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38956
三、本书中众多名碑名帖集中展示,为中国文化之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尽的*手材料。这些碑帖和题额题跋含有大量有用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许多题跋都为历代藏家学者心得,极有助于考证碑帖刻拓源流、比较各本优劣、寻找鉴定依据。具有文献价值的如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刻未断时拓本《正始石经》,刊《尚书》、《春秋》、《左传》(未完),立于洛阳太学讲堂西侧,后遭毁损,至唐贞观初年,十不存一,当时仅拓十三份,上海图书馆藏有二份,文献价值极高;又如《凤墅帖》虽仅存十二卷,但收录了九十八位宋人书迹,其中多出自南宋前后政治、文化、艺术名人之手,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又如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收苏轼尺牍十一通,其中七通为《苏轼文集》所未载,还收有传世极为少见的石延年、周越书法作品,其摹刻之精几同真迹,堪称刻帖至宝。题跋信息如宋拓孤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册后竟有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的一则题跋,可以牵出一段吴氏面对自家藏帖不自信的趣闻。具有历史价值的如《绍兴米帖》虽残存卷九,但收录米芾篆书隶书,不仅为米书仅见,且为印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源头。我们再从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上图的这些藏品,竟然可以发现众多无可绕过的重要身影,如有“帖祖”之称的《淳化阁帖》第九卷,有东库本《绛帖》卷四、明拓本《汝帖》十二卷、宋拓孤本《绍兴米帖》卷九、现存*真本的《鼎帖》、《群玉堂帖》残卷,刻成于绍定元年(1228)的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嘉熙、淳佑年间(1237—1252)的宋拓孤本《凤墅帖》、南宋咸淳五年(1269)的《宝晋斋法帖》,以及有被称为明帖之冠的《真赏斋帖》(“火前本”),等等,仅仅这些丛帖名就已经初步勾勒出宋以后帖刻发展的重要轮廓。可以说本书的内容对历史文化及碑帖学本身的研究是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籍题跋的盛行是在清代,这从现存古籍题跋大都是清人所为的表象中即可得出结论。而究其根本,是因为目录、版本、校勘之学真正成为专门、成为显学是在清代,而这又与清代汉学的兴盛有着密切关系。汉学家们整理古籍,由群经而至于子史集类,莫不以辨别真伪为要务,于是检目录、择版本、施校勘成为做学问的必要前提。每得一书,有所发明,便缀语题识其上,或叙版本异同,或辨字句讹误,或阐著书旨意,或述撰人仕履。而风气所及,又不局限于专门学问之家。洪北江谓藏书家类分五等,则撰写题跋者亦是如此。故于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在题跋中亦每有论述。可见古籍题跋内容之丰富多彩,其有助于后人治学实非浅尠。清代以降,辑刻题跋成为风气,然偏于私家者多,涉及公藏者少,在今天看来,其信息资源远不敷大规模研究整理古籍之需求。
上海图书馆藏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以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此次将各书提拔按原书尺寸四色影印出版,这将*限度地保持原件神采,不失其真。上海图书馆是国内第二大馆,编集出版该馆善本题跋将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鉴定古籍版本与名家手迹、印鉴提供依据;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古籍普查、收藏与保护工作贡献一重要工具。以如此形式、大规模地编纂出版一馆题跋在大陆图书馆尚属首创,意义重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