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66255
编辑推荐
名师讲解,学会雕塑的基础知识和鉴赏要点,纵览古今,带你赏鉴中外传世之作。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
内容简介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本书分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创作技法、著名雕塑作品欣赏与雕塑作品的价值、鉴赏和保存四个章节,将引领读者步入雕塑欣赏之门。
目 录
**章 中外雕塑概述 / 001
一、雕塑的涵义 / 003
二、中国雕塑 / 003
三、外国雕塑 / 014
一、雕塑的涵义 / 003
二、中国雕塑 / 003
三、外国雕塑 / 014
第二章 雕塑的创作技法 / 023
一、雕塑的基本创作过程 / 025
二、雕塑创作的工具 / 027
三、示例 / 028
第三章 中外著名雕塑家作品欣赏 / 031
一、中国雕塑欣赏 / 033
二、外国雕塑欣赏 / 064
第四章 雕塑作品的价值、鉴定和保存 / 083
一、雕塑作品的价值 / 085
二、雕塑作品的鉴定 / 086
三、雕塑作品的保存 / 087
参考文献 / 088
前 言
雕塑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朴素的审美观念,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全人类共同的创造。后来随着人类社会逐步发展,不同族群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产生了差异,从而导致雕塑创作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面貌。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即使同一族群同个国家的雕塑风格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乃至形成新的流派。从整个雕塑发展史来看,时代越是往后,雕塑的创作风格便越是脱离早期的朴素审美观,其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越来越为宗教、哲学、时代精神所取代。而要了解雕塑,欣赏雕塑,进入雕塑创作之门,就必须对中外雕塑的历史以及不同时期的名家名作有所认识。
本书旨在梳理中外雕塑历史与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引领读者对雕塑史、重要作品和一般的雕塑创作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中,中外雕塑史及作品介绍,较为侧重中国部分;而外国雕塑的介绍,则侧重于欧美雕塑。事实上,中外雕塑历史上万年,作品数不胜数,想要巨细无遗地阐述整个雕塑史与代表作品自无可能,即使是要详述某个国家的雕塑历史,恐怕也非这本小书所能够容纳,故而只能择其要者略作简述。同时为了行文的流畅与布局的完整,笔者也不得不割舍了很多重要的内容,在此先作说明。
中外雕塑,起源同一,发展则异。外国雕塑特别是欧美雕塑,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极为深重,很早就确立了以人物形象为创作主体的艺术理念,其发展的历史虽也颇多波澜曲折,也有受制于政治、宗教者,但就总体而言,却万变不离其宗。其典型者,如欧洲雕塑创作在中世纪曾长时间屈服于教会的势力,成为宗教统治的工具,但其创作却仍然还是以人物形象为主。“文艺复兴”之后,欧洲雕塑随之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流派纷立,理论丛生,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和理论,但也不乏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所谓的流派和理论便如昙花一现,刹那辉煌之后便湮没于历史大潮之中。到了现代,欧美雕塑受社会急剧变化所产生的各种思潮所影响,各种创新理论纷至沓来,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究其根底,无非是源自艺术家对现实的不满并转而借艺术手法以表现。呈现在创作上,则或重新梳理传统,或颠覆传统,或别寻源流,或借用科技手段以创新,不一而足。其作品面貌在传统人体塑造之外,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或注重写实,或抽象写意,或夸张扭曲,极大地拓宽了欧美传统雕塑创作的内涵。不过部分作品也由于过度追求个性特征,且为娱乐因素所“绑架”,脱离了雕塑创作的本义。
与外国雕塑不同,中国传统雕塑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宗教、政治的,其背后则涵映着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先秦时期,中国雕塑以青铜礼器为主,其次是饰件,多用以承载政治、宗教、礼仪等功能。进入秦汉之后,雕塑创作逐渐转向人物造像,特别是帝王将相的陵寝雕饰多有杰出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的石刻,均为其中之佼佼者。迨至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兴盛,宗教造像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此后历朝历代的摩岩凿窟造像,亦均为当时的代表之作。由此一直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教育进入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以西方的雕塑理论整理、规范传统雕塑学说,并以西方的雕塑理念进行创作,中国雕塑也随之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文化艺术逐渐昌盛,各种雕塑创作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各种室外雕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架上雕塑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外雕塑的分野,主要在于作品所包蕴的哲学思想、时代精神的不同,而不在于创作的形式或史料的多少。但是,后一点却常常被人拿来诟病中国雕塑,甚者还有人以西方的雕塑理论为正宗,并进而认为中国只有匠人工艺,没有雕塑。诚然,由于中国古代从事雕刻工作的匠人普遍地位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因而中国传统雕塑几乎没有成系统的创作理论。但若因此便认为中国没有雕塑,却不免过于以偏概全。今天我们学习雕塑,创作雕塑,既要学习西方系统的雕塑理论,但也不能遗弃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继承这一切,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学习去创作,唯有如此,才不会陷于偏执一端的境地。
中外雕塑浩如烟海,因此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力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期望此书能对读者欣赏雕塑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人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民族精神之“文人雕塑”曾蒙当代雕塑大师潘鹤、曹春生、盛杨等诸位教授赞赏,在本书中略为介绍。但由于准备时间不足,权当抛砖引玉,如有错漏之处,尚望方家达者见谅。
本书旨在梳理中外雕塑历史与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引领读者对雕塑史、重要作品和一般的雕塑创作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中,中外雕塑史及作品介绍,较为侧重中国部分;而外国雕塑的介绍,则侧重于欧美雕塑。事实上,中外雕塑历史上万年,作品数不胜数,想要巨细无遗地阐述整个雕塑史与代表作品自无可能,即使是要详述某个国家的雕塑历史,恐怕也非这本小书所能够容纳,故而只能择其要者略作简述。同时为了行文的流畅与布局的完整,笔者也不得不割舍了很多重要的内容,在此先作说明。
中外雕塑,起源同一,发展则异。外国雕塑特别是欧美雕塑,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极为深重,很早就确立了以人物形象为创作主体的艺术理念,其发展的历史虽也颇多波澜曲折,也有受制于政治、宗教者,但就总体而言,却万变不离其宗。其典型者,如欧洲雕塑创作在中世纪曾长时间屈服于教会的势力,成为宗教统治的工具,但其创作却仍然还是以人物形象为主。“文艺复兴”之后,欧洲雕塑随之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流派纷立,理论丛生,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和理论,但也不乏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所谓的流派和理论便如昙花一现,刹那辉煌之后便湮没于历史大潮之中。到了现代,欧美雕塑受社会急剧变化所产生的各种思潮所影响,各种创新理论纷至沓来,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究其根底,无非是源自艺术家对现实的不满并转而借艺术手法以表现。呈现在创作上,则或重新梳理传统,或颠覆传统,或别寻源流,或借用科技手段以创新,不一而足。其作品面貌在传统人体塑造之外,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或注重写实,或抽象写意,或夸张扭曲,极大地拓宽了欧美传统雕塑创作的内涵。不过部分作品也由于过度追求个性特征,且为娱乐因素所“绑架”,脱离了雕塑创作的本义。
与外国雕塑不同,中国传统雕塑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宗教、政治的,其背后则涵映着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先秦时期,中国雕塑以青铜礼器为主,其次是饰件,多用以承载政治、宗教、礼仪等功能。进入秦汉之后,雕塑创作逐渐转向人物造像,特别是帝王将相的陵寝雕饰多有杰出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的石刻,均为其中之佼佼者。迨至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兴盛,宗教造像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此后历朝历代的摩岩凿窟造像,亦均为当时的代表之作。由此一直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教育进入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以西方的雕塑理论整理、规范传统雕塑学说,并以西方的雕塑理念进行创作,中国雕塑也随之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文化艺术逐渐昌盛,各种雕塑创作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各种室外雕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架上雕塑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外雕塑的分野,主要在于作品所包蕴的哲学思想、时代精神的不同,而不在于创作的形式或史料的多少。但是,后一点却常常被人拿来诟病中国雕塑,甚者还有人以西方的雕塑理论为正宗,并进而认为中国只有匠人工艺,没有雕塑。诚然,由于中国古代从事雕刻工作的匠人普遍地位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因而中国传统雕塑几乎没有成系统的创作理论。但若因此便认为中国没有雕塑,却不免过于以偏概全。今天我们学习雕塑,创作雕塑,既要学习西方系统的雕塑理论,但也不能遗弃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继承这一切,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学习去创作,唯有如此,才不会陷于偏执一端的境地。
中外雕塑浩如烟海,因此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力求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期望此书能对读者欣赏雕塑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人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民族精神之“文人雕塑”曾蒙当代雕塑大师潘鹤、曹春生、盛杨等诸位教授赞赏,在本书中略为介绍。但由于准备时间不足,权当抛砖引玉,如有错漏之处,尚望方家达者见谅。
萧晖荣
乙未玄冬于香港海晖斋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