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474348
《录音/混音知识》于2004年在日本初版,后于2012年修订后再版,现在您手里的正是这个版本。
本书在日本拥有众多的读者,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是当今日本业界的大神级人物,另一方面,本书的确实用、好用。正如曲世聪老师所言,“本书是许多刚入门,以及正在成长的录音师、混音师的开启工具”。古谚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本书简直就是“他山之玉”,咱们直接拿来用就好了。相信本书能为您增进知识,拓展视野,启发灵感,提升作品质量提供帮助。
本书特色
◎国内独家原版引进!日本混音教父,亚太地区极具实力及影响力的现役录音/混音师,杨坤、张杰、李宇春特邀合作录音/混音师——山杉勇司亲撰。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曲世聪激情作序推荐!
◎本书向读者揭示的全部知识、思路、技巧,均来自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
◎本书面向所有立志成为录音师的读者,更是家庭录音音乐人提升作品质量必须的实用秘笈。
◎精选百余幅器材与录音现场高清写真与工程示意图,国内首度发表,拓展视野、启发灵感。
《录音/混音知识》教授的是当今录音/混音工程领域中基本的音频处理知识,内容涉及器材、操作技巧与理念。它从初级开始,对音频信号、波形,直到我们能听到的“成品”声音,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对 microphone、Reverb、EQ、Compressor 乃至线材都有精准而细致的讲解。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清晰地认识所有的录音/混音器材及操作流程与效果,以及如何把它们正确地应用到音乐制作工程*重要的工作环节当中上去。
通过本书,读者将获得真正专业且国际通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通过作者提供的多个录/混音的实践案例分析来一窥当代“混音教父”对音乐的理解,见识真正*的录/混音技巧。
目录:
CONTENTS
章 器材 / 001
麦克风 / 002
动态麦克风 / 002
电容式麦克风 / 007
铝带麦克风 / 013
麦克风的机能 / 015
实战中选择麦克风的方法 / 020
调音台 / 022
在录音工作室的系统 / 022
调音台的输入 / 024
调音台的输出 / 026
调音台的其它机能 / 030
外部音频处理器 / 033
麦克风前置放大器 / 033
均衡器 / 038
动态系 / 042
混响器 / 051
延时器 / 056
从多重效果器到效果插件 / 059
推荐自行创作器材 / 061
录音器 / 063
模拟 MTR / 063
数码 MTR / 071
母带录音器 / 078
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数字音频工作站) / 082
虚拟工作室——DAW / 082
关于电脑 / 089
监听扬声器 / 092
监听扬声器是声音的出口 / 092
巨型扬声器与小型扬声器 / 093
小型扬声器的设置 / 096
监听器的音量 / 098
自家录音工作室的设置 / 099
专栏小知识 参考音源 / 102
第二章 录音 / 103
专业工作室的特征 / 104
各种各样的专业工作室 / 104
专业工作室与自家工作室的区别 / 106
录音作业的心得 / 109
录音时需要考虑的几点 / 109
将麦克风安置于“声音聚集的焦点场所” / 113
音响工程师所需的感性 / 115
录音电平的设定 / 116
架子鼓的收录 / 117
用一支麦克风来收录架子鼓 / 117
用 2—3 支麦克风来收录架子鼓 / 120
用多支麦克风来收录架子鼓 / 123
贝司的收录 / 133
由麦克风对贝司音箱进行录音 / 133
由线路对电贝司进行录音 / 134
由线路 麦克风对电贝司进行录音 / 136
木贝司的收录 / 137
边录音边做压缩器或均衡器的处理 / 139
吉他的收录 / 141
针对电吉他的麦克风设置 / 141
例外频出的工业音乐 / 144
针对原声吉他的麦克风设置 / 144
对原声吉他边录音边做效果处理 / 146
钢琴的收录 / 147
用一支麦克风对钢琴录音 / 147
用多支麦克风对钢琴录音 / 149
弦乐器的收录 / 151
在工作室内的弦乐器收录 / 151
歌声的收录 / 153
为歌手录音的注意事项 / 153
适合歌手录音的麦克风与麦克风前置放大器 / 156
需要边录音边做压缩处理的场合 / 157
线路类乐器的收录 / 159
了解乐器很重要 / 159
改变了连线就会改变声音吗? / 160
关于监听 / 161
对立体声混音的监听 / 161
需要为演奏者提供监听混音的场合 / 163
专栏小知识 成为音响工程师的条件 / 167
第三章 混音 / 169
混音概论 / 170
粗略版混音与完成型混音 / 170
混音的视觉印象 / 172
混音的基础是音量操作 / 173
关于音量电平 / 177
值得好好记住的技法 / 179
巧用压缩器的方法 / 179
巧用均衡器的方法 / 183
地鼓与贝司的连接 / 187
使歌手声音与伴奏乐曲调和 / 190
决定乐器的定位 / 192
脱离“声音单薄的混音”/ 195
营造出立体声的音压 / 197
编辑技巧 / 199
演奏疏漏或噪音的补正 / 199
“OK 录音”的制作方法 / 202
混音的流程 / 205
首先从扬声器的设置开始 / 205
作为实际作业的初步“诊断”/ 207
使用外部音频处理器所实现的修复 / 209
使用内置效果插件来完成的混音 / 210
MIDI 制作的弦乐器 / 214
歌声的处理——完成 / 215
在混音的末尾 / 219
制作为重要的母盘 / 219
专栏小知识 关于母盘制作 / 221
附录 / 222
必听 CD 推荐 / 222
迷你术语集 / 224
后记 / 226
著名音乐人曲世聪推荐序:
序 ——用声音叙述生活的工程师
杉山勇司是我尊敬的良师益友,我们相识十年,一起工作至今,每次与他合作我都还有着初次时那样的兴奋和期盼。当我得知 Yuji(我每次都这么称呼他)的书要在内地发行,便主动请缨作序。这事于我很不寻常,我想这也许是我们注定的缘分吧!
音乐上我们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这很难得。混音在制作环节上来说,是很直观的体现。如果我是用旋律记录生活的音乐人,那么 Yuji 就是用声音叙述生活的工程师。在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上我们保持着一贯的特色——既不拘泥于简单的升级更新,也不一味追求老一代的音色界定。和Yuji 的每次合作都有着既独特又创新的体验。我本人是个 vintage 发烧狂,
而 Yuji 也是从模拟时代一路走过来的,我们共同的理念是:用模拟的音频概念配合数字方法来制作音乐,这样的音乐在质感上会有时代气息,却不会失去采样率年代的经典性。
Yuji 所著的《录音 / 混音知识大全》教授的是基本的音频处理知识,内容涉及器材、操作技巧与理念。它从初级开始,对音频信号、波形,到我们能听到的“成品”声音,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对 microphone、Reverb、EQ、Compressor 乃至线材都有精准而细致的讲解。
我相信,本书是许多刚入门,以及正在成长的录音师、混音师的开启工具。在这个素材如车水马龙横冲直撞的信息年代,唱片产业的繁华胜景已成过眼云烟,作为职业混音工程师,我们还是要屏住呼吸,耐心地从事我们所钟爱的事业。我相信这个相对没有歌手、作曲家、演奏家那么出名,或者说不易被人关注的行业,却更能凸显、并展现从业者的独特品位与音
乐审美眼光。当有一天你听到了优美的声音、触动自己的旋律,请不要忘记唤醒你耳朵的每一位混音工程师。
读这本书之前,你要懂得,音乐是如此让人赏心悦耳,而记载这些动人之处的,恰恰是严谨而且规规矩矩的波形。
曲世聪
2017 年元旦于北京
作者自序
序 ——致中国音响工程师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现在已经难以买到的诸如麦克风之类高价的经典设备。但就算是录音技术不断向着数字化发展,这些经典的设备也一定还是很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的是,现在的数字录音技术所实现的,其实都是以前模拟录音时代已经实现过的手法。软件化的均衡器、压缩器、延迟和混响效果器,甚至磁带录音机以及调音台,这些设备的原型都是模拟时代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想要深刻地了解 DAW 或者效果插件之类的软件,好的捷径就是去深入了解它们的原型。
在音乐制作的领域中,模拟设备等硬件器材的历史还是比软件长很多的。可能今后数字设备或者软件完全替代模拟硬件的那一天会到来,但是到那一天来临之前,作为使用者也就是录音师、制作人、艺术家,还是一定要储备好模拟设备的相关知识。另外,理解由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转换的优势也是不可或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相同的性能表现,只要存储格式允许,在哪儿都可以使用同样的处理;每一项设置都可以完完全全地保存等许许多多的优点都可以举例说明,并且在维护上面也会很有优势。这一切都为缩短工作时间、节省制作成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反过来看,大家对于设备的理解甚至对于作品本身“音乐性”的理解却因此而渐渐失去。
结合上面说的这些,希望担负着音乐产业重任的各位,在模拟设备依然存在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找机会去接触这些经典设备,多去了解被称为“经典”的专辑的制作过程。不去理解音乐制作的历史就无法创造出接下来的音乐。
这本书于 2004 年时在日本初版。那个时候考虑得多的是怎么让它的内容能在各个时代都能通用。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过程中,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设备和技术都是为了创造音乐而存在的——13 年后的现在笔者更加坚信这一点。
笔者认为,创造音乐的过程是全世界共通的。到现在为止合作过的各个国家的艺人中并没有遇到过想法完全不同的人。当然,到现在一直合作的中国艺术家也都是这样。很期待能够有与本书的读者一起创造音乐的机会。
本书旨在为立志成为音响工程师或对制作音乐有兴趣的爱好者作解说。笔者亦想在基于自身的实际经验上,为读者呈现出只有在聆听音乐时才能有机会接触到的录音现场。
在存在着形形色色音乐形态的当今,录音方法也随着音乐种类的多元化而丰富多彩。此书所介绍的内容,无非是有关录音方面的基础事项,那是因为无论多么高难度的录音技术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而笔者自身在录音的工作现场,也靠书中介绍的这些基础知识来完成实际操作。
本书由《器材》《录音》《混音》这三大章构成。这个顺序并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这三者对于一个音响工程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项目。任何一个项目的缺失,都将影响工程师的工作。而在今后如书中所强调的一样,录音与混音这两种作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界限。对录音器材知识的掌握与做混音实际操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书向读者推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在此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实验是只有在成为专业工程师之前才能进行的。录音作业是一项十分花费财力的作业,在真正的录音现场谁都不会轻易把机会交给一位新手。平时练习的时间,要靠读者自己挤出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响工程师,在拥有优秀感性认知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接下来,就让笔者带您一起进入这基础而又重要的学习内容吧。
杉山勇司
2017 年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