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51101
营救“渣滓洞”战友的百岁老人,讲述《红岩》以外的故事
“双枪老太婆”的硬朗形象外,再现她的书香教养和儿女情长
历史波谲云诡,不同命运综错潜行
林向北,1918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盐商家庭,1938年加入共产党,1945年开始参与华蓥山大起义的筹备及策反工作,起义失败后掩护大批同志撤退,并组织营救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战友。
书稿以林佩尧、林向北父子和陈联诗、廖宁君母女的革命生涯与情感为主线,铺陈出一个传奇的家族群像。两代人,共出现八名中共地下党员,为革命牺牲了四位亲人,*小的年仅四岁……作者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活的人物,一直以“双枪老太婆”硬朗形象示人的陈联诗,也再现出她书香教养和儿女情长的一面。
部分 我的青少年时代
章 /003
我是一个无娘儿 /003
父亲远走高飞 /006
父亲衣锦还乡 /013
局长的大少爷 /020
罗汉堂里的“豇豆小姐” /025
第二章 /030
不要孝子要同志 /030
假戏真唱 /035
第三章 /042
从局长到犯人 /042
改造人间地狱 /048
告别家乡 /056
第四章 /058
跟着父亲去流浪 /058
我的初恋 /065
多想她是我妈妈 /070
网球场上显身手 /074
小先生大志气 /079
第五章 /086
我陪诗伯坐监牢 /086
女犯心中的“活菩萨” /090
《万州日报》小访员 /097
万县“七君子案” /101
第六章 /109
诗伯出狱 /109
又想带兵去打日本 /118
诗伯随我们回老家 /121
第七章 /138
英雄无用武之地 /138
我带诗伯游故地 /142
“乱世英雄”起四方 /148
第二部分 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
第八章 /161
入党 /161
筹办国华中学 /165
在国际工业合作协会 /172
第九章 /177
重返云阳 /177
孩子剧团来了 /180
擦皮鞋少将江民声 /189
第十章 /194
次到外婆家 /194
又见诗伯 /198
初识宁君 /206
刘老刻印谋生 /213
第十一章/217
父亲再次入党 /217
奇怪的勤务兵 /224
筹办农场 /227
撤退 /229
我爱宁君 /232
诗伯当上板车老板 /240
被拘留的日子里 /244
第十二章/249
蛰伏在都市 /249
乱世中的婚姻 /260
神秘表叔 /261
我的一家与中华剧艺社 /269
别了成都 /274
第三部分 战斗在黎明前的黑夜
第十三章/279
筹备大起义 /279
星火在燎原 /284
冰华之死 /290
父亲走得太早了 /294
云开日出 /304
投身“学运” /309
初学拉广告 /316
第十四章/323
策反地头蛇 /323
煮熟的鸭子飞了 /329
为了二百一十四条生命 /334
紧急下潜 /342
家庭支部 /348
虚惊 /353
第十五章/356
虎口夺食 /356
母女抢夺“生死牌” /366
脱险同志联络处 /369
郭德贤和她的两个孩子 /373
我的妹夫陈作仪 /377
好人谭幺姐 /381
主要参考资料 /389
后 记 /391
——流沙河
老人超强的记忆力,女儿林雪忠实的记录,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珍贵史料。这只是百岁老人三部曲的*部: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个人生三十年。之后他随着中国历史大潮的沉浮而继续沉浮:个人命运总是被卷入其间,常常感觉是自主选择,事后回望,却会看到一个难以挣脱的巨大旋涡。盼望早日看到这部个人史后两部的出版,呈现一个更为丰富完整的人生长途。
——林达
个人史属于私人叙事,视角是私人的,却也可以在个人史中看见大历史,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常常重叠在一起。个人史的书写可以为大历史提供细节,帮助读者读懂时代的变化和我们经历的苦难……
——傅国涌
序
我从2000年开始为父亲写这本传记。
其实我记录的不单单是父亲,还有整个家族。父系这边有我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几个姑婆、姑妈和她们的身世;母系那边呢,有我那名扬天下的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和我的母亲……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何况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些故事本来就很精彩。可是一本好书只有故事显然不够,我不断地启发回忆中的父亲,还要有细节,要重视那些让你记忆深刻的哪怕是很微小的细节。细节有着很强的真实感,能够让冰冷的概念变得活色生香;很多时候它还可以像眼睛一样,帮助我们看到人物的内心,而写出人物的内心,是一部作品极高的境界。
而更重要的,是写人生,写你身边各种人物的人生命运。你出生的时候虽然民国已经开始,可是你的家族是从晚清发迹,发迹的原因又与一些重大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在你一步一步走向百年的生涯中,这样的变革层层叠叠,你都是亲历者,所以得写出历史大潮在一个地区一个小镇一个家族乃至个人身上,漫过的痕迹。同时,还得写众生相。你从一个有钱有势的盐商大家庭里跌落下来,然后浪迹天涯,尝遍了人间的冷暖,见识了各色人等,这些人都是使你成为革命者的人文环境,也是社会阶梯的构成,写出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也就写出了那个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革命者毕竟是少而又少,这些芸芸众生才是培育你们的广袤土壤。
然后我们再来说革命。那个时代与你一样的年轻人很多,可是为什么偏偏你成了革命者?为什么我们这个家族里居然出了八个中共地下党员,死了四个亲人?他们都很优秀,都不缺吃少穿,血雨腥风的革命到底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难道它对于这些知识分子的魅力,超过了清华燕京剑桥普林斯顿吗?人性趋利,革命却向死而行,到底是为什么,让你们和你们的那些同志们“走火入魔”,为这个“革命”去赴汤蹈火?
夜深了,萧瑟秋风在树林中穿行,孤灯之下,书中的人物一个个向我走来,然后渐行渐远,筚路蓝缕。如果不是生在那个年代,我的外婆会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外公会是一个长跑教练;母亲会成为一个歌唱家或者话剧演员;父亲十二三岁就开始发表文章,十五岁已经是誉满川东北的网球名将,做个拼体力的一线记者应该没问题;而厚道的祖父,很适合做个勤勤恳恳的办公室主任……
多好。
可是他们终还是成为了革命者。
我一直都认为: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不愿意让革命再在我们身上发生,更不愿意让我们也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要铲除那些产生革命的土壤,让所有的人都能够过上祥和安宁的生活,为此情愿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历史是多么复杂,他们却如此简单。
林雪
2018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