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117586
绪论
章 城市与聚落
第二章 丧葬文化
第三章 农具、作物与农业
第四章 手工业
第五章 简牍、帛书与石刻
第六章 商业与贸易
第七章 战争与防御
第八章 交通与出行
第九章 社会生活
第十章 天文和地理
第十一章 周边文化与文化关系
第十二章 中外物质文化交流
后记
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汉字、汉语、汉服、汉人、汉族、汉俗、汉文化在这一时期固定成型统于一,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明传统也都与该时期休戚相关,尤其是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对周边文化的影响意义更加突出。因此,该时期的物质文化史丰富多彩且斑斓无比。大家知道,能够证明这一历史事实的文献记载除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材料外,考古学的发掘成果为我们认识这一时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为直接的物证。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考古出土遗迹及遗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秦汉三国时期多维的物质文化面貌,是这本小册子力图探索的目标和任务。
一、秦汉三国物质文化的时期划分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265年西晋司马氏政权建立,486年的历史演进当中,按时代来划分,可以区分为秦代、西汉时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以及三国时期,然而,物质文化的变迁并不是严格按照按朝代的更替而立即“大换血”,尤其是墓葬文化变化更是滞后于政权的更替,因此,我们所讲的秦文化、汉文化以及三国文化研究者对它们的理解和注释有不少差异。在这里,作出如下的界定。
秦的物质文化指的是秦统一时期的文化,不是秦族的文化,也不是秦国的文化,当然,文化的置换无法用一年的时期来严格划分,比如秦都咸阳城,它本身就经历了秦孝王时期到秦王子婴灭亡(公元前350-前206年)有144年的历史,若论述秦代的咸阳城只有15年的历史,即便是加上楚汉战争4年的时间,也只有19年,因此,叙述秦代都城物质文化史难免会涉猎到战国晚期秦的城市物质文化,这一点是必须在这里说明清楚。
从考古学文化的视野来看,先秦秦汉时期经历了周制、秦制向汉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在墓葬材料中表征清楚,简单言之,就是用鼎制度、棺椁制度为核心的周礼习俗、经历了秦人的实用器物(或仿实用明器)随葬特征,大约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以“仓厨”等模型明器为核心的汉制形式。因此汉文化的形成,应当是承秦制、融楚俗、揉周礼的结果。
汉代物质文化的兴替和繁荣表现在不同时期,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长安城与洛阳城分表代表了两汉时期的都城风格,班固的《两都赋》又表述,虽有夸张,不失气度。如《西都赋》的长安城:“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东都赋》的洛阳城:“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细分之,西汉长安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一是汉初到文景时期,汉城修筑了四面城墙和南部的主体宫殿长乐宫和未央宫,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修筑了汉城内北部的桂宫、明光宫以及汉城外西部的建章宫等,到了西汉晚期王莽主政时期,修建了汉城南部的九庙和明堂辟雍设施。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与西汉文化大的发展时期相对应。东汉洛阳城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基本形制,光武皇帝在城的南郊修建了明堂辟雍和灵台,明帝时期在城内增修了北宫形成了南北二宫的格局,到了曹魏时期,在城的西北角修筑了金墉城,成为西晋北魏洛阳城市的一个重要表征。也就是说,东汉曹魏洛阳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