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49530
编辑推荐
一位是出身于地主世家,依靠个人智慧白手起家的封疆大吏、晚清名臣;一位是平凡儒生,依靠处世谋略流芳百世的商界巨贾、红顶商人。曾国藩和胡雪岩的做人做事之道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三分做事 七分做人》上篇从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养性之法、齐家准则、用人技巧、交际方略等方面入手,揭示他白手起家的做人玄机;下篇从胡雪岩善谋划、巧用势、妙起家、勤思考、精理财等方面分析,展现他富可敌国的做事秘籍。全书依托真实的、具有说服力和趣味性的历史案例,剖析他们为人处世的智慧,让读者有所领悟,砥砺自我,增长才智,成就圆满人生。
目 录
上 篇做人要学曾国藩章 谨修身:完善自己,向圣贤学习 3志向高远,就有了强身之法 4做人要有一股倔强之气 6勤谨自律,严格限制人的自然欲望 8做人要敦厚,小聪明成不了大事业 10历经磨砺方能成大事13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14慎独而为,小节也不能马虎 17第二章 重养性:心气平和,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21事业上的进境从不自满开始 22处世以耐烦为要义 25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27看得远,才能忍下不平之气 30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32清洗懦弱,自强不息35第三章 塑家风:持家有道,方成大事 37节俭使人一生富有 38以“敬”字作出让人信服的表率 41万事由“勤”而生,由“惰”而败 43保持低调,才能保持长久 45什么样的家风,造就什么样的人 48的关爱,是引领家人走上一条明路 50第四章 妙用人:会做人福满身,会用人达天下 55建功立业要靠众人帮56用人要先会识人 58用人之可用之处,不求全责备 61用人要让人看到实际的利益 63以诚换诚,凝聚人心66要用好人,需懂得刚柔相济 69选择朋友是人生要事 72第五章 知进退:人越成熟,越要不断调试自我 75能立得起也能伏得下的才是高人 76心胸要大,别被枝叶问题绊倒了 78做事先掂量好轻重大小 81重剑无锋,理智地退让是高明之举 83步步为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86第六章 理关系:走远路的人,先要给自己搭桥 89好名声是立身之本 90我不欺人,人不欺我92太精明的人,会让他人躲着走 95善于借梯的人更能登高 99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101下 篇做事要学胡雪岩第七章 善谋划:事情的成败不在天,而在远谋 107心怀大志,是一切人生规划的基点 108吃亏是福,让人得利更有人帮 110运气往往是合理运筹的结果 113求长远发展,要懂得舍小取大 116心中有谋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119第八章 讲方法:不同层面的人,要不同对待 123整合各方面力量 124舍得付出,招览人才126恰到好处地给予他人利益 129真诚待人也是一种投资 132在真正的大人物面前,卖乖不如卖力 134有对手别急着赶尽杀绝 137第九章 巧用势:能识时务是头等大事 141做大事就要看大局 142嗅觉灵敏,走在潮流之先 144过河拆桥,会使人人侧目 146与时势“合谋”,得来全不费工夫 149懂得借势,化“势”为利 151第十章 求稳健:稳可以增加你胜算的筹码 155做事之前先想清楚一切细节 156打擦边球,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158求长久利益,就不能出“损招儿” 160权益要分明,不能稀里糊涂 162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低调做人 165第十一章 懂灵活:心活才可活一切 169掌握事态的变化,首先要掌握人 170事要做活,人也要用活 172对症下药,看人说话175要管住人,好让他自己管住自己 178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话说绝 180第十二章 有担当:“圆世”为要义,果敢为方针 183非人才不用,用人就放开手 184危机到来时,不能乱了方寸 186一味回避风险就是回避成功 189越是非常时期,越要讲究信义 191责任当前,没有退缩的道理 194参考文献 197
前 言
清朝末叶,内忧外患,国力衰弱,但就是在这个时代,却出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人物:雄才大略、胆量过人的左宗棠,精明强干、长袖善舞的李鸿章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强者。但若论进退屈伸之火候、做人处世之方法,让后人推崇的,则当数曾国藩与胡雪岩。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地主家庭,祖上以耕读为业。道光十八年(1838 年),27 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两年后入翰林院供检讨之职,官列从七品。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曾国藩不断升迁,分别做过吏、礼、兵、刑、工五个部的侍郎。这十几年间,曾国藩由一个耿介的农家子弟,逐渐熟悉了官场内幕,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资源。曾国藩起家,从弃文从武、组织湘军开始。随着湘军势力的扩大,战功的增多,曾国藩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咸丰十年(1860 年),曾国藩被授予兵部尚书之职,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次年,咸丰帝去世,两宫皇太后执掌朝政,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统管长江下游四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军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加太子太傅衔,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朝开朝以来个被封侯的文臣。历朝历代,如曾国藩一样位高权重的人有很多,却很少有人能逃过“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历史命运。但是曾国藩却在鼎盛之后仍然能够保身安命,并且一直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即使他过世之后,在朝,有学生李鸿章继续推行他的路线;在家,则子弟们各有所成,曾氏家族人才辈出。做人到如此境界,已是一种艺术。再看胡雪岩,他祖籍安徽绩溪,后因在杭州经商,寄居于杭州。他年幼丧父,十二三岁便进入钱庄当学徒,三年期满,开始干揽存款、放贷、收账之类“跑街”的差事。他为人“四海”,有头脑且有眼光,曾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私自挪用钱庄的五百两银子资助王有龄上京求官,后来,随着王有龄的发迹,胡雪岩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由一个小伙计走上了“官商”的道路。后来,他因帮助清军购运军火,接济粮米,得到清廷大臣左宗棠的赏识,在左宗棠的大军西征之际,胡雪岩主持海采运局,一手操办借洋债、筹粮饷、购军火等后勤事宜,在大清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保障了前线的供给。边疆平靖,胡雪岩也得到了朝廷授江西候补道的官职和黄马褂的破格奖赏,同时,他自己也以钱庄的金融业为基础,兼营生丝、典当,一时达到事业的。当今社会有一句流行语:做人要看曾国藩,做事要看胡雪岩。这话有点道理。曾国藩和胡雪岩,既不是高风亮节的圣贤隐士,也不是慷慨侠义的英雄豪杰,但他们做人处世的艺术,对我们有着更为切实的借鉴意义。曾国藩是做人的高手,但他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强,他也有偷安的时候,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因目中无人而四处碰壁的时候。善做人者,在于能够不断调试、不断历练,从而让自己日臻完善。胡雪岩是奇人,但他也依然会犯普通人的错误,也曾因被美色所迷而纵容了小人,也曾因刚愎自用而错失了良机。正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百战百胜、算无遗策,所以我们才更有学习他人长处的必要,同时对于自己的得失也会看得更明白些。在曾国藩和胡雪岩的年代里,历经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适逢一个新旧交替、东方与西方相互碰撞的大变动时代。在这种复杂的环境里,一个人要站稳脚跟,既需要仁、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也要有翻云覆雨的机巧手腕。不管是曾国藩做官,还是胡雪岩为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做人。做人做好了,一切问题无不迎刃而解。如果我们要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学习前人为人处世的艺术,则曾国藩、胡雪岩两人的沉浮成败,实在是一本现成的历史教科书。
在线试读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祖父对他的影响。曾玉屏治家极严,“男必耕读,女必纺织”,曾玉屏以早年失学引以为耻辱,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曾麟书身上,不惜重金访求名师,望子成龙。不料曾麟书天资平平,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了。曾国藩自幼聪明,其祖父管教甚为严厉,曾国藩常在睡梦中被叫醒读书,不到两岁,竟读完了五经,开始学习八股文了。曾国藩从小就在祖父和父亲的严厉教导下,从内心深处修炼自己,从各方面强化自己,成功地走出了他人生的步。青年时代,曾国藩经常借诗文抒发自己的志趣,自比于陈平、诸葛亮等“布衣之相”,他十分自信地在诗中表示“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他决心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自己的基本人生信条,为维护纲常伦理和清王朝的统治而大显身手,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当曾国藩的六弟参加科举考试失利后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时,曾国藩开导他说:“君子立志,应有包融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适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因此君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泽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所有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六弟小试受挫,就抱怨命运不济,我私下忍不住要笑你气度太小,志向不高远了!”人生于世,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过一辈子,而要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磨砺自己,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境界。只是所谓“修身”,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而人的天性是喜欢放松和逸乐的,所以唯有先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使自己的心志坚定起来。如果意志不坚强,心胸不开阔,整天忙于身边的生活琐事,受个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缚,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心存大志,放眼天下,能使人在做人、做事中比常人具备更多的主动性、紧迫感,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够经常地将自己的行为与目标进行对照,从而校正人生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向前走。对于这一点,曾国藩有切身的感受,他曾经自省道:自去年(1852 年)12 月以来,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心中没有一定努力的方向使然。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有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做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啊!看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远见必犯错误,看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睹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所困扰的人,难睹天外之天。这种人,往往在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和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只有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志向高远的人也可能会失败,但志向短小的人则注定不会有所作为。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