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0092
金安平(华裔历史学者、《合肥四姐妹》作者)
郑培凯(文化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白谦慎(艺术史学者、《傅山的世界》作者)
陈子善(文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联袂推荐
…………………………………………………………………………
自1930年8月始,张宗和几乎无日不记,真实细致地记录下民国时期家族生活、校园风潮以及社会动荡的方方面面
苏州九如巷的姐弟之情及如水家风
大舅子眼中的周(有光)张(允和)恋、沈(从文)张(兆和)恋
一位青年学生的情窦初开及战时绝恋……
民国教育史上著名而神秘的乐益女中是如何艰难维持的?
从东吴附中到清华大学,30年代民国校园的风云激荡,作者在日记中都有正面或侧面的记述
读高中时,他激于日本侵略,愤然离家出走,想参加“援马会”到东北前线抗日……
他还参加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学生爱国请愿活动,亲身经历并记录了蒋介石与请愿学生的对话……
然而进了清华园,校园运动风起云涌,他却极少参与其中,而是热心昆曲,参加了俞平伯主持的谷音社……
沈从文、周有光、俞平伯、徐迟、赵景深、顾传玠、萧乾、吴献书、韦布、许民辉、浦江清、陈寅恪、刘文典、林庚、钱穆、孙大雨、赵太侔、林徽因、梁思成、曹葆华、王大珩、谢毓章、杨龙生、黄席椿、梅贻琦、王道平、钱伟长、蹇先艾、靳以、杨武之……一百多位现代名家、大家的逸闻轶事散落其间……
本书稿是著名的合肥十姐弟的“大弟”张宗和先生写于1931-1938年的日记,由其女儿亲自整理。日记内容主要是对张家姐弟在苏州的家庭生活、张宗和个人情感经历以及作者在苏州、上海、北平求学时的校园生活的记录。读者从中既可以看到张家知书重教的家风的养成,也可以真实感受到张家姐弟们父母恩宠、姐弟和乐的天伦之乐,还可以真实具体地感受民国时期青年学生的学习、情感、校园生活。当然,日记中也侧面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的爱国情怀。
出版说明
记张宗和先生(代序)……………… 戴明贤
日记正文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5年
1936年
整理后记 ……………………………… 张以?
附录:合肥张家世系表
苏州九如巷在民国期间不但出了名满天下的“合肥四姐妹”,还有她们下面六位精彩的弟弟,每个人都展现了大时代青年文质彬彬的风范。这本民国期间的日记,是“大弟”张宗和的私密记录,巨细靡遗地记载了一个时代的风采。翻开书页,不仅看到合肥四姐妹的窈窕身影,还见到周有光、沈从文、韦布、顾传玠、俞平伯、陈寅恪、钱穆、萧乾、赵景深、林徽因、梁思成、梅贻琦、钱伟长,以及抗战前后那些谦谦君子的群像。——郑培凯
张宗和先生近半个世纪的日记,既是了解当时的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也可让人从中窥见合肥张家姊弟一代风华背后的日常点滴。——白谦慎
张宗和先生出身世家,又毕业于清华历史系,因此他这部幸存的日记,不但对后人研究沈从文、周有光等诸多大家,对研究合肥张家颇具参考价值,而且可让人从中窥见那一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成长历史和心路历程。——陈子善
和四姐一块儿上青年会去剪发。等了好好一会儿才有人来替我剪,四姐已经剪好了。等我剪好,四姐已经好像睡在一张女子理发处的长凳上了,我只好把她拖起来。
吃过饭,祖麟来了,三姐、四姐、我、二弟就一起到郊外去举行picnic。因为祖麟教了四姐的算术和三姐的世界语,所以她们得请他一次。先到合作农场去买了吃食,再上景德路买水果和换网板夹。然后一直从护龙街到平门,在城上举行picnic。搬了些坍了的城砖当椅子,把白塌白塌:方言,“奶油”的意思。馒头果酱一起拿出来,大吃一顿。站在城墙上看看火车和帆船过来。吃完了东西,我们一阵一阵:方言,“一起”的意思。到平门城楼(其实不能称为城楼,因为它并不是楼,只可以说是在城门上的一块地方)去看看,不料城下守城门的巡官之类的人在叫我们下去,我问他为什么不许在上面,他不回答,我们只好下来再从原路走回去。
祖麟明天就要到上海去了,我今天晚上也要到学校去了。洗过澡吃过晚饭,由寿送我们到学校。车夫走得很慢,我们很淋了一些雨。到了学校先陪二弟到他的房子里去,把行李、桌子等安排妥当。他是住在孙堂南三号,然后再到我房里来,我是住在子实堂子实堂:可能是为了纪念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曹子实(Charley Marshall)而取名。曹子实于1871年在苏州十全街开办了一所“日校”(后更名存养书院),后几经沿革,成为东吴大学的一部分。三楼三零二号。床是在床的上面,要爬上去睡。梁先生已先我而来了,不一会一切都收拾好,梁先生放留声机以消磨时间。
1930年9月1日阴雨,下午放晴
有件事该补记一下,就是妈妈给我和二弟每人二十元的费用,从这一月起。
早上醒来,梁先生已起来了,并且已经不在房子里了。上午很无聊,梁先生不时开了戏片,又上个认识的同学房里去跑跑。菜还没有上桌子,我们倒坐在桌边了。饭后,和二弟一起回家,我预备去买块放在桌上的玻璃,但是跑完了观前街所有的书店,他们都说没有,只得再到景德路的书店去看看,谁知又没有。到了平江书店预备拿一本胡适的诗选,但是那儿没有布面的,只得又作罢。
吃过晚饭后回到学校,徐匡亚也已搬过来了。
1930年9月2日时晴时雨
早上起来拉了一场屎。
今天开学又是像以前的开学一样,像影片一样的又重开映一次。十时散会了,可以回去的,今天于是我和二弟又预备回去了。不知怎的,到了家里就想回学校,在学校里的时候又想回家。
到家又上景德路去,在路上遇见二姐和顾祖葵同她的妹妹(祖芃)。在平江换不到诗选,便同二姐一同到周先生家去,他们请我们吃山芋,很好吃,可惜不怎么烂。周师母,听二姐说她以前在学校里有美人之称,现在我看看还很美,只是脸上有很多皱纹,老了。
又返回平江买了一支自来铅笔、图画钉等杂物。
在家吃过面又回到学堂。
晚上史镶哉到对过赵占元赵占元(1900—1981): 广东新会人。1927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体育系,回国后先后任东吴大学、暨南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教授、体育部主任。房里,也到我们房里来谈一阵。
1930年9月3日阴雨
本来我是在甲组的,但是现在被调到乙组来了。我很不愿意这样,因为甲组里有许多朋友,乙组里的人又不大熟悉,我还以为乙组里人没有甲组里的人好,无论在学问、体育、道德方面,乙组里的人都比不上甲组里的人。今天是头一天上课,但是上我们的头一课的那位蔡先生已经上他本班的课,后来上物理的陈先生只来转了一转。吴先生也是上了一个钟头的课。人家都说他很凶,但是我看他还好,可是不知道以后怎样,因为才上一点钟的课怎么就会知道先生的凶或善呢。他教书的方法我相信很好,因为他教了有二十多年的英文了。
晚上把没有看完的《爱的涡流》看完。今天课后又读一会词选,听一会留声机,上床的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