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85461
本书可供从事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章绪论/1
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1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1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初步提上议事日程3
第二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进展7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概述7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7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展望12
第三节我国土壤中重金属相关问题研究历程13
一、萌芽起步阶段(1949~1979年)13
二、奠定基础阶段(1979~2000年)14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14
第四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对策18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问题的认识18
二、尽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依法保护土壤环境19
三、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等标准体系19
四、广开渠道筹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资金20
五、联合攻关研发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关键实用技术20
五、培养能够从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型人才20
六、培育与扶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的产业与龙头企业21
第二章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性质、来源与危害/22
节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22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基本特征与形态22
二、常见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23
第二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28
一、重金属的一般来源29
二、常见五毒重金属元素的来源31
第三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危害35
一、重金属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5
二、重金属对农作物和植物的危害35
三、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38
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0
第四节五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危害42
一、土壤镉污染的危害42
二、土壤铅污染的危害44
三、土壤铬污染的危害45
四、土壤汞污染的危害46
五、土壤砷污染的危害48
第三章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与环境容量/51
节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背景值51
一、土壤环境背景值概述51
二、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及分异规律55
三、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应用59
第二节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容量65
一、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65
二、对土壤环境容量的新认识66
三、土壤环境容量的模型与方法67
四、土壤环境容量的应用71
第三节土壤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染判别73
一、制定土壤环境标准方案的依据和原则73
二、对我国土壤汞、镉、铅、砷环境标准的建议方案74
三、建议标准与已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比较75
四、以山西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为例76
第四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78
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78
一、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78
二、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80
第二节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因素81
一、pH值的影响81
二、有机质的影响81
三、土壤酶的活性影响82
四、外源重金属的影响82
第三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82
一、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82
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循环迁移85
三、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89
第五章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理修复/97
节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理修复技术97
一、物理分离修复技术97
二、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101
三、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102
四、玻璃化修复技术104
五、热力学修复技术106
六、热解吸修复技术108
七、电动力学修复技术109
八、冰冻修复技术111
第二节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理修复发展113
一、行业发展113
二、网络发展114
三、技术研讨115
四、应用实例115
第六章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117
节化学修复概念及特点117
一、化学淋洗技术117
二、土壤改良修复技术119
三、电动化学修复技术122
第二节化学修复原理及方法124
一、化学淋洗技术124
二、土壤改良修复技术125
三、电动化学修复技术127
第三节化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实例128
一、化学淋洗技术的应用128
二、化学改良技术的应用129
三、电动化学修复的应用132
四、尾矿库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 植物修复技术134
第七章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137
节植物修复的概念与特点137
一、植物修复的概念及类型137
二、植物修复的特点138
第二节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138
一、植物萃取139
二、植物固定147
三、植物挥发149
第三节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实例152
一、湖南郴州蜈蚣草植物提取修复示范工程152
二、云南个旧尾矿库复垦植物固定修复示范工程153
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农业排水沉积物中硒的植物挥发154
第八章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157
节微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特点158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158
二、微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特点160
三、微生物修复存在问题与展望161
第二节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与方法162
一、微生物固定163
二、微生物转化165
三、微生物强化167
第三节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实例170
一、微生物固定170
二、微生物转化修复171
三、微生物强化修复173
四、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175
第九章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176
节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176
一、植物与专性降解菌的联合修复177
二、植物-菌根真菌联合修复178
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179
第二节化学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180
一、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181
二、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183
三、酸碱调节剂强化植物修复184
第三节农艺措施强化植物修复技术184
一、利用水肥进行强化修复184
二、植物栽培与田间管理措施强化修复186
参考文献/191
附录/217
附录一217
附录二220
附录三232
附录四243
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典型事例早可追溯到130多年前发生在日本足尾铜矿山的公害事件,那里由于铜矿山废水排入农田使土壤中铜含量高达200mg/kg,不仅造成水稻严重减产,而且终使矿山周围农田变为不毛之地。进入20世纪50~60年代,相继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在日本的“骨痛病”和“水俣病”公害事件就是土壤受到重金属镉和汞污染的两个典型代表。公害事件的痛苦经历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不断探索,目前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当代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也日趋严峻,污染面积在扩大、污染程度在加剧,这其中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1亩≈666.7m2,下同),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107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造成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终将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可以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文部署我国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颁布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但与国家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防治的科技支撑还比较薄弱,成熟的修复技术还比较缺乏,在此背景下我们萌生了编著一本系统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方法与应用案例专著的想法,并有幸得到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本书共分九章,章为绪论,第二章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的性质、来源与危害;第三章论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与环境容量;第四章介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从第五章到第九章分别论述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五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措施的概念、技术原理、修复应用实例。本书由张乃明教授提出编著提纲并进行统稿定稿,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章由张乃明、包立、秦太峰执笔,第二章由包立执笔,第三章由张乃明、段永蕙执笔,第四章由张乃明、段永蕙执笔,第五章由包立执笔,第六章由史静、康日峰执笔,第七章由王宏镔执笔,第八章由夏运生执笔,第九章由夏运生、包立、张乃明、康宏宇执笔。
在本书的构思与申报阶段先后得到云南省委统战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魏复盛院士和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魏复盛院士还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出版恰逢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希望本书能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务指导。
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所限,书中不足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与同行指正。
张乃明
2016年7月于春城昆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