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6050984
本书辑录了潘鹤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2014年的雕塑作品图照、工作照近四百张,全方位地展示了潘鹤的雕塑艺术魅力。
01 前言
03 20世纪40年代
19 20世纪50年代
33 20世纪60年代
51 20世纪70年代
85 20世纪80年代
155 20世纪90年代
213 2000年以后作品
283 速塑
浩然正气的艺术家
梁明诚
雕塑在人类社会中,是以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而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又要通过个人特色传达出来,因为这是艺术。
说潘鹤教授的雕塑艺术“走进时代”并不恰当。从哪里走进呢?他的雕塑艺术是在20世纪的中国土壤上生长、壮大起来的。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从贫困落后的谷开始,经历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奋斗牺牲,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到现在的求富强的百年史。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像中国这部百年史这样丰厚,这样催人泪下,这样值得心怀壮志的艺术家去记录、去歌颂。
我们很难找到另一位雕塑家,像潘鹤教授那样,在他一生作品中,对这个历史作了如此真诚而强烈,全面而深刻的表现。
20世纪的中国雕塑,也是一部几乎从零开始的雕塑史。潘鹤教授从少年开始,凭着与生俱来的艺术资质,独立地去吸收、摸索、自主地去发展艺术才能。他没有前人从国外带回来雕塑知识的同时也带回来的框框和门户之见,直截了当地把握住了雕塑艺术的真谛。因此,他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地展开。到了他成熟之后,从《艰苦岁月》开始,他就在雕塑艺术形式的发挥上步步领先。因为他把个人成就和整个雕塑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所以除创作之外,还不遗余力也卓有成效地从事雕塑的舆论开拓、技术开发、理论指导、教学育人等工作。
我们也很难找到另一位雕塑家,像潘鹤教授那样,对21世纪雕塑事业做出这样全方位的贡献。
少年潘鹤是直接从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伟大作品中吸收营养的,在他吸收技艺的同时,伟大文艺家的人格与伟大作品的历史性、人民性注入了他的心灵,成为他艺术追求的起点,形成了他艺术审美的核心。对真善美的崇拜,对崇高、博大的向往,对正义的拥戴,对民族、社会的责任,在他心中培养成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欺世和媚俗与他无缘。到了青年时代以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环境和物质条件得到了保证,他如鱼得水,尽情地把从小的积蕴发挥了出来。
世界上有一类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强大,持久。如《离骚》或《荷马史诗》,如《摩西》或《思想者》,如《黄河大合唱》或《英雄交响曲》……它们都是当时当地的时代精神的写照,但在题材、主题之上,艺术家更赋予作品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宏大的精神空间,一种人类贵的情愫,这就是伟大艺术品的永恒魅力所在。我们可以看到,潘鹤教授的艺术理想与实践是和这个行列一致的。
潘鹤教授天生有非常敏锐的感觉,这是艺术才能中基本也重要的素质。他也是个至性至情的人,这从他的初恋经历可见一斑。幸或不幸的是,他还有强大理性,他对很多问题都有哲学的、历史的思考,无论多复杂的情况,他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注定了他不会成为苏曼殊式的才子型艺术家。如果艺术家可以分为重型与轻型的话,他只能是前者。
接近潘鹤教授的人都会感到他身上有股强大的“气”,一种浩然之气。直到老年,这股“气”仍没有丝毫的消减。正是这股气保证了他在追求中不屈不挠,排除阻力,去达到他认定的目标。
机智、幽默、好胜、霸气、平常心、百无禁忌、散落支离、记忆强、记性差、平易近人、坐怀不乱……这些词语都可以在描述潘鹤个性时用上。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而世界很精彩。但愿今后的研究者不要光从社会学的角度,还要从人学的角度来追寻、剖析。因为有血有肉的艺术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家创造的。
沧海横流,有多少杰出人物为世纪增辉。历史造就艺术,艺术回报历史。十三岁的潘鹤写过:我感觉自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凡我有希望做好的事,都想凌驾于世界任何人之上。今年九十岁的潘鹤教授大概会为自己的少年狂而微笑吧。
(本文作者:梁明诚,广东顺德人,历任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广州美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