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56924
内容简介
秦家懿的《王阳明》是一本了解王阳明生平和他的哲学的入门书。作者直溯王阳明本人的对话和著述,由浅入深,探讨他的思想精髓:王阳明创立的体系究竟是“儒”还是“禅”?王阳明其人是“圣”还是“凡”?对阳明之学该如何总体评价?书中分为八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前两章简述王阳明之前宋明理学的概况和阳明本人的生平;从第三章起,述“心即理”的含义,第四章“格物即诚意”与阳明立说的独立心境,第五章进一步解释“致良知”,这是阳明思想的核心,总摄诸说,第六章探讨“良知本体”的深蕴,第七章“无善无恶”说,实为讨论阳明学说与道教和佛教的关系,第八章则是作者本人对阳明思想的反思和总结。后面两个论文性质的“跋”也颇为重要,涉及当今如何对阳明之学做总的评价。
目 录
自序
王阳明传
章 “王学”的前驱:总论宋明理学
一 引言
二 “宋学”
三 “明学”
四 结论
第二章 “狂者”的精神:学圣贤
一 引言
二 “狂者”精神
三 “五溺三变”
四 超“狂”人“圣”
第三章 入学的起点:“心”
一 引言
二 “心”的意义
三 知行合一
四 人人皆可成圣
第四章 论学的焦点:“格物”
一 引言
二 格物论辩
三 王阳明与“经传”的权威
第五章 力学的重点:“致良知”
一 引言
二 致良知说
三 致良知统摄诸说
第六章 为学的极点:良知本体
一 引言
二 万物一体
三 良知本体
四 新的“道统”
第七章 问学的止境:无善无恶
一 引言
二 “四句教”的悬题
三 王阳明与佛道二教
四 三教的一致
第八章 “王学”的总结
一 引言
二 阳明思想体系内含的“矛盾”
三 阳明何属?
跋一 “王学”的流传
一 引言
二 简述“王学”的后继
三 简述日本的阳明学
四 简述朝鲜的阳明学
跋二 “王学”的总评价
一 引言
二 “王学亡明”的说法
三 朱、王俱禅的说法
四 “唯心论”的说法
五 结论
附录一 王氏祖先
附录二 王阳明年表
附录三 王阳明交游与弟子知名录
参考书目
王阳明传
章 “王学”的前驱:总论宋明理学
一 引言
二 “宋学”
三 “明学”
四 结论
第二章 “狂者”的精神:学圣贤
一 引言
二 “狂者”精神
三 “五溺三变”
四 超“狂”人“圣”
第三章 入学的起点:“心”
一 引言
二 “心”的意义
三 知行合一
四 人人皆可成圣
第四章 论学的焦点:“格物”
一 引言
二 格物论辩
三 王阳明与“经传”的权威
第五章 力学的重点:“致良知”
一 引言
二 致良知说
三 致良知统摄诸说
第六章 为学的极点:良知本体
一 引言
二 万物一体
三 良知本体
四 新的“道统”
第七章 问学的止境:无善无恶
一 引言
二 “四句教”的悬题
三 王阳明与佛道二教
四 三教的一致
第八章 “王学”的总结
一 引言
二 阳明思想体系内含的“矛盾”
三 阳明何属?
跋一 “王学”的流传
一 引言
二 简述“王学”的后继
三 简述日本的阳明学
四 简述朝鲜的阳明学
跋二 “王学”的总评价
一 引言
二 “王学亡明”的说法
三 朱、王俱禅的说法
四 “唯心论”的说法
五 结论
附录一 王氏祖先
附录二 王阳明年表
附录三 王阳明交游与弟子知名录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
王阳明时以“狂者”自称,阳明学的泰州学派,更为反对派讥为“狂禅”或“野狐禅”。“狂”字与阳明性格、学问,似有不解之缘,本章即以阳明的“狂者”性格为题,略述其生平与其思想发展蜕变。
阳明一生特色,即是好高骛远,狂士表现。阳明所求,并非虚名,但也不是纵情享乐。当他十二岁时,即疑垫师语:“读书登第是等事”,而改为“读书学圣贤”。阳明以天禀之资;经书、诗词、弓马、兵法、道术,无所不学,无学不精。学问、事功与德业,全集于一身;实是历史上少见的现象。其未入正史的事迹,亦可见于当代留下的各种传记,冯梦龙(墨憨斋,1655卒)所撰《王阳明出身靖难录》(1),即以平话体裁,述其英雄生平。此书既出自明季文人之笔,虽非全部可信,亦有参考价值。冯氏所述阳明的性格,与正史的记载,亦互相证合。根据冯书所记的轶事,阳明早岁丧母,又不得庶母厚待,竟于十二岁时,心生一计。于街市上买得鹦鸟一只,匿于庶母床被中。母发被时,鹗即冲出,绕屋而飞,口作怪声。俗忌野鸟入室,况鹗更为不祥物。庶母因此大惧,逐之良久方去。阳明闻声,佯作大惊,劝母召巫者问,乃得所买通之某巫妪。妪即谬托阳明生母附体,责庶母待子无礼,将有大祸临身。庶母信以为真,伏罪悔过,自此待阳明加意有礼。
阳明一生特色,即是好高骛远,狂士表现。阳明所求,并非虚名,但也不是纵情享乐。当他十二岁时,即疑垫师语:“读书登第是等事”,而改为“读书学圣贤”。阳明以天禀之资;经书、诗词、弓马、兵法、道术,无所不学,无学不精。学问、事功与德业,全集于一身;实是历史上少见的现象。其未入正史的事迹,亦可见于当代留下的各种传记,冯梦龙(墨憨斋,1655卒)所撰《王阳明出身靖难录》(1),即以平话体裁,述其英雄生平。此书既出自明季文人之笔,虽非全部可信,亦有参考价值。冯氏所述阳明的性格,与正史的记载,亦互相证合。根据冯书所记的轶事,阳明早岁丧母,又不得庶母厚待,竟于十二岁时,心生一计。于街市上买得鹦鸟一只,匿于庶母床被中。母发被时,鹗即冲出,绕屋而飞,口作怪声。俗忌野鸟入室,况鹗更为不祥物。庶母因此大惧,逐之良久方去。阳明闻声,佯作大惊,劝母召巫者问,乃得所买通之某巫妪。妪即谬托阳明生母附体,责庶母待子无礼,将有大祸临身。庶母信以为真,伏罪悔过,自此待阳明加意有礼。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