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科学家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

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

洋人亲历的近代中国, 尘封百年的宣教故事, 江苏基督徒必读

作者:[英]约翰·波洛克(John Pollock)著,李雅明 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ISBN: 978751262801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0.99

类别: 科学家 SKU:5c23a20a421aa985877a757c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28014

编辑推荐

他是美国弗吉尼亚州医学院的高材生,被誉为当时*杰出的青年医师;

他一身卓越的棒球技艺,却主动放弃加入美国职业棒球联盟;

他具备超越年龄的领袖气质,拥有着一种“被人视为榜样的恩赐”。

 

无论选择在哪个领域发展,他都有辉煌的未来。但是……

他选择在1916年的寒冬里,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来到中国的江苏淮安。

他选择救治百姓,关怀疾苦,传讲福音,身体力行。

他选择将*好的年华全部留在动乱的中国,来时22岁,一住25年。

他是纳尔逊·贝尔(Dr. L. Nelson Bell)。

他是“钟爱华”。

 

时值民国初期,陈旧的社会刚刚经历过激烈的变革,绵延两千年的国家秩序被破除,新政权的作用极其薄弱。军阀四立,匪徒肆虐。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都受到了高度的挤压。钟爱华一家尽其所能,通过医疗与关怀,陪伴中国人度过了那个亟需安慰的时代,这段情意铭刻人心。钟爱华的五个子女全部生于江苏。因环境恶劣,长子身患恶疾,于襁褓中便即过世,便葬于淮安。

钟爱华所在的仁慈医院,由宣教士于1892年创办,江苏淮安市的市中医院,以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均源出于此。2008年,江苏的淮海晚报特意撰文,以《美国医生钟爱华及其后裔与淮安仁慈医院》为题,纪念钟爱华一家对中国的贡献。

次女钟路得后来嫁给了葛培理(Billy Graham),这位全球知名的布道家因此成了钟爱华的女婿。但葛培理却说:“无论是在个人的生命上,还是我所从事的事工中,我其实深受钟爱华医生的影响。事实上,回头看来,我深信上帝之所以让路得成为我的妻子,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钟医生成为我的岳父!”。

   这部关于钟爱华的传记,生动流畅、详实可靠,富有故事性和知识性,是一部令人收获良多、不可错过的传记作品。

 

内容简介

    1916年,钟爱华携带着他的新婚妻子,来到了中国的清江浦(现江苏淮安),那里刚刚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的长老会医院。作为一位杰出的年轻医生,钟爱华参与到了医院里几乎所有的工作中去,从行政工作直到手术台上的抢救。正值中国的战乱年间,钟爱华经历了当时的宣教士所能经历的一切患难:内有人才、器材短缺之患,外逢战火、土匪肆虐之忧。

   但他对传福音始终怀有巨大的热情,抓紧一切机会向病人宣传那位能救人灵魂的主,凭着他的信心、威望和使人亲近的个性,使许多中国人领受了福音。他去监狱医病和讲道,亲眼看见基督是怎样为自己预备了许多饥渴的心灵。

钟爱华也是一位卓有见识的基督徒,他当选过美南长老会的主席,并参与创立了闻名世界的《今日基督教》杂志。他在对福音、文化、社会都有着不凡的洞见,对美国的基督教发展有着相当的贡献。

   钟爱华也是一位深知宣教本质的服事者,他在中国从事社会医疗服务长达25年。在当今世代,教会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本身常被误以为就是传播福音,而援助者的信仰内容反而被忽视。钟爱华针对这些情况,有力地维护了传福音的重要性,在他的最后一次美南长老会的大会上贡献了一次大师级的演讲“人本主义——伪装的基督教”。

   钟爱华去世后,鉴于他们夫妻对中国深刻的爱,他们的后人特意在墓碑上刻上了他们的中文名字。

作者简介

    约翰·波洛克博士(John Pollock,1924年-2012年)是*的基督徒传记作者,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记出自他手,包括威廉·威伯福斯、约翰·牛顿、约翰·卫斯理、戴德生等,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使徒保罗的生活》(The Apostle: A Life of Paul)。葛培理专程请他为钟爱华作传。

因为波洛克在传记写作上的贡献,Samford大学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基督徒传记奖“John C. Pollock Award”。

目  录

序 / 1

前言 / 1

第一部分 代代相传

第1章 宝贵遗产 / 5

第2章 青梅竹马 / 14

第3章 职业棒球手 / 22

第4章 中国来鸿 / 30

第5章 初到清江浦 / 35

第6章 仁慈医院 / 47

第7章 “四先生”回来了 / 57

第二部分 中国情

第8章 德州商人 / 66

第9章 医治与扩建 / 73

第10章 书籍和刺刀 / 81

第11章 女儿的童年 / 88

第12章 安睡清江浦 / 100

第13章 大撤退1927 / 107

第三部分 战火纷飞

第14章 欢喜归来 / 116

第15章 黑热病 / 123

第16章 最大的长老会医院 / 132

第17章 “有趣的集合” / 143

第18章 增援与悲剧 / 148

第19章 宣教的意义 / 157

第20章 婴儿哭声 / 167

第21章 吉斯勒夫妇 / 178

第22章 敞开的大门 / 191

第23章 日军侵华 / 196

第24章 安全港 / 206

第25章 清江浦陷落 / 216

第26章 日军统治 / 224

第27章 引路的手 / 233

第28章 未完成的乐章 / 242

第四部分 新工场

第29章 卡罗来纳第一把刀 / 248

第30章 邻居作家 / 258

第31章 调解员 / 267

第32章 拂晓前起床 / 278

尾声 重返中国 / 289

跋 遗产长存 / 305

前  言
写作这本书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经历之一。钟爱华医生离世四年前,即1969年,葛培理牧师邀请我为他的岳父写一本传记,于是有了《钟爱华传》(英文原书名为AForeignDevilinChina),该书于1971年出版。
  从传记第一版出版到1973年8月2日与世长辞,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钟爱华医生非常忙碌。当选为美南长老会主席后,他承担的事工也越来越多。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记录他的故事。
  在写作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我个人与钟爱华医生的友谊也不断加深。我们信件不断,跨越大西洋,穿梭于北卡罗来纳和德文郡之间。直到有一天,我接到路得的电报:“钟爱华医生今晨归入天家。”
  本书再版之时,恰逢葛培理第一次访问中国。这是钟爱华多年前祷告并渴望看到的事,但在当时看来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离世前,他一生工作的果效表面上看好像被冲刷殆尽,但他“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深信事实并非所看到的那样。
  我们需要了解复兴背后的故事,而钟爱华提供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开始为写这本书作准备的时候,钟爱华发现了当年他在中国写给母亲的八九百封信。这些信都写在极薄的纸上,虽然没有整理过,但都完好地保存在箱子里。当时他写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向父母通报个人和家庭情况;二是为母亲和代祷小组提供最新消息和代祷事项。
  钟爱华是天生的作家,而这些信的读者都是一些从未去过中国的人。在按照年代顺序整理、复印这些信件时,我被这宣教家庭日复一日的生活深深震撼:在内战、匪患、饥荒、瘟疫和终日轰炸的环境下,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热情和生活乐趣的家庭。钟氏一家的生活温馨而鲜活,跃然纸上。这就是葛钟路得和她的姐妹与弟弟的童年生活,而他们似乎每分每秒都在享受这种生活。
  事实证明,这些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医疗宣教士在中国工作的最佳记录。当初钟爱华在写这些信时完全没有想到,他也在为后代做记录。这些记录成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最精确的原始材料。他忠实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恰恰为现在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奠定了基础。传记第二版完整记录了钟爱华的一生,但并没有止于1973年或1974年(在这两年间,钟爱华和妻子弗吉尼娅相继离世),而是加入了1980年中国还未完全开放时,钟爱华的儿女们回访中国清江浦(现淮安市区)的经历,以及1988年葛培理夫妇访问中国的经历。他们共同见证了钟爱华在华25年的传奇生命。

  第一版《前言》列出了所有协助这本传记出版的人。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提供额外素材的葛培理夫妇,以及钟克莱(B.ClaytonBell)博士,约翰·埃克斯(JohnN.Akers)博士和卡尔文·蒂尔曼(CalvinThielman)博士;感谢埃克斯博士帮忙编辑。感谢拉斯·巴斯比(RussBusby)帮助整理照片素材。同时也感谢露西尔·莱特尔(LucilleLytle)和米丽娅姆·范·德·德弗(MyriamvanderDoef)夫人帮助联络和打字。感谢原稿打字员,来自北德文区比迪福德(Bideford,NorthDevon)的威廉斯(J.E.Williams)夫人。感谢额外材料打字员伊冯娜·格里菲斯(YvonneGriffith)和露西尔·莱特尔。

                                                                                                                                                                                    约翰·波洛克
                                                                                                                                                                   罗丝·阿什(RoseAsh)
                                                                                                                                                               1988年,写于英国德文郡

媒体评论

我的岳父钟爱华一生中分别在三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是棒球领域,他有机会进入美国职棒大联盟;其次是宣教领域,他在中国做了25年的医疗宣教士;第三是写作领域,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福音派编辑和作家之一。而我可以为他再添一项:他是我个人最忠实的导师。他一直做我的督导,直到1973年离世。在那之后的每一天,他的智慧、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原则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在我认识的所有基督徒中,钟爱华*是非常杰出的一位。

――著名布道家葛培理

免费在线读

医术精湛的宣教士

黑热病是清江浦(现今的淮安市)的流行病,而象皮肿病人的手术是钟爱华经历的最特别的手术。钟爱华有一次切除了病人重达84磅的肿块(合76斤)。这个病人当初是坐在手推车上被推到医院的。病人的腿长满溃疡,肿得像小水桶一样。钟爱华尝试了新的手术方法。一个月之后病人的腿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又经过第二次手术之后,痊愈的病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到处传扬这好消息。

传讲福音的大医生

患者李颂珍说:“我自幼体弱多病。有一次钟医生建议母亲让我到仁慈医院接受长期治疗。于是我在医院住了两周。尽管病人来往,人数众多,但钟医生对每位病人都有同样的关怀和温柔。每天清晨医院都有敬拜,所有能下床的病人都被邀请参加,听福音的信息。院方称这是医院建院的根基,也是继续运营的基础。只要没有外出,钟医生每天都会参加敬拜,而且常常亲自在讲台上分享信息。(编注:仁慈医院是钟爱华所在医院,由宣教士于1892年创办。现今的江苏淮安市的市中医院,以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均来源于它。下图为100年前的仁慈医院,匾额上书“仁慈医院”,下书“荣归上帝”)。

随和亲切的好大夫

钟医生有其他医生没有的特质:他总是给人带来欢乐。钟医生在查房的时候,和每个人都能逗乐或开些小玩笑。病人们会因他的话而大笑。他们期盼着钟医生过来,不想让他走。

如果没有幽默感,在当时的中国做医生很可能会走向精神失常:事情常被延误,病人病情会突然恶化,人会不信守诺言……烦人的事数不胜数。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医生很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在与人交往中不再投入感情。钟爱华的幽默不仅仅是内心喜乐的自然流露,而且也常常起到缓解紧张关系的效果。

备受敬重的“洋鬼子”

钟爱华这样描述当时的中国人:“非常讨人喜欢的一群人。他们很有幽默感,也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天生就懂得礼貌和感激,是最可爱的一群人。”

中国人对于钟爱华的赞赏也予以回报。在中国,所有外国人的英文姓都被最接近的中文字所取代,所以他的本姓“贝尔”(Bell,意为“钟”)被“钟”所取代。因着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纳尔逊·贝尔(钟爱华本名)被中国人以“热爱中华的钟先生”所取代,于是便有了“钟爱华”这个特别的名字。(下图为钟爱华去看望监狱里的犯人,为他们治病、传道)

感召同工的基督徒

克尔·泰勒是钟爱华的好友,他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做牧养教会的工作。当年钟爱华在去西雅图的途中,火车曾在该小镇停留了五分钟,克尔前去送他,两人有短暂的见面。在分别的时候,钟爱华对克尔说:“回头在中国见吧!”

就在那么短暂的相处中,钟爱华的委身在不知不觉间流露出来,深深打动了克尔。克尔后来评论说:“送别宣教士对一个人的生命有巨大的影响。”五个月后,克尔带着他的妻子也来到中国,追随着钟爱华夫妇的脚踪也成了宣教士。

 

(全文汇编自《钟爱华传》第六章 仁慈医院)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钟爱华传:洋医生的中国心”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

EUR €53.99
加入购物车

世界伟人传记 南丁格尔

EUR €16.99
加入购物车

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授权传记,霍金推崇备至的科学伟人)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爱因斯坦传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