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00084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共享经济和分时租赁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对国外及中国分时租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为读者普及分时租赁相关知识。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剖析分时租赁宏观效应、分时租赁全产业链形态、分时租赁有效发展影响因素、分时租赁运营效果,力求客观全面反映分时租赁的新成果及社会效应,为读者深刻描绘分时租赁相关社会形态。后通过对中国高校分时租赁的初期培育、中国某分时租赁公司案例及中国某地区分时租赁案例的具体分析,阐述分时租赁在中国建设共享节约型社会道路上的重要性。本书力求为广大读者全方位、多维度剖析分时租赁,填补我国在该方面书籍的空白。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共享经济1
1.1 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1
1.2 共享经济的起源2
1.2.1 共享经济的概念2
1.2.2 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3
1.2.3 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4
1.3 共享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8
1.3.1 共享经济的核心环节8
1.3.2 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12
1.4 共享经济的发展13
1.4.1 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13
1.4.2 共享经济发展的现状15
1.4.3 共享经济发展的挑战19
第2章 共享出行22
2.1 交通出行的变革22
2.2 共享出行概述23
2.2.1 共享出行的理念23
2.2.2 共享出行的主要形式24
2.2.3 信息平台助力共享出行30
2.3 共享汽车的发展31
2.3.1 共享汽车的发展现状31
2.3.2 共享汽车的发展规范34
2.3.3 共享汽车的发展优势35
2.3.4 共享汽车的发展机遇36
第3章 汽车分时租赁38
3.1 发展背景38
3.2 分时租赁的概念42
3.3 分时租赁历史回顾44
3.4 分时租赁行业的构成48
3.5 分时租赁的模式51
3.5.1 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51
3.5.2 分时租赁的服务模式53
3.5.3 分时租赁的财务模式58
3.6 分时租赁的用户群体61
3.6.1 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分类61
3.6.2 我国分时租赁市场消费者的特点63
3.7 分时租赁运营效果评估体系65
3.7.1 必要性和要求65
3.7.2 评估内容和方式67
3.7.3 评估体系示例69
3.8 分时租赁发展的现状72
3.8.1 全球发展规模72
3.8.2 国外分时租赁公司简介75
3.8.3 我国分时租赁发展现状80
3.9 总结84
第4章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86
4.1 新能源汽车概述86
4.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86
4.1.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90
4.1.3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94
4.2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100
4.2.1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背景100
4.2.2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优势与效应102
第5章 汽车分时租赁的分析方法与运营技术112
5.1 用户分析112
5.1.1 总体规模估计方法112
5.1.2 分时租赁的网点布局119
5.1.3 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因素的分析方法126
5.2 分时租赁系统软硬件技术131
5.2.1 分时租赁运营系统平台131
5.2.2 分时租赁远程控制技术134
5.2.3 系统软硬件技术应用案例141
5.3 节能减排效应分析154
5.3.1 生命周期分析法154
5.3.2 能耗测算方法155
5.3.3 碳排放测算的方法156
第6章 我国分时租赁SWOT分析157
6.1 外部机会158
6.1.1 政策影响因素158
6.1.2 经济影响因素161
6.1.3 社会影响因素162
6.1.4 技术影响因素163
6.2 外部威胁164
6.3 内部优势165
6.4 内部劣势167
第7章 案例分析170
7.1 大学校园分时租赁170
7.1.1 项目开展背景170
7.1.2 开展情况统计172
7.1.3 车辆数目回归分析176
7.1.4 运营效果评价178
7.1.5 结论与建议180
7.2 政企联合项目183
7.2.1 项目摘要183
7.2.2 共享车位建设184
7.2.3 项目社会效应187
7.2.4 运营效果分析187
7.2.5 运行压力和难点189
7.3 典型企业192
7.3.1 autolib’——推动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192
7.3.2 友友租(用)车——轻重资转型需谨慎198
7.3.3 Gofun出行——资源优势助推成长202
第8章 总结与展望206
8.1 总结206
8.2 展望207
8.2.1 契合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助力绿色城市建设207
8.2.2 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供需高效匹配207
8.2.3 实现车辆电动化与智能化,提升交通出行质量208
8.2.4 融合信息技术与智能驾驶,完善智慧交通体系209
附录A 北京市海淀区选取的潜在点及其位置211
附录B 北京市海淀区计算出的优化点位置及其车辆数217
附录C 北京市海淀区选取的需求点及其位置220
第1章 共享经济1
1.1 共享经济的时代背景1
1.2 共享经济的起源2
1.2.1 共享经济的概念2
1.2.2 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3
1.2.3 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4
1.3 共享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8
1.3.1 共享经济的核心环节8
1.3.2 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12
1.4 共享经济的发展13
1.4.1 共享经济发展的动力13
1.4.2 共享经济发展的现状15
1.4.3 共享经济发展的挑战19
第2章 共享出行22
2.1 交通出行的变革22
2.2 共享出行概述23
2.2.1 共享出行的理念23
2.2.2 共享出行的主要形式24
2.2.3 信息平台助力共享出行30
2.3 共享汽车的发展31
2.3.1 共享汽车的发展现状31
2.3.2 共享汽车的发展规范34
2.3.3 共享汽车的发展优势35
2.3.4 共享汽车的发展机遇36
第3章 汽车分时租赁38
3.1 发展背景38
3.2 分时租赁的概念42
3.3 分时租赁历史回顾44
3.4 分时租赁行业的构成48
3.5 分时租赁的模式51
3.5.1 分时租赁的运营模式51
3.5.2 分时租赁的服务模式53
3.5.3 分时租赁的财务模式58
3.6 分时租赁的用户群体61
3.6.1 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分类61
3.6.2 我国分时租赁市场消费者的特点63
3.7 分时租赁运营效果评估体系65
3.7.1 必要性和要求65
3.7.2 评估内容和方式67
3.7.3 评估体系示例69
3.8 分时租赁发展的现状72
3.8.1 全球发展规模72
3.8.2 国外分时租赁公司简介75
3.8.3 我国分时租赁发展现状80
3.9 总结84
第4章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86
4.1 新能源汽车概述86
4.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86
4.1.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90
4.1.3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94
4.2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100
4.2.1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背景100
4.2.2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优势与效应102
第5章 汽车分时租赁的分析方法与运营技术112
5.1 用户分析112
5.1.1 总体规模估计方法112
5.1.2 分时租赁的网点布局119
5.1.3 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因素的分析方法126
5.2 分时租赁系统软硬件技术131
5.2.1 分时租赁运营系统平台131
5.2.2 分时租赁远程控制技术134
5.2.3 系统软硬件技术应用案例141
5.3 节能减排效应分析154
5.3.1 生命周期分析法154
5.3.2 能耗测算方法155
5.3.3 碳排放测算的方法156
第6章 我国分时租赁SWOT分析157
6.1 外部机会158
6.1.1 政策影响因素158
6.1.2 经济影响因素161
6.1.3 社会影响因素162
6.1.4 技术影响因素163
6.2 外部威胁164
6.3 内部优势165
6.4 内部劣势167
第7章 案例分析170
7.1 大学校园分时租赁170
7.1.1 项目开展背景170
7.1.2 开展情况统计172
7.1.3 车辆数目回归分析176
7.1.4 运营效果评价178
7.1.5 结论与建议180
7.2 政企联合项目183
7.2.1 项目摘要183
7.2.2 共享车位建设184
7.2.3 项目社会效应187
7.2.4 运营效果分析187
7.2.5 运行压力和难点189
7.3 典型企业192
7.3.1 autolib’——推动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192
7.3.2 友友租(用)车——轻重资转型需谨慎198
7.3.3 Gofun出行——资源优势助推成长202
第8章 总结与展望206
8.1 总结206
8.2 展望207
8.2.1 契合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助力绿色城市建设207
8.2.2 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供需高效匹配207
8.2.3 实现车辆电动化与智能化,提升交通出行质量208
8.2.4 融合信息技术与智能驾驶,完善智慧交通体系209
附录A 北京市海淀区选取的潜在点及其位置211
附录B 北京市海淀区计算出的优化点位置及其车辆数217
附录C 北京市海淀区选取的需求点及其位置220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消费理念的改变,城市居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越来越注重时间、成本、效率和体验,对出行的经济性、灵活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新的需求。然而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空气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出行行业亟待变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出行需求。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在汽车和交通领域的应用,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新变化,并将引发新一轮的道路交通出行革命。
当前的交通出行体系主要以内燃机汽车为运载工具,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电动汽车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供电作为能源补给,可以实现零排放和无污染,是未来出行的运载工具。另外,城市内汽车保有量的骤增与道路和停车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大中城市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同时,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扩大使小型车出行需求居高不下,然而小型车的平均行驶时间远小于停车的闲置时间,对于社会整体来讲,这成为过剩的资源,对于个人来讲,较低的利用率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共享出行正在对传统交通出行方式进行革新,以专车、快车、顺风车、分时租赁等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并使用。共享出行理念的引入打破了小型车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必然联系,闲置车辆及行驶车辆的闲置座位等既有资源可以被盘活,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从而降低道路资源占用并缓解交通拥堵。在可期的未来,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闲置车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出行需求、共享车辆供给、实时路况的进一步融合,从而驱动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智能化。因此,电动化、共享化、智能化作为道路交通出行的重要趋势,将对汽车行业、出行市场和城市交通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探讨了电动汽车技术变革和共享消费理念引发的交通出行方式变化,重点研究了汽车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技术方案和应用案例等。前两章介绍了共享经济和共享出行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三章~第六章剖析了分时租赁的基本情况、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宏观效应和分时租赁行业的构成,并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分时租赁市场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分时租赁的成果及社会效应,为读者深刻描绘分时租赁的相关社会形态。后,从高校、政府以及典型企业三个维度对分时租赁成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让读者直观了解目前国内外分时租赁市场现状。本书力求为广大读者全方位、多维度剖析汽车分时租赁,填补我国在该方面书籍的空白。
本书由王震坡教授构建了总体结构,并与邓钧君博士、孙逢春教授、刘鹏博士共同编著。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教材、专著和期刊论文等文献,并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博士生宋春宝、张钰、王聪,硕士生涂昊然、李蓝天、王瑾等协助进行了书稿资料的整理和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在此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因书中信息、数据和内容涉及广泛,部分引用的内容来源可能有所遗漏,敬请谅解。同时,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革,分时租赁行业的态势会不断发生变化,书中所提的一些技术方案可能会被更新。我们研究团队将持续跟踪,不断更新行业信息和认知,持续服务于产业发展。
当前的交通出行体系主要以内燃机汽车为运载工具,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电动汽车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供电作为能源补给,可以实现零排放和无污染,是未来出行的运载工具。另外,城市内汽车保有量的骤增与道路和停车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大中城市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同时,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扩大使小型车出行需求居高不下,然而小型车的平均行驶时间远小于停车的闲置时间,对于社会整体来讲,这成为过剩的资源,对于个人来讲,较低的利用率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共享出行正在对传统交通出行方式进行革新,以专车、快车、顺风车、分时租赁等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并使用。共享出行理念的引入打破了小型车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必然联系,闲置车辆及行驶车辆的闲置座位等既有资源可以被盘活,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从而降低道路资源占用并缓解交通拥堵。在可期的未来,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闲置车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出行需求、共享车辆供给、实时路况的进一步融合,从而驱动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智能化。因此,电动化、共享化、智能化作为道路交通出行的重要趋势,将对汽车行业、出行市场和城市交通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探讨了电动汽车技术变革和共享消费理念引发的交通出行方式变化,重点研究了汽车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技术方案和应用案例等。前两章介绍了共享经济和共享出行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三章~第六章剖析了分时租赁的基本情况、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宏观效应和分时租赁行业的构成,并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分时租赁市场进行分析,客观反映分时租赁的成果及社会效应,为读者深刻描绘分时租赁的相关社会形态。后,从高校、政府以及典型企业三个维度对分时租赁成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让读者直观了解目前国内外分时租赁市场现状。本书力求为广大读者全方位、多维度剖析汽车分时租赁,填补我国在该方面书籍的空白。
本书由王震坡教授构建了总体结构,并与邓钧君博士、孙逢春教授、刘鹏博士共同编著。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教材、专著和期刊论文等文献,并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博士生宋春宝、张钰、王聪,硕士生涂昊然、李蓝天、王瑾等协助进行了书稿资料的整理和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在此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因书中信息、数据和内容涉及广泛,部分引用的内容来源可能有所遗漏,敬请谅解。同时,汽车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革,分时租赁行业的态势会不断发生变化,书中所提的一些技术方案可能会被更新。我们研究团队将持续跟踪,不断更新行业信息和认知,持续服务于产业发展。
编著者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