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433399丛书名: 其他著作与图书
东北财经大学凝聚校内外优势资源,瞄准国家、东北三省及辽宁省重大战略急需,研究编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指数”),符合党中央“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根本要求和现实需求。
报告框架如下。*部分,高质量发展内涵。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总书记及有关政策研究机构有关高质量发展的论述以及内涵和外延解读,各省(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依据;认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政策研究语境和政策实践背景;提出本报告所依据的高质量发展内涵。第二部分,研究设计构建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立足现有统计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统计资源,深度挖掘现有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信息,研究设计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指标。包括:确定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层次、模块化构建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明确具体指标的选取依据和调查指标的数据基础,对指标进行解释,提出指标计算方法。第三至第九部分,对构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和试算。包括:内涵界定、指标体系、数据来源、算法与权重处理;综合指数编制与分析;创新发展质量指数编制与分析;协调发展质量指数编制与分析;绿色发展质量指数编制与分析;开放发展质量指数编制与分析;共享发展质量指数编制与分析;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考虑风险和真实发展水平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编制与分析。第十部分,对试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检验。第十一部分,基于全文分析得出总体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本研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首次基于“新发展理念”编制的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本报告指标依据了2011-2016年六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与之前相关指数相比,本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界定。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依据“新发展理念”设置了五个相应维度,涵盖了正在使用的指标指数未包含的收入分配、区域结构、政府债务风险、失业、社会保障、环境、减贫等方面指标。试算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并对试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检验。
部分 高质量发展内涵
一、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研究语境和政策实践背景
二、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外延的政策实践解读
三、各省(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举措
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溯源及内涵阐释
五、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
第二部分 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数评价体系的定义及分类
二、如何评价经济增长质量
三、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些特色指数
四、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第三部分 创新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一、创新发展质量内涵界定与评价指标
二、中国各地区创新发展程度评价
三、中国各地区创新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第四部分 协调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一、协调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与评价指标
二、中国各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分析
三、中国各地区协调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第五部分 绿色发展质量指数
一、绿色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与评价指标
二、中国各地区绿色发展程度分析
三、中国绿色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第六部分 开放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一、开放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与评价指标
二、中国各地区开放发展程度分析
三、中国各地区开放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第七部分 共享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一、 共享发展质量内涵界定与评价指标
二、中国各地区共享发展质量分析
三、中国各地区共享发展质量指数分析
第八部分 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分析
一、东北地区创新发展质量分析
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质量分析
三、东北地区绿色发展质量分析
四、东北地区开放发展质量分析
五、东北地区共享发展质量分析
第九部分 考虑风险和真实发展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分析
一、考虑地方债务风险的中国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
二、考虑真实发展水平的中国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
第十部分 高质量发展指数比较检验
一、关于指数检验
二、省际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三、省际协调发展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四、省际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五、省际开放发展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六、省际共享发展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七、省际五大发展综合指数排名的比较检验
第十一部分 总体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分析
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附表:全国各省份2013-2016年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