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133012
——语文教育大师为中学生语文学习而作。
叶圣陶、夏丏尊二位先生,终生致力于语文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拥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他们的这套书,能很好地帮助中学生快速提高语文水平。
——在故事中学习国文知识。
——阅读并理解,是需要训练的。
——好作文写作有套路。
——系列套装,助力语文能力提升。
——附赠精美创意笔记本。
“叶圣陶夏丏尊给中学生的语文指导课”系列,收录了《七十二堂写作课》《文心》《好读书而求甚解》《落花水面皆文章》四本书,由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夏丏尊共同创作,帮助中学生增益作文、读书、国文知识等方面的水平。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不能错过的好书。
《文心:不一样的国文课》由叶圣陶、夏丏尊合著,通过32个连贯的故事,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把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寓教于乐,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本书全彩印刷,加入吴浩然民国风插图。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分别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的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怎样评判文章的好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要法,并仔细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
《七十二堂写作课》
讲 文章面面观 / 001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 004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006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009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011 第六讲 应用文 / 014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016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018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020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022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024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026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028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030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032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034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036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039
第十九讲 日记 / 041 第二十讲 游记 / 043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046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048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050 第二十四讲 人称的立脚点 / 052
第二十五讲 第二人称的立脚点 / 054 第二十六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 056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058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060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063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065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068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071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074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076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079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082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084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086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089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093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097 第四十二讲 报告书 / 101
第四十三讲 说明书 / 103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105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108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110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112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115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117 第五十讲 事物的异同 / 119
第五十一讲 事物间的关系 / 121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123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125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127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129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132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135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138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141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144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147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150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152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154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156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158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160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162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164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 —— 演绎 / 166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 归纳 / 169
第七十二讲 推理方式(三)—— 辩证 / 172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寄小读者·通讯七 冰心 / 174 三弦 沈尹默 / 178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 179 卢参 朱自清 / 180
五四事件 周予同 / 183 梧桐 李渔 / 186
朋友 巴金 / 187 书叶机 龚自珍 / 190
养蚕 丰子恺 / 192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叶圣陶 / 194
先妣事略 归有光 / 197 闲情记趣 沈复 / 199
画家 周作人 / 206 新教师的堂课 [日本]田山花袋
夏丏尊译 / 208 词四首 李煜 / 211
丛书集成凡例 / 212 图画 蔡元培 / 213
关于《国文百八课》 夏丏尊 叶圣陶 / 215
《文心:不一样的国文课》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001
二、 方块字…………………………….010
三、 题目与内容…………………………015
四、 一封信…………………………….023
五、 小小的书柜…………………………028
六、 知与情意…………………………..035
七、 日记………………………………042
八、 诗………………………………..049
九、 《文章病院》……………………….055
十、 印象………………………………065
十一、 辞的认识…………………………073
十二、 戏剧…………………………….083
十三、触发……………………………..091
十四、 书声…………………………….098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110
十六、 现代的习字……………………….120
十七、 语汇与语感……………………….129
十八、 左右逢源…………………………137
十九、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143
廿、 小说与叙事文……………………….152
廿一、 语调…………………………….160
廿二、 两首《菩萨蛮》……………………170
廿三、 新体诗…………………………..178
廿四、 推敲…………………………….189
廿五、 读书笔记…………………………197
廿六、 修辞一席话……………………….206
廿七、 文章的组织……………………….213
廿八、 关于文学史……………………….221
廿九、 习作创作与应用……………………229
卅、 鉴赏座谈会…………………………236
卅一、 风格的研究……………………….244
卅二、 后一课…………………………255
二、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态度 / 003
书·读书 / 005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009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 015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 018
略谈学习国文 / 031
《文章例话》序 / 036
略谈学生读书 / 042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小事
要认真阅读 / 047
驱遣我们的想象 / 054
训练语感 / 061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 067
揣摩 / 074
读书的方法
精读的指导/ 083
略读的指导/ 105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 131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 147
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 164
《大学国文(现代之部)》序 / 174
《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 / 184
读书二首 / 200
读物的选择
关于读古文 / 205
读经与读外国语 / 208
读《教育杂志·读经问题专号》 / 212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 215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 218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 235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读《经典常谈》 / 243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习作是怎么一回事 / 003
写作是极平常的事 / 008
写作漫谈 / 025
写文章跟说话 / 03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034
动笔之前和完篇之后 / 040
生活是写作的好材料
写话 / 047
写作什么 / 053
诚实的自己的话 / 063
挑能写的题目写 / 069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 072
想清楚然后写 / 078
拿起笔来之前 / 082
怎样写作
怎样写作 / 095
谈叙事 / 105
以画为喻 / 112
木炭习作跟短小文字 / 117
临摹和写生 / 123
语体文要写得纯粹 / 128
开头和结尾 / 132
句子的安排 / 148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是怎么一回事 / 171
谈文章的修改 / 174
把稿子念几遍 / 179
平时的积累 / 182005
文章的“好”与“不好”
要写得便于听 / 189
写东西有所为 / 196
“通”与“不通” / 200
“好”与“不好” / 208
“上口”与“入耳” / 218
准确·鲜明·生动 / 223
序
商金林
1935年至1937年,叶圣陶和夏丏尊本着以“学生”和“学科”为本位的理念,出自要给语文科以“科学性”定位和改革旧的教育方法的考量,精心编撰了一部极具创意的初中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
“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共六册,每册是十八课,合计共一百零八课,所以叫作《国文百八课》。他们认为文章的知识有一百零八个方面,就将每个知识精心地设计为一课,“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不但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六册供初级中学三年之用,一个学期用一册;一个星期教一单元,即一篇文话、两篇文选、一篇文法或修辞。《国文百八课》1936年6月起由开明书店陆续出版,原定出六册,因全面抗战爆发,只出了四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国文百八课》只有一至四册,共七十二课,第五、六两册未能出版。
《国文百八课》一反常规,自建体系,标新立异,把文选、文法以及作文教学融为一体,改变了文选、文法、作文教学各行其是、互不连络的积弊。当时,有的学校,甲教师教授文选,乙教师讲授文法,甲乙两教师的教材和进程互不通气。甲教师在讲记叙文的性质,而乙教师却在讲议论文的文法;国文教材是小说,作文练习是散文,学生应接不暇,用非所学,结果事倍功半。《国文百八课》每课均以讲授文章理法的文话为主体,按文话之题材而配以范文之文选,再就文选中取例,来阐述文法与修辞,各方面都能够连络。每课都有独自的体系,而全书各课,又按着次序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新颖实用。前有文话,讲述文章理法,后有练习,可以将所学复习检验,用来自修国文,因而被推崇为“比任何国文教本都好”的一部教材。
册从“文章面面观”开始,这是这部教材的导论,重在阐释中学国文科的目的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接着讲“文言体和语体”,因为“一到中学校,就要兼读文言体的文章了”。讲完文章的分类后,讲应用文、书信和记叙文,着重讲“记述和叙述”、记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记叙的题材、材料的判别和取舍、叙述的快慢、叙述的倒错、过去的现在化、观点的一致与移动,紧扣的都是应用文和记叙文的“形式”。
第二册侧重讲日记、游记、随笔、记叙文。讲得深入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立足点,以及记叙文中的感情抒发、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等。
第三册侧重讲小说、诗歌、散文、报告书、说明文,其中对“说明文”的剖析为周致。既讲单纯的说明文以及说明和记述、叙述、议论的异同分合,又讲“说明”的方法、对象及抽象的事理、动物的运动、事物的异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处理法、说明文的“体式”等。这一册十八篇文话中,有十三篇是讲说明文的。
第四册侧重讲学术文、诗歌、仪式文、宣言、议论文。其中“议论文”分列六课,内容涉及议论文的主旨、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变装,以及“议论文”的三种推理方式,即演绎、归纳和辩证。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繁荣的时代,仅开明书店编写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就多达二十余种。《国文百八课》堪称开明系列精品教材中的范本,至今仍为语文教学界所器重。
叶圣陶和夏丏尊学识渊博,志趣相投,又都以教育为己任,且都在大中小学做过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其教学经验用于撰写语文教学论著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得心应手。二人又同在开明书店共事,合作出版过多本有关写作及语文教学的专著和教材,从现代文章读写的视角,全方位地探索和总结当时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他们将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贯通起来,加以甄别、精选和深化,系列化地呈现在《国文百八课》中,这七十二篇极易感悟和濡化的“文话”(又叫七十二个“文章的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章学”和极具规范意义的“写作指导”。
开明出版社现将七十二篇“文话”抽出来,汇编成这本《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一门科学,贵在创新,但“作文”又有共性,具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读者朋友一旦分享了这七十二篇“文话”,写作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写作的兴趣和悟性也会得到拓展和升华。
2017年5月5日于北京大学畅春园寓所
内容浅显易懂,又十分精辟到位。……想要写作提升的爱好者们,不放先找来看一看。——BTV《北京您早》栏目
(《文心》)将教授阅读与书写的理论放置在一个故事里,以教学的方式讲述,易读不枯燥,且容易理解。——豆瓣网友
后一课
这一课是后的国文课了,下星期起,便开始举行毕业考试。王先生走进了教室,声明他不再作正式的讲授,希望大家对于国文一课,随便谈谈。他不像平日那样安详,他的感情有点激动,神态之间流露着惜别的意思。三年的聚首,父子兄弟一般的亲密,无所不谈,无所不了解,可是从今以后至少要疏阔一点了。想起这一层,谁能不感到异样呢?
同学间起初谈着毕业考试。大家的意思,对于学校里的考试并不感觉恐慌,只有“会考”却有点儿为难。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程度比旁的学校的学生怎样,如果落在人家的后头,或者竟有几科考不及格,那岂不很糟?
一个学生忽然说:
“你们没有留心今年年头上上海市中学毕业会考的国文题目吗?叫作什么《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论》。我去会考倘然遇见这样的题目,只有交白卷完事。我不知道这样的题目该怎样下手呀。”
慧修带笑回顾那发言的同学,说:
“该怎样下手倒有人说过了,《中学生》杂志的五月号里有振甫的一篇文字,就讲到这一层。不过这个题目是出给高中学生作的,我们初中学生想来不会遇见这样的题目吧。”
王先生听了他们的话有所感触,他举手示意,随即发言道:
“你们去会考会遇见怎样的题目,确是料不定的。这须看出题目的人如何而定。出题目的人如果是懂得教育的意义的,自能出适宜于你们的题目给你们作;如果是随随便便的人,那么你们就有遇见古怪生疏的题目的机会了。不过,你们的程度我知道得亲切,依照你们的程度,即使遇见了古怪一些、生疏一些的题目,及格的分数总可以得到的。”
他这样说着,眼睛放出欣慰的光辉,似乎表示他三年间的勤劳的成功。但是一会儿他的眼光又显得非常严肃,声音沉着地说:
“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能够及格,这就好了。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单就国文一科,你们各自考量一下吧。”
全堂沉默了一歇,志青开口说:
“要精密地考量,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国文和旁的科目有性质上的不同:旁的科目像算学,有什么什么几种确定的算法,像历史、地理,有史事和地方作为确定的材料;然而国文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学习算学,那些算法都学会了,学习历史、地理,那些材料都明白了,能不能受用且不要说,至少可以说一句我们充实了;然而对于国文就很难说,国文根本上没有那样确定的尺度呀。”
王先生点头表示赞可。志青继续说:
“精密地考量固然不容易,而粗略地考量却又谁都能够的。我们只须把现在的自己和初到这里的时候的自己比较一下就行了。试想我们初到这里的时候,看惯的只是一些儿童的读物,写惯的只是一些浅近的话语。我们很少有综合的能力,看了一页书就只是一页书,难得有独自的发见。我们又不免有文法上的错误和修辞上的缺点,时时劳王先生给我们在作文本上打上种种的符号。我们对于我国的文学差不多一无所知,历代文学的主潮是什么,一些大作家的作品是怎样,都是从不曾梦见的事。但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各种的书了;看一般的报纸、杂志几乎可以说没有问题,对于各科的参考书也能利用了工具书去对付;我们又约略懂得了一点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应用了这等方法我们居然有我们的心得,可以写下读书笔记来。至于写作方面,啊,王先生,你的好处将使我们永远忘不了,你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指点,真是无微不至,你不但传授我们一些知识,你更注意于养成我们的习惯。因此,不是我今天在这里夸口,我们一班同学可以说个个达到‘通顺’的地步了。近一年间,你又从文学史的见地选一些文章给我们读,我们虽没有读过一本文学史,但是对于我国的文学已认识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近来那些文学杂志上常常提起‘文学的遗产’这个名词,我们很荣幸,手掌里也有了一部分的遗产了。各位同学,我所说的是不是实际的情形?”
一堂同学都不作声,只是欣喜地、感激地望着他和王先生,算是给他个肯定的回答。
王先生用手巾拭着前额的汗,眼注着志青说:
“我如果有什么好处,那也只是我的本分,当不起‘永远忘不了’这一类感激的话头的。我不希望你们永远不忘记我的好处,我只希望你们永远不忘记我这一点对于你们的真诚。刚才志青说的话确是实情,我可以给他作保证;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报酬呀。你们得到了这样的报酬,我也可以自慰,总算三年间的勤劳并没有换来个失败。不过,我对于志青的话还要作进一步的说法。”
全堂同学都凝一凝神,准备听他的致辞。
“照志青的说法,看书能力有了,写作达到‘通顺’的地步了,手掌里承受了一部分‘文学的遗产’了,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国文这一门功课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学校里所以分设各种科目原为着教学的便利起见,终的目的还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这一点必须认识得清楚;否则将陷于错误,认为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这样,学习各科岂不等于无益费精神的傻举动吗?我不是说志青就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我只是说对于某一门功课既已做得差不多了,就该离开了这门功课的立场来考核自己,看整个生活是否因而改进了多少。单把国文这一门来说吧,看书不只限于看国文课内指定的几种书,也不只限于看各科的参考书;须要从此养成习惯,无论去经商、去做工,总之把行动和看书打成一片,把图书馆认为精神的粮食库,这才能收到莫大的实益。再说写作,当然不只限于文课以及应考试的作文;这些都只是习作,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做文学者,大家都从事于创作;文学者不是人人能够做的,须视各人的生活、修养以及才性而定,并且,事实上也没有人人做文学者的道理的。我只是说对于写作既已学习到了相当的地步,就该让这写作的技能永远给你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者兴到时所写的一篇东西、一首诗,总之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绝不肯有半点的随便和丝毫的不认真。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尽呢。”
王先生说到这里,又拭了一下额上的汗,并且改换了站立的姿势,以纾因天气骤热而感到的疲劳,然后继续说:
“再说到接受‘文学的遗产’。几篇著名的文篇读过了,几个有名的文学家约略认识了,历代文学的源流和演变也大概有数了,这自然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单把这些认为一种知识,预备在大庭广众之间夸耀于人,以表示自己的广见多闻,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原来所谓接受‘文学的遗产’是别有深远的意义的。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们要从文学里去领会;历代的精美的表现方法,我们要从文学里去学习:换一句说,文学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容纳下去,完全消化了,作为我们的营养料,以产生我们的新血肉。这意思你们了解吗?”
王先生的眼光里流露着热诚,向全堂同学一个个看望,切盼大家的回答。
全堂同学差不多个个吻着嘴唇,点一点头,也用热诚的眼光回望着他;在衷心深深激动的时候,这种神态是一个适当的回答,比较用几个字眼说一句话来回答真挚得多了。
复初在点头之后发言道:
“王先生这一番话正好作三年来教我们国文功课的序言,在今天后一课说给我们听,尤其有深长的意义。我们自当终身不忘,永远受用。我毕业以后不再升学了,家长的意思要我去投考商业机关,我有点儿懊丧,以为从此至少要和各种功课疏阔一点了。现在听了王先生的话,便好似受了一番热切的安慰。我知道只要我自己不和各种功课疏阔,各种功课决不会和我疏阔的。”
大文接着说:
“我想我们从前的确有点错误。虽然并没有明说,但是在我们的下意识里,不免偏于‘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现在经王先生点醒了,不再升学的人倒不必措意,因为再没有什么特设的科目摆在面前了;而升学的人却必须特别牢记,要使一切科目与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学’。我是预备升入高中的,所以想到了这一层。”
听了大文的话,王先生忽然有所触发,随即说:
“你们在初中毕了业,有的升学,有的就业,所走的路途各各不同。此刻不妨‘各言尔志’,在国文方面预备怎样具体地进修?我刚才说的不过是抽象的意见呀。”
于是有人说将来预备当小学教师,拟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有人说拟特别用心,精读某一位文学家的专集,因为他爱着这一位文学家;慧修却说她拟在诗词方面多做一点功夫。她近来很欢喜图画,她相信诗画相通之说是有道理的。更有几个人说升学是无望了,就业又没有路向,下半年大概是坐在家里。那时候虽然也可以读书、作文,做一点切实的功夫,然而精神上的不安定必然非常难受的。
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
王先生不由得感喟地说:
“那真没有法子!现在要下课了,我教你们的课算是完毕了!”
全堂同学站起来行礼,目送王先生走出教室,感到一种怅然的况味。众人陆续地走到廊下,见一个校工手里拿着一封信,迎上来说:
“这里有一封信,给你们三年级的。”
锦华接信在手,看到封面的字就认识了。她喊道:
“是乐华的信!”
她随即拆开来,许多同学围绕着她一同看。
诸位同学:
你们快要毕业了。我虽不悔恨我的中途退学,但对于你们的毕业却表示真诚的欣慰。
你们的毕业式在何日举行?大概已经确定了吧?希望早日告诉我。到那一天,我要向厂里请一天假,去参加你们的毕业式。我有一点意见预备贡献给你们,请分配给我十分或一刻钟的演说时间。在听受教师、来宾致辞的当儿,也听一听一个工人的话,我想你们一定很乐意的。
周乐华
天天好书看 –
初评
很适合习作能力一般的孩子
追评
很不错的书籍
轻狂书醉墨 –
很不错,面面俱全,娓娓道来。 对写作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