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737162
《居里夫人自传》由居里夫人亲笔撰写,她坦率真诚地记述了自己生平的重大事件,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女性的自传;
• 居里夫人是爱因斯坦非常推崇的女科学家,这部自传堪称励志传奇,再现了居里夫妇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高尚、无私、坚毅的品质;
• 《居里夫人自传》在全世界已畅销百年,居里夫妇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居里夫人自传》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
第二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代序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自序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第一章 居里夫人自传
1. 我的家庭
2. 婚后生活
3. 在战争中
4. 美国之行
第二章 皮埃尔·居里传
1. 居里家族
2. 青年时期的梦想
3. 最初的研究
4. 生活与品德
5. 镭的发现
6. 缺乏关怀下的奋斗
7. 民族的悲痛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我的信念
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才能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只能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了茧子。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中,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直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喧嚣。
我深信在科学领域,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在一件忘我事业的进展中,受到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地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不是一个生来就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的人,哪怕只是受了一言半语的苛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会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我从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愈渐老了,也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我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在世界的优美当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示给我更新的前景。
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备高尚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也是一个小孩,他好像沉醉于神话故事中那样,沉醉在大自然的景色当中。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1. 青少年必读的百年励志经典,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的自传;
2.居里夫人是巴黎大学知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女院士,是女性励志传奇人物。
我的家庭
美国的朋友们让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建议对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接受,但是最后,我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勉强地写了这个简短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凭借这本简略的传记写出我一生中的全部感受,也没办法对我所经历过的全部事情进行详述。
时过境迁,许多关于当时感受的记忆已经模糊,时间越久,就越发模糊不清,竟至有时还认为有些事情与自己无关,好像是别人的经历。无疑,人的一生总会受一些主要思想以及某些深刻感受的影响与支配,从而使生活能够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有了这一主线,就会明白当时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就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我会把自己并不算一帆风顺的一生作一个概述,将其中的要点记叙下来。相信我的故事能够将我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展示给大家。
我的祖籍是波兰,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我父母都出生在波兰的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像我父母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的人数颇多。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彼此之间通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现在,波兰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还来自于这一阶层。我的祖父管理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也会干些农活。我的父亲热爱学习,曾在俄国圣彼得堡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到波兰,在华沙的一所预科大学里教授物理和数学。他娶了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女子为妻。母亲很年轻时,就已经在华沙一所女子学校担任校长了。那时候,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崇高而又庄严的。
我的父母始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及波兰,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直到现在仍十分感激我的父母,并且怀念着他们。即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遇见以前父母教过的学生,他们还总会向我倾诉对我父母的怀念。
我的父母虽然在城市里从事教育事业,但他们与农村的亲戚们来往频繁。每到放假,我都会到农村亲戚家去住上一段日子,这使我对波兰的农村有很深了解,并因此喜欢上了农村。在那里,我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想这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也正是我终生喜爱田野乡村,热爱大自然的原因吧!
1867 年11 月,我出生在华沙,我是家中五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我的大姐仅14 岁就不幸病逝,所以留下了我们姐妹三个和一个兄弟。我的母亲因为大女儿的不幸病逝而悲恸欲绝,并因此而患上了不治之症,她在年仅42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仅9 岁,哥哥也只有13 岁,全家人都沉浸在无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亲人的突然离世,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遇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情。在这之后,我就陷入了忧伤、悲戚之中。我的母亲品格高尚、温柔敦厚、心地善良,她不仅知识广博,心胸坦荡且严于律己,在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我的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又能够包容一切,对有关宗教的不同看法,她向来都是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对我们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于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是因为身为小女儿备受呵护与关爱,从而使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另一方面,那种崇拜之情也将我和母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深感悲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投入到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上来,从而使自己没有多少空闲再去伤心难过。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然感到很不习惯,总是觉得家中少了灵魂和主宰。
我们家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学习了,我6 岁入学,在班里是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每当有人听课或是参观时,老师总是把坐在第一排的我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性格内向,一听到叫我上台就会吓得不行,恨不能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并懂得如何对我们进行指导,但是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一开始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就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了。
当时华沙正处在俄国的统治之下,在他们的统治下最残酷的地方就是对学校和学生进行严格的控制与迫害,波兰人经营的私立学校都被警方监视,并且全部使用俄语教学。这样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以至于自己的母语——波兰语反而说不利索了。幸亏这些学校的老师全是波兰人,他们不想受此迫害,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多掌握一些波兰语。这些私立学校都不被准许授予正式文凭,仅有公立学校才有这个权力。
俄国人控制着所有的公立学校,他们一味地压制波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学校里所有的课程均由俄国人用俄语讲授。由于仇视波兰民族,那些俄国教师像对待敌人似的对待学生。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这种学校去教书,因为他们忍受不了这种敌视。身处这种校园环境中,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是很让人怀疑的。尤其严重的是,这样的环境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在这种监视之下,如果有谁不小心说了一句波兰话,或是用词稍不留神,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但自己倒霉,还会殃及家人。在这种严酷的环境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本性丧失殆尽,也无法感受到生命的乐趣。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恐怖的氛围也将青少年内心极大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了。
在异族蹂躏与丧母之痛的双重影响下,我少年时期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毫无生趣。不过,仍旧有着一些愉快的事情,保留在我的记忆当中。亲朋好友的欢聚令人兴奋愉快,让我们原本郁闷的生活有了慰藉与希望。除此之外,我父亲特别喜爱文学,能够熟记波兰和外国诗人们的诗歌,并且自己也能作诗赋词,他还经常将外国的优秀诗篇翻译成波兰文。他以家庭琐事为题材所写的短诗常令我们赞叹不已,佩服至极。每个周末的夜晚,我们都会围坐他的身旁,听他为我们朗诵波兰的著名诗歌和散文。这样的夜晚其乐融融,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愫日益增强。
自少年时起我就十分热爱诗歌,并且能够将波兰著名诗人们的大段诗篇背诵下来,在这些诗人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密茨凯维支、克拉西茨基和斯沃伐茨基。在我日后开始学习外国文学时,这种爱好就愈加明显了。我很早就开始学习法语、德语和俄语,并且能够阅读这些语言的外文书籍。后来,我觉得英语很有用途,便开始学习英语,不久就可以阅读英文书籍了。
我对音乐研究得很少,虽然,我母亲是个音乐家,拥有很美的嗓音,她希望我们都能跟她学点音乐,但我却因为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而没能开窍。她去世之后,没有了她的鼓励与督促,我曾经跟她学到的那仅有的一点音乐知识,也都荒废了。每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懊悔。
中学时期学校最重视的数学和物理我都学得毫不费力,并且成绩很好。每当遇到问题,我便会向父亲请教。父亲热爱科学,并且在学校也进行这类课程的教学。他喜欢尽自己所能向我们解说大自然的奥秘和他对科学的研究。可惜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所以无法进行实验研究。
假期尤其令人感到开心,我们住在乡下的亲友家中,避开了警探的监视,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在林中奔跑喊叫,还在广阔的田地间劳作,乐得心花怒放,自在极了。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越过俄国边境进入加里西亚山中,那儿不是俄国的领土,而是由奥地利人统治的。奥地利人要比俄国人好一些。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讲波兰语,高声唱爱国歌曲,而不必担心被捕入狱。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缘故,我对山峦的第一印象很好,也非常喜欢住在喀尔巴阡山的小村子里,喜欢那巍峨突兀的山峰,喜欢在山谷里和高山之间那被诗意地称为“海之眼”的湖泊旁流连忘返。但是,在我心中,对那一望无垠的平原的眷念却从未消失,那开阔的视野,那柔和的色调,永远使我的心灵感到震颤。
后来,父亲带我到更南边的波多尼亚度假,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是在敖德萨,后来又北上到了波罗的海。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美好的。但是,直到去了法国,我才算是真正地领略到了海洋的波涛澎湃和潮汐涌退的壮丽景象。在一生之中,每当看到大自然的新景象,我总是会像个孩子似的欢呼雀跃。
我们的学生生涯很快就结束了,那些偏向思考的课程我们都已经了然于胸,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我的哥哥从医学院毕业之后,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后来成为华沙一家著名医院的主任医师。我和我的姐姐们原打算像父母那样去当教师,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大姐改变了主意,决定也去学医,她在巴黎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嫁给了一位波兰内科医生德鲁斯基。他们夫妇两人前往奥属波兰喀尔巴阡山区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创办了一家大型疗养院。我的二姐在华沙嫁给了斯查莱先生,她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波兰独立后,担任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中学时代,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毕业时刚刚15岁。由于读书用功,身体劳累,我不得不在毕业之后到农村生活休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那之后,我又回到了华沙,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开始我希望去一所免费中学任教,但因家境不佳,我不得已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当时父亲已经年迈,心力交瘁,需要休息,但是他的收入却很微薄。所以,我决定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来减轻他的压力。因此,17 岁那年,我接受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离开了父亲的家,开始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离家时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上火车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将被火车带到要行驶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的远方,并且下了火车后,我还需要乘坐马车再走五个小时的路程。车窗外广袤的平原飞一样地向后退去,我的心却像是坠了铅一样: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呢?我前去任教的家庭男主人是一位农场主,他的大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在跟我学习的过程中,渐渐成了我的伙伴。除了她,主人家还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我和他们相处得很好。每天课程结束之后,我们便一起出去散步。因为非常热爱农村生活,所以在这里我并不觉得寂寞。虽然这里的景色并不算美,但却四季各异,仍然能够使我感到欢快和满足。这个庄园先进的种植技术被公认为是这个地区的典型,对于它,我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渐渐地,我懂得了种植技术,并且一直关注着谷物种植后的生长情况。在农庄的马厩里,我还逐渐摸清了马匹的脾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