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21399
编辑推荐
l 全:囊括了48种公文形式,让读者一册在手,万事无忧。
l 好:针对每种公文形式,给出了102个典型的实例,让读者可以照猫画虎。
l 新:尽量采用*近几年的真实公文,这样更具有权威性。
l 细: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相关规范,让你一学就会。
清华大学出版社诚意推荐:
知乎大V,10万粉丝,5年积淀,教你如何悄悄成为女神:
★★★清华公文写作权威推荐★★★
内容简介
18种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要点与范例
6种计划类文书要点与范例
5种公司常用公文写作要点与范例
5种凭据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
4种讲话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
5种社交礼仪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
5种书信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
目 录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1
第一节 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 2
第二节 公文的结构组成和布局 8
第三节 公文的语言要求 25
第四节 公文写作特点 33
第五节 公文写作的规则和要求 34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要点与范例·41
第一节 命令 42
第二节 议案 50
第三节 会议纪要 55
第四节 指示 71
第五节 公告 77
第六节 通告 84
第七节 通知 88
第八节 通报 94
第九节 报告 101
第十节 请示 110
第十一节 批复 116
第十二节 函 120
第十三节 条例 128
第十四节 规定 141
第十五节 决定 155
第十六节 决议 164
第十七节 意见 179
第十八节 公报 200
计划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217
第一节 工作要点 218
第二节 方案 224
第三节 安排 231
第四节 规划 238
第五节 商业计划书 243
第六节 创业计划书 259
常用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267
第一节 总结 268
第二节 章程 274
第三节 办法 282
第四节 简报 288
第五节 细则 297
凭据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05
第一节 意向书 306
第二节 合同 310
第三节 收条 321
第四节 聘书 322
第五节 协议书 324
讲话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33
第一节 开幕词 334
第二节 闭幕词 337
第三节 讲话稿 341
第四节 演讲稿 350
社交礼仪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57
第一节 唁电 358
第二节 悼词 360
第三节 请柬 363
第四节 贺信 365
第五节 贺电 368
书信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71
第一节 感谢信 372
第二节 慰问信 374
第三节 介绍信 377
第四节 证明信 381
第五节 公开信 382
参考文献 387
第一节 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 2
第二节 公文的结构组成和布局 8
第三节 公文的语言要求 25
第四节 公文写作特点 33
第五节 公文写作的规则和要求 34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要点与范例·41
第一节 命令 42
第二节 议案 50
第三节 会议纪要 55
第四节 指示 71
第五节 公告 77
第六节 通告 84
第七节 通知 88
第八节 通报 94
第九节 报告 101
第十节 请示 110
第十一节 批复 116
第十二节 函 120
第十三节 条例 128
第十四节 规定 141
第十五节 决定 155
第十六节 决议 164
第十七节 意见 179
第十八节 公报 200
计划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217
第一节 工作要点 218
第二节 方案 224
第三节 安排 231
第四节 规划 238
第五节 商业计划书 243
第六节 创业计划书 259
常用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267
第一节 总结 268
第二节 章程 274
第三节 办法 282
第四节 简报 288
第五节 细则 297
凭据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05
第一节 意向书 306
第二节 合同 310
第三节 收条 321
第四节 聘书 322
第五节 协议书 324
讲话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33
第一节 开幕词 334
第二节 闭幕词 337
第三节 讲话稿 341
第四节 演讲稿 350
社交礼仪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57
第一节 唁电 358
第二节 悼词 360
第三节 请柬 363
第四节 贺信 365
第五节 贺电 368
书信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371
第一节 感谢信 372
第二节 慰问信 374
第三节 介绍信 377
第四节 证明信 381
第五节 公开信 382
参考文献 387
前 言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不管是正在从事何种职业,或是即将从事某种职业,都会接触到公文。
换言之,公文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有着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国家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认识公文的特点、内涵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公文处理是围绕公文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整体过程,涉及了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行文规则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在开篇中运用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更新观念,巩固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本书中,所有文体都进行了简明定义,指出了文体特点,列出了文体的写作格式要求,既有公文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又有写作技巧与文件处理的操作方法。书中所选的各种范文,来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机关单位,在贴近基层的前提下,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所选用的实例,力求体现内容的新颖和对现实的指导。本书中所有的公文格式简单易懂,范文规范,能够使读者即学即用,有效帮助读者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书刊和资料,特别是从一些相关书籍和网站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范例,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对各种公文写作形成具体的认知,并提高写作水平,对上述资料和范例的作者,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特色
● 内容全,全书囊括了所有的公文形式,让读者一册在手,万事无忧。
● 案例多,针对每种公文形式,都给出了典型的实例,让读者可以照猫画虎。
● 内容新,书中的案例,尽量采用最近几年的真实公文,这样更具有权威性。
● 讲解细,针对每种公文形式,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相关规范,让读者一学就会。
换言之,公文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有着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国家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认识公文的特点、内涵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公文处理是围绕公文形成并产生效力的整体过程,涉及了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行文规则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在开篇中运用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更新观念,巩固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本书中,所有文体都进行了简明定义,指出了文体特点,列出了文体的写作格式要求,既有公文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又有写作技巧与文件处理的操作方法。书中所选的各种范文,来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机关单位,在贴近基层的前提下,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所选用的实例,力求体现内容的新颖和对现实的指导。本书中所有的公文格式简单易懂,范文规范,能够使读者即学即用,有效帮助读者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书刊和资料,特别是从一些相关书籍和网站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范例,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对各种公文写作形成具体的认知,并提高写作水平,对上述资料和范例的作者,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特色
● 内容全,全书囊括了所有的公文形式,让读者一册在手,万事无忧。
● 案例多,针对每种公文形式,都给出了典型的实例,让读者可以照猫画虎。
● 内容新,书中的案例,尽量采用最近几年的真实公文,这样更具有权威性。
● 讲解细,针对每种公文形式,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相关规范,让读者一学就会。
本书共有八章,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包括公文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语言要求、写作要求等内容。
第二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18大类,100多种法定公文的写作方法和详细范例。
第三章 计划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工作要点、方案、安排、规划、商业计划书和创业计划书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第四章 常用公文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总结、章程、办法、简报和细则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第五章 凭据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意向书、合同、收条、聘书和协议书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第六章 讲话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会议开幕词、会议闭幕词、讲话稿和演讲稿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第七章 社交礼仪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唁电、悼词、请柬、贺信和贺电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第八章 书信类文书写作要点与范例:包括感谢信、慰问信、介绍信、证明信和公开信的写作要点和详细范例。
免费在线读
第十八节 公报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公报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一、公报的特点
1. 重要性
公报的发布机关级别很高,或者是以中央的名义,或者是以国家的名义,或者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公报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心和瞩目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
2. 公开性
公报是公之于众的文件,无需保密,一般也没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公报是普告天下,一体周知。
3. 新闻性
公报的内容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或新近作出的决定,属于人民群众关心、应知而未知的事项,要求制作和发布迅速、及时,因此又具有新闻性特点。
二、公报的写作
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1. 首部
公报的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
●● 标题
公报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直写文种,如《新闻公报》;
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
第三种是联合公报,由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构成,如《中俄联合公报》。
●● 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发布的年、月、日期。
2. 正文
正文部分包括开头、主体两部分。
●● 开头
开头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报要求用最鲜明,最精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即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会议性公报要求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求概述公报的来由,即在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
●● 主体
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把公报的内容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
常见的有三种写作形式:
第一种是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
第二种是序号式,多用于内容复杂、问题头绪较多的公报;
第三种是条款式,多用于联合公报。
3. 尾部
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一般没有尾部;联合公报要在正文之后写明双方签署人的身份、姓名、年、月、日期、并写明签署地点。
三、会议公报
会议公报是用以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的公报。这种公报一般用于党中央召开的会议。
会议公报的范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略)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
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公报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一、公报的特点
1. 重要性
公报的发布机关级别很高,或者是以中央的名义,或者是以国家的名义,或者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公报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心和瞩目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
2. 公开性
公报是公之于众的文件,无需保密,一般也没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公报是普告天下,一体周知。
3. 新闻性
公报的内容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或新近作出的决定,属于人民群众关心、应知而未知的事项,要求制作和发布迅速、及时,因此又具有新闻性特点。
二、公报的写作
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1. 首部
公报的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
●● 标题
公报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直写文种,如《新闻公报》;
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
第三种是联合公报,由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构成,如《中俄联合公报》。
●● 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发布的年、月、日期。
2. 正文
正文部分包括开头、主体两部分。
●● 开头
开头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报要求用最鲜明,最精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即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会议性公报要求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求概述公报的来由,即在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
●● 主体
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把公报的内容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
常见的有三种写作形式:
第一种是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
第二种是序号式,多用于内容复杂、问题头绪较多的公报;
第三种是条款式,多用于联合公报。
3. 尾部
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一般没有尾部;联合公报要在正文之后写明双方签署人的身份、姓名、年、月、日期、并写明签署地点。
三、会议公报
会议公报是用以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的公报。这种公报一般用于党中央召开的会议。
会议公报的范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略)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
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