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999385
《心理治疗中的首次访谈》在文字描述上如此耐心亲切,而在专业指导上如此细致入微,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在心理咨询实务领域丰富的经验,更是传递了Susan Lukas对于来访者和咨询师的那种温暖的关怀。
对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帮助你们快速进入行业并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优秀的教科书,而对于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的实践者来说,这也是一本在你们受到困扰时可以翻阅求助的出色的参考书。书中的专业理念与操作方法译者给予了很好的传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强力推荐《心理治疗的首次访谈》一书!
《心理治疗中的首次访谈》不会告诉你所有问题的“答案”,相反,它将会为你提供许多问题,为你描述什么情景适合你去问这些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这些问题你都要挨个去问来访者。其中的一些问题应该是你在访谈之后去问自己的,也有一些问题是你要与你的督导进行讨论的,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去问的。本书的意义仅仅在于,让你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从书中找到这些问题。
本书的写作意义:,它能够帮助你抵制那种想要做出不成熟假设的冲动;第二,它会帮助你抵挡那些在等待和无知中产生的无助感和沮丧感;第三,它会指导你如何去探索面前坐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第四,它将引导你进行不同类型的访谈并且向你提供一些相应的标准化评估工具;第五,它会指出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以及下一步应该知道些什么。所有这些都将帮助你掌握建立和撰写文档的能力,从而让你、你的督导、和你的治疗团队能够通过这份文档来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一个独特的来访者,究竟怎么做才是真正具有治疗意义的?
章 如何与成人进行首次访谈
第二章 观察、倾听、感觉:精神状态检查
第三章 如何思考来访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史
第四章 如何与家庭进行首次访谈
第五章 如何与儿童进行首次访谈
第六章 如何采集成长史
第七章 如何与伴侣进行首次访谈
第八章 如何判定来访者是否会伤害你或他人
第九章 如何判定来访者是否会伤害自己
第十章 如何判定来访者是否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第十一章 如何评估儿童被忽视、虐待和性虐待的问题
第十二章 什么是心理测验,你又会在何时用到它
第十三章 如何撰写评估报告
第十四章 下面的路该怎么走
在我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社工硕士(MSW)项目的学生。当时,我问我的督导:对初出茅庐的临床工作者来说,究竟什么才是重要的?“首先,”他回答说,“你需要了解你的来访者。”尽管这个回答听起来有些油滑,但是它确实体现了良好治疗和有效干预的原则。
不仅如此,督导的回答帮我聚焦在了“心理治疗[1]应如何开始”这个问题上,进而也让我不再时时刻刻都那么焦虑了。从听到他答案的那天起,我就感觉好了一些。后来,我很快发现了,其实很多同学都有着与我类似的体验。一些焦虑固然是无法避免的,然而一些焦虑却也是非常有益的。这些焦虑会让我们在知识和权威面前保持谦虚,也会让我们及时地向督导寻求帮助和指导。
我们向督导报告来访者[2]真实信息的能力越强,我们向督导呈现自身对来访者印象的水平越高,督导也就越能帮我们将这些材料转化成对于来访者问题和需求的理解。本书的目的恰恰在于,帮助你用一种简洁、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完成信息收集的工作,从而消除你的一些焦虑。
本书不会告诉你所有问题的“答案”,相反,它将会为你提供许多问题,为你描述什么情景适合你去问这些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这些问题你都要挨个去问来访者。其中的一些问题应该是你在访谈之后去问自己的,也有一些问题是你要与你的督导进行讨论的,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去问的。本书的意义仅仅在于,让你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从书中找到这些问题。
你有可能需要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临床上所说的评估阶段(assessment
phase)。评估阶段的目的在于帮助你和你的督导做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制订谨慎而负责的治疗计划。在一些机构中,评估阶段是规章制度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被要求在初始访谈中以书面的形式[3]记述如下内容:来访者所呈现问题的本质,来访者的背景和成长史,你对于潜在的病理的理解(如果有的话),以及你对于所在机构提供的服务和来访者预期的需求之间匹配度的初步判断。
以上这段内容无疑会引发你更多的疑问,其中首当其冲的也许就是:我需要完全依靠自己来完成这些工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你会得到很多帮助,尤其是从你的督导那里。而且,在你所参加的各类课程当中,你也会发现有很多内容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你完成上述评估,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
不幸的是,从督导和课程中得到的帮助基本都要在你开始访谈之后才会出现,而且就算你已经开始接受督导了,你得到的帮助也永远都无法令你满足。那么为什么还会这样去做呢?
首先,你的督导是个大忙人。他们有很多自己的个案,还经常承担着一些行政职务,而且还要去督导其他人,于是他们需要记住很多很多的案例。另外,因为你和你的督导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而你和督导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又很有限,所以,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和督导一起的有限时间里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其次,除非你所在的机构允许你对访谈进行录音(这种做法会带来一些尖锐的伦理和临床方面的问题),否则你的督导不可能准确地知道访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可以将谈话的过程写下来,比较详细地记录一些或大部分访谈过程中发生的对话,甚至你还可以记录来访者在说话时的表现和你在当时的感受。但是,无论你多么努力地记录和回忆,总要有一些东西会被丢掉和错过。不仅如此,因为你的督导完全有可能永远不会真的见到这名来访者(这也有例外,比如案例是由你的督导转介给你的,或是你的工作设置允许机构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与来访者见面),所以,你的督导将极度依赖你所提供的信息。
因此,在刚刚开始访谈的时候,你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受到极大的焦虑。你将会担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可是,与此同时,你还要努力去听、去看、去想、去注意你的感受并去理解这些感受的意义。简而言之,你将不得不学会忍受那种无知(not
knowing)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段话听起来太过抽象或是显得过于哲学,请放心,事情并非如此。很快你就将会迎来自己的来访者并且与他们进行访谈,他们[4]很痛苦,他们曾在生命中数次体验到不可思议的缺失,他们需要得到答案,或是至少看起来需要得到答案。而这时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做点什么,想让他们安心,想说些能够让他们马上感觉好一点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做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直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了解你面前的这个人。或许你读过他的档案,或许你手里有一些关于他的背景信息,但是你根本就不真正了解他。或许你对他有一些直觉和猜测,但是你并不真正知道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什么能让他得到安慰,什么反而会让他感到害怕。因此,你根本无法预计你将提供的信息和建议会给来访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好的情况下,你的那些有益的评论也许会被忽视,或是就像甜蜜的谎言一样让来访者在本应继续探索的时候提前放松了警惕。在糟的情况下,你提供的内容对来访者和他周围的人来说也许很危险。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吓唬你,而是要让你意识到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要让你认识到人类的心灵是微妙的、复杂的、值得我们去尊重的。
说了这么多,让你看到了你在获得帮助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境和局限,现在我来解释一下本书的写作意义。,它能够帮助你抵制那种想要做出不成熟假设的冲动;第二,它会帮助你抵挡那些在等待和无知中产生的无助感和沮丧感;第三,它会指导你如何去探索面前坐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第四,它将引导你进行不同类型的访谈并且向你提供一些相应的标准化评估工具;第五,它会指出你需要知道些什么,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以及下一步应该知道些什么。所有这些都将帮助你掌握建立和撰写文档的能力,从而让你、你的督导、和你的治疗团队能够通过这份文档来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这样的一个独特的来访者,究竟怎么做才是真正具有治疗意义的?
在我们正式开始介绍评估阶段之前,我还要就本书的一些倾向和背景说两句。首先,本书假设,你所工作的心理健康诊所服务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男女老幼的众多来访者。因此,有时你会发现,你需要让评估过程尽量去适应你的临床设置,适应某些独特的环境,以及适应你的来访者。
其次,尽管我本人接受的是心理动力学取向治疗的训练,本书也会在无意间偶尔浮现出一些动力学取向的痕迹,但是,这不意味着本书旨在表现特定的治疗理论或观点。每个专业学派甚至每个学派的分支都是不同的。对于特定的治疗模式来说(如,团体治疗、个体治疗、家庭治疗),每个专家对于什么有用什么没用都有着他们自己的信念,而你也很可能有你自己的个人倾向。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学派连同这一学派的成员们代表着某位理论家的地盘(如,经典Freud思想、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行为主义、某些组合学派、或是其他的一些学派)。然而,不论你是什么取向,属于什么学派,一份可靠而且全面的评估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到现在仍然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忍受评估过程中的无知感,那么下面这两条信息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条信息似乎是明摆着的,但是在你面对位来访者时却又很容易忘记它:记住,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可能已经有这些问题很久了。即使你面对的人是孩子,或者他刚刚经历过创伤,又或者你与一个家庭工作,眼前的这些内心特点和人际特征也都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了。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你既不是奇迹的创造者也不是魔法师,而且你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也就是说,你和你的来访者将会共同工作以理解当下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然而,共同努力的内在含义是,你需要理解来访者已经发展出了,或是天生就具有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力量。在评估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去发现这些力量并且帮助来访者认识它们和依靠它们。如果你在面对位来访者时怀疑这些力量是否存在,请记住:不论这位来访者看起来多么心理失常,他都具有交谈、工作、甚至娱乐的能力,并且也在某种程度上继续着他的生活。你还需要记住:即使这个人看起来已经丧失了诸多的社会功能,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也始终都有着一种声音,希望自己变得健康,否则,他根本活不到今天。
后,如果你还没准备好,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你仍质疑着自己从业或实习的权利。此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请记住:相比于机构中正式的治疗师,你的个案负担很轻,也就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给每位来访者。不仅如此,你的关爱、你的奉献、你的兴趣都会大大有利于你和来访者之间关系的建立,而这种关系恰恰又正是每位来访者能够接受帮助的基石。
译者序
关于本书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以下两点事实:首先,本书的作者Susan Lukas女士不幸在2008年于纽约离世,距今已有6年;其次,Lukas女士既不是精神科医师也不是心理学家,而是一位职业临床社工。即便如此,原书《Where to Start and What to Ask》至今仍然在亚马逊网站上热销。由此,我们便能够对本书和作者所得到的认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我们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亲切质朴的语言仿佛让Lukas女士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得以再现。作为经验丰富而又颇具耐心的一位老师,作者不仅是在指导着我们如何有条不紊地准备并完成多种临床情境下的首次访谈,更重要的是,她也是在体谅和安抚着正在学习的我们的那颗紧张和焦虑的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对于刚刚步入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接待平生的位来访者,尤其是与来访者次会面的首次访谈,更是难上加难。我曾经认识一些治疗师,学习了很多年的理论,甚至也参加过一系列观摩,但是,迫于对次治疗的恐惧,他们迟迟不能正式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样,对我自己来说,回忆次接待来访者之前那几天的情景至今也仍然让我心有余悸。然而,各位读者想必都非常清楚,像许多其他的行业一样,心理治疗和咨询这门学问和艺术必须要在实践中学习才更有意义,不去分别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亲身投入到治疗过程之中,不去亲身感受那充满着张力和悲喜的漩涡,我们就会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无法从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太多收获。
除去个别新手治疗师的心理素质过于强大之外,首次访谈所伴随着的第二个困境就是,心理治疗和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之间,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碰撞。于是,我们在首次会面时越是感到紧张和焦虑,我们给来访者留下的印象也就有可能随之变得越发糟糕,来访者在感受到了这些负面情绪之后把自己“托付”给我们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而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担忧或者来访者在首次访谈后脱落的真实经历对我们的打击也就越大,后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
摆脱以上两种恶性循环的方法自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接受正规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拥有一位让自己放心督导和与自己匹配的个人体验师,但能够在手边拥有并阅读这样一本针对次治疗或咨询——也就是首次访谈——的指导手册无疑会让我们感到更加从容,更加淡定。
后,尽管本书的受众相对偏向临床领域的心理治疗师,但是稍加阅读你就不难发现,无论你所处工作的设置是医院、学校、公司还是私人营业,也无论你的理论取向是动力学、人本、家庭还是CBT,本书都能让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涉及的一些主题,如伴侣治疗和物质滥用等,有可能在表面上跟你当下的工作设置距离较远,但是阅读和了解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你加深对于心理治疗的理解,还能够拓宽你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选择范围。
关于行业
樊富珉老师曾经说过一句对我触动很深的话“我已经快要退休了,在心理咨询的这个领域,拓荒者的时代大概快要结束了。我们这一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就是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保护你们这些小苗能够有条件成长,后面就看你们的了。”除了樊老师广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满满的正能量之外,让我思绪特别万千的是当下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不尽人意的现状。虽然蛮荒时代已然过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在这个领域仍然处于一个良莠不齐、龙蛇混杂、乃至乌烟瘴气的黑暗时代。
我们目睹着一些精神科医师堂而皇之地迎娶着自己的病人;我们目睹着一些治疗师在治疗失败后义正言辞地贬低着自己的来访者;我们目睹着一些咨询师在末路出家和缺少限度的经验和训练的情况下收取天价咨询费并以此大肆炫耀;我们目睹着一些机构和个人通过媒体进行炒作把心理健康事业当作娱乐界和商业来经营;我们目睹着不少诚心诚意致力于踏进这一领域的同志迫于权力和利益角斗下的“制度”所限难以找到机会实习和从业;我们还目睹着不少迫切需要接受治疗或咨询的痛苦灵魂在经历过一次有失水准的咨询体验之后留下了创伤不愿再次踏入治疗室的大门。
然而,如同各位读者一样,对于这个行业我始终充满着希望,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愿意为之忍受磨难。因为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再遥远。因为我相信,黎明前的黑暗只会更加激励我们去寻找光明。
关于翻译
我对于翻译工作初的印象源自于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沙莉先生关于“信、达、雅”的阐释,这些理解在我心中仍然印象深刻。至今,我也已经全职或兼职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将近10年的时间。由于以上两点,在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的译者之前,我首先是这类译作的一名十分挑剔的读者。那些不尽人意的译作大致属于如下三类:类,文字含义忠实原文并且专业术语使用得当,但中文表达僵硬使其可读性较低;第二类,文笔通顺乃至优雅,但其含义和内容与原文差别较大;第三类,抛弃“信、达、雅”,而使用翻译软件的产物。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信”是竭尽所能的,“达”是量力而为的,“雅”是可有可无的。抛开个人在文学水平上的局限,也抛开本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手册而非用于陶冶情操的小说散文,不是因为文字上的优美在我眼中不重要,也不是因为我不想顾及读者阅读时的舒适度,而是因为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其他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都曾经是上文中第二类译作的受害者:它们的中文读起来让人欣欣然,从而骗取了我们对于翻译质量的深信不疑,可若干年后当我们有机会参阅原著时就会恍然大悟地感叹“我的天!竟然原书说的不是译文那个意思!”
后,对于本书中翻译不当的地方,恳请各位读者、同行、老师和前辈能够耐心地批评和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关于感谢
感谢本书的编辑阎兰女士给了我机会和信任独立完成本书的翻译,并且在翻译的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宽容而非逼迫和挑剔。感谢我曾经的治疗师刘丹博士、我的分析师Mark Spergel、我的督导Ralph Fishkin和我的每一位来访者,是你们让我能够朝着心理治疗真谛越走越近。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沙莉先生,是您让我产生并维持着写作和阅读的兴趣,也是您作为我意识层面的位“好客体”,让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那么黑暗。感谢April在阅读翻译初稿时提出的意见。感谢我的父母。
译者序
关于本书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以下两点事实:首先,本书的作者Susan Lukas女士不幸在2008年于纽约离世,距今已有6年;其次,Lukas女士既不是精神科医师也不是心理学家,而是一位职业临床社工。即便如此,原书《Where to Start and What to Ask》至今仍然在亚马逊网站上热销。由此,我们便能够对本书和作者所得到的认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我们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亲切质朴的语言仿佛让Lukas女士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得以再现。作为经验丰富而又颇具耐心的一位老师,作者不仅是在指导着我们如何有条不紊地准备并完成多种临床情境下的首次访谈,更重要的是,她也是在体谅和安抚着正在学习的我们的那颗紧张和焦虑的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对于刚刚步入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接待平生的位来访者,尤其是与来访者次会面的首次访谈,更是难上加难。我曾经认识一些治疗师,学习了很多年的理论,甚至也参加过一系列观摩,但是,迫于对次治疗的恐惧,他们迟迟不能正式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样,对我自己来说,回忆次接待来访者之前那几天的情景至今也仍然让我心有余悸。然而,各位读者想必都非常清楚,像许多其他的行业一样,心理治疗和咨询这门学问和艺术必须要在实践中学习才更有意义,不去分别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亲身投入到治疗过程之中,不去亲身感受那充满着张力和悲喜的漩涡,我们就会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无法从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太多收获。
除去个别新手治疗师的心理素质过于强大之外,首次访谈所伴随着的第二个困境就是,心理治疗和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之间,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碰撞。于是,我们在首次会面时越是感到紧张和焦虑,我们给来访者留下的印象也就有可能随之变得越发糟糕,来访者在感受到了这些负面情绪之后把自己“托付”给我们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而我们对来访者脱落的担忧或者来访者在首次访谈后脱落的真实经历对我们的打击也就越大,后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
摆脱以上两种恶性循环的方法自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接受正规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拥有一位让自己放心督导和与自己匹配的个人体验师,但能够在手边拥有并阅读这样一本针对次治疗或咨询——也就是首次访谈——的指导手册无疑会让我们感到更加从容,更加淡定。
后,尽管本书的受众相对偏向临床领域的心理治疗师,但是稍加阅读你就不难发现,无论你所处工作的设置是医院、学校、公司还是私人营业,也无论你的理论取向是动力学、人本、家庭还是CBT,本书都能让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涉及的一些主题,如伴侣治疗和物质滥用等,有可能在表面上跟你当下的工作设置距离较远,但是阅读和了解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你加深对于心理治疗的理解,还能够拓宽你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选择范围。
关于行业
樊富珉老师曾经说过一句对我触动很深的话“我已经快要退休了,在心理咨询的这个领域,拓荒者的时代大概快要结束了。我们这一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就是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保护你们这些小苗能够有条件成长,后面就看你们的了。”除了樊老师广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满满的正能量之外,让我思绪特别万千的是当下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不尽人意的现状。虽然蛮荒时代已然过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在这个领域仍然处于一个良莠不齐、龙蛇混杂、乃至乌烟瘴气的黑暗时代。
我们目睹着一些精神科医师堂而皇之地迎娶着自己的病人;我们目睹着一些治疗师在治疗失败后义正言辞地贬低着自己的来访者;我们目睹着一些咨询师在末路出家和缺少限度的经验和训练的情况下收取天价咨询费并以此大肆炫耀;我们目睹着一些机构和个人通过媒体进行炒作把心理健康事业当作娱乐界和商业来经营;我们目睹着不少诚心诚意致力于踏进这一领域的同志迫于权力和利益角斗下的“制度”所限难以找到机会实习和从业;我们还目睹着不少迫切需要接受治疗或咨询的痛苦灵魂在经历过一次有失水准的咨询体验之后留下了创伤不愿再次踏入治疗室的大门。
然而,如同各位读者一样,对于这个行业我始终充满着希望,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愿意为之忍受磨难。因为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再遥远。因为我相信,黎明前的黑暗只会更加激励我们去寻找光明。
关于翻译
我对于翻译工作初的印象源自于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沙莉先生关于“信、达、雅”的阐释,这些理解在我心中仍然印象深刻。至今,我也已经全职或兼职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将近10年的时间。由于以上两点,在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的译者之前,我首先是这类译作的一名十分挑剔的读者。那些不尽人意的译作大致属于如下三类:类,文字含义忠实原文并且专业术语使用得当,但中文表达僵硬使其可读性较低;第二类,文笔通顺乃至优雅,但其含义和内容与原文差别较大;第三类,抛弃“信、达、雅”,而使用翻译软件的产物。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信”是竭尽所能的,“达”是量力而为的,“雅”是可有可无的。抛开个人在文学水平上的局限,也抛开本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手册而非用于陶冶情操的小说散文,不是因为文字上的优美在我眼中不重要,也不是因为我不想顾及读者阅读时的舒适度,而是因为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其他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都曾经是上文中第二类译作的受害者:它们的中文读起来让人欣欣然,从而骗取了我们对于翻译质量的深信不疑,可若干年后当我们有机会参阅原著时就会恍然大悟地感叹“我的天!竟然原书说的不是译文那个意思!”
后,对于本书中翻译不当的地方,恳请各位读者、同行、老师和前辈能够耐心地批评和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关于感谢
感谢本书的编辑阎兰女士给了我机会和信任独立完成本书的翻译,并且在翻译的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宽容而非逼迫和挑剔。感谢我曾经的治疗师刘丹博士、我的分析师Mark Spergel、我的督导Ralph Fishkin和我的每一位来访者,是你们让我能够朝着心理治疗真谛越走越近。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沙莉先生,是您让我产生并维持着写作和阅读的兴趣,也是您作为我意识层面的位“好客体”,让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那么黑暗。感谢April在阅读翻译初稿时提出的意见。感谢我的父母。
章 如何与成人进行首次访谈
一旦来访者坐定,谈什么就可以由着她了。你要做的则是保持密切的关注。通常,来访者谈到的件事情是重要的。如果她不说话,你则可以再次自我介绍一下,这次可以说一下你正处于实习阶段(或者见习、学生、或者任何学校和机构希望你对自己的表述)这类事实方面的信息。如果你清楚自己只能在当前机构中呆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那就去问问你的督导或者校方的有关人员应该怎么向来访者告知这个情况。有些人认为好在一开始就让来访者知道你是一名学生并且会在某个时候离开当前的机构。另一些人则觉得好先表现得像是机构的普通员工,等治疗进行到一定程度,来访者的卷入程度比较高了之后再告诉她实情。在这个问题上,你需要找到让你舒服的解决方法,但好是能在开始访谈之前就确定好后面要怎么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