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182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敢为天下先,从引进“三来一补”到以地方国有经济为龙头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从以专业镇为主的产业集群经济到创新驱动战略下的转型升级,中山市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作者梳理了2007—2016年的十年间,中山在城市商圈兴起、专业镇产业群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外资与民营共舞、“大湾区时代”来临等多方面的具体个案,清晰勾勒出中山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脉络。
2016年,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中山提出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本书作者在整理创作时以“四大定位”为主线,展示了中山“四大定位”建设已具备的良好基础,增强未来发展信心。
章:城市商圈的兴起
一、香山人长于经商
二、城市商圈的兴起
三、 “宜居精品城市”
第二章:专业镇能否做到极致?
一、“灯饰经济圈”的强优路
二、家电经济圈“智取”高端
三、南部镇区的机遇
四、东部三镇的“后发优势”
五、大涌沙溪两镇的实践
七、存量与增量
第三章:产业高级化重塑新未来
一、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全球视野下的中山健康产业
三、电子信息产业多些“光电元素”
第四章: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如何构建
一、海归眼里的中山“硅谷”
二、 进入“创时代”
三:构建更开放型创新体系
第五章:外企续写“中山故事”
一、那个多情的年代
二、台企就地升级续写传奇
三、“孵化”民营企业家
四、国际合作更有力度
第六章:民营经济大跨越
一、民企借力“工业立市”东风
二、“小榄现象”的启示
三、企业魅力来自哪里?
四、他们正走在创新路上
五: “少年英雄”何时再次呼啸而来
第七章:大桥时代,中山准备好了吗?
一、粤西“拥抱”粤东的“桥头堡”
二、珠东与珠西的联手
三、“大桥时代”,中山准备好了吗?
第八章:新闻路上的思考
一、一份内参与一个产业
二、淋浴房产业进入“国家队”
三、特色小镇多些“中山特色”
四、新闻路上的探索
后记
“在一张稍小一点的中国地图上,要找到广东省中山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里地处珠江西岸,只因百年之前诞生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才有了点名气。可是,在过去的20年里,这里却成为中国新兴企业的摇篮之一,威力、乐百氏、小霸王等这些显赫的品牌与一大群年龄不过30岁上下的少年英雄先后从这里呼啸而起。”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对中山的描述。
说起20世纪九十年代那段辉煌的历史,至少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一批以爱多为代表知名度很高的民营企业,虽然盛极一时在全国颇有影响力,但生命周期不长、善于营销策划但产品创新性有限。同时处于国内市场刚性需求旺盛,消费者迷恋“港台风”时期。
以“标王”爱多VCD为例。1995年8月,广东中山爱多电器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4月17日,爱多股东之一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股东授权声明”为标志,爱多危机正式爆发。前后不过五年时间。期间值得关注的是:从成立之日起,爱多的“大手笔”广告营销从未间断。如,1996年11月,邀请著名影星成龙为代言人; 1997年11月,以2.1亿标价击败所有竞争对手,勇夺CCTV98标王:1998年1月,推出由张艺谋导演、成龙主演的广告新片。从其公司的大事件来看,爱多侧重广告营销为主,产品技术方面很少涉及。
二是以中山威力洗衣机、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中山市玻璃建材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它们曾在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这些企业大多数是由国营企业发展而来的。例如,威力的前身是一间生产农机具的国营小厂,凯达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石岐农药厂,“玻璃集团”的前身是1954年中山县石岐镇的大新玻璃制造厂。这些企业具有技术积累,当时走在行业前列。如,凯达拥有国内家化工部气雾剂技术开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喷雾包装技术和设备,是国内早生产、全国产量的马口铁气雾罐和气雾阀生产厂,拥有东南亚庞大、配套完备的特种专业制造设备;1997年从英国引进一条精轧生产线。
但这些企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0年初国有企业转制中,渐渐失去光彩。
三是以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例,它们的创始人或是领头人都很年轻,初生牛犊不畏虎,能吃苦、思维敏捷,敢拼敢闯。例如,当年28岁的段永平担任中山益华集团下属一间亏损小厂的厂长。在段永平30岁时,这间几乎倒闭的小厂扭亏为盈,正式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小霸王”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依赖于以段永平为首管理层高超的宣传策划。1989年,28岁的小榄青年何伯权与镇上的四个青年创立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30岁出头的黄文枝、邓新华、李家康、潘权枝、杨建辉、黄启均、关锡源“华帝七雄”开始创立华帝……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市被外界所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响东东的“国内”的企业和品牌。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中山市福建商会副会长谢翊生交谈,他坦言对中山早印象:一是威力洗衣机,二是1997年中山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进一步了解中山,他发现爱多VCD、小霸王、乐百氏等当时一批响东东的企业都在中山时,对这座城市越发好奇。1995年,学建筑设计的谢翊生次来到中山,1998年正式到中山工作。谢翊生参与了宏碁电脑、联成化工、长青等厂房的设计建设。有一次工作之余,他悄悄地跑到东升镇的爱多工厂,想一看究竟。出人意料的是,印象中爱多品牌知名度很高,但爱多厂房也不过如此,甚至有些破烂。
说起那个诞生“少年英雄”的时代, 谢翊生说,当时中山的优势明显,当地的年轻人受港澳新事物影响很大,思想开放,个性敢于闯。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给地方政府以适当的机动权试办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要求广东先行一步把经济搞上去。有了特殊政策,广东经济有了更多闯劲也更加灵活。同时,香港因素也成为珠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珠三角外资来源构成中,香港地区是主要的投资来源。
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广泛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支持家乡建设,吸引了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落户。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引进外资,推动乡镇企业发展。1985年,中山提出调整外资投向和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创汇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1986年起,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坚持国营、集体、私营、个体、混合型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努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体,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格局。
“三来一补”企业增多,加上当时国内市场的刚需旺盛,新的产品、新的策划营销,很快发挥巨大影响力。谢翊生说,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中山实际上起到了一个窗口作用。这也为“少年英雄”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少年英雄”时代留下的:“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威力威力,够威够力!”“爱多VCD,我们一直在努力!”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直到今天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今,中山专业镇经济体量不断增大,但“少年英雄”时代那些好的创意却不多见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