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61707丛书名: 《档案学经典著作》 丛书
《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档案管理与整理》
《档案管理法》(龙兆佛)
《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
《公文档案管理法》
《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
《档案管理法》(周连宽)
《档案科学管理法》
《中国档案管理新论》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策划出版一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以“经典”的眼光检视档案学著作发展历史,并为爱好专业典籍者提供阅读便利,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谓学术经典,大体是指那些能够解决时代的学术问题,又对后世学术发展提供启迪和示范,获得学界基本认同的著作。《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计划先从民国档案学经典编起,逐步扩至1949年以后的大陆和台湾,并旁及国外学术经典。这样的出版计划,无疑可以惠泽档案学人,对于传承和传播档案学术功莫大焉。
清代学者阮元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学科意义的档案学从粗疏逐渐走向成熟。今天站在所谓“百年前后”的时间点上,回顾民国时期档案学发展历史,那些可圈点的经典之作,对于今天的档案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民国时期档案学研究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转折中展开的,具有两个鲜明的时代特点。经世致用,切近时代需求,是这一时期的首要特点。一面因缘于史料大发现,以文化学术界学者为研究主体,以历史档案整理为中心问题,其成果兼承学术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重重任;一面受时政的助推,以行政界为主体,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问题,其成果力求推动国家行政的高效运转。这一时期的经典著作大多语言浅近,方法力主可行,各种卡片薄册之设计与档案用具之描画不厌其细,不厌其详。著作者大多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倾心于学术研究,其孜孜以求的精神隐藏于字里行间。如龙兆佛曾服务于广西省政府,从事档案整理,他的《档案管理法》易稿十余次始脱稿,字字句句皆从实践中得之。以后世眼光来看,这些著作于理论抽象概括或尚有欠缺,不过确是凸显了档案学的应用学科性质,朴实无华,不尚虚理。
著作者上乘的学术水准和多学科的学术背景,构建与开创了民国档案学的学术视野、研究方法与话语体系,这是民国档案学另一个鲜明的时代特点。档案问题的研究,吸引了学界和行政界一批大师级人物和一流专家的关注,如王国维、陈垣、沈兼士、傅斯年、陈寅恪、顾颉刚、朱希祖、甘乃光、毛坤等,其中有些人虽没有专门的档案学著作问世,但他们的思考与精神已经融入经典著作中。如甘乃光开创的“文书档案连锁法”,在何鲁成、周连宽、殷钟麒等学者的多部著作中皆有讨论。集众多一流学术精英的思考于档案学这门新兴学科,是时代所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具备史学、文献学、图书馆学、行政学、语言学等多个学术背景,并且多能涵养中西、沟通古今,将这些不同学术视线集中于档案问题研究,奠定了中国现代档案学的开山之基。
《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民国部分批出版的著作从徐望之《公牍通论》(1931年)到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49年)共计十三种。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曾将这十三种民国著作整理再版,从此“十三本旧著”似乎成了学界专有名词。其中徐望之的《公牍通论》、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许同莘的《公牍学史》、殷钟麒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为学界所推重。“十三本旧著”的整理再版,曾对传承和普及民国时期档案学思想,以及中国档案学的再造发展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
目前所知的民国时期档案学著作约计百余种,在“十三本旧著”之外,仍有不少精华著作可供采择。例如,与“十三本旧著”类似的有张锐、殷菊亭的《公文程式与保管》(从1934年到1947年,商务印书馆先后出了十四版)、程守仁的《公文研究》(中华书局1938年版)等;还有以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书档案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以毛坤《档案经营法》为代表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管理科存世讲义等。《档案学经典(丛书)》民国部分或可继“十三本旧著”之后出版续编,使读者得窥民国档案学经典之更多面貌。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和台湾档案学研究各自沿着不同路径前进,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收获了一批堪称经典的档案学著作。
在中国现代档案学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不断汲取着国外档案学思想的精华。从民国开始,
荷兰学者萨穆?缪勒等三人合著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英国学者希拉里?詹金逊的《档案管理手册》等国外经典著作的学术思想经不同渠道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档案学的创建。1949年,以苏联学者姆.斯.谢列兹聂夫《苏联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的苏联档案学经典著作,以美国学者西奥多?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为代表的欧美档案学经典著作被译入中国,新中国档案学与国外档案学之间的互动愈益紧密和深入。
中外档案学经典之作,是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记录了中外档案学诞生、成长的足迹。为学从研读经典开始,可省去中间许多摸索的工夫,更快些得到要领,这是做学问的基本经验。而这些中外学术经典,除了1949年以后的大陆作者著作较易找到外,其余皆查找困难。例如,“十三本旧著”中虽有的著作民国时一再印刷出版,但现在已很难找到那时的旧版书了,而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编印本并未公开出版,现已难以找到。80年代,档案出版社曾将民国部分重要著作再版,但也同样找寻困难。我想,这套《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将满足寻觅者的渴望,手此一编,可以坐收便利于几席之间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温中外经典,需去除偏激与盲从,以温情与敬意,接过前贤留下的珍贵学术遗产,领略其中的学识智慧和创新精神,以解决时代发展面临的新的学术问题,建立新的学术典范。我想以此与这套丛书的读者共勉。
冯惠玲
2013年3月10日
【书摘】
第三章 文件之点收及黏贴
一 点收
文件每天送档案室来归档时,必先要经过验收的手续;这工作虽然容易,但要当心,如果误收失收多收不收等弊病出来,日后势必妨碍查者。或已明明送来归档者,而档案室未有该卷,或有而不齐全;倘误收多收,则办稿者误以为失去,凡此种种责任,都须档案管理员负的。故此,在点收时,要仔仔细细一件一件的检对,一是究竟错不错?二是有没有失少?三是附件全不全?这附件失少容易失误。文件点收齐全后,乃在送卷簿上盖章,以示负责;如有失少的,须致条送卷人,要其补送或在送卷簿上取消,有多收的,也要其补登送卷簿,或将原件送还,送卷人以事繁而失错也在所不免的。同为公家做事,要明职责固甚重要,而大家相互帮忙,求做事方面的准确,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德。
二 黏贴
文件收妥检全之后,于是就要把它黏贴起来。县政府的文件,多数为人民的呈告。人民知识浅薄,事实上不能用一律的公文纸格式,(此与法院不同,法院有一定的格式,即所谓状纸,须一律向法院购买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宽的有狭的,以至于极琐碎的纸条都有,这无严格规定的原因,不过是政府体恤人民。大小形式既不一律,于庋藏装订就都不方便;故管卷员每逢收卷之后,就要费去很多的工夫在这黏贴上面。大的长的宽的把它折叠来,小的短的狭的把它放开大来,使各形各式的文件都变做大小适度一律,既方便日后装订,又便利出纳庋藏。黏的时候浆糊不能用得太多,并要用科学的浆糊,以防虫蠹;但不可贪图省力,就用回形针夹拢,以免锈烂。此工作在大机关因其来往文件能够一律大小,虽不一律,其相差也不多;而在县政府是难避免的,故特提出说明。
第四章 分类
一 过去的情形
过去县政府的档案分类,以管理方法的不注意,对于分类亦因之无一定方法,无统一的系统;这无一定方法无统一系统的原因,就是没有分类表的根据。如果把过去分类的情形归纳起来,大概不外下列三种体裁:
一是纪事本末体,把每一件事情前前后后及其他有关系的卷宗,都放置一块,这种方法,在实用上要算好的。
一是断代体,把每一任县长任内的卷宗单独打开,就是上任所办事案未了的也分开为二个案卷,这种分类的主旨,意在便于交代。
一是编年体,把卷宗归档的日子前后作庋藏的标准的,检查时必先知其归档年月,而后方可检查,这种方法笨死,也无用而不便。
上列三种档案分类管理法,差不多在每个县政府内是同时存在着的。
二 分类的困难
(A)没有分类表的根据 分类表这东西的产生,完全是以要分类材料之内容作标准的,我国县政府过去档案管理无多大注意,当然无人去研究分类,更无由产生出完善的分类表。而且县政府的机关虽不甚大,而其事业范围却非常繁复,繁复的事务就有繁复的档案,可以说县政府的档案事事物物均有;这原因一是因为县为行政之单位,一是人民知识浅薄,非县政府之范围也向县政府控拆,如属司法范围之争执是(原也有县政府兼理司法的)。所以县政府的档案分类表要包括人民生活的一切事实,非如此,则不足以归类。但人民生活状况,有因各地地理环境不同,经济情形不同,而各有所变异的,故分类表也该随情状需要而有所变更,这样要有一个普遍的完善的能适合各个县政府的档案分类表就有些困难了。
(B)笼统分抑仔细分 我们说到县政府的档案分类究竟分笼统抑要把它分为仔细,如果分笼统,那么只要分为民政财政公安建设教育等就好了;因为县政府所办的不外是这几件事。但我们想想,如果一个办稿的科员他要来找一找妨害家庭中的诱拐潜逃究有多少件,那你笼统的分类就不足应付。这样我们反转来说,县政府的档案我们要把它分得很仔细详尽,如民政厅令县政府办理积谷,内容事实是分为清理与劝募,这样我们分类时要不要分开,为办稿者方便起见,当然是不分开的好。照这情形看来,我们依据事实,有许多是该分笼统的。有许多是该分仔细的,但这标准如何去定呢?这当然是档案分类上的又一点困难了。
三 分类的责任
(A)要给办稿人参考的便利 一个负责档案分类的人,他的责任非仅是将档案放到一个适当的类码,使检查时便利;而且要给办稿的人有绝大的帮助,这意思就是要将该卷有关系之档案完全放置一块,使检查时不须另费手续去查考与此有关之卷宗。例如银行钱庄之设立或登记,它是根据公司法的,这样的时候,银行及钱庄之设立就该放在公司法类码之下了。但是有许多卷宗,事实上不能把它放到一块的,例如印花税法令,它是属于财政类的捐税项下之国税,同时又有戒烟犯的保结也须贴印花,这当然也是印花税的法令,但事实上检查印花税法令的人,他并不需要戒烟犯保结亦须贴印花的法令;反之,在禁烟项下之烟案目中,倒需要这样参考的材料,所以分类根据实用的原则倒要把它放到这一边来。但是这样又要有另外一个方法去补救,使检查印花税法的人也要有机会能参阅到戒烟犯保结亦须贴印花的法令,这就要涉及编目上的标题问题了。
(B)要注释备日后之考查 照我过去管理县政府档案的经验,往往有许多案件如何办理在文卷上看不出来;例如李某控张某敲诈,县府派公安科职员前往调查,但是这案情并不重大,去调查的人就把他俩和解了,这或许是以债务或他种种细事而起的纠纷,该文件归档时,分类的人只在卷面上见到“已办存查”四字而已,也不知是究竟为些什么事,分类更无从分起,如时间过去一年半截,公安科职员有所更动了,根本无从知道此案件如何解决的,故此分类时分类员为自己明晰分于何类及为备日后考查起见,有询问将其办理情形简要注释的责任与必要。
四 分类的举例
(A)不可照内容分的 例如某初级小学,是没有立案过的,这在现在的乡村社会下,因经费困难不足立案条件是很多的;此校在二十二年度为追缴校款与徐某发生争执,校董会为要胜利起见,就同在追缴校款时带请立案,县政府当以立案方面为其解决校款的纠纷,这卷案的目的是在立案,当然归到学校立案类码去。但到二十三年度,该徐某又抗缴校款了,这与前同一学校,同一事实,且同是一个人,而后者不能与前者放置一块,因后者是成为学校经费的纠纷了。
(B)前后同一事件该分开的 例如张某行使伪钞,被法律制裁而系狱了;但他的妻子硬与王某吵闹,说这钞票系出自王手,她家以丈夫坐监全家大小无以为活,必须向王某借债维持,而王某又控她敲诈,这其中虽同一事实而起,法律的裁判不同,前后卷宗不能归纳一块的。
(C)两件事情同一指令的 在分类的时候,每每要碰到两件呈文同一个指令的,究竟该放何处的困难;这种事情,在财政与教育两类为多。例如一个学校,今天呈报聘任教员,明天又呈报校钤遗失;或者今天请领经常费,明天又请拨校舍修理费,在县政府办稿的时候,虽然有前后日间隔着,而办稿仍在同时,且同为一人,为方便省手续起见,指令就合为一个了,这样送来归档,分类员是要把它分开的。但是指令的原稿只有一个,从前老管卷法是照抄一件,分别归卷,这真太不经济了,我们不主张沿用此法,原稿只归其较重要者,另一件则在该原呈后注明指令见某卷某某卷码,既省手续又便检查。
(D)不同内容该放一块的 例如学校呈请立案,立案要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该校的基金,照内容性质讲起来,立案是一事,基金又是一事,虽其内容不同,而分类是必须放一块的。又如学校呈报专业考试及发给证书等,这是差不多每年每校都有的,我们分类时不能把去年的专业考试及发给证书与今年的放一块,要以其一年的或一学期的关于专业事项的卷宗全盘归纳为一卷。
(E)内容复杂而不分开的 例如有许多私立初级小学,它并不时常与县政府有文件来往,一来就将所有的事完全报告进去,而且私立初小的问题太复杂,每每一件事连带全校关系,尤以经费问题,动辄影响校长校董会的纠纷,而发生校长教员的留去问题,像此种公文经过长时间涉讼之后,会将起始与末尾立案由全然不同,对于这样的情形,要采择其要者归类,把所有的卷宗完全归纳一块,在查核上较为便利。
(F)同一案由应该归置一处的 例如建设厅令推行新生活运动,它是归建设科主办的;民政厅令推行新生活运动,它是归公安科或民政科办的,如此的情形很多,都要以归一块为原则,此非仅考查便利,且省立卷的手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