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74694
◆ 美国孤独小说家麦卡勒斯的传奇之作,奥巴马送给两个女儿的礼物!
◆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 《伤心咖啡馆之歌》风靡欧美,入选《美国短篇小说至高之作年选》。
◆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欧文·豪:“这是美国人曾写作的小说至高经典之一。”
◆ 《纽约客》《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南大西洋公报》……全美主流媒体重磅推荐。
◆ 美国戏剧大师爱德华·阿尔比,将《伤心咖啡馆之歌》同名戏剧搬上纽约百老汇舞台。
◆ 1991年根据《伤心咖啡馆之歌》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举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 传奇译者小二全新中译本,译文精准传神,完美再现麦卡勒斯作品文学之美、孤独之美。
◆ 俄罗斯当红插画师Miss Miledy、Alexandra,首次为中文简体版创作7张手绘彩色插图,完美重现小说经典场景。
◆ “我今天看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叫作《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的一个女作家写的。据说它是要说明:人的心灵是不能沟通的,人类只能生活在精神孤立的境况中。看这种东西就像喝毒药。”——著名社会学者李银河
横扫欧美文坛的孤独小说家麦卡勒斯,七篇传奇之作全收录:著名的经典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描写了三个因为爱而孤独挣扎的灵魂;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神童》,写出了梦想与现实的艰难决择;不容错过的《赛马骑师》《旅居者》《家庭困境》《泽伦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一棵树· 一块石· 一片云》,每一篇都令人着迷、令人心碎、令人感叹:“孤独是你我的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改变,连爱也不能。”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欧文·豪:“这是美国人曾写作的小说至高经典之一。”
每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人,都能在故事中看到自己。
001
伤心咖啡馆之歌
075
神童
093
赛马骑师
103
泽伦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
115
旅居者
131
家庭困境
145
一棵树· 一块石· 一片云
157
译后记
一九一七年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的卡森·麦卡勒斯是上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才华横溢、极富创造力的麦卡勒斯年少成名,十九岁就在著名的《小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神童》,二十三岁发表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轰动一时,并成为文学经典。麦卡勒斯在三十岁之前就已写出她此生所有重量级作品。她的创作体裁多样,包括中长篇和短篇小说,剧本、诗歌和随笔,等等。
出生在南方小镇的麦卡勒斯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信。她十岁开始学习钢琴,立志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是别人眼中的音乐神童。由于十三岁时的一场风湿病,她中断了学习。疗养期间她意识到自己不具备钢琴演奏家所需的充沛体力,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具有音乐天赋。十五岁时父亲送给她一部打字机,从此她开始尝试写作,模仿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风格写剧本。麦卡勒斯十七岁离开哥伦布老家,只身北上,到她心目中的文学艺术之都纽约,一边打工一边在茱莉亚学院学习音乐,同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夜校学习写作。最后她决定放弃音乐,专注于写作,先后师从惠特·伯内特、多萝西·斯卡伯勒和海伦·萝丝·赫尔学习写作技巧,还去纽约大学参加西尔维娅·查特菲尔德·贝茨的创意写作班。
纵观麦卡勒斯的写作,孤独是她最为关注的主题。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通过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呈现人内心的孤独。麦卡勒斯认为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
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而被拒绝和得不到回报的爱则是她关注的另外两个主题,这也是她自己在爱情生活的写照: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被拒绝。这两个主题在《伤心咖啡馆之歌》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麦卡勒斯的专业音乐知识对她的写作很有帮助。她经常借助音乐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思想。短篇小说《旅居者》中,麦卡勒斯用了一大段文字对巴赫的前奏曲和赋格曲作了详尽的描述,用以表现音乐对主人公心境的影响。《泽伦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里的女主人公则是一位大学钢琴老师和作曲家。在《神童》里,音乐贯穿了整篇小说,她把一个音乐神童经历的痛苦、困惑和幻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小说里提到的李斯特《匈牙利第二狂想曲》和巴赫赋格曲则是麦卡勒斯最喜欢弹奏的曲目。
麦卡勒斯内心敏感,感情丰富外露,想象力极为丰富。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自编自导短剧,与弟弟妹妹一起表演给家人和亲戚看。她从小就有虚构故事的天赋,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根本不存在的事情。生活在幻想世界里的麦卡勒斯对生活充满激情,构成了她错综复杂的个人感情生活,包括与丈夫利夫斯·麦卡勒斯的爱恨情仇;她疯狂单恋瑞士女游记作家、摄影师和旅行家安妮玛瑞·施瓦岑巴赫;麦卡勒斯夫妇与年轻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大卫·戴蒙特之间的三角恋等等,所有这些感情上的纠纷都成为激发她创作的源泉。在她的一生里,生活和写作相互映照,难分彼此。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里,麦卡勒斯借助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暗示:任何形式的三角恋,尤其涉及到同性恋爱,其结果都会以失败告终,爱会把付出爱的一方推向孤独的深渊。而麦卡勒斯夫妇与戴蒙特之间的三角恋情正是发生在麦卡勒斯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印证了麦卡勒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我的小说中发生的每一件重的事情,都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或者终究将会发生。”麦卡勒斯把这部小说的手稿送给了大卫·戴蒙特。
研究麦卡勒斯的学者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和很多评论家都认为,综合各种因素,《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最好的一部作品。麦卡勒斯自己声称这篇小说的灵感源自她在纽约布鲁克林高地一家酒吧见到的一个驼子。小说采用民谣叙事手法,叙事者时而采用陈旧的措词,时而简明扼要,优雅从容地讲述着一个传奇故事。小说以音乐般的开篇向读者描述一个荒凉被遗弃的小镇,从一扇窗口露出的一张苍白而性别不明的脸。然后话锋一转,读者被带到了小镇的过去,小说的主角阿梅莉亚小姐,一个长着斗鸡眼,身高六英尺的女子登场了。而另一主角利蒙表哥,一个身高只有四英尺的驼子也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登场。这是一个夸张、戏剧性很强的故事,主要人物性格怪异矛盾,每个人都有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阿梅莉亚小姐一方面贪婪好斗,另一方面却免费为乡亲治病。身高不到四英尺的驼子李利表哥长相猥琐,却给咖啡馆带来了一派生机。阿梅莉亚小姐的前夫马尔文·梅西相貌英俊,但性格残忍。作为配角的村民则是一群胆小冷漠、爱看热闹的人。
麦卡勒斯借助《伤心咖啡馆之歌》阐述了自己的爱情观,“如果一个人非常崇拜你,你会鄙视他,不在乎他——你乐意去崇拜的人恰恰是不注意你的人。”
小说中有一段对爱情本质的探讨,体现了麦
卡勒斯对爱情的一贯认知:“世界上存在着施爱和被爱这两种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通常,被爱的一方只是个触发剂,是对所有储存着的、长久以来安静地蛰伏在施爱的人体内的爱情的触发。最稀奇古怪的人也可以成为爱情的触发剂。一个老态龙钟的曾祖父,仍会爱着二十年前某天下午他在奇霍街上见到的陌生姑娘。牧师会爱上堕落的女人。被爱的或许是个奸诈油滑之徒,沾染了各种恶习。……爱情的价值与质量仅仅取决于施爱者本身。”麦卡勒斯在这里对被拒绝和得不到回报的爱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多数人更愿意去爱别人而不是被人爱。几乎所有人都想做施爱的人。道理很简单,人们只在心里有所感知,很多人都无法忍受自己处于被人爱的状态。被爱的人害怕和憎恨付出爱的人,理由很充分。因为施爱的一方永远想要把他所爱的人剥得精光。”
麦卡勒斯的这篇民谣形式的小说在场景转换,人物白猫,气氛烘托,象征性隐喻,关于爱情的毫无理由的神奇与残酷,以及心灵对之匍匐的不可理喻等方面展现了她大师级的水准。这部小说先后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改编的话剧在百老汇连续演出了一百二十三场。
短篇小说《神童》再现了麦卡勒斯音乐梦想的失败。十五岁的弗朗西丝被她的老师认作音乐神童,处于青春期的她一方面要承受长时间练琴的痛苦(手指上颤抖的筋脉,红肿的指尖上缠着卷曲、肮脏的胶布),还要承受她老师借助她来实现自己音乐抱负的压力,以及意识到自己或许不再是一个音乐神童后的幻灭。这部带有自传因素的小说也说明了麦卡勒斯放弃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原因。
在《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
这篇小说里,一个老酒鬼向一个十来岁的小报童宣讲他的“爱情科学”。这个科学是在他妻子离家出走,他走遍天涯海角找寻她未果后获得的。其核心是爱情要从爱上一件实物开始,比如一棵树,一块石或一片云,而爱一个女人则是这门科学的最后一个步骤。这是一篇结构精巧的小说,故事通过老酒鬼、小报童和酒保之间的对话推进。老酒鬼把小报童当作他的“爱情科学”实验的一个对象,而小报童则对老酒鬼的倾诉似懂非懂,经常答所非问。麦卡勒斯用这篇小说阐明了自己对爱情的另一个观点:“付出爱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除非他去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时不企求任何回报。”
这篇小说被收录进《一九四二年欧·亨利奖短篇小说集》。
小说集里的其他几个短篇小说也极为精彩。《赛马骑师》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家庭困境》讨论了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旅居者》是麦卡勒斯比较抒情的一篇小说。而《泽伦斯基夫人和丹麦国王》则强调了麦卡勒斯的又一个观点:为了承受现实中的痛苦,幻觉是必不可少的。
审视麦卡勒斯的一生,浓郁的艺术家气质造就了她强烈的唯我主义,她害怕孤独,在追逐浪漫关系的过程中往往做出极端的行为,伤害对方的同时也伤害到自己。她的这些特质也反映在她的作品中,使得作品拥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特征鲜明,行为古怪,甚至有点荒诞,给读者极强的感官刺激。正因如此,她的主要作品几乎都被改编成话剧、电影或电视节目。通过阅读麦卡勒斯的这些代表作,读者可以窥探到她北上漂泊追求梦想的情感体验,和她怎样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的痛苦而精彩的历程。
小二
2017 年11 月
媒体推荐
● 麦卡勒斯将她整个的灵魂都倾注到了她才华横溢的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中。
——美国《纽约客》杂志
● 许多人都认为《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超级成功的作品。
——美国《纽约时报》
● 令人刻骨铭心,充满着情感、幽默和诗意,以及有关将全部人性——无论是善还是恶——结合一体的奇妙力量的真知灼见。
——美国《洛杉矶每日新闻报》
● 麦卡勒斯以天才的洞察力和显明的情感写作。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
● 它是美丽的,吸引人的,激动人心的,感人的,*迷人的。
——美国《纽约日报》
● 这本书是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和人文精神的一首歌。
——《南大西洋公报》
● 麦卡勒斯的写作风格,既抒情又口语,清醒而神秘。她描写的主人公像是在哈哈镜中看到的一个形象,夸张、滑稽又扭曲,但却很可悲地准确反映出我们自己。这种写作方式使得读者与书中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西南评论》
名人推荐
●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有史以来美国人曾写作的*好的小说之一”。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欧文·豪
● 麦卡勒斯在这本书里成功地把她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怪诞行为提升到了荒诞、奢华、美丽的神话水平。
——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
● 卡森的心经常是孤独的,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猎手,寻找着那些她可以为之奉献的人们,但那是一颗明亮的心,它的光彩盖过了她全部的阴影。
——美国剧作家 《欲望号街车》编剧 田纳西·威廉斯
● 她的作品是一座没有彼岸的桥。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 我重视她的想法,她所施的魔法,她所说的话,以及她言说的方式,她自己不朽的内心。
——爱尔兰文学大师威廉·特雷弗
● 如同所有原创天才作家,麦卡勒斯令我们认识到,我们对真实世界中某些明显的东西视而不见……她是一位有着罕见洞察力的大师,无与伦比的小说家。
——英国作家V.S.普利切特
● 我今天看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叫作《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的一个女作家写的。据说它是要说明:人的心灵是不能沟通的,人类只能生活在精神孤立的境况中。看这种东西就像喝毒药。
——著名社会学者李银河
● 没有谋杀,但有比谋杀更加残酷的羞辱与背叛,没有血腥味,但有比死人更伤心的结局。
——作家苏童
● 故事飘渺,人物幽怨,难忘的是笔下沉实的清愁和料峭的温煦……像酒,像泪。
——作家董桥
1.
或许,没有这些烈酒就不会有一家咖啡馆。因为阿梅莉亚小姐的烈酒确实有特色,清纯、辣舌头,喝下去后会在肚子里面热上很久。这还不是所有的。
据说用柠檬汁写在白纸上的讯息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如果把这张纸放在火上烤一烤,棕色的字迹就会显露出来,纸上的意思也就清楚了。把威士忌想象成火,而讯息则是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那么你就能够懂得阿梅莉亚小姐烈酒的价值了。那些没留神就过去了的事情,蛰伏在大脑阴暗深处的想法,突然之间就会变得容易辨识和理解了。
一个脑子里只有纺织机、饭盒、床,然后又回到纺织机的纺织工,这个纺织工可能在某个礼拜天喝了点酒,偶然发现沼泽地里的一朵百合花。他可能把花握在手里,仔细察看精致的金黄色花朵,
心里可能会突然涌起一股像痛苦一样强烈的甜美。一个编织工猛然抬头,平生第一次看见一月份的午夜天空里清冷奇妙的光亮,对自己的渺小的恐惧让他的心脏骤然停止跳动。那时候,男人喝了阿梅莉亚小姐的烈酒后,诸如此类的事情就会发生。他有可能经受痛苦,也可能欣喜若狂,但是这样的体验显示出真理:他的灵魂得到了温暖,发现了隐藏在里面的讯息。
2.
有一种人,其特有的品质能把他和普通人区分开来。这种人具有一种通常只存在于儿童身上的本能,让他和外界事物建立起直接和充满生机的联系。驼子显然是这种类型的人。他在店里才待了半个小时,就已经与每一个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就好像他已在这个小镇住了好多年,是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已经坐在那袋鸟粪上和别人聊了无数个夜晚。
3.
首先,爱是两个人之间的共同体验——不过并不因为是共同的体验,对涉及的两个人来说这个体验就是相同的。世界上存在着施爱和被爱这两种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通常,被爱的一方只是个触发剂,是对所有储存着的、长久以来安静蛰伏在施爱人体内的爱情的触发。每一个施爱的人多少都知道这一点。他从心里感到他的爱是一种孤独的东西。他逐渐体会到一种新的、陌生的孤寂,而正是这种认知使他痛苦。所以说施爱的人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他必须尽最大可能囚禁自己的爱;他必须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一个激烈又陌生,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还要补充一句,我们所说的这个施爱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正在攒钱买婚戒的年轻小伙子,这个施爱的人可以是男人、女人、儿童,或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
至于被爱的人也可以是各式各样的。最稀奇古怪的人也可以成为爱情的触发剂。一个老态龙钟的曾祖父,仍会爱着二十年前某天下午他在奇霍街上见到的陌生姑娘。牧师会爱上堕落的女人。被爱的或许是个奸诈油滑之徒,沾染了各种恶习。是的,施爱的
人可能像别人一样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爱情的进展。一个最平庸的人可能是一个疯狂、奢侈,像沼泽地里的毒百合一样美丽爱情的对象。一个善良的人可能是一场狂放下贱爱情的触发剂,或者,一个喋喋不休的疯子可能会引发某个人内心里一首温柔而单纯的田园诗。所以说,爱情的价值与质量仅仅取决于施爱者本身。
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多数人更愿意去爱别人而不是被人爱。几乎所有人都想做施爱的人。道理很简单,人们只在心里有所感知,很多人都无法忍受自己处于被人爱的状态。被爱的人害怕和憎恨付出爱的人,理由很充分。因为施爱的一方永远想要把他所爱的人剥得精光。施爱的一方渴求与被爱的一方建立所有的联系,哪怕这种经历只会给他带来痛苦。
4.
儿童的心是个脆弱的器官。在这个世界上的残酷开端会把它们扭曲成奇特古怪的形状。一个受到伤害的儿童的心会收缩,从此就变得像桃核一样坑坑洼洼和坚硬。还有一种可能,这样的儿童心会肿胀溃烂,以致难以被他们的身体承载,很容易被一件最普通的事情碰伤。
5.
咖啡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仅来自它的温暖、装潢和明亮的灯光。咖啡馆之所以对这个小镇如此珍贵,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这和本地人至今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种自豪感有关。为了理解这种全新的自豪感,就要牢记人的一生其实很卑贱。虽然每家工厂里总是挤满了人,然而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存在温饱问题。仅仅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生活就会成为一场昏暗而漫长的挣扎。然而有一点很让人琢磨不透: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有一个价格,只有用钱才买得到,世界就是按照这个规则运转的。你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捆棉花或一夸脱糖浆值多少钱。但是没有人给生命标价,对我们来说生命是免费获得的,取走时也不会付你一分钱。它到底值多少钱?如果你看看周围的人,有时候它好像不值几个钱。常常,你流了很多汗,辛苦了老半天,却不见有什么起色,这时你心里就会产生自己分文不值的感觉。
但是咖啡馆带给小镇的新自豪感几乎影响了所有的人,甚至连少年儿童也包括在内。因为你要是想进咖啡馆里坐坐,不必非得去吃顿晚餐或买杯酒。咖啡馆里有五分钱一瓶的冷饮料。假如你连那也买不起,阿梅莉亚小姐还卖一种草莓汁饮料,一分钱一杯,粉色的,很甜。几乎所有人,威林牧师除外,每个礼拜至少光顾咖啡馆一次。小孩子喜欢睡在别人家里,吃邻居家的饭菜。这样的场合下他们规规矩矩,有种自豪感。镇上的人坐在咖啡馆里时也具有相同的自豪感。他们把自己洗干净了才去阿梅莉亚小姐的小店,进门前先礼貌地在垫子上把鞋底擦干净。在那里,至少有几个钟头,那种在这个世上分文不值的苦涩感会减轻一点。
6.
一旦你习惯了和别人一起生活,重新独自一人过日子会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酷酷酷的牛… –
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这个故事,好期待这个版本的书也出作者别的书,非常棒
hesterchen… –
很喜欢这本书的名字。看到简介就毫不犹豫的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