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67727
★创业前该做哪些准备?创业团队该如何打造?融资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运营初创公司?资深投资人详细阐述创业的种种细节和陷阱,手把手教你创业!
★凝聚大量真实创业经验,提供贴近实战的关键指导;剖析陷阱误区,解决创业难题。让创业少走弯路!
★吴晓波、罗振宇、李岷倾情推荐!
创业的路上,总有一些坑,在等着创业者。
如何将创业想法落到实地?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合伙人?如何制作商业计划书?如何找到*笔融资?如何分配股权、期权?如何维持运用一家初创公司……一旦开始创业,这些纷纷扰扰的问题,将会如潮水一般涌进创业者的脑袋里,一旦招架不住,稍有不慎掉进坑里,就有可能落得个创业失败的下场。
本书从实战出发,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丰富的创业经验,为创业者提供了从企业注册到团队建设、从融资找钱到分股分权等全方位的创业指导,指明创业误区,提示创业风险,为广大创业青年提供借鉴,帮助有创业梦想的读者实现理想。
自 序
章 创业前,你该准备什么
创业前,请先熟悉你的行业
你的对手,你了解吗
找准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区别
如何注册一家公司
第二章 打造一个好的团队
创业公司如何寻找合伙人
如何找到你需要的创业员工
你知道你应该招多少人吗?
如果合伙人离开了,怎么办?
看了也学不会的硅谷公司文化
第三章 融资前,需要做哪些事
去哪儿找投资人?
首次融资要做哪些准备
股权分不好,老板关门早
初创公司如何发放期权
如何制作商业计划书
次融资,要不要找财务顾问
资本寒冬时投资人关心的新问题
第四章 融资时,一定要避开的那些坑
早期估值知多少 96
融资路上,有误解是难免的
早期创业,哪些钱不能拿
投资人也不容易,你们不要忽悠他
投资的人很多,但不一定是投资人
如何回答投资人的几个标准问题
VC 机构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
尽职调查环节的一些基本知识
协议中回购、清算条款如何谈
拿到了投资协议后的工作
拿了投资如何规划资金用途
第五章 初创企业的运营
初创公司如何进行次PR
现在得把老传统“开源节流”捡起来了
找到公司发展的关键点
初创公司CEO 不能做的五件事
创业路上,忽略哪些问题会让你追悔莫及
找到自己的发展节奏
后记 找到你身边优秀的朋友,投资他
自 序
创业者,你并不孤独
前两年创业是一股浪潮,在很多人群中,如果你不是创业者,或者不在创业公司,可能就显得很奇怪。
从2016 年下半年开始,不管是季节寒冬还是资本寒冬,创业慢慢开始进入“真刀真枪”阶段,概念和模式重要,但商业的本质更加重要。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创造利润,变成了核心问题。
很多原来觉得对的互联网模式都不灵了,融资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很多创业者可能觉得世界好像一下子离自己而去,不知道如何面对。
其实你并不孤独,大部分创业者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有些人在抱怨,有些人则在改变。
这个时候可能得回到创业的原点去想一想很多事情。以前创业要经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会有所成就,所以中间的积累过程很长,对问题的应对时间也很长,有很多时间可以去思考、去改进,甚至一个错误还没来得及反馈就已经被覆盖了。现在互联网的创业基本上按月来计算,整个过程都在加速,互联网思维也大行其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快速试错”,这些都没有问题。只不过有些错不能犯,一犯就可能全盘皆输,比如股权问题、投融资问题、方向问题等等。
大部分创业公司做的事情,都是这个行业里面没有人做过的,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参考,都要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和尝试,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必然的。创业者需要内心强大,也要有非常强的快速学习能力, 不停学习,不停进步。
创业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很多创业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在同一天里,刚刚因为一些事情信心爆棚,觉得自己所向披靡,可以征服行业;过一会儿就因为另外一些事情,感觉糟透了,信心全无,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对抗。这样的状态起伏,每个创业者会经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其实这些经历并不可怕,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承受,创业路上要面对这些困难,你并不孤独。
为什么写这本书
我做微信公众号有好几年了,发表的文字积累起来有几十万字,初衷是为了给自己做总结。慢慢地,粉丝越来越多,也碰到越来越多的事情。
一个典型的创业场景是:创业者有了一个想法,自己觉得不错,于是就拉上三五个同学、好友,去工商局注册个公司,租个办公室,就开始创业了,并且以CEO 自居,分封“C×O”给合伙人,大家着实兴奋了一阵。然而兴奋过后,他们才发现,其实这里面有好多事情还没弄明白,好多问题还没想清楚。而且,大的问题有点招架不住,小的问题又缺少方法论,拿捏不准。
其实只要一开始创业,这些看上去纷纷扰扰的问题,会像潮水一样涌进创业者的脑子里。如果你招架不住,那就完了。因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的合伙人、你的员工就会感到困扰。当员工开始思考公司的未来在哪里甚至还有没有未来的时候, 那基本上公司离分崩离析也不远了。
没有人天生就懂所有的东西,每个创业者都是从一点都不懂开始的,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只不过,有些磨难需要你自己扛,无可避免;但有些“坑”,有人提醒一下就能避免,特别是那些“生死坑”。
经营微信公众号的时间越长,碰到的事情越多,越来越明白,我写的东西不一定对,但都是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对于创业者来说,不一定适宜,但至少可以作为借鉴和提醒——提醒他们少犯错,少掉到“生死坑”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蓝狮子的图书编辑,他们鼓励我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一本书,可能对创业者的帮助更大。我觉得很对,就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于是有了这本书。本书的内容可能比较粗糙,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相信对创业者来说,这本书能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创业、避开创业路上的一些“坑”。
我所写的,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毁“三观”、洗脑的“成功学”,而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文字,是让创业者能看明白,而且看了就能直接运用的内容。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我的心愿。
为什么创业?
每个真正的创业者内心都躲不开这个问题:为什么创业?
我经常和创业者一起聚会,主要是谈一些合作和业务,但偶尔也会聊一些相对务虚的话题,聊得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而创业?”这个问题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在不断的追问和拷问中,我们可以发掘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也能够剖析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在公众号和朋友圈上做了一个小调查,抛出的问题就是:
“夜深人静了,认真地拷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而创业呢?不要谈梦想和理想,谈点现实的,找到内心深处的理由。”
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里的有效回复加起来差不多有900 条,朋友们回答得很认真,有些答案甚至让我觉得非常感动,因为我看到这些创业者真的是在做自我的探寻和改变。
正如一位网友“@ 林武”回复的:
“挖掘得越深,创业坚持到成功的可能性越高,才有勇气跟希望面对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不顺!”
这是我想对每一位创业者说的。
我将创业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在创业的以及准备创业的读者朋友有所鼓励。
回复比较多的前三个答案是:
:为了赚钱(这个回答占了一大半)。
第二:为了有自由、有尊严。
第三: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这三类回答都很好理解,其他有意思的答案我也挑了一部分罗列于下:
@ 杨* 亮:骨子里不是一个可以安逸的人,生活需要折腾,未来也在于折腾,只有不停地折腾,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发现、接受,从而适应,再到改变、颠覆。为的是证明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不能在这里悄无声息。
@悟空:一个节点一个体验,刚开始粗暴地认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公司启动后发现根本由不得自己,相反,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还在努力着,只为能回报支持自己的爱人和兄弟。
@ 赵*a:创业是因为要让自己的原始创造力复活。过去的工作每天都机械般地度日,拿高薪、住五星,每天都面无表情地扮酷,工作时无感情,钱与利当头。创业是因为家里除了我还有挣钱的养家人,支持我搏一把。创业是因为我自私而自我的疯狂。
@N*s:两性间的自卑感。弗洛伊德曾经把人类一切动力归结到性欲上,这是我反感的一种归纳,但强烈的憎恶情绪也让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因为被“抓包”才有这种反应。然后,这样的自卑感经过多年的自我挣扎和不断反省,发展成了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气和要去这个世界的看一看的好奇心。这就是我为什么创业。
@S*s : 我只是认为年轻的时候应该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便是自己好的业。我觉得在信仰缺失的背景下,(梦想)恰恰就是代替了信仰,让人深思。回到现实层面,我觉得我是自私的。我有手有脑,并不至于饿死,于是更多地考虑自己而不是家庭,什么是我要的。回到每个人本质的核心,或许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留下点东西。
@豆* 兵:为了自己不害怕。想做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想要获得别人赞同。想确认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是不是值得在现在付出时间。想要知道一个确切的人生答案。
@ 黄* 明:说白了,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我觉得(创业)更多的是为了时间和金钱的自由,这才是原始的动力。没经历过贫苦的人可能永远只会说我是为了梦想。是的,梦想很重要,但你知道在家里有重重负担的情况下,谈自己的梦想是多么软弱无力吗?我也想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D* 华:探索自己能力的极限,找到并发挥它;看到客户使用并欣赏你的产品和服务时,享受这份认同;为家人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有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L*n:创业跟养孩子有点像,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赢在起跑线,过程中自己慢慢长大,获得成长感和成就感,产品也一步步完善,等有了钱,有做更多事情的可能。
我真心地想和创业者们说一声:“加油,创业者!”
这本书能得以出版,要感谢各位粉丝,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是坚持不了这么久来完成图书内容的创作的。感谢我的同事杨嘉俊,作为我的助手帮我完善了一部分内容。还有我的同事徐洁、刘金栋以及好朋友沈晓玲,他们都为这本书的内容做出了贡献,感谢他们的努力,让创业者能看到这本书。
吴晓波 / 著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中国商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回归的年代,任何一家企业已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成功。知识、理性成了新经济年代创业*重要的生存法则。在战略、营销、技术、品牌、管理、公共关系、融资等所有方面,都有一些不可不知的细节。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创业者的概念在变化,但都在开拓人类认知的新边疆,一路上需要能力和勇气,也需要了解一些创业常识。
李岷/虎嗅网创始人
对于创业小白来说,这本书非常实在且实用,涉及创业的初衷、公司注册、团队、融资、运营等初创企业那些事儿。作者不居高临下,更没兜售鸡汤。其实,创业这件事儿,跟各项工种与技能类似,经验与水平都是练出来、磨出来的,除了极少数天份与运气佳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失败是常态,摔跟头是正能量,磨出多厚的茧,成功的几率就多出几分。*次创业的人,在上路跌打摔撞之前,如果能有人清晰地给你一份这样的路书,你肯定能避免不少弯路,对路上一些常见的“坑”也大致会心里有数。祝你早日成为熟练的“老司机”!
早期创业,哪些钱不能拿
虽然近处于资本寒冬,但是创业热潮依旧,创业投资变成现在所有会议和聊天都绕不开的话题。
不过,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这期间出现了问题。我近碰到不少创业者,大多是在2015 年的时候拿了所谓的天使投资,结果发现出事了,现在进退两难,焦虑得失眠。在这里,我抽象出来一个案例,供大家借鉴。
先说下背景,从2014 年年底开始,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热闹非凡,很多公司和个人都在那段时间经历了资产飞速增长的过程,于是有很多资金流向了一级市场,也就是所谓的股权投资或者天使投资,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专业的投资者。
隔壁小王2015 年次创业,有个传统行业老板老刘很看好小王,投资小王100 万元,这个本来是好事,的问题是老刘占了70% 的股份。一开始小王没在意,觉得自己是初次创业,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有人愿意出钱,还愿意让自己占股份,觉得也不错,这个起码比上班强。
一年以后,当小王的公司做得稍有起色,团队成员信心满满,觉得美好前程尽在掌握,准备去资本市场融资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股权结构有问题,根本不可能融到钱。于是尝试去和老刘沟通,希望其能出让股份,或者给团队股份。但沟通的结果并不理想。老刘提出一个方案,小王可以出500 万元把这70% 的股份买回去,其他方式都不考虑。目前,公司资金链紧张,马上就要断粮。这样的局面真是愁死小王了。
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创业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就拿了可能不该拿的钱,导致了整个项目推进都陷入一个非常被动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没落和倒闭。
那到底哪些钱不能拿呢?下文简单总结了一下,不一定完全,只是抛砖引玉。
,不平等条款。
如果在投资协议中,出现超额股份、不正常对赌、各种严厉监管等条款,要么就去和投资方进行协商,要么就要考虑这个投资方是否合适。
这种不平等条款可能会在中后期对企业产生非常致命的伤害。早期创业者必须对公司拥有彻底的控制权,才能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
通常,早期投资占有超过30% 的股份,对赌收入、利润,如果有委派财务等这些不平等条款,可能就需要特别当心了。
第二,借资源之名占便宜。
有些投资方可能会在投资前许诺种种资源,比如“和××× 领导很熟”“和某某公司CEO 很熟”“××× 流量肯定能帮你导”等等,然后希望估值打折,甚至以极低的价格进入。
可能这些资源非常靠谱,公司非常需要这些资源,但是建议宁可在这些资源兑现之时再打折,否则一旦完成融资流程,就会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所谓的资源,除非是这个承诺的人自己个人的资源, 如果只是公司的资源,十有八九这些承诺都不太好操作。
第三,小股东的身份,大股东的权利。
有些投资方是小股东的身份,但是在公司决策、资金使用、人员任用等方面都在行使大股东权利,甚至有一票否决权。这样创业者可能就是一个类似打工者的角色,对公司而言毫无益处。
在很多投资协议里,会隐藏着很多这样的条款,再加上有些投资方就是以强势和霸道著称,可能表面上是个小股东,但因为这些条款,可能会使整个团队受到很多约束。
第四,战略意图太明显。
有些大公司甚至行业领先公司在进行一些早期投资时,经常会有非常明显的战略意图,比如不能和几个竞争对手合作,在某些业务上又必须和他们进行紧密合作。
对于这种投资,决策起来比较难,主要考虑的还是自己公司的业务是否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干爹”。
但我觉得,在创业企业早期还是不建议引入战略投资,真的需要一些战略资源的时候,宁可用现金去购买,可能会更合算。举个例子,某知名搜索网站在投资公司时,都是签订框架协议,保证在未来的多少年带来多少流量,并将流量折价成为投资款,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现金,必须有多少用来购买该搜索平台的广告。为了一些在市场上就能购买到的资源而去拿了战略投资的钱,从而使自己的公司失去了很多可能性和合作机会,是得不偿失的,过早站队会给早期创业公司带来发展上的掣肘。
第五,官僚机构。
如果是想做件大事的创业者,建议直接过滤掉它们,因为各种官僚的流程十分烦琐,非常耗费早期创业团队原本就很紧张的人力和精力。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下,不仅有些钱拿了烫手,有些投资意向书也需要经过思考和判断才能接受,否则也会有不少陷阱等着你。
类:项庄舞剑型。
某些机构的投资人或者入驻企业家(EIR)本身也处在一个相对机动、随时可能参与创业的状态,他们待在投资机构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好的创业方向或者解决方案。他们可能会用投资意向书来获取创业者的信任,接着利用尽职调查获取创业公司的底层逻辑、核心数据、重要商业伙伴等信息,图谋复制新业务或者改进原有业务,甚至挖走联合创始人。对于这种人,创业者的确很难分辨,所以尽可能去寻找有信任背书的机构或者投资人,是规避这种情况的好办法。
第二类:趁火打劫型。
故意使用高报价挤走对手—拖延尽调时间—压低报价的手段,让创始人错失融资时机。
举个例子:对于某项目,A 机构估值报价7000 万元,B 机构突然杀出,估值报价1 亿元,给的投资意向书条件也十分优厚,承诺股票购买协议(SPA)签完立即打款。但是在签完投资意向书后,B机构的尽职调查环节一直拖到了排他期结束,接着便压低报价,只给5000 万元的估值,且SPA 条款变得严苛很多。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创业者就会非常被动,即使去寻找之前给过投资意向书的机构,对方也有可能因为投资了同赛道的公司而不会继续推进,或者因为一些其他的顾虑而犹豫,致使创业者白白浪费了好的融资时机。后的结局可能只能委身于这家善于在竞价环境中制造信息烟幕弹的趁火打劫型机构,价值遭到一定程度的低估。
第三类:无赖占坑型。
某些机构或投资人出投资意向书会很“随意”,可能见了创业者之后,会很快甚至当天晚上就直接发出投资意向书,而且他们给出的投资意向书条款非常简单(其本身也不具备法律效力),甚至价格都没填,只填了排他期。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东西——排他。通过排他期限制创业者与其他机构接触,这么随意的发投资意向书只是为了“占坑”而已。
如果他们不喜欢,却可以随时终止投资流程。
这样的行为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且不严肃的,也被行业内人士所唾弃。当然在商言商,我们也要谨防这样的投资人,事先通过朋友或者关系网打听一下投资人的口碑,做一下功课也是有必要的。
小 结
创业初期千万不要以为, 我是小创业者,有人愿意签投资意向书给钱就不错啦,哪还想得了这么多。切记,拿到正确的钱才能帮助公司在资本的催化下快速发展,所以一定要甄别是否是正确的钱,否则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反而会拖累公司的发展脚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