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22944
▼
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时间分配;
认知水平决定了你面对选择时的取舍;
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社会关系布局;
你的认知能力将决定你一生的格局;
▼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你原有的成功经验,不再有效,甚至是一种错误路径;
你原来仰仗的优势,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资产;
你的真正对手不是别人,是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
你惯有逻辑思维方式,在未来都会被瞬间颠覆;
唯有不断刷新认知,自我迭代,才不会被淘汰。
▼
阅读本书你将获得:
1.掌握思维技能,加强你的思维逻辑能力;
2.结合大量案例,让你认清思维本质;
3.练习三个思维模型,一个下午就让大脑升级;
4.多个沟通模型,有效训练你的表达能力;
5.建立真正有效的知识体系;
对困境的错误认知——你所有面临困境的本质,都是“选择”的问题。
对意志的错误认知——如果你用意志力来完成自我突破,你还停留在初级水平。
对自律的错误认知——自律的本质是机械思维,只是一种沉浸在自我满足感中的状态。
对意义的错误认知——找到“人生意义”并不是高度的事,它是你的大脑原始本能之一。
对天赋的错误认知——每个人都有超过标准差范围的天赋,你需要“认知抑制”解除。
对努力的错误认知——同样的努力会有不同的回报,你要把自己嵌入到更高的价值网上去。
本书将颠覆你过去的认知,重塑你的思维,让你与这个世界“重新连接”
章思维觉醒:快速跳出你的思维局限
你所有困境的本质,都是“选择”的问题/002
找到枢纽节点,建立真正的独立思维/010
自律的本质是机械思维/019
三个思维模型,帮助大脑升级/027
面对竞争的正确姿势是什么?/037
人生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是什么?/043
你要如何找寻人生的意义/052
第二章表达逻辑:练就高效沟通的思维逻辑
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122
设计一个张口就打动别人的开场白/131
改变浑浊不清的沟通方式/139
如何设计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146
内向者如何通过表达掌控局面/153
如何应对别人的批评和否定/160
怎样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167
应对激烈的冲突,你需要记住三个步骤/176
从冲突到和解:如何与父母对话/184
第三章认知效率:重塑大脑的认知系统
知识的本质,让你的人生从混乱走向清晰/062
这三种思维可以让阅读更高效/070
写作技能取决于你脑中的系统构建/079
掌握“故事引擎”,人人都能写出好文章/088
避免自嗨型文案,转化用户思维/096
如何快速练就一项“骨灰级”技能/103
为什么你通过大量练习,还是没有成为很厉害的人/111
第四章突破职场:痛点思维解决工作难题
你究竟该选什么样的工作/194
如何爱上自己的工作/204
如何发掘工作中的天赋/214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225
用表达公式掌控整场面试/235
你应该在工作中锤炼哪些能力/243
在工作中,你的想法到底有多大的价值/252
你的薪水是由什么决定的/261
在团队中建立自己的权力空间/270
自由职业的真相是什么/279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工作特征/289
你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300
自序: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思考的内容都是人生重要的一些问题。
我曾经提过“一年思考100个问题,死磕每个问题的本质原因”这样一句口号,但终我只能做到一周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一年思考52个。我把每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布在网上,没想到大家还挺喜欢。
现在,我每周大致会用20个小时来进行思考,这几乎是工作时间的一半。
在思考过程中,我需要对查阅、归纳大量资料,也需要对每一个问题的本质反复推演,这是非常痛苦的。
有人曾说,哲学家的工作是简单的,有一张旧沙发,在一盏昏暗的落地灯下就可以开始工作。“哲学家”三个字我不敢当,但我愿意做一个深度思考者。
为什么思考这么痛苦,我却愿意不断思考呢?
●思考的本质是什么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工作时的梦想是什么?你可能会回答,梦想就是不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想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财务自由吧,因为我们都渴望自由自在的状态。
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真正实现梦想了呢?
因为路径不一样。
多数人渴望的,其实是“自在”而不是“自由”。
比如,你总想休个小长假,到大理洱海边找了一个靠海的民居住上几天,暂时把原来城市中的同事、客户、雾霾、早晚高峰的烦躁等切断,这就是“自在”。
你在家里宅着,手机直接调成静音,买一堆零食就开始不断刷剧,这也是“自在”。
“自在”的本质是尽量避免和周围产生联系,无论你是在洱海边的民宿里,还是蜷缩在家中,都希望和之前的生活尽量减少联系。
但思考的本质,恰好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连接”。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幅海报,你面对它是不会思考的。但一个平面设计师可能就会去思考,因为他会把眼前这幅海报,和自己近设计的一个案子建立连接。
什么是“自由”呢?它是指人类可以自我支配,拥有自由意志的一种状态。近很流行的一句话便可以解释,“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自由就是指这种状态。
所以你会发现,“自在”和“自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自在状态是尽量避免思考,所谓“无知即快乐”;而自由状态,恰好需要大量思考。
比如,一个奴隶通过奋斗,终于成为自由人;一个打工者,通过10年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终于恢复健康之身……
每个人都渴望真正的自由,渴望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但真正实现的,却寥寥无几。
核心就在于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多数人更喜欢让自己处在“自在”状态,少数人才选择通往“自由”的那条路——即不断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付出行动建立连接。
●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结构
没有建立连接的思考,多半都是无效的思考。
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种情况:我们在一个区域待久了,就会产生一种幻觉——无所不知。这就是没有进行连接思考的结果。
比如,有些人在公司待了七八年,他们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公司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站在公司内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再比如我们活了二三十年,就会认为生活中的很多事自己都明白。这是因为我们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头脑已经悄悄关闭了和外界连接的大门,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比如,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却总是记不住,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呢?
通常,我们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行,甚至会认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这些结论都是你站在多年学习的角度上,得出的答案。
如果你将“学习效率”和“家居收纳”这两件事情做一个连接,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据统计,每个在100平以上的现代居所,家居物品至少超过4500件以上。你可以很轻松地记住家里的5000件物品,但是在学习上却不行,这是因为学习效率低下的核心,在于你的头脑中没有认知结构。
你想找一本五年前买的书,可以从书架上轻松地找出来;你想找阿莫西林,也可以从卧室中一个抽屉中快速地找出来……这是因为你对家居物品的认知,是有结构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情况,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让你收纳和认知这5000件物品,会发生什么呢?
比如,你昨天买一本书,今天买一件衣服,后天又买几个杯子,你将它们全部叠放在一起,终直接把物品从个房间堆到后一个房间。结果就是,屋子里有什么东西,你完全记不住。
多数人的学习习惯就是后者,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学到的东西依旧很难记住。
截止到今天,我大约思考了73个问题,这本书收录了其中的35个问题。这本书在“掌阅”被改编为三个课程,分别是《12堂脑洞大开的思维升级课》《12堂脑洞大开的表达提升课》《12堂脑洞大开的职场进阶课》,其中都凸显了脑洞大开这个概念。
其实是因为每一个思考,都连接到各种事物的本质,所以使大家倍感新鲜。
●连接让我们充满无限可能
书名终定为《认知颠覆》,这是由众多读者确定的。
读者会有这种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在之前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打开自我,突然遇到我这样的思考方式,就会产生被颠覆的感觉。
当然,思考从来就没有所谓高级低级之分,只是存在连接方式的不同。
每一个人类个体都经历了上亿年进化,为什么我们成为地球上智力的生物?就是因为大脑神经元有着更为丰富的连接。
在丹尼尔·博尔的《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这本书里,介绍过一个大脑神经元进化的事实:
在原始生命时期,脑神经元中的信息可能是非常单一的,比如可以形成类似“红色”“一个圆点”之类的简单想法。这些简单想法又逐渐连接起来,形成诸如“动物”“树木”之类的整体概念。
人类在早期智人阶段,面临的生存压力十分巨大,互相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这时大脑在整体概念基础上,又进化出“团队”“重量”“形状”等更复杂的抽象概念。
在智人的成熟阶段,也就是约5万年以前,人类更是将“抽象概念”发挥到极致,终产生“故事”“图腾崇拜”等“内在信念”(blindbeliefs)。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反复提到,正是因为人类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才让我们拥有更大规模群体合作的优势,终引领我们统治了地球。
从“简单想法”到“整体概念”,再到“抽象概念”,后到复杂的“内在信念”,整个过程就是大脑神经元不断组合连接的过程。
比如,理解“红色”这个概念,也许只需要几百个神经元。但如果要理解“国家”“宗教”这种复杂概念,则可能需要几百万个神经元的连接才能完成。
《超体》这部电影中曾经讲述过一个概念,人类大脑大致只开发了5%-10%,女主角露西因某种手段而开发到了100%,简直就成为无敌的存在。
从大脑神经学上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人脑在思考很多事件时,都处于100%活动状态,这是经过监测的。
但从知识连接的角度来说,“人脑只开发了一部分,还有巨大潜力”这个概念是真实存在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大脑中所学知识的连接效率很可能还不到0.1%,如果这个效率提升到20%,甚至是50%,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
世界的连接一定是越来越复杂的,你现在不去做的事,AI也在疯狂帮你做。
然后,在某一天,真正颠覆你。
●我们如何去“颠覆”
这个时代到处都在讲颠覆,每天都在诞生新物种,然后从旧物种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将它彻底颠覆。
究竟什么是“颠覆”呢?
在《颠覆式创新》中,克里斯坦森做出了经典的诠释:“颠覆”是市场形成了新的价值网络,从而使旧的价值网络突然崩盘。
比如,诺基亚手机的销量曾经11年蝉联全球,他们把手机做得越来越坚固耐用、按键越来越多、外形越来越夸张,这就是旧的价值网络——用户更习惯质量更好、功能更多的手机。
但苹果手机面世以后,尽管非常不耐摔,按键也只有一个,外形也极为简单,这样的新物种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价值网络——用户更喜欢流畅的系统,丰富的App,以及手势交互。
站在诺基亚的角度,公司什么都没有做错——手机按用户需求调研的,市场也经过了分析,营销也逐步扩大,但就是被颠覆了。
创建“混沌大学”课程的的李善友教授曾经对颠覆式创新讲了一个概念——价值网里至少有三个角色,一是客户,二是对手,三是投资人。
我们在价值网络中,无时无刻不被这三件事物所绑定,终被一个价值网络牢牢锁死。
除了商业社会,我们在生活中同样如此。
客户,可能是你的配偶、孩子、父母或是其他一切需要你负责的人。
对手,如你追女友时会面临竞争,面试时会和其他人竞争,你的孩子进幼儿园也需要其他家庭竞争。
投资人,直接来看是你的老板;实际的投资人,是自己。
人的一生都在这些人形成的价值网络中挣扎。所以你会发现,互联网时代来临后,价值网络也发生变化,父母那一代人很容易被颠覆。
当然,我们也很快被后面的人颠覆。
从一个旧的价值网络跳转到新的价值网络,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可能意味着你需要和人生中关键的人,重新建立连接。
所以为什么思考这么痛苦,我依旧不断去思考?因为这就是人生,你必须无时无刻去考虑这个世界的连接。把许多东西想得真正通透了,也许才有真正自由的那一天。
这本书中,完全没有那些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从一个“重新连接”的角度,去思考人生重要的事情。
思维类的书籍都很难写,因为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是不可能的。
但这些书你理解起来又非常容易,因为你无需改变,只需要换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你所有困境的本质,都是“选择”的问题
01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困境
想想看,你在困境中挣扎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黑暗中迷茫没有方向?或是努力尝试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那种窒息感?
我认为,你所有困境的本质,都是“选择”的问题。
比如,你偶尔去一趟西餐厅,对芝士大虾或香草羊排不知如何选择。
或者你新到一家公司,对选择趋炎附势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存在困惑。
再比如,有人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此时你根本不知,如何选择未来。
当然更多时候,你连选项都没有,比如近你和另一半相处得难受,就是不知道选择什么方式去改善彼此的关系。
你有没有想过,选择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其实关键就在于反馈。
一天当中,你大大小小会经历几百次选择,只是99%以上的选择都被你的潜意识机制以默认确定的方式完成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选择问题:你早上起来要不要喝水?坐飞机是选择靠窗还是过道?和同事在电梯相遇是直接打招呼还是微笑点头?
这些问题在人们的长期体验中逐渐趋于稳定的确定性反馈:早上喝一杯水身体有舒服的感觉;倾向于过道是因为可以早点儿下飞机,在电梯直接和同事打招呼是因为对方的回应也积极。
人生真正的困境在于,我们要如何面对那些不确定性反馈(uncertainty-feedback)。
02为什么自我突破十分困难
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将不确定性反馈变为确定性反馈的过程。
几乎每一个减肥的人,都梦想获得一种“一个月肯定能瘦15kg”的方法;如果你正在找工作,肯定也渴望得到一种“确定面试能通过”的技能。
所以,你会付出行动,不断尝试。但所有的行为,都可能遭遇两难问题:
1.内部反馈的乏力
你尝试经营一个公众号,一开始你自己会感觉得到的成就感特别大,自己都暗自佩服“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的文章”,家人、朋友也会惊叹于你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积极地给你许多反馈。所以,你很有动力去写每一篇。
但随着时间推移,无论你还是身边人对于这种新鲜刺激感逐渐消退,便形成了对数增长的效果(一开始增长明显,后来趋于平缓),如图1-1。
几乎所有的内部反馈都是如此。比如健身、学一种新的技能,刚开始的时候对人的改变会很大,但人会迅速进入瓶颈期。
2.外部反馈的不及时
如果我们从内部得不到有力的反馈,就会依赖外部反馈。
比如,公众号粉丝的反馈,但这往往是一种指数增长的模式(一开始增长平缓,到了某个节点后增长明显)如图1-2。
再比如你尝试改变孩子的坏习惯,一开始的效果反馈并不明显,到后期才会更好一些。
多数人的自我突破往往倒在内部反馈耗竭,又迟迟等不到外部反馈(拐点)到来的那一刻。
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突破自我这个两难问题,该如何调整呢?
有一个启发是,想想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生活的不确定性远比现代人高出很多,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原始人的生存法则,没有现代人这么复杂。理解他们的规则后,很容易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这里,借用“原始人熬一锅鲜汤”这个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去突破因反馈乏力而导致的人生困境:
(1)肉块和蔬菜。煮汤首先得有食材,丰富的食材通过互换才能获得。这是自我突破的层,核心是如何从价值表达到价值供给。
(2)火堆。原始人能控制火才能煮汤。这是第二层,核心从控制思维到赋能思维。
(3)盐粒。撒盐是煮汤的后一步,盐入汤内是看不见了,却无处不在。这是第三层,核心是从自我思维到忘我思维。
03从价值表达到价值供给
一个原始部落的男人猎到一头野猪,突然得到了很多肉,但是他晚上想吃蔬菜、水果怎么办呢?那就要拿出一小块肉和负责采集蔬菜、水果的女人交换。如果要煮一锅汤,那他就还需要再拿出一些肉,换一些锅碗,再换一些盐。
要活下来,你就必须用自己的价值去交换别人的价值,这是人类社会核心的生存法则──价值供给。
情况如果复杂一些,假如某一天在部落市场,男人提供狩猎回来的肉,却有十个女人要提供蔬菜。
女人感觉到肉这种资源的稀缺,就会极力去夸大自己今天采摘的蔬菜有多好,甚至贬低别人的有多差。
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了生存,人类个体必须要对群体展现自己的一定价值,这是边缘生存法则──价值表达。
叫嚣几句“我的东西更好”(价值表达)远比“我要提供给你足够满意的东西”(价值供给)容易很多。
所以,这个世界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更注重表达价值而非提供价值。
比如,你经常会在办公室里看到许多人都在极力维护“我是对的”“我比你强”,却忽略了自己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那些处理不好感情问题的人大多也同样如此,太注重表达自己的付出,却忽略了提供舒适、关爱等价值。
这是尝试自我突破的步──如何去提供价值,从而在外部获得反馈。
04从控制思维到赋能思维
自从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获得了对火的控制,原始人才开始烤肉或煮汤。
对于火的使用,表面上来看是一种控制,但核心的其实是源源不断地添加的木材。对于自我突破来说也同样如此。表面上看来,那些大神都是通过高度的自我管控才实现突破,实际上他们是做好了“赋能”,即源源不断地赋予自我或团队以能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就明白了:
作为曾经的公路自行车爱好者,有一次我和一个前省级公路自行车队的朋友在周末相约骑行。当天很热,我们的目标是70千米外的一个古镇,要当天来回。那是我次骑那么远的路程。
在一段持续上坡后,我就累得不行了,即使停下来几次还是很累。朋友仔细观察后,发现是我的骑行姿势有问题,导致我单次呼吸的时候,没有大量的氧气进入肺部。
我调整以后,情况好多了,但是骑了50千米后,看着导航显示还有20千米的距离,我又感觉不行了。
朋友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总盯着那个终目标,要研究每一段路,比如在这个弯道该如何去拐弯,在这个直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呼吸频率。
总之,那次我才真正学会了骑行,从小镇返回的那70千米就显得十分轻松了。
多数人以为的成功就是咬紧牙关,拼搏到70千米所在的目标。但想想那个可怕的人生拐点,你需要坚持多久才能真正达到。
记住一个概念,如果你是用意志力来完成突破,那多半你还停留在初级水平。
在高手的眼里,成长充满了乐趣。他们完全找到了沿途自我赋能的方法,源源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
这是尝试自我突破的第二步──如何从控制思维变为学会自我赋能,从而获得更多内部反馈。
05从自我思维到忘我思维
“原始人熬一锅鲜汤”的后一步:盐入汤内,形态消失,却无处不在。这也是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厉害的,往往都看不到形态,也就是“忘我”境界。
多数时候我们永远保持着自我的形态。因为有了自我,我们才会难以放下自己所谓的身份,这是阻碍我们实现自我突破的关键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开篇讲到,你每天99%的决策都被潜意识自动完成,这很像一个原始部落。每天做事的,都是部落群众,他们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可以狩猎、采集、修房子,等等。但是他们没有头脑,经常容易冲动。他们其实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那部分。
部落里有个酋长,负责处理群众无法处理的脑力问题。他地位,控制着群众,不过因为力量有限,他也经常出现失控的情况,这就是“自我”那部分。
原始部落都崇拜神、图腾这些东西,这是他们生命的意义,也有道德的约束,这就是“超我”那部分。
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发挥“超我”的力量,让“自我”加强管理,打压“本我”。因为“本我”的头脑简单,他们自私、充满欲望,应该被好好约束,这样才能让整个社会发展得更好。
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是,发展道德等“超我”,让理性的“自我”来约束感性的“本我”。
自弗洛伊德以后,西方主流心理学派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比如,温尼科特提出“让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其含义是应该让原始部落群众自由发挥力量,他们才是决定部落命运的力量。
我们的“本我”之所以经常被“自我”压抑,主要是因为“自我”这个酋长具有语言能力,他可以对任何事进行评判,然后部落群众就跟着傻乎乎地相信了,导致他们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潜能。
所以,的自我突破,其实是忘掉“自我”,发挥“本我”。无论是老子追求的“无为”还是佛追求的“无我”、马斯洛追求的“自我实现”、卡尼曼追求的“高峰体验”,都是在追求这种境界。这就是人生突破的第三个阶段。
06结语
总结一下,我们所有的困境都是因为没有确定性的选择,而选择的关键在于反馈。
反馈由内部和外部构成,外部反馈应该由提供价值来获得,而内部反馈应该由自我赋能来获得。
的高手应该是不断追求忘我境界,放弃自我和对他人的评判,这样才能完全发挥潜意识的无穷力量,实现自我突破。
《三体》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努力生存,伟大的生存方式就是活出初的本我。
向那些正在努力寻求自我突破的人致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