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535999
编辑推荐
晏阳初博士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又一贡献。本书通过560余幅图片,反映了晏阳初博士传奇的一生。
内容简介
晏阳初博士(1890—1990)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自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致力于推行农村平民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50年代,晏阳初博士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和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定县经验”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这个大舞台,并于1967年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他的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又一贡献。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由中国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的自成体系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因其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普遍性而被世界所认同,*终演变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晏阳初也因此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尊崇。
Dr. Y.C. James Yen (1890-1990) was a civilian educator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He was a patriotic intellectual.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40s, he devoted himself to promoting education among rural civilian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is regard. In the 1950s, he became UNESCO special adviser and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ivilian Education. From then on, he applied the Dingxian experience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set up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ural Construction (IIRR) in the Philippines in 1967. H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vilian education constitute another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people to world culture.Dr. Y.C. James Yen’s thought on civilian education is a self-contained theory creat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on the land of China. I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for China’s rural reconstruction but also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due to its scientific and universal properties, finally evoking a worldwide movement.
目 录
晏阳初生平简介篇 巴山之子第二篇 推行平教第三篇 勇赴国难第四篇 放眼世界第五篇 游子思乡第六篇 多彩人生第七篇 哲人其萎第八篇 光照千秋第九篇 当代回响后记
前 言
代序 晏阳初博士是享誉海内外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他致力于推行农村平民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等人一道被推为“现代世界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晏阳初博士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后到香港、美国求学。1918年他应募到法国为华工服务。在这里,他发现华工的苦难,出于强烈的民族感,他毅然决定献身于劳动人民的教育。1920年返国后,他受“五四”新文化进步思想的影响,推行旨在“除文盲,做新民”的平民教育运动。他组织和领导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工作。1929那后,平民教育运动由城市转入农村,他在河北定县成立“定县实验区”。他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问题,开展了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进行乡村建设,并创导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三大教育方式。当时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大学生、教授、学者和医务人员纷纷参加“定县实验区”的工作。他们通过社会实践,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1931年至1937年,我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执教时,每年带领学生前往“定县实验区”参观、实习。很多学生毕业后参加了定县实验区的工作。这些知识分子在推动扫盲运动及技术指导等四项工作实践中,密切了和农民大众的关系,认识了中国农村的问题,对当时我国农村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四十年代,晏博士在重庆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乡村建设的人才。五十年代,晏阳初博士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和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定县经验”成功地推向了世界这个大舞台,并于1967年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目前,晏阳初博士的学术思想、信仰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已在菲律宾、印度、泰国、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加纳等第三世界国家广泛推广。他的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又一贡献。晏阳初博士永垂不朽!
雷洁琼
一九九四年二月
后记
少年时代曾经多次听母亲和祖母谈及幺爷晏阳初,从她们的描述中,我只知道他是搞平民教育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但何谓平民教育,他的伟大在于何处,却不甚了了。及至1988年参与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的筹备工作后,才逐渐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由中国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的自成体系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因其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普遍性而被世界所认同,终演变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晏阳初也因此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尊崇。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晏阳初逐渐被国人淡忘。直至1985年他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邀请回国考察,人们才又知道了晏阳初。于是,四川、重庆、河北等地的晏阳初研究会先后成立,有关的书籍不断出版;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推出有关晏阳初的专题片,电影《晏阳初》也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四川巴中、重庆和河北定州相继建立了晏阳初博物馆、纪念馆。但总的来说,国人对晏阳初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全面。尤其是晏阳初毕一生心血创造的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大有裨益的,进一步加大对晏阳初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2005年编著的《晏阳初传略》出版后,我接着便着手编撰《晏阳初画传》。我从收集到的2000多幅照片中精选了500余幅,按编年体结合大事记编排。历经10余年的艰辛,《晏阳初画传》即将面世,我也终于了却一桩夙愿,可以引臂舒腰,暂歇一口气了。感谢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巴中市巴州区晏阳初博物馆、中华晏氏企业家联谊会、川渝晏氏宗亲会以及晏莺娟女士、晏华祥先生对本书出版的大力帮助!
晏鸿国
2016年10月28日
在线试读
晏阳初生平简介古老的巴中县城,坐落在大巴山和米仓山复合部南麓的群山之中,是四川东北部一个小小的城市。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十七日(1890 年10 月26 日),一个新的生命在巴中县城西街一个书香世家降临,他就是晏阳初。按照族谱,派名叫兴复, 乳名云霖。父亲晏美堂先生是巴中一位鸿儒,继承祖业, 设馆教书。晏阳初是他小的儿子。晏阳初五岁便随父习诵四书五经,儒家的民本思想就如一颗微妙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田。后来,基督教内地会的牧师来到巴中,开设了福音堂。牧师们为了方便传教, 聘请晏美堂先生教习中文。晏阳初因此经常在福音堂出入,牧师们都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如果没有后来一次偶然的机遇,使晏阳初的命运得到改变,晏阳初也许跟他父亲一样,也就只有在小小的巴中城里做一名教书先生。在他13 岁时,保宁府福音堂的姚明哲(William H. Aldis)牧师到巴中访问,巴中的魏牧师陪同他去拜访晏美堂先生,宾主交谈中,魏牧师向美堂先生建议,将晏阳初送到姚牧师开办的天道学堂读西学。美堂先生非常开通,欣然应允。晏阳初人生的转折由此开始。天道学堂开设了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课程,这使晏阳初眼界大开, 在四书五经之外,原来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他像游进了知识的大海,尽情地汲取各种新知识。尤其因为有姚牧师这样一位英国教师,晏阳初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四年时间,转瞬即逝。1907 年,晏阳初从天道学堂毕业。经姚牧师介绍,他到成都华美高等学校读中学,后来认识了姚牧师的朋友、英国青年传教士史文轩,并与史文轩一起创办辅仁学社。因为年龄相当,志趣相投,他们相处十分融洽。晏阳初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干练,使史文轩觉得他是一个有用之才,如能深造,前途不可限量。史文轩建议晏阳初到香港读大学,并表示愿设法资助。1912 年冬,晏阳初在史文轩的陪同下出夔门、过三峡,辗转四十余日,到达香港。因为当年招生时间已过,晏阳初便入史蒂芬孙书院补习数理化各科。到第二年9 月, 他以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政治系。1916 年夏,晏阳初赴美留学。他靠半工半读完成了耶鲁大学政治系的学业。1918 年晏阳初毕业之际,适逢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欧洲大地,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了十多万华工去欧洲战场做战勤工作。由于语言不通,风俗各异,华工与英法军官时常产生矛盾,基督教青年会便动员中国留学生及懂中文的传教士到各华工营服务。晏阳初在毕业后的第二天便奔赴法国南部普蓝(Bologue)的一个华工营。在为华工写家信的过程中,晏阳初萌发了教华工识字的念头。4 个月后,期华工识字班的40 个学员中便有36 名可以自己写信了。在与华工相处的日子里,晏阳初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劳动人民身上蕴藏着无尽的潜力,只因为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才使得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因此他立下誓愿: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欧战结束后,晏阳初回到美国,1919 年夏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经过一年的努力,晏阳初获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20 年7 月29 日,他乘坐“俄罗斯皇后”号轮船回国,8 月14 日抵达上海,主持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新设的平民教育科。后来,他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开展平民教育实验。1923 年,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张伯苓、蒋梦麟等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晏阳初担任总干事长。随即,平民教育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1926 年,晏阳初提倡“博士下乡”并躬身实践,将平教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在河北省定县成立了实验区。经过十年的艰辛,他摸索出以“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和“三大方式”(即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为核心的“定县经验”,以此医治农民“愚、贫、弱、私”四大病症, 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定县经验从此成为中外乡村改造运动的典型范例。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国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政员,主持四川、湖南两省的后方建设和群众组织工作,先后在湖南衡山、四川新都成立实验县和华西实验区, 继续进行平民教育运动。1940 年,为了给战后农村的复兴培养人才,晏阳初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并亲任院长。1943 年,晏阳初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1950 年,晏阳初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1960 年,晏阳初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为广大的第三世界培训乡村改造运动领导人。随着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为中心的世界乡村建设网络的建立,晏阳初奔走于世界各地,指导各国的乡村改造运动。1985 年和1987 年,晏阳初应全国人大的邀请曾两次回国参观考察,受到万里、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被欧美同学会聘为海外名誉会长。1987 年10 月,美国总统里根为晏阳初颁发“杜绝饥饿终身成就奖”。1990 年1 月17 日,晏阳初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100 岁。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