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289001
(1)《自我与人格》一书,内容丰富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将科学和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读人格特质,让你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情绪特点和自我概念。
(2)《自我与人格》节选自《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永玉教授翻译推荐,他在人格领域内从事研究已多年,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认识。
(3)《自我与人格》的作者兰迪·拉森和戴维·巴斯是当今人格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是市面上*好的一本当代人格心理学教材,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本特别易懂和有趣的教材,还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独到见解。
(4)适合专业学生、对人格感兴趣的具有反思和自我提升意识的普通读者。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选取《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中的“人格的认知/经验领域”单独成册,强调对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愿望以及其他意识经验的理解。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涉及认知经验、情绪经验和自我三个大方面。认知经验主要探讨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知觉和注意到什么,个体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事件,个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计划来实现目标。自我方面涉及个体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认知,如何描述自己,如何在社会中表现自己,个体是自信还是自卑。情绪经验探讨个体通常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以及与焦虑、抑郁、愤怒相关的人格特质等。
《自我与人格:人格心理学的认知革命》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适合专业和非专业人士轻松阅读。
人格领域的认知主题
1.从知觉看人格
2.从解释看人格
3.从目标看人格
4.智力
走近自我
5.自我的描述层面:自我概念
6.自我的评价层面:自尊
7.自我的社会层面:社会同一性
情绪与人格
8.情绪研究的基本问题
9.情绪生活的内容与基调
结语
弱势群体成员的自尊
心理学家克罗克和梅杰已经全面论述了自尊研究中的一项非比寻常的发现:与优势群体相比,尽管名誉受损的弱势群体成员会遇到各种不利条件,但他们的自尊水平并不比优势群体成员低。在美国,很多社会群体会遭受偏见、刻板成见和歧视。这些群体包括非裔美国人、
同性恋、残疾人、女人、心理疾病患者以及缺少吸引力或容貌丑陋的人。而且研究者指出,在美国社会中,这些群体的成员会遭遇各种不利,特别是在经济机会和职位获取上。例如,平均来看,全职工作的女性获取的报酬只是全职男性的80%。其他受压制和受歧视的群体在经济和其他机遇上也会遇到相似的障碍。由于这些消极后果与他们是受压制或受歧视群体的成员密切相关,所以许多心理学家曾预测,他们的自尊水平应该比优势群体成员低。
这些预测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一种理论认为,自尊形成于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的自尊反映了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这里对自尊的形成起作用的“他人”,可以是社会中的“他人”,优势群体中的“他人”。该理论表明,社会常常贬低弱势群体的成员并通过媒体加以渲染,所以弱势群体成员就会同化这些评价,形成低自尊。
另一种理论提出,自尊源于社会环境中的成功体验。根据该观点,人们在教育、社会关系和职业中表现出胜任和掌控便可以赢得自尊。如果特定群体的成员缺少证明掌控能力的机会,体验到较少的成功,那么这些成员就不会形成高自尊。显然,弱势群体就遇到了这些成功的障碍。因此,该理论认为,与遭遇较少障碍的优势群体成员相比,弱势群体成员的自尊水平会比较低。
尽管有如此多的理论预测,但实证研究却没有发现任何与之相一致的证据。当把总体自尊定义为自我价值、自我接受、自我尊重等个人情感时,测量发现,在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不存在差异。例如,非裔美国人的总体自尊水平等于或者略高于美国白人。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墨西哥裔美国人、女性(与男性比)、残疾人、肥胖者、智力落后者、同性恋以及缺乏吸引力的人。
尽管偏见和歧视一般不会导致低自尊,但这些发现不能被理解为偏见和歧视对受害者没有伤害和威胁。显然,偏见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并导致许多不利条件和社会机会的丧失。然而自尊似乎并不受消极对待以及偏见的影响。
弱势群体成员如何保护其自尊免受偏见的消极影响?鉴于频繁地遭遇拒绝、歧视和偏见,弱势群体成员如何成功维持其对自身的积极评价?克罗克和梅杰提出了三种重要的机制。第一种是将自己的可怜状况和受到的消极待遇归咎于他人对其群体的偏见。这一过程被称为偏见归因。例如,当一位女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时,她不确定是因为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还是因为自己是女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因为我,还是因为男权至上主义者的态度?”)可以保护她的自尊,特别是当归因为男权至上主义者似乎更为合理的时候。同样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其他受压制的群体遭遇失败和消极后果时也适用。
在一项有趣的研究中,黑人大学生被试接受来自白人评价者的积极或消极反馈,白人评价者可能见过他们,也可能没见过他们。研究者预测,如果黑人被试知道评价者见过他们,他们会将消极的反馈归咎于对黑人的偏见。然而,当黑人被试知道白人评价者并不清楚其种
族时,他们则会将消极反馈归咎于自身。正如预测的那样,只有当认为评价者不知道自己的种族时,消极反馈才会降低黑人被试的自尊;而当评价者知道他们的种族时,黑人被试的自尊并没有明显地受到消极反馈的影响。与许多理论所预测的相反,那些意识到自己处在弱势
状态,对种族歧视相当警惕的人会具有特别高的自尊。
弱势群体保护自尊的第二种机制是仅与群体内部的人、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例如,当我们问“总体上来说,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时,你需要一个对照组来给出答案。“我有多满意要看跟谁比较。”一个残疾人可能会说“跟其他残疾人比,我做的很不错”;一个非裔美国人会说“与美国的其他黑人相比,我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换言之,弱势群体中的成员避免拿自己与优势群体成员相比较,更倾向于与自己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相比较。研究者指出,弱势群体成员采用所谓的群体内比较的原因有三个:其一,由于环境隔离的原因,跟他们相似的人更容易被想到;其二,他们想获得一种精确的自我评价;其三,因为他们想避免与优势社会群体相比较所带来的痛苦结果。弱势群体成员保护自尊的第三种机制是贬低优势群体所看重的品质,认同其自己群体所表现出的主要品质。只有当人们在自己所看重
的事件上取得成功或者失败时,其自尊才会受到影响。例如,如果有的人并不看重烹饪的技巧,那么说他做饭糟糕根本不会影响他的自尊。同样,如果他们不看重运动,那么说他们缺乏运功天赋,也不会影响其自尊。如果他们不看重教育,考试不及格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这种自尊保护策略被称为选择性评价。
尽管很少研究直接涉及这种机制,但是研究者认为,通过选择认同群体内的品质,选择性贬低优势群体的某些品质,弱势群体的成员得以保护自己的自尊。比如,女性可能会说,她们在工作中看重的是帮助他人的机会,高薪和升职对她们而言并不重要。这种工作价值观反映了某种现实状况:较之男性,女性获得高薪或者升职的机会要少,她们更可能去从事某些助人的行业。通过认同所拥有的,贬低所缺少的,弱势群体的成员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
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在一项对大型城市中七八年级学生所做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白人学生的容貌与自尊的关系最密切。在非裔美国学生中,知觉到的控制感对男生而言是重要的,受欢迎对女生来说是重要的。该研究表明,不同群体成员的自尊基础不同,正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群体间的关系。为什么会有敌意和刻板印象产生?不同群体如何团结在一起?如果用短短几句话概括为数众多的研究,会有过度简化的风险。尽管如此,在促进群体团结的研究中,许多重视群体间接触的研究发现,熟悉和增加接触本身并不足以减少群体间的对抗。事实上,强迫不同群体中的成员进行互动或许会适得其反。大部分研究表明,减少不同群体成员对抗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例如,消除学校中的种族歧视,仅仅把来自不同群体中的成员送入一个学校是不够的。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学
生必须拥有共同的目标。比如,作为同一个组参加竞争,或者成为同一个学校参赛的成员。换句话说,他们必须看到彼此有着同样的命运。在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互动中,来自不同群体中的个体可以有机会消除刻板印象,并意识到他们拥有相似的价值、技巧和信念,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相似多于差异。事实上,他们拥有的共同目标越多,自我概念就越相似。
总之,弱势群体和其他受压制、名誉受损群体中的个体会遭受许多歧视、偏见和不公平的待遇。许多心理学理论预测这样的人将会拥有较低水平的自尊。然而,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和优势群体的个体在自尊水平上并没有一致的差异。弱势群体有三种保护个体自尊的机制。(1)将消极反馈归咎于他人对其群体的偏见。(2)仅与群体内部的人、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避免与优势群体比较。(3)选择性地贬低本群体所不擅长的品质和能力,赞扬本群体擅长的品质和能力。然而,弱势群体成员能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伤害,并不意味着偏见不会对他们的其他重要方面带来伤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