来说,真是一份值得感激的训诫。
……在随后的判决公审中,小池法官又说:“在前六十年的生涯中,你已经被心里长出的锈和傲慢所蒙蔽。不要在高级宾馆里放荡人生,流着汗水去劳动吧!用这样的余生去赎罪,把心里的锈迹洗涤干净。”
如此这般口吐莲花,真是让我搞不清楚,到底谁才是宗教家呀。
我理解你想要尽早解脱的心情。活下去可能是更加痛苦的,但是,希望你仔细看清生之地狱,品尝罪孽深重的苦痛吧。
——法官的说明责任
现在正是樱花盛开的好时节。未来会怎样,我虽不知;但至少在今天晚上,安心地观赏樱花,怎么样?
——刚听到“被告人是……”便沸腾起来的法庭
罪犯杀人容易,但国家做出死刑判决却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知道各位无法认可,但这就是现实。
——徘徊郁闷在“案件之悲”与“量刑行情”之间
在交通事故案的审判中,被害人生命的价值,就跟车站前免费赠送的纸巾一样轻。与被害人家属的悲叹相比,以往的判例是对被告人的一种过度保护。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法律不能缺少慈悲。
——生命的尊严,是重若地球呢,还是轻如纸巾呢?
对于刑罚过重还是过轻,大家可能会存在争论。不过,不管是杀人罪、业务过失致死罪,还是危险驾驶致死罪,都不能改变被害人遗属的心情,因为被害人死亡这一关键事实无法改变。即便在服刑结束之后,被告人身上也一直背负着继续赎罪的责任。
——交通事故遇难者遗属的两次哭泣
母亲不会憎恨那个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去照料她的儿子。
——悲剧一场,控方亦动容
恋爱须以对方的存在,才能成立。如果真正爱一个人的话,仅忠实于自己的心意是不行的,还必须要考虑对方的心情。
——“服刑之后还要去找他。”
也就是说,挚友并非你真正的朋友,爱妻也不是一个好妻子,对吧?我非常能够理解你。但是,杀人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你也明白这一点吧?
——妻子与发小婚外恋,案件的导火线
被告人想要建设美术馆的想法是很好的,但你的行为却等同于在名画上涂鸦,这真令人遗憾。
——先抑后扬、褒而后罚的捧杀术
一边渴望家人的爱,一边遭受家人虐待。被害人究竟是以何种心情,忍受这样的日子呢?在其生命落幕时,他的内心有何感想呢? 如果许愿能成真,我祈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全都是悲伤。
——我只是希望有人管,有人爱呀
你今后是怎样一个活法,全在三名死者六只眼睛的密切关注之下。
——还记得筑波妻儿被杀案吗?
……在庭审中,松浦法官这样对被告人说:“你行医诊脉,治病救人,一路走来被患者所感谢。正是身为医生的你所亲手扼杀的生命,才格外的沉重。”
希望你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演员,其个人行为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希望你今后戒骄戒躁,谦虚而负责任地为人处事。
——北野武军团袭击《星期五》编辑部事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