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50143丛书名: 北大高等教育文库·大学之道丛书
编辑推荐
1.《大学的理念》是有史以来关于大学的*重要的一本书,一百多年来常销世界各地。纽曼所提出的大学理念、博雅教育等问题,过去是,现在也是恰当的问题,值得中国人进行批判性重审。
2.何光沪先生*精校本,译文信实典雅。
3.著名学者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洪捷(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北京大学教授)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这本《大学的理念》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一百多年来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文以至日文、中文等东方文字。有别于以前坊间刊行的多种译本,此次中译经著名人文学者何光沪先生反复校改而成,译文信实典雅。正文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沈文钦博士的长篇导读性文章,有助于读者深切理解纽曼教育思想以及当代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
目 录
中文版序
大学的理念 中的博雅教育学说
前 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第三讲 神学与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与神学的关系
第五讲 自为目的的知识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七讲 从与专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
选文四 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
译后记
校后记
大学的理念 中的博雅教育学说
前 言
第一卷 大学教育———分九讲阐述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神学———知识的一个分支
第三讲 神学与其他知识分支的关系
第四讲 其他知识分支与神学的关系
第五讲 自为目的的知识
第六讲 从与学习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七讲 从与专业技能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八讲 从与宗教的关系看待知识
第九讲 教会对知识的职责
第二卷 大学科目———在一些演讲和论文中的论述
选文一 基督教与文学———在哲学与文学院的演讲
选文二 英语中的天主教文学
选文三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在医学院的演讲
选文四 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为理学院写的演讲稿
译后记
校后记
媒体评论
书与书的命运各个不同。绝大部分著作仅仅对其时代具有短暂的意义,但有些书却能穿越时空,产生恒久的回响。在教育领域,亨利·纽曼写于19世纪中叶的《大学的理念》便属于那种常读常新的经典。
亨利·纽曼(1801-1890),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教育家,“有信仰的学者”。182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两年后成为牛津大学奥列尔学院院士。纽曼在1824年被授予英国国教会的圣职,4年后成为牛津大学教会圣玛丽教区的牧师,任职至1843年。在此期间,他逐渐为罗马天主教会所吸引。1845年正式加入天主教会,后升任神父和红衣主教。1854-1858年担任爱尔兰天主教大学的创校校长。
对于《大学的理念》一书,学界历来评价甚高,如乔治·杨认为:“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两本关于教育的著作,它们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犹如双峰并峙。”还有人认为,该书“迄今为止仍然是有关大学宗旨的最雄辩的阐述”。而美国著名人文学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甚至称其为“有史以来关于大学的最重要的一本书”。除了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大学的理念》一书还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一百多年来,该书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各种西方语文以至日文、中文等东方文字。
今天来看,这本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该书是英语世界第一次提出并系统论述“大学理念”的著作。纽曼在该书的开篇即强调:“大学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其宗旨“一方面是理智性的而非道德性的,另一方面则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展,而非提高”。也就是说,大学的目标不在于科学发现或宗教训练,也不在于具体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在于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理智,以便他们能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第二,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博雅教育的理想,并对这一理想给予了最有力的辩护。在纽曼看来,博雅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博雅教育的宗旨在于理智的培育,或者说心智的训练。所谓心智训练,不是要获取琐细分散的知识和信息,而是要养成一种哲学的心智习惯或者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要能从分化的知识领域找到暗藏着的内在联系,从而用一种整体的眼光打量生活世界。纽曼认为,这种哲学的心智习惯一旦养成,便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过,他又强调,以理智培育为宗旨的博雅教育本身又是残缺的,并不足以造就道德完善的人。他说:“博雅教育并不能造就基督徒,并不能造就天主教徒,而只是造就绅士。”因此,他呼吁大学中的各种小型组织、学院和馆舍成为“道德的保护剂”,肩负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的责任。
——摘自《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年第2期
免费在线读
在这些演讲中,我是这样看大学的:它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说明了它的宗旨,一方面,是心智性的,而非道德性的;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展,而非提高。如果大学的宗旨在于科学发现和哲学探索,我就看不出它为何需要学生;如果意在宗教训练,则它又如何能够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呢?这种宗旨就是大学的本质,是独立于教会的大学的本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