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53724
熟人见面悲喜交集 首长客气小官面“左”
“你也来了!我还活着”
“罪大待遇好,罪小生活苦”
方言误会闹笑话
思想改造为主 劳动改造为辅
学缝纫从头做起
学理发,一回生二回熟
为发明,黄维改造难 医风湿,康泽让蜂蜇
黄维要发明“永动机”
蜂蜇一百下风湿仍不好
装腰痛,汤尧骗酒饮 患淋病,战犯当实例
假装腰痛骗饮虎骨酒
真患淋病怕见女医生
“六一居士”梦中常呼新妇 “两广总督”狱中时怀旧情
张淦卜卦成败将 孙楚焚香念毛选
张淦当战俘仍爱问卜
孙楚焚香默念另有原因
宋希濂一棋不让 袁仲虎好提意见
宋希濂宁被干掉不拍照
袁仲虎乃“批评专家”
“龙游浅水”黄维挨耳光 “鸟困笼中”汤尧遭批斗
黄维跟学习小组组长打架
汤尧在厕所高唱《四郎探母》
“敢于暴露”汤尧受表扬
脱裤割“鸡”巴,误认惩罚严峻 脱胎换筋骨,惊叹改造艰难
闻受“宫刑”战犯茶饭不思
“个人出路漆黑一团”
失人和灵官扫台 缺地利将军送终
树倒猢狲散,王陵基狼狈出逃
忽闻楚歌,宋希濂一败涂地
王耀武谨言慎行 庞镜塘循规蹈矩
用进口手纸解大便露出破绽
有人想搞垮王耀武取而代之
庞镜塘与人争论“C.C.系”来源
被咒骂,比作认贼作父的石敬瑭
范汉杰喜开玩笑 廖耀湘一本正经
老婆刚好半打,儿女不足一班
廖耀湘相当骄傲,自命不凡
大树之下欲轻生
“报告小便”有刺激
人生百态自我暴露 做广播操洋相迭出
改造所里也有“财主”
衣领中暗藏美钞
美钞进洞避免检查
一个荤的笑话
一到休息各搞一套
练就发号施令本领
奉命教广播操
笨相毕露笑话百出
张学良一语结心交 张严佛宽解感落泪
老资格大特务张严佛
调任南京特务处书记长
与张学良倾心相谈
脱离军统投奔程潜
宣侠父之死引来震动
张严佛以为非死不可
沈醉宽解,张严佛落泪
问题交不清,黄逸公闭嘴 搞垮共产党,张国焘吹牛
黄逸公与张国焘办训练班
受毛人凤赏识,与叶翔之合作
两个保密局终于生摩擦
土匪洗劫,手段极为残酷
赤身跑到四川被收容管训
交代问题的两种态度
虽无血债,但问题严重
军统一大堆人被俘改造
麻子方靖怕说同麻 刘嘉树厕所遇女鬼
因舍不得美貌太太不想死
忌讳人家说“麻”,友侪忙解围
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刘嘉树夜半上厕遇女鬼,几乎吓昏
转述鬼故事被扣帽子
严重错误是“十麻九怪”
贪婪成性,军长仍爱“小偷摸”
今日西风萧瑟甚
牛虽丢,仍得捡回牵牛绳子
恶习难除,战犯依然“惹不起”
特赦必须“确已改恶从善”
三个“惹不起”棋逢敌手
编很多“恨国民党”的理由
同学指出他只为个人利害
李仙洲乐天知命 马励武牢骚满腹
饭后“三德”变“三得”
零下四十摄氏度小便变冰棒
陆军将领为何要骂海军
“俺这山东人学不会!”
战俘之中“关公”特多
曾扩情大而化之 处事也粗中有细
以为死期将至,裤裆全湿
粗中有细,带点温情主义
坐定又还起,无风门自开……
戏称“绣花被面特派员”
被蒋大骂后官运不得意
董益三专捡香烟头过瘾
有烟帮助无烟的瘾君子
枪指下叫通福建的潜伏台
敢从戴笠手上夺去禁脔
吸食“伸手牌”烟的人
捡拾烟头拆散并重卷再吸
“喜战犯有从善之时”
康泽谈襄樊之役 罗历戎想回锅肉
台词未唱完解放军已攻进
二龙斗一虎变作二龙戏猪
滚马下鞍举手投降的军长
保证“好兔不食窝边草”
回锅肉误当黄色下流东西
王泽浚不为寒士建公寓
一遇写墙报就喊“恼火”
没读过什么豆腐咸鱼的诗
两天之内伤亡三千多人
周振强不怕手脏脸黑 大敌临金华决心不走
他乡遇故知——仇敌
军官·逼良为娼·枪毙
自告奋勇发明以煤敲煤
读文件如火如“茶”
司令官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杨文仍爱粉面油头 狗皮膏药论男女结合
香喷喷的风流将军
“白面书生” 畅论追求术
绿化基地没人逃跑 偷吃猪肉腹泻八次
杜聿明也报名要去农场
半天劳动半天学习
厕所“监护人”的经历
画地为牢,人人遵守 指山作界,个个不违
拾砖比赛砌猪圈
拔错再植,玉米苗变蔫
冰雹打掉葡萄,心底极难过
娄福生善于取巧 阎锡山如是我闻
轻而易举得到表扬
阎锡山的“丑闻”
阎锡山反蒋秘闻
耍乖巧给人拆穿
土皇帝的唯我哲学
邱行湘以力服人 守洛阳未共存亡
做战俘连升三级
上将不好当,宁愿挨一枪
“悟我”换“培我”,黄维改名
无愧大力士,书法有一手
奉命守洛阳,“与城共存亡”
覃道善乱抓棉被当大衣
杀威
命大
困兽
被俘
好险
死缓
出浴
李以勖大叫没一点空气
笑话
壮举
监军
受诬
装疯
传染
晚晴
章微寒愿当小木匠
军统上校
痴痴地等
决定投诚
重情重义
接受改造
愿当木匠
岳烛远宁做补鞋工
岳烛远黄埔出身
西安事变
退身无路
归园避祸
身份败露
将军推车
剩余价值
陈长捷难捷
沙场终饮恨
细读《资本论》
怒瞪傅作义
受命蒋介石
孤军守天津
服从被出卖
讪笑杜聿明
不愧真儒将
胡临聪不聪
想家要挨批,思想要改造
领导识做人,通信没问题
悔恨落了水,胡临聪不聪
薛子正忠言,胡临聪逆耳
聪明临阵逃,不聪当俘虏
李帆群爱耍笔杆 李佩青爱充进步
大将军笔杆子下低头
书记长管理所内抬头
高级党官打败仗走人
小党官改造凑够人头
李佩青充进步过了头
李帆群批长官撞崩头
卖力不讨好丧气生垂头
○○五三枉读马列 胡屏翰宁关七年
马列经典读不通,胡言乱语
小组批完大组批,草草收场
态度坚决,胡屏翰宁关七年
同为战犯,李白应叹改造难
交代思想问题 戴笠私情未忘
帽子扣下比石头还重
养尊处优惯了,要劳动改造
思想改造困难而复杂
事实证明自己非无产阶级
冒死救戴笠成今日罪证
说坟被挖是闭门造车
王凌云爱谈往事
举止非文官,貌不似将军
闻、李被暗杀,军统未知情
隐瞒真相,王凌云不敢赴宴
死囚顶真凶,主犯升官去
山大王当官,官匪分不清
被劫女学生,愿当压寨夫人
宁当土匪头,不愿当军长
是官又是匪,奸杀兼抢霸
电灯泡不亮,未把开关带来
山大王无兵,王凌云被俘
卢浚泉喜操瓦刀
滇军总司令,彝族奴隶主
被抓卖为奴,汉人当娃子
美军从天降,被奉天菩萨
菩萨享风流,受惩操苦工
阵前弹药缺,临败称兄弟
娃子陈年事,汉彝一家亲
过旧年陈士章怀乡情重
狱里思家同有泪
“在劫难逃”是天数
天涯游子乡情重
淮海一战成俘虏
王洪九狼狈逃难
战未开两军先逃
催命符下战情烈
“常胜将军”阵中亡
“多年恶疾庆根除”
改造靠“参观” 社会成学校
诚意改造,非为过关
新旧对比,改造有成
身份不同,接待不同
旧时汽车,触景伤情
旧貌新颜,令人激动
参观工厂好戏连场 压轴好戏啼笑皆非
公私合营,资本家兼任厂长
杯弓蛇影,战犯争相比老虎
触景伤情,黄鹤一去不回头
仇人见面,冤家路宽喜相逢
矫枉过正,军长跪地哭罪由
秦城农场过春节 是伤心除夕夜
每逢佳节倍思亲
梦里仍是自由人
妻离儿散我成囚
棺材走私藏鸦片
征人随雁过衡阳
秦城农场迎新岁 好戏连场共开怀
可敬的炊事员
军长唱地方戏
南腔北调笑声不绝
灯谜游戏惹起小风波
欣闻特赦惊喜若狂 分批释放大失所望
过一辈子劳改生涯
天无绝人之路
事后诸葛亮
“食色性也”
大谈特赦感想
像泄气的皮球
首次参加国庆观礼
焦急等待特赦消息
批特赦宣布之后
参观对思想改造大有好处
有人不服终须服 无师自通果然通
从容就义,谈何容易
杀人眨眼,人之常情
特赦无份,战犯不服
官大罪大先特敖 将心比心求自安
“走马换将”“轮流坐庄”
费煞思量,搞通思想
改恶从善,不甘后人
官小罪大,思想复杂
散布迷信险挨斗 功德未满转秦城
打胡乱说,揪住不放
言多必失,自知理亏
牢骚满腹,至理名言
宣布转移,大家高兴
总是监狱,相互关照
狱门九道,自封“九门提督” 喂羊十天,笑当“十日羊倌”
阿Q精神胜利法
战场“福将”也被俘
自养家畜,自食其肉
养鸡长官,自得其乐
人民难谅解怕出去受辱 二批喜有我从此做新人
缝纫机的“多面手”
小姑娘如临大敌
受到了客人般款待
群众并不理解
“可怜天下战犯心”
第二批特赦
感愧交集重新做人
比黄维立志为全世界人民造福的伟大愿望要渺小得多,康泽也想研究出一种治疗风湿病的简单办法,不惜以自己的身体来进行实验。这位曾任复兴社书记长和“十三太保”之一的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长、自成一系的特务头子,被俘后,也居然想创造一种治病救人的方法,这也是值得大谈一下的趣闻。
康泽过去所领导的别动队,和德国当年的党卫军差不多,它有超人的权力,深得蒋老先生的信任,与戴笠、徐恩曾一样,成为国民党中的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的头子。在江西对红军作战时,别动总队也派去一个支队,担任搜集情报和监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有一次,几个别动队员被红军逮捕了。不久,别动队也抓了几个红军,他们便将这些红军的心肝挖出来,祭奠被捕后被杀的别动队员。当时,康泽得到部下这一事件处理的报告后,连声称赞,认为这不但可以鼓舞士气,还显示了别动队的力量。
因为他长期和共产党做斗争,新中国成立前,他担任襄樊地区的绥靖公署主任,被解放军将该区重重包围,他自知无法逃脱,曾举手枪准备自杀,后为部下将枪夺去,自杀未成。被俘后,天天等死,结果出他意料之外,竟一直把他留下来。
我从重庆送到北京后,经常看到他在管理所的放风场花丛旁边一动不动地站着,看见蜜蜂飞来采蜜,便轻手轻脚地悄悄把蜜蜂捉住,把自己的左手背和左臂去让蜜蜂蜇蜇,有时一边蜇一边咬紧嘴唇,一看就知道被蜇疼痛了。我好奇地去问他,为什么故意让蜜蜂去蜇?这岂不是自讨苦吃!
他很得意地告诉我,他看过一本什么杂志上刊登过一篇文章,说用蜜蜂去蜇患了风湿病的地方,比用其他任何方法医疗,都能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他左臂闹风湿痛,他便想用自己来做试验,如果真有奇效,便可大肆推广,让所有风湿病患者都能不药而愈,这也是一项不小的贡献,所以他宁愿以自己的肉体来做试验,看效果究竟如何。
我问他蜇了多少针了?他说还不到一百针,已感到比用别的方法好些,疼痛有所减少,可是还没有完全治愈,所以他决心蜇上一百针,作为一个疗程来观察。
不过,后来我没有看见他再去捉蜜蜂,可能已蜇满了一百针,在等待看后果。
1964年春天,他刚特赦不久,我们便去南方参观。这时正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满树、群蜂乱飞的好时光,我一看到蜜蜂便赶快去喊他来捉。他笑笑摇摇头说:“不捉了!不捉了!蜇了一百针,还是没有一点效果,还是依靠蜡疗治好的。”他一面说,一面把袖子挽起,指着手臂上还留下的几个米粒大小的疙瘩说:“有些蜜蜂可真厉害,蜇过隔了那么久,小疙瘩还是没有消尽!”
老天未免太无眼睛,为什么让这个立志想为风湿病患者创造发明奇效验方的好心人,白白被蜇了一百下,一点成绩都没有呢!
真患淋病怕见女医生
和汤尧恰恰相反的一个人,却非常害怕医生或护士叫他,这人是一个军长,姑隐其名,因其在海外还有不少亲属。此人过去一向爱嫖。他在担任中下级军官时,每到一地总得尝尝当地女人的风味,柳巷花街总少不了他的足迹。后来当了师长,钱多了,便讨上一个小老婆,但还不能满足。当了军长后,小老婆便有好几个了。据他自己坦白出来,他所玩过的女人编成一个营还多一点,可以增加一个直属排,大致在五百左右。当然,玩过这么多女人,也会给他留下一些不光彩的纪念,他军部里便有一个医官专门给他治花柳病的。被俘前,几种花柳病都基本上治好了,只有淋病没断根,还偶尔发作一下。
有一次,他去挂号看病。一踏进管理所的医务室马上就退了出来。因为只有一个新来的女医生在里面,那个常给他看病的男医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所以他不准备让那个新来的女医生看。可是那位女医生已看到了他,见他退了出去,还以为他怕女医生忙,没有时间给他看,便赶快把从医疗器械柜中搬出来的东西放回去,追了出来把他叫了回去,他只好跟着她走了进去。这位女医生很客气地说明,她因为没有病人来,所以整理一下器械,还是先给他看病要紧。他便只好坐下来。
女医生便问他,什么地方不舒服?他迟疑了一下,才慢吞吞地回答了一句:“下面有点痛。”医生很奇怪,便又问:“下面?是肚子痛,还是脚痛?”因为这些部位都可笼统称为“下面”的。
这一问他不好不进一步说明:“是解小便时有点痛。”她便叫他:“拿出来,我看看。”
这一下使他不知如何是好。过去见了女人唯恐拿出来不快,现在却害起羞来,慢慢把裤子解开。
女医生看到他这样子,便鼓励他:“怕什么?哪个男人没有!”他才把那东西拖了出来。
没料到医生还叫他站过去一点,他实在不好意思,只好移动一点点。医生却认为不够,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要站到她身边才好检查,他只好走过去。
医生便用手抓住那东西的前面部分,用力地来回伸缩,直到看见尿道口有东西流出来才停止,马上用小玻璃板接下流出来的东西,闻了一下,才叫他回去,说等化验后再给他开处方给药。
他如释重负一样跑了回来,把这一经过向我们介绍。大家都笑他,过去那么爱把这东西给女人,今天看都不敢给女医生看。他说:“现在是什么情况,我要先拿出来,万一她脸孔一板,责问我,甚至扣上‘企图强奸女医生’的罪名,我怎么能吃得消?”
第二天上午,那位女医生便到我们学习室把他叫了去。他回来时,我们看到他满头大汗,不知发生了什么意外,便赶紧叫他讲。他说真没有料到,那个女医生还带来十来个医学院的女学生,都很有兴趣地叫他把那东西拿出来给她们看,好几个都和那个女医生一样抓起来就来回扯一顿,直到流出东西来才住手。
原来,这种病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到,许多医学院想找一个实例作教材都不容易,当那个女医生拿去化验,查出他是淋病后,便把那东西当作教材使用,所以弄得他满头大汗。隔了一天,又有一批男女实习医生也把他找去看了扯了一顿。
后来传出去,凡是要看看淋病实例的都来找他,所以他一听到医生叫他的名字,便感到害怕,不愿老去献丑。
假装腰痛骗饮虎骨酒
国民党国防部陆军副总司令汤尧有幽默天才。他不仅能文善武,而且是一个青帮头子,懂得的花样很多。每年春节的联欢晚会上,他能表演京韵大鼓、八角鼓、相声,真是说唱俱佳、多才多艺的全面手。我爱和他聊天,主要是他说话很幽默、有趣。
有年快要过春节了,他忽然对我说:“老沈,今年春节我请你喝酒!”
我认为他又在开玩笑,因为管理所每到逢年过节,总同意让战犯们自费去购买一些糖果之类的食品,但却从来不准买酒。我便和他打赌,如果过春节他真有酒,我一向不喝酒的人,也和他干上一杯;如果没有,他得表演两段新编的相声。
他一口答应下来,很有把握地说:“等着瞧!保证你输了!”
打从那天以后,我便看到他每天跑医务所。到离春节只有三天时,我发现他瘦高的身上,左一块,右一块,贴满了伤湿止痛胶和大张的狗皮膏药,但他还是跑医务所。
到离春节只有一天的时候,护士送一个小酒杯给他,要他好好保存,不要弄脏弄破。临睡前,医生拿着一瓶酒,站在寝室门口,要他把酒杯拿出来,满满给他斟上一杯,便站在那里,看着他一口一口地喝完,才把那一瓶酒拿走。
我正在脱衣,他得意地拿着空酒杯走了进来,用舌头在嘴唇边上舔了几下,对我笑着说:“你输了没有?”
我也笑着说:“我们两人都没输,你酒吃了,却不能请我!”
他坐下后,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得意地说:“这有何难,我装腰痛、关节痛,医生给我许多外用药,我还一个劲地叫痛,说这些外用药不顶事。”过去他犯病时,只有饮虎骨酒才能止痛,医生为了让他过一个愉快的春节,所以给他去买了一瓶虎骨酒,每晚临睡前,让他饮上一杯。他这招真不错,果然能在春节里每晚都喝上一杯。所以,他一听到医生或护士叫他的时候,总是兴高采烈地跑过去,接受他骗来的那杯虎骨药酒。
棺材走私藏鸦片
我轻轻咳嗽一声,抹一抹下巴,便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军统局在四川多年来积累的财产,真是多得有点惊人,加上中美合作所一结束,大量武器弹药、电讯器材、医药器材等就有十几个大仓库,都全部送给了军统局。军统局除将医药器材装备了一所中型的一百多张病床的医院赠送给中央医院外,还有不少东西都得运到南京。我当时负责总务工作,运输物资自然落到我头上。要把成千上万吨的东西从重庆运到南京,是相当费事的。为了省钱,我便在四川大造木船,每只船装几吨到几十吨东西,从水路运去合算,因在四川买的船,把东西运到南京,再把船卖出去,还可赚钱,等于不花运费还有剩余价值。没有想到,好事也会出坏事,正当我得意扬扬地一批又一批把东西运出时,继戴笠而新任军统局局长的夫人,要求我把她多年前死在重庆的母亲的棺材顺便带回南京去安葬。我一向爱说俏皮话,便冲口而出:“行!一口两口都行。”她一听便火了:“谁家有几口棺材!你咒骂人……”我还不等她说完,便抢着说:“谁不愿意升官又发财,越多越好嘛!”这句话说得她啼笑皆非,正想再骂我几句,我一转身就走了。
天下事总会有些出人意料的,正当我在上海布置自己的安乐窝时,突然接到局长夫人的电话。她连哭带骂地说,由重庆驶出的木船100多只都没有出事,独独装有她母亲棺材的那只木船触礁沉没,棺材不知漂到什么地方去了,要我一定要负责找回,否则要和我拼老命。我急忙投其所好地安慰她,说这是老天爷有意安排老夫人应当水葬,这一定使后人特别是能使女儿发大财,不消几个月,黄金美钞就会像长江的水一样滚滚流向她家,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大喜事。她一听这话,从电话里传出了轻微的笑声,怒气已变成喜气了。但停了一会儿,旁边似乎有人在提醒她似的,她又改口非要我找回不可,并要我一定要妥运南京,如果棺材湿了也不要紧,还千万叮嘱不准动棺材。我一听知道此中大有文章,便立即由上海飞往重庆。我通知水上警察局,要他沿途贴出布告,谁发现这具上面写有×太夫人名字的棺木,应立即报告,当给100石米作为奖赏。当时法币天天贬值,老百姓并不感兴趣,100石米可是硬通货。如此重赏,何愁无勇夫。如果出少了,捞到棺材的人,只要把里面的尸骨抛掉,一副上好的楠木棺材也可以买上几十石米。军统局的米真是堆积如小山,因为军统局的编制有几万人,90%都在外地和沦陷地区,而我随便造一个人数册去领军米,月月有大量节余,军统局在重庆开了五家大米店,每月卖掉几万斤,后还剩下几仓库,所以批发一二百石米,只是小事一件。
三天过去,果然有人在离翻船不远的地方捞起这口棺材。我便带几个人亲自赶去,一看,捆在棺材上的草绳已湿透了,我便叫人抬到船上后,将棺材撬开。刚一揭盖,我又连忙叫人赶快钉好,并再油漆一番,使人看不出开过的样子。
庞镜塘马上问我:“打开了又马上盖上,是不是怕里面的尸体不见了?”“不是,因为尸体四周塞满了四川土特产,不便给外人知道。”他听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傻里傻气追问我一句:“带那么多四川土特产去南京吃得完吗?”“书呆子!四川土特产是指鸦片烟,不是指四川榨菜!”“那你怎么一看就知道是鸦片烟?”“我在四川那么多年,不用打开看,只看那种包装就能断定是鸦片烟。”书呆子又傻里傻气地问我一句:“这鸦片烟正是严重违法的事,你怎么不检举?”我只好耐心向他解释:这位新局长也是我的老长官,当时他正在北平主持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是执行当局的上等的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希望通过与美国合作而收编中共的部队,夺回中共从日本人手上攻占的地盘,打通平汉铁路。像这样一位为当局所信任倚仗的大人物,不用说只运一棺材鸦片烟,即使运上一船,也不过是小事一件。我胆子再大,也不会不权衡利害得失,去干这种蠢得令人笑掉牙齿的事。
“后来呢?”“后来自然是平安运抵南京,局长夫人和她的弟弟亲自去下关码头跪迎。”“是去迎接四川土特产吧!”“书呆子”忽然变得聪明起来。他正在替她发愁如何去出售这些土特产的时候,“同学”们用洗脸盆端着一盆盆刚煮好的饺子大叫大嚷:“开饭啰!”他似乎还没有听过瘾,也只好从床上站起来和我向外走去。
大谈特赦感想
打开日记,照抄一段。1959年9月19日,星期六,晴。今天中午,公安部孙处长带了一大批新闻记者和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到我们住的地方。让我们坐在农场的办公室表演我们学习特赦令颁布后的情况。摄影师把许多人兴高采烈的发言姿态摄入了镜头。接着又去地里表演我们平日劳动的一些项目。杜聿明还是和平日一样认真地修剪果树和葡萄,摄影师几次请他把脸转过来一点,他才意识到这是在演戏,不是在劳动,不必那么认真,只消做做样子就行了。……
摄影师和记者走了之后,大家便议论开了,许多人都认为国庆前一定可以得到特赦,家在北京的便回家,家在外地的也可以回去。只有我因为全家人都已送往香港,十年来音信杳无,我怎么能提出来我去香港找寻家人呢。所以,许多人都在高兴地计划着出去如何如何时,我和家在台湾的陈士章等几个便默默不语。这时谁也不愿把自己的打算讲出来。在学习座谈会上,我也和别人一样,大谈对特赦的感想,其实一肚子的话连一点点都没有露出来。
9月24日,星期四,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上午我们在地里劳动时,又有许多记者和摄影师来到地里为我们录像,还给许多人单独拍摄了不少照片,下午又到我们的住地拍摄我们下棋、打扑克等许多文娱活动的镜头,估计是认为上次拍得还不够,这次补拍一些。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猜到是准备对特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我和郭旭、徐远举等几个平日认为可以讲知心话的人便暗中谈论起来,我们都有点担心,由于过去不少报刊、电影等揭露过军统特务机关和许多军统特务如何残酷对待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我们这些人出去后,肯定会遭到报复,想早出去又怕出去的矛盾心情,都久久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我们都不是事后诸葛亮,谁也没有料到郭旭能去美国和加拿大探亲,我也去过一次香港。
还是写1959年的事吧,当我们天天在盼望早日实行特赦时,9月25日上午,我们正在为农场新建的一座粉丝加工房修整房屋和为晾晒粉丝的地方栽柱子的时候,李科长突然跑到工地叫我们马上收工回去收拾行李准备。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在吃饭时,许多人端着饭碗在住处附近边看边吃,以为从此便不会再看到在这里亲自栽培的许多果树和葡萄了。
回到功德林大本营,一些没有去农场劳动的老弱残将,知道近几天新闻记者和摄制电影的去拍过两次,也为之兴奋异常,一致认为国庆前,即10月1日前,都会得到特赦,可以好好地到外面过国庆节了。谁知一直等到9月30日那天,突然叫我们认真学习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改恶从善,前途光明》。这一个上午的学习,等于给我们这些连日来头脑热昏的战犯们泼了一盆冷水,使不少有点常识的人感到大事不好,因为社论中大有文章,过去几天都没有认真去研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