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14101
序 朱纪华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党在上海为发动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著书立说,办报纸,编杂志,组织动员革命力量,开展了艰苦卓越绝的革命斗争。其中既有建党初期的蓬勃发展、大革命时期的风云变幻、白色恐怖时期的不屈不挠,也有抗战时期的坚持斗争和黎明前的战斗。每一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都在党的宣传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上海市档案馆藏有大量红色革命文献,其中既有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也有《青年杂志》《少年中国》等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还有宣传动员工人的各类小册子、宣传品,以及党组织在上海形成的其他重要资料,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珍贵遗存,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馆研究人员深入发掘馆藏,悉心考订,精心编撰了《不忘初心——上海市档案馆藏红色文献选萃》图集,旨在从党的宣传工作的角度,再现我党在上海建立宣传工作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领导全国人民反内战反独裁,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历史过程。
本图集起止时间为1919-1949年。共分四个部分:
部分为“曙光初现”(1921-1927)。反映了建党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筹备建党时期,创办《劳动界》《共产党》,出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又先后创办了《劳动周刊》《妇女声》《先驱》《向导》等刊物,推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开展。大革命时期,领导创办了《热血日报》等,及时宣传党指导五卅运动的方针、政策。我党创办的这些报刊和出版机构成为党开展宣传工作的强有力阵地,把党的理论和主张传播到大江南北,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党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馆藏上述红色资料,很多都是创刊号,《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更是弥足珍贵,已经名列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第二部分为“风云激荡”(1927-1937)。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在上海秘密出版地下报刊,重建党的宣传阵地。在艰苦、险恶和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出版发行党的刊物,困难极大。为避开国民党的报刊检查,党的宣传工作者采取各种斗争策略,不断变换刊物名称、出版地址,甚至采取伪装封面的形式,如《布尔塞维克》《红旗》《红旗周报》《党的生活》《党的建设》等,就曾以各种各样的伪装封面出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党继续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和出版马列著作,党的主要领导人深入思考革命现实和理论问题,周恩来撰写了《目前中国党的组织问题》,以伪装封面书的形式出版,瞿秋白撰写的《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兴国调查》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国革命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中共党组织继续坚守阵地,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出版了《上海工人》《列宁青年》及《少年真理报》、《摩登青年》等一批报刊,及时总结斗争经验与教训,提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方法。
第三部分为“众志成城”(1937-1945)。反映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我党在上海这个党的抗日救亡宣传主战场,积极联合各界抗日力量,组织救亡宣传工作。上海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与邹韬奋主编的《抗战》等,成为救亡报刊的旗帜。这一时期大量战地纪实报道通过《抗战画报》《抗日画报》《抗敌画报》等,揭露日军的侵略暴行,激励民众奋起抗击。上海沦陷后,上海地下党组织在“孤岛”利用各种渠道创办《导报》《新知》《时代》周刊等报刊,出版《西行漫记》《西行访问记》《中国的新生》《华北前线》《成为时局中心新四军》等译作和《上海一日》《华北前线》等书籍,持续推动救亡宣传运动。
第四部分为“迎接黎明”(1945.8-1949)。抗战胜利后,迅速占领上海等大城市的宣传阵地成为我党宣传工作的重点。党的宣传工作围绕着“反内战、促和平、民主建国”展开,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呼吁争取和平与民主,宣传报道解放区民主政权建设的情况。创办了《人人周刊》《文莘》《周报》《民主》《新文化》《方向》等刊物,出版美国记者福尔曼的《中国解放区见闻》、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报道《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解放区》,以及延安整风系列文献汇集《灯塔》小丛书等。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国民党政府全面溃败,中国共产党清理、接管大中城市的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细致严密的政策,拟定相关文件与规章制度,如《城市政策》《华东军区约法三章》《城市接管工作学习提纲》等,地下党组织组织编纂出版《城市常识》《上海概况》等,对接管上海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述精辟、内容丰富的红色文献如一柄柄火炬,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照亮了前行之路,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这些红色文献也向读者展示了革命先辈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的革命情怀。
我们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是为序。
2016年11月
部分 曙光初现(1921~1927)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尤其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让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趋广泛和深入。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创办党报党刊及群众性刊物,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组织发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到革命斗争的行列之中。这些文字铿锵有力、内容丰富充实、论述精辟独到的红色刊物如一柄柄火炬,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照亮了前行之路,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一、建党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新青年》《新潮》《觉悟》《少年中国》等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除继续发挥《新青年》在革命思想宣传方面的引领作用外,又创办了《劳动界》《共产党》等面向不同对象的革命刊物。与此同时,陈独秀等又在沪组建社会主义研究社,推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系列,相继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李汉俊翻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北京、浙江、湖北等地的先进团体也陆续创办了众多进步刊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逐渐为广大志士仁人所接受,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