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1474
1.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一本财富管理著作。对于完善金融市场规范、提高财富人群认知、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知识体系等有重大意义。无论是政策研究者、金融从业者还是财富人群,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2. 金李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基于国内外金融领域的丰富理论经验和实战经验,详细解读了中国发展历程,针对中国特殊的金融环境和特征,详细剖析各类金融工具,并为不同的财富群体量身制定了财富管理方案。
3. 这本书得到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等几十位国内一线经济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在过去十多年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中国民间财富的快速增长,呼唤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发展。而这一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条件,也为金融监管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计。如何管好用好手中的财富,让它更加稳健地增长,*终为自己和所爱的人带来切切实实的生活品质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成为无数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
同时,中国数十万的财富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无数有志从事财富管理的年轻人,也亟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加以指导,建立能够适应客户需求、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监管环境的方法论。如何在整个行业仍然处在幼年期的时候,既兼顾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又尽量考虑到财富客户的满意程度和长期利益?如何把财富管理从一个简单的产品销售工作变成一个真正系统地服务于财富客户全面财富管理需求的行业?如何在仍然非常浮躁的中国资本市场中与客户建立起持久的信任关系?这是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本书也献给金融政策制定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各种财富管理机构的领导者。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潜力巨大,方兴未艾。经过过去十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各种不同的财富管理机构人员主要是在自发无序地“野蛮生长”。随着财富管理行业在整个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亟须对这一行业进行系统梳理,改进商业模式,制定行业规范,促使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地发展。
这是一本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对财富管理行业进行系统全面梳理的书。作者精通西方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体系,深知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但是,如果不顾及经济发展阶段、市场成熟程度,以及监管环境的区别,直接套用成熟市场的所谓的*做法,只会是东施效颦,南橘北枳。书中的想法、理论,都是在无数次和中国的财富家庭、资深业内人士,以及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的资深专家学者的思维碰撞中形成的。这本书的出版,将激发对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共同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 序
章 财富概念知多少?
什么是财富?
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
什么是财富管理?
从供给端看财富管理
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的意义
第二章 超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
超高净值人群的特点和财富管理需求
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代际传承
中国家族财富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家族财富传承的本源—“传志立德,回报社会”
第三章 家族办公室和家族信托
家族办公室
家族信托
第四章 私人银行、私募投资基金和理财信托
设置门槛,业务多样—私人银行业务
既看价值,又重成长—私募投资基金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理财信托
第五章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P2P
第六章 智能投资顾问
什么是智能投资顾问?
智能投资顾问的价值
智能投资顾问在美国的发展
智能投资顾问在中国
智能投资顾问相对传统模式的优势
如何做好智能投资顾问?
智能投资顾问是否会取代人?
智能投资顾问的未来
第七章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现存的问题
“买 椟还珠,本末倒置”—社会各方包括从业人员本身对于财富管理的价值认识不清
“似 是而非,模棱两可”—对于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产品发行等其他中介形式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
“时 过境迁,固步不前”—对于商业模式如何随市场环境演化认识不清
“因 财而聚,力有未逮”—财富管理机构面临的两个黏性不足问题
“形 式不同,各有所短”—各种商业性财富管理机构的具体问题
“竞争激烈,频频受限”—资产管理端的主要问题
“群体变换,需求多样”—财富家庭的主要问题
“形式变革,财富升华”—未来可能的趋势
第八章 商业模式探索和行业未来
几种主要财富管理机构的中外对比
关于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商业模式的思考
附 录 行为金融学和财富管理
注 释
参考文献
l 金李教授的书是一部既接地气又符合目前国际财富管理理念的佳作,其对中国财富管理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的独到分析,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监管部门和财富人群都具有特殊价值。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王忠民
l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积累起可观的财富。如何管理好这些财富?金李教授的新书不仅可以帮助财富所有者正确理解和合理进行资产配置,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思考如何对资产管理行业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以及如何推动该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李波
l 本书很好地呈现了财富管理的全貌,结合财富和财富管理的历史演进与中外实践,对我国财富管理业态以及政策变迁做了全景式解读,深入浅出而不乏真知灼见,无论是金融从业者、研究者还是金融政策制定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会长兼党委书记 洪磊
l 金李教授用平易近人的笔调为中国现实和潜在的财富管理需求者做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普及,以兼具古今中外的视角为中国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一本对标补短板的教材,对有关监管政策的改进也应有所帮助。
——中国银监会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 漆艰明
l 金李教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在财富管理领域有独到深入的研究。《中国式财富管理》视野开阔,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未来趋势的展望。不论是从事资产管理研究还是进行财富实务投资,都会从书中获得众多有益的启迪。
——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 范文仲
l 改革开放30 多年,中国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神话。国强则民富,伴随着经济崛起,居民财富快速积累,进而造就了财富管理的业务蓝海。挖掘这片蓝海,既需要西方成熟经验,更需要中华传统智慧。金李教授的这本《中国式财富管理》,就是这样一本放眼世界、立足中国的著作,饱含真知灼见和实践价值。郑重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张红力
l 金李先生是我所钦佩的知名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和家族企业的治理与传承的研究,成果累累。他的新书,《中国式财富管理》,为财富客户提出了财富管理的原则、意义和方法,无论是对于高净值客户、中产阶层,还是草根投资者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为中国大量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提出了系统梳理业务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为财富管理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机构提供了独特的角度。此乃一本不可多得之好书,读之收获良多。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章更生
l 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大众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能力不断提升。金李教授的新书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不仅在财富向资本转化从而激发财富的创造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在创新中国、引领智慧经济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更为当前拥有财富的每个人如何顺应发展需求,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和方法。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卫
l 财富可以改变人生,如何管理财富也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前沿研究理论和中外市场实践,金李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用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将中国式财富管理从基础理论,到各方参与者的诉求和行为特征,再到不同商业模式的演化和发展做了系统而翔实的阐述和分析。时间跨度上,此书不但涵盖了中国式财富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展望了未来的2.0 和3.0 版商业模式,这也是嘉实正在努力实践的“买方代理”模
式,一种*符合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安排。作为一个过去20 余年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和领导实践的行业老兵,我在此强烈推荐这本难得的好书,相信投资者、从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都能从中受益。
——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赵学军
l 金李教授从过去、现在到将来,从国际到国内,多视角解析财富管理,这本书对于我们从事财富管理服务的人来说有很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汤晓东
l 在过去那种物质匮乏的时代,中国社会的剩余财富不多,自然没有太多的财富管理需求。如今是财富型社会了,有哪些财富工具、如何管理财富就成了你我都关心的大话题。金李教授多年从事财富管理的教学和研究,这部著作既通俗实用,又能助人增长知识,不愧为财富管理的佳作。
——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陈志武
l 金李教授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式财富管理》是其匠心之作。本书借鉴国际财富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先进实践经验,深接中国实际的地气,集金李教授多年的研究和洞察,抽丝剥茧,对中国财富管理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书文笔清新流畅,将专业性和可读性完美结合,是了解中国财富管理的著作。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蔡洪滨
l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进入财富管理的大时代。然而,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财富管理?中国财富管理现状,高速发展背后的推动力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财富管理领域有什么商业模式,未来的获胜模式会是什么?中国人怎样利用财富管理所提供的各种机会,追求幸福感更强的生活……金李教授践行知行合一,在他的新书里*次系统梳理并回答了这些重要问题。我相信这本对学界、业界和公众都极具价值的书一定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财富管理观念,帮助推动中国财富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
成熟市场对房地产投资的定位
在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中国一线城市,一套核心区的100 平方米的房子目前的价格很可能超过1 000 万人民币(略高于150 万美元)。而2016 年美国芝加哥市独栋别墅的房价中位数为每栋22 万美元左右。看上去,如果卖了北京的房子,不但可以在美国买大房子,还能依靠剩下的钱跻身富人之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
国的房价没有像中国这样涨势凶猛、价格奇高呢?
反观欧洲和北美社会,虽然同样提倡居者有其屋,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社会中,房地产净值也是大多数家庭重要的一项财富项目,但事实上,对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大多数人而言,这些房地产大多是自住性房地产,而非投资性房地产。即便是位于财富金字塔的高
净值家庭,它们在房地产中的投资也基本不超过自身总财富的20%。
另外,随着自身财富的增加,这一比例还会快速下降。根据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超过100 万美元的所谓高净值人群,他们所拥有的针对股票债券等的投资性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占比超过6 成。而且,拥有越多家庭净资产的人,其在住宅[包括自用住宅、商业地产以及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在证券市场可以交易的房地产投资基金]上面的投资比例越低,而在住宅以外的其他资产上投资的比例越高。
在家庭净资产100 万—500 万美元的人群中,住宅以外的其他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2%。在家庭净资产500 万—2
500 万美元的人群中,住宅以外的其他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8%。在家庭净资产2 500 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住宅以外的其他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9%。
将美国高净值家庭持有的自住和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商业地产、自用住宅以及REITs 等)占比相加,其总和不超过净资产的21%,而且随着家庭总资产的增加,这一比例快速下降。这与中国财富家庭将近70% 的净资产投资于房地产之上的理念相差甚远。同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美国的财富家庭更青睐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投资是长久的财富积累方式。同时,欧美国家的投资性房地产大多持有在机构投资者手中,被视作机构的一个重要的资产组合类型,而且投资性房地产在专业投资者手里能够得到更好的风险和流动性管理。单个的财富家庭更多是将房地产看作耐用消费品(自住性房地产),而不是投资。对于欧美财富家庭来说,他们管理和储存财富时更多地使用的是投资性房地产以外的其他金融工具。这其中的原因很多,而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房地产作为一种财富储值工具有一些不好的属性,譬如说,由于物理的磨损以及式样的过时,房地产的使用价值通常只会随着时间减少,而不会增加。
再回到中国,之所以还有那么多的财富家庭仍然把投资性房地产作为自己财富储值的重要工具之一,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观察到投资性房地产的历史回报几乎高于中国老百姓可以接触到的任何其他储值工具,包括银行存款,也包括股
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由于过去中国的资产种类不够丰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很多老百姓只能选择把绝大多数未来的购买力存储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房地产上。至少这是祖祖辈辈都使用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储值方式。但从宏观层面来分析,
中国经济和中国民间对投资性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减少了社会资金对于实体工商业的支持,导致了社会总生产力的极大浪费,也使得中国生产力的提升速度可能远低于其潜在可能。根据贝恩资本和招商银行的调查统计,到2015 年,中国的民间财富大约为120 万亿元人
民币,相当于GDP 的2 倍左右,其中50% 以上仍然投放在现金和投资性房地产上。现金的平均收益率很低,而投资性房地产未来价格波动的风险很大。这种低效的选择是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的一种表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