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47049
1. 本书选取柯云路短、中、长篇小说的经典、先锋作品。
2. 这些作品较好地还原了当时社会改革的风貌、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文学作品的新风格。
本书为“晋军崛起文学档案”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收录整理了山西著名作家柯云路1980年至1989年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三千万》、长篇小说《嫉妒之研究》、中篇小说《黎明与黄昏》。是对柯云路经典小说的集萃。是对山西文学的有益补充。
三千万
嫉妒之研究
黎明与黄昏
一位记录中国当代历史变迁的作家
——《柯云路文集》出版发布会座谈纪要
柯云路创作年表
一九七九年初,未竣工的维尼纶厂。
厂房之间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地堆积着钢筋、木料,凛冽的寒风中,水泥袋的碎纸片漫天飞舞。维尼纶厂建厂指挥部的成员们正在陪同省轻工局几位领导视察工地。
“三千万,一个子儿也压缩不下去了?成了刚性的了?”说这话的是省轻工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丁猛,他那扫视着众人的似乎是狡黠的目光里隐隐含着审视,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额上的皱纹很深,脸上的线条像岩石裂缝般粗犷刚劲。他以惯有的诙谐口气说着,明显流露着不满。
这位刚刚复职的丁局长是个很不寻常的人物。“文化大革命”前,他以果断执着在全省闻名,曾有许多美传。这次到维尼纶厂是审查追加预算的。维尼纶厂是个建设十年还未竣工的“胡子工程”了,今年总算提出了一年竣工的计划。但建厂联合指挥部——这是由维尼纶厂(通称甲方)和负责施工的省建公司九处(通称乙方)联合组成——却又同时提出了一个需要追加投资三千万元的申请报告。要知道,维尼纶厂从初的总概算五千万元,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因为超支而追加投资,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了。一个总概算才五千万的项目要花三千万来扫尾竣工,无论如何是太不像话了!他知道,压缩投资是当今难的事情,连计委、建委、国家都没办法,人人都说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状。但他就是要在这上头试一试,冲一冲这个谁也不敢碰的“现状”!他觉得自己还有一个特殊的有利条件:维尼纶厂的党委书记、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张安邦是他一九六五年在一个纺织厂培养和提拔的干部,他了解他,相信他会配合这次审查的。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预料的那样。十多年没接触,张安邦变得陌生、不可捉摸了。虽然表面上对老上级仍显出一种特有的亲热和坦然,但在客气尊敬中总好像隔着层什么。在张安邦的安排下,几天来对追加预算的审查也好像罩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云雾。表面上似乎一切都很精确,丝毫看不出漫天要价的迹象。要账目,有一摞两尺高的“预算书”“计算书”送来,数以千页的表格里填满了用计算机算出来的数万个数字;要听意见,指挥部甲乙两方都做了详细汇报;好像三千万无可非议,只有拍板了。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丁猛愈来愈愤懑,他始终感到有人张开了一张网,罩住了一切,使他根本看不到实情。是谁张的网呢?张安邦?丁猛还不能断定。
“我们已经是一压再压,没有一点弹性了!”一摊双手答话的正是张安邦。这位厂党委书记有着一张长圆的胖脸,光润润的,没有皱褶,没有棱角,像揉光的面团,眉毛细淡,眼睛漂亮有神。他的嗓门即使是这样随便说话也十分洪亮。话语里带着对老上级才有的亲近和诉苦的口吻。他说完又笑了笑,很亲切地看了看左右,簇拥着他的部下们用迎合的点
头和微笑呼应着。
“这是什么?”丁猛指着一座像是临时搭的烂仓库模样的建筑问。
“这是临时食堂。”张安邦从容地回答。他指着旁边被水泥、机器堆满大厅的原来的食堂说:“正式食堂做了临时仓库——因为仓库不够用——所以又盖了个临时食堂,职工吃饭总不能露天嘛。”说着,一行人走入了“临时食堂”的大厅,仰面是席片的棚顶,低头是烂砖的地面,墙上窗户没框,横七竖八的木条钉住的塑料薄膜被风刮得呼塌塌作响,确实是
一副“临时”样。轻工局基建处的一位处长点头证实道:“盖临时食堂,他们有过申请报告。”
丁猛打量了一圈大厅,哼了一声说:“好一个临时食堂!……临时设施,为什么搞水泥砂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