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271105
◆ 范玮琪、张德芬、郑秀文一致推崇的作者
◆ 影响数百万日本中年人的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
◆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4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
◆ 本书不仅有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也有用心迎向人生终点的处世之道。
◆ 请翻开书页,透过智慧、处世之道与努力,从“四十岁开始”为自己赢取人生奖牌。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4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除了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更具有如何写下完美句点的工夫。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颠峰?松浦弥太郎将自己所抱持的疑问与大家一同思考。40岁一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是,这么想未免太悲观了,其实40岁是走上坡路。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若从“70岁才是人生颠峰”的角度来思考,以40岁作为新的起点,也可以迈向光辉灿烂的70岁。
松浦先生以前曾经计划“50岁退休,到大学读书”,因为比别人早十年进社会的他,并没有过大学生活与所谓的青春时光;但是后来看着年迈的双亲,他的想法改变了。他认为将来能够持续对他人付出,才是伟大的梦想,为此,我们每天势必得更用心地照顾好自己,克服身体与心理的衰老,做出对应的“努力与调整”。
不论你正迎向哪个年纪,思考自己将来的样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即便那看似遥远又陌生,却总有一天会倏地来到眼前。
第一章 四十岁是一年级新生
四十岁时,庆祝自己的“第二诞生日”
目标定在“耀眼的七十岁”
步入四十岁后,最好封印起来的三句话
从“毛虫”蜕变为“蝴蝶”
七十岁才开花结果也无所谓
永远以初学者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第二章 “个人历史”是座宝山
制作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年表
从平凡无奇的日子找出值得记下一笔的点滴
打开“上锁的抽屉”
不要对自己说谎
重拾感恩的心情
忘掉“四十岁之前的自己”
第三章 减轻行囊再上路
此刻的自己拥有些什么?
“要的东西”与“不要的东西”
“做 得到的事”与“还做不到的事”
“谢谢”与“对不起”
从 所有物当中找出“重要的事物”
找到自己的爱用品
用心对待宝物① 服装仪容
用心对待宝物② 健康管理
用心对待宝物③ 照顾牙齿
第四章 引颈期盼的七十岁
不是“老化”,而是“陈年”
无法改变高度就努力培养气度
定出“自己的格式”
找 出“耀眼的七十岁”的典范
大方地为他人付出
向前辈学习“大人的丰饶”
以父母为学习范本
第五章 从“ 受”转为“施”
四 十岁是“付出人生”的起点
从 不为人知的、微不足道的体贴做起
满足“对方的需求”
做“让很多人感到开心的事”
在一流的餐厅“学习付出”
四十岁不可不知的“一流餐厅的礼仪”
向孩子传达心目中“理想的家庭”
万分乐意缴税
努力维持与社会的联系
本着“Think Global, Act Local”的精神
第六章 今后三十年的生活之道
制作“未来三十年”的年表
描绘“七十岁时的收成”
幸福是与人们的深深牵系
当个“有用的工具”
学习外语让自己持续成长
让你拥有耀眼七十岁的读书术
因应瞬息万变时代的信息搜集术
玩乐也是一种投资
用感动让金钱流动
别忘了备好养老资金
绝对不要成为“弱者”
终章 用心地迎向人生终点
写下最后的交代
松浦弥太郎“人生终点的故事”
给四十岁的人生提醒
序 言
“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过才好呢?”“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巅峰?”我将自己所抱持的疑问,通过本书与大家一同思考。
首先,我把自己整理得出的答案介绍给大家,那就是“人生的巅峰在七十岁”!同时,我希望传达给各位一个重要讯息——“你的人生现在才开始”。
四十岁一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是,这么想未免也太过寂寥。倘若换个角度思考,告诉自己:”七十岁才是人生巅峰。”把四十出头视为新的起点,那么不就有可能全力冲刺,迎向光辉 灿烂的七十岁了吗?
详细内容将在接下来为各位介绍,当中也包括我自己对于“如何一辈子都活跃在第一线的摸索。“至少还想活跃个三十年。”我是这几年才有这个想法,之前,我一直认真计划要“五十岁退休,然后进大学念书”。十几岁便开始工作的我,比一般人都要早出社会,不曾理所当然地享受过大学青春岁月。正因如此,我想体验一步一脚印地求学,以学生这个拥有某种特权的身份生活看看。
然而,看着日渐衰老的双亲,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父母大半辈子以来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任性过活,不过也没有特别花心思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或许因为如此,当病魔意外地找上身而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年老力衰时,他们感到不知所措。身为儿子的我当然负起照护的责任,也不曾感到不耐烦或责怪他们。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心思,会常常对我说出这句很伤感的话——
“对不起啊!”我的老爸老妈对于大可尽情依赖的儿子,怀抱的竟然是充满抱歉的心情。虽然这世上打算“拿到大笔年金,靠孩子供养,之后过着优哉的晚年生活”的人大有人在,但看样子,我的双亲一点也不这么想。
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依赖别人其实是相当难受的事。等我日后正式迈入老年,要我依赖女儿度日,我也会觉得过意不去,更别说仰赖社会养活自己,成为年轻人的负担,更是说不出的难受。当然,假使身体已经无法自由行动,不得不依赖他人又另当别论。但只要还能够自食其力过活,我都希望能够持续对社会有所贡献,成为给予的一方,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付出给他人,而不是死赖着年轻一辈说:“给我点什么吧!照顾我吧!”
当我想到这,突然察觉自己“五十岁退休,然后进大学念书”的梦想其实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己之欲。“到了七十岁还是能持续对他人付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伟大梦想。到了七十岁若仍能活跃在第一线,肯定或多或少还能对他人付出。要办到这一点,我们得维持一路走来的步调,
每天更用心地照顾好自己,克服身体与心理的衰老,做出对应的“努力与调整”。所以,我把现阶段做得到的部分都写进了书里,衷心期盼能够成为各位的一点助力,帮助每个人活出自我,直
到人生终点。
本书不仅有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也有用心迎向人生终点的处世之道。让我们一起以此为起点,增长更多的生活智慧与处世之道。那么,请翻开书页吧!透过智慧、处世之道与努力,留下辉煌成绩;赢取人生奖牌,就从“四十岁开始”。
四十岁时,庆祝自己的“第二诞生日”
我们一忙起来,很容易忘记停下来想一想。
“该做的事”太多,连喘个气、稍微歇息的时间都空不出来。
我想目前四十岁左右的人,大多是如此一路忙碌过来。如果说二十岁是成人的起点,到四十岁的这二十年之间,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想必都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在过活。
回首这一路,有幸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相对地学习到的事物数量也很可观;习惯的事物愈来愈多,也努力学到了一些活下去的智能。虽然辛苦,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当中,我们依然尽力储备足以继续走下去的力气。
可是,就这么继续倾全力奋斗下去,真的好吗?
而且,真有办法一如往常继续打拼吗?
四十岁,既是生活依旧忙碌的阶段,也有想要好好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毕竟体力不比从前,三十多岁时不曾体验过的疲累感逐渐浮现出来,精神上也不断有烦恼生出。
“这一路走来,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已经不年轻了,人生接下来应该就是下坡路了吧。”
怀抱着这些烦恼,许多人不由得停下脚步,蜷起身子,甚至就这么缩在原地,无法再踏出下一步。
可是烦恼再沉重,停在原地不去面对,答案难道会自己冒出来吗?
而且一直烦下去,其实也非常痛苦,不是吗?
在四十岁的此刻,有人继续向前冲,也有人止步不前。而成功与不成功的人数,恐怕差不多是相同的数字。我认为,对这两种人来说,四十岁都是走向一个全新起点的大好机会。
如果你是不停往前冲的人,请暂时停下脚步,再度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如果你是止步不前的人,请再度回到最初的备战状态,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我觉得四十岁正是重新审视人生之旅的地图,慎重思考的时刻:“接下来该往哪里走呢?”暂时停下来,深思熟虑,定出新的起点并迈出步伐,这就是四十岁。
要是错过这个绝佳的时机,之后就很难有机会这么做了。因为毫不休息、持续往前冲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终有喘不过气而倒下的一天;止步不前不打算重新出发的人,愈拖只会愈难东山再起。这种状况下,想追上在四十岁奔向新目标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因如此,在四十岁之时,让自己停下来想想,重新思考后半生的目标为何吧。
现在想想,我四十岁的时候,内心同时存在着“继续冲的自己”和“止步不前的自己”,烦恼得不得了,而说不定,此刻的你也是这样的心情。
不过当我拿出勇气停下脚步思考,顿时得到了救赎,也转换了心境,“接下来的人生,我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直到今日我仍然觉得,即将迈入四十七岁的我还能够以新鲜的心情面对每一天,都要归功于当时给了自己重新出发的机会。我由衷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体验这个想法与秘诀。
即使你已经四十一二岁,都还来得及。其实,不论几岁决心重新出发,都是来得及的。就在今天,暂时停下脚步,为“全新的自己”庆生吧。若说呱呱坠地之日是第一次诞生日,以崭新的心情迎向人生,就是你的二次诞生日。
首先,请对自己说声“生日快乐”。
七十岁才开花结果也无所谓
有些人到了四十岁便自称“大叔”、“大婶”,或许是出于谦逊的心态。但要算作“上了年纪的人”,我觉得四十岁还太早。
即便努力了二十个年头,终究没能达到理想,那么只要在接下来的三十年继续努力不就成了?怀抱着梦想,并且在四十岁时功成名就的人,原本就屈指可数。
为了实现梦想,请暂时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吧。将不知不觉间蜷起的身子倏地打直吧!我想,四十岁是最佳时机。
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有个五十二岁的男子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毕业。
他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由于内战的关系不得不告别祖国,在美国落脚时正值三十二岁。他原本在大学念的是法律,同样因为战争不得已中途辍学,加上他不会说英语,在美国找工作极为困难。后来他找到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清洁工的工作,却从不认为“自己一辈子只能做这行”。他
利用校内职员免学费的制度,在学校学习英语。
让我打从心底佩服的是,后来能够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他,在四十岁时继续进修通识课程。当然,为了生计以及保有学费减免的资格,他仍旧做着校园清洁工的工作。
他每天上午与年轻学子们一同在教室上课,下午则打扫校园,拖地、清垃圾,严苛的劳动工作持续到晚间十一点。美国的大学课业相当繁重,工作结束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还要念书写作业,必须要过人的意志力才办得到。
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取得学士学位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决定还要挑战博士学位,这是多么鼓励人心的佳话呀!
当然不止这个实例,这世上必定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精彩人生故事存在。我想再次强调,四十岁便放弃努力,怎么说都太早了。人生现在才开始,环境严苛是无法拿来当作借口的。
只要人生还没结束,就不存在所谓的“自己的最终成绩单”。
明明人生还在半途,便擅自决定“我的人生成绩单已经出来了”,不觉得实在太可惜了吗?
定出“自己的格式”
认清自己的“高度”然后努力培养“气度”,这时最好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格式(生活风格)”做根据,就像职业选手要拥有自己的格式,才能够持久活跃于体坛,是一样的道理。制定出自己的格式并不难,不妨想成是为规律的作息生活拉出时间表即可。
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何才能学到优质的事物?”
“要精进已学得的优质事物,自己必须做什么?”
“要保持身心健康,自己必须做什么?”
仔细思考后,将得出的答案纳入自己的习惯之中。
例如你的答案是:“要学到优质的事物,必须多与各界人士见面交流。”那么就订下如此的行程:
“每星期和一名初识的人共进午餐=本周的星期二和×× 先生午餐。”
“每个月和朋友碰面一次=下个月× 号六点,在餐厅和×× 先生碰面。”
确认好对方的时间,也预约好餐厅之后,便记到记事本上。
又例如你的答案是:“要精进已学得的优质事物,必须多接触大自然。”那么就订下行程:“下班后去公园散步”或“这个周末去海边走走”等。
这些行程不见得是多么难得的大计划,比较像是把行程安排进自己的规律作息当中的感觉。诸如看电影、读书等一般计划也无所谓。诀窍在于尽早排进行程表里,尤其关于“保持身心健康必须做的事”,更应该当作每天的固定行程早早记下来才是。
“我这么忙,工作以外的时间很难事先确定下来呀。”
过了四十岁的人还这样,其实有点说不过去,又不是突然叫你明天就要空出时间来。这样一直都是以工作优先,连两个星期后的行程都无法自由安排的生活,顶多拼到
四十岁就很足够了。
我们常听到一句推托之词:“等哪一天有空的时候……”但人永远都不会有空闲的。到了四十岁,要是都无法精准安排自己的时间,也就无法定出格式了。因此面对诸多事情,请先决定出优先级,大原则的生活态度就是将所有关于自我投资的计划都排在第一顺位,依此定出自己的格式。
我一直以来,最先写进记事本里的,都是能够树立自己的风格、同时让我保有规律作息的自我投资规划。例如我先订下“这天要去美发店”,接着就能安排每两星期一次的美发行程。又例如因为我提早排定“这天要去看牙医”的行程,那么自然能有效率地尽速完成其他的
工作。
“这天要去看电影”、“这天要和朋友共进午餐”等等,如果事先订好休闲娱乐行程,也会因为期待,而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我平日固定在五点半结束手边的工作,也是因为接下来都还有行程。不过我几乎每天都不安排饭局,因为我们松浦家有个规矩,那就是“晚上七点在家吃晚餐”,这是我们家人共同的决议,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行程。
晚餐之后是我的读书时间,因为这对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自我投资。但接下来还有洗澡等等行程,我把读书时间定为一个小时。此外,我每天固定十点就寝、五点起床,以上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松浦弥太郎的格式(生活风格)”。
正因为我有如此规律的生活格式,才能让我有时间学习外语或和朋友吃饭。例如目前我同时在学三种外语,早晨还在上一对一的教学课,要是没有早起的习惯,根本无法空出自我投资的
时间。
此外,我挤得出时间和朋友吃饭,是因为有规律的作息,并且尽早完成原本该做的例行事项。我每次都很期待和朋友吃饭,但总不忘事先叮咛餐厅的人尽快上菜。我没打算和朋友续摊,但也不是因为我急着要进餐,而是我觉得有效率、利落地用完餐,就非常尽兴了。
如此规划时间,就能够定出自己的格式了。
无法改变高度就努力培养气度
我的一位女性友人,曾是叱咤一时的实业家。
当年她同时经营好几项事业,年收入曾经高达十多亿元,后来遭人背叛、欺骗,时运不济,如今已经收山,过着清贫的日子。
我始终和她保持联络,有几次,她曾对我说:“我啊,因为忘了自己本质是个乡巴佬,才会落得这个下场,你千万不要步我的后尘哦。”
根据她的说法,因为是乡巴佬,自尊心特别强,又爱打肿脸充胖子,别人讲几句好话吹捧一下,就开心地忍不住装阔,要借钱、要出资都好说。因为是乡巴佬,想让人看得起自己,而一再地逞强硬撑,结果导致走向失败一途。
我想,她口中的“乡巴佬”,指的并不是出身于乡下地方的人,而是深藏在每个人内心里的自卑。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或学历,那些构成我们个人特质的“最根本元素”,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情结。而她能够如此坦然地直指自己失败的本质所在,真的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打从心底尊敬她。
我们生在鼓励每个人不断往高处发展的时代。为了拥有理想的七十岁,我们必须持续成长,而要成长,不可或缺的则是挑战精神。我们得时时处于备战状态站上起点,当机会来时不能临阵退却,必须勇敢踏出步伐,迎向挑战。
然而在这过程中,绝不能逞强硬撑。
更不能虚张声势,因为对自己毫无益处。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高度”,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变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历等等,即便生来比人差也无法再重来。那么与其试图遮掩美化,何不努力爱上原原本本的自己呢?
幸运的是,我们的“高度”虽然无法改变,“气度”却是能够培养的。往高处发展的努力就到四十岁为止吧,朝七十岁前进的后半辈子,重点不妨放在气度的培养上。
要培养气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质感与智慧”。
而要学到这两项,首先必须以坦率的态度面对所有事物。宛如孩童般有颗透明的心,纯粹地感动、纯粹地感到诧异、纯粹地感到开心。
如此一来,慢慢就有能力分辨出什么才是有质感的好东西。
万事万物都肯定有一两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只要以一颗坦率的心看待,一定看得到事物的优点,然后以此为契机,去读一本书,或是去听取他人的经验,或是当场启程前往某处,让自己更深入地探索学习,长久下来气度就会增长。
当你坦率地觉得某人“好厉害哦”,不妨试着和他交朋友,对于培养自我的气度也很有帮助。在我们一般定义的“朋友”关系当中,许多都是觉得“合得来”、“好相处”、“彼此之间不用顾忌”而交往。虽然有这样的朋友也不错,但在我感觉这比较像是青梅竹马或亲戚般的关系,无助于气度的培养。我个人其实不是那么喜欢这类让自己安心无负担的人际关系。
我比较想和能够激励自己成长的人做朋友。
所谓充实的人际关系,不正是建构在与眼界高于自己的人交往上头吗?
想要提升自己的层次,就要和眼界高于自己的人做朋友,然后从对方身上学习。我觉得有这样的认知,对培养气度很重要。如此当遇到自己憧憬的人,想要和对方交朋友,自然就会为此而努力。
另一方面,通常这些优秀的人都非常忙碌,自己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开口约对方见面,势必得做好一定程度的事前准备,这也是提升自我的关键。
“什么样的自己才可能和这位优秀的人交朋友呢?”当你开始思考这一点,就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带着些许紧张情绪与对方见面,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__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