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67343丛书名: 未读·探索家
★一封写给考古学家的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
★《纽约时报》畅销书,2014年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选百佳图书、社科类图书榜首。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总编辑葛承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巩文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袂推荐此书!
★【未读·探索家】倾力巨献
你以为的考古学家——工作比《古墓丽影》更刺激,经历比《夺宝奇兵》更浪漫。他们畅游世界各大博物馆,掌握着人类远古时代神秘的信息,像探索未来一样探索失落的历史真相。
现实中的考古学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挖土,下水捞宝,居无定所,入不敷出,随时都可能失业睡纸箱,但为了梦想永远坚持。
这是一本让你看过之后笑中带泪的书,这是一本颠覆过去刻板印象的书。他们不是盗墓贼,不会随便挖点什么就发大财,也不会有事没事就去打僵尸;他们不害怕毒蛇猛兽,面对小小飞虫却落荒而逃;他们天生浪漫,四海为家,能徒手复原千年前传说中的美酒,但迫于生计可能在自行车店打零工……
本书作者玛丽莲•约翰逊拜访多位考古学家,与他们一起深入考古发掘现场,忠实记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带读者重新认识真实的考古学家。
面对毒蛇猛兽面无惧色,小小飞虫却让他们落荒而逃。
却会因为挖到带日期的硬币而欢呼雀跃。
却甘心忍受颠沛流离和超低收入。
却整日与黄土深坑相伴,总被人跟盗墓贼混为一谈。
原版序言
新手训练营
田野考古实践——环境至关重要
考古学求生指南——人类祖先都是天才
极致饮品时代——对啤酒的态度要严肃
玉猪龙——如何与考古学家搭讪
玉猪龙——美术馆插曲
活在废墟中——工作与其他问题
时光穿越之旅——我们的伙伴心已碎
水下谜团——考古之慢,考古之深
古典时代
探险家俱乐部——古代的经典和好莱坞的经典
田野考古野外实践归来——地球耳语者
考古与战争
尸体——谁主宰着历史?
受害的证据——见证人的忍耐力
受害的证据——司法鉴定培训
受害的证据——业余考古学家
危险世界中的考古学——历史性的联盟
需要回避的目标——这次的任务是“尊重”
文化遗产
一桶考古学家——如果让考古学家拯救世界
致谢
参考书目
索引
近 , 我在纽约的一家专卖店里找到了一瓶酒。酒瓶的标签上印着一位手拿香槟酒杯的美妇,还写着“贾湖城”(Chateau Jiahu)的字样。这到底是瓶葡萄酒还是啤酒呢?看起来两者兼而有之,不过我并不在意。这瓶酒的味道很好,但它的口味也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之所以想要品尝这瓶“贾湖城” ,是因为它相当有来头。曾经,有考古学家在中国发掘出了一个古代陶罐,在罐中发现了一些古代饮料的残留物,人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物质进行了成分分析、还原,并据此配方酿造了“贾湖
城” 。那个沉睡了千年的陶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中国河南省贾湖村被考古学家张居中发现 — 人们研究后发现它已有9000 多年的历史了。一组的考古专家对罐内的残留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终成功辨别并确认了其中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在 13500 年前,贾湖村的人们就已经会用葡萄、山楂、大米和蜂蜜酿造这种令人兴奋的饮料了,所以这个来自中国的陶罐里装的就是人类历古老的酒精饮品。后来,几个美国人萌生出了用现代的手段和材料还原这种饮料的想法,们将麝香葡萄、山楂、糙米糖浆、蜂蜜和麦芽混合清酒酵母一起发酵,后制得了这种酒,它的口味程度地还原了 9000 年前贾湖村居民的杯中酒。于是我把手上这瓶贾湖城酒倒入了玻璃杯,向考古学致敬。
你当然可以质疑历史。战争多数情况下是由胜利的一方来记录的,就好像各地的寓言也都是由领主们来叙述,还有许多文明则是在消亡了几个世纪以后才重新被书写。所以,在历史记载中偏颇和谬误在所难免。但如果你面对的是具体的事物,就没有质疑的理由了,因为它们都是由考古学家小心发掘出来的,它们的年代也会被精确地测定。建筑、坟墓、骨头、陶器、武器、塑像、垃圾堆,甚至破罐子里的残留物,它们都默默地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人类活动。而在世界各地不断发掘和研究这些历史遗物(以及它们的碎片),正是考古学家们的职业之道。或许,你早就知道中国北方曾是游牧民族的领地,长城就是为了防御他们进攻而建的。游牧民族多是逐水草而居,他们的每一次迁徙都会留下一些痕迹,比如篝火堆里的木炭、武器上的石制尖刃、猎物身上的骨头和收集到的粮食种子。那么考古学家们为什么至今仍在长城以北的地方寻找石犁呢?要知道,石犁的使用者只会是古代的农民,而非牧民。想必在史前时期,在北京的东北方向聚居的人们,无论是什么种族,都应该是农民。考古学并没有解答我们所有的疑问,当我用 4 年时间跟踪采访了数位考古学家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份平淡无奇、一帆风顺的工作。考古学家们发现的东西通常都需要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它们是那样令人着迷、引人入胜。这本书中涉及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它们让我对中国的考古充满好奇。为什么商朝武丁王数位王妃的墓穴里都摆满了武器和铠甲?我又啜了一口来自中国古代的“贾湖城” ,脑海中浮现出了骁勇善战的古代妃嫔们征战四方、开疆辟土的场景……
这是本好书。走近了真实的考古学家的作者,对这群颇具神秘色彩的人做了细致、准确而生动的描写,富于情节性的纪实笔法,相信能够大大满足你的好奇,增益你的知识。其中话题涉及中国,也会让你感到亲切。这的确是一本写真正考古学家的好看的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许宏
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作者,关于考古学家探索人类历史的百科全书式科普读物!本书表现的睿智思想、思辨逻辑、生动文字、引人入胜情节,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考古研究所所长 刘庆柱
“折戟沉沙铁未销,谁人磨洗认前朝。”在生活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种地的,仔细一问是考古的;他们常年与废墟为伴、与遗迹为友;他们的生活里少了点苟且,多了些诗和远方;他们的工作既有耕耘者的艰辛,又颇富探险家的悬念;伴随古墓废墟的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请跟随《与废墟为伴》,听一位追踪四年的女子如是道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 巩文
玛丽莲·约翰逊作为一名编辑,似乎未受过系统的考古学教育,但以极大的热忱去体验考古学家的生活,不但接触到了真实的考古学,还接触到了*前沿的考古学。《与废墟为伴》这本书中涉及到了史前考古中尼安德特人、现代人、克洛维斯人等重要角色的大量细节,都是当今史前考古学领域中相当精彩的内容。
——2012年李济考古奖获得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陈宥成
这部书以废墟遗迹引导考古学科前沿,史学紧跟寻找独特答案,既将丰厚的古典遗产激活在旧城故都中,又将绵长的精神遗泽塑造成一部人类的文明史。本书启发人们重拾对历史造物的信仰与谦卑,面向世界运用考古成果对话多元文明。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总编辑 葛承雍
古代的经典和好莱坞的经典
这次考古学演讲的听众多是些老年人。他们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穿着舒适的鞋,从门口鱼贯而入,目不转睛地盯着展示着各种文物的幻灯片,聚精会神地听着关于遗址的演讲。这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的心思,想要尽可能地捕捉那不可捉摸的过去,渴望触摸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砖半瓦。这次的学术会议是由纽约大学古典研究学院主办的,主题为“重现远古时代的记忆”,会议的地点则是纽约大学礼堂。坐在我旁边的男子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地听着演讲。他看起来有 60 多岁,与在座的其他人相比算是年轻的。他在退休之前是一名作家,我看到他把会议日程表上的一些讲座圈了出来。他打算去一趟上城区,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古代地中海研究中心 , 听一场由意大利学者带来的,关于庞贝古城的演讲。于是他问我是否可以帮他把这个座位留一下,他预计在午饭之前就能回到这里。中午时分,他果然又坐了回来,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
“我有没有错过什么重点?”他急切地问我。于是我把自己的笔记递给了他,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急忙抄了一遍。“这还有参考书目呢!”他高兴地说。他其实非常想听这个讲座,主讲人是古典考古学家琼•布雷顿•康奈利,“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获奖者。我向他复述了一遍之前讲座的内容,他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下来。作为一名古代历史讲座的爱好者,错过了琼•康奈利的讲座,就像是赌输了一大笔钱一样。
《女祭司的肖像:古希腊的女性与宗教仪式》是康奈利出版的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此书关注的时代是青铜时代晚期到公元 5 世纪之间的历史,着重讨论的是女性在古希腊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在这段时期的史料里,几乎见不到古希腊女性的身影,但实际上,她们在宗教领域的影响力着实不可小觑,尤其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被宗教渗透。这本书让我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康奈利在塞浦路斯近海的也朗尼索斯岛上进行的考古活动做了一些了解,她在 1990 年就开始发掘那里的一座神庙,康奈利怀疑这座神庙是由克利奥帕特拉为了表达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而修建的。除此以外,康奈利的个人信息我一点儿都没找到。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作为一个活在公众视野下的人物,她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之严密真的令我备感意外,她的维基百科条目中甚至连生日都没有。这部《女祭司的肖像》被她献给了 4 位女性导师,但在书中的鸣谢部分里,她竟丝毫没有透露出关于这 4 位女性的任何信息,只是写道:“没有她们就不会有这本书。”书中出现了各类学者、各种秘闻、数个国家,但与具体的人物有关的只有一处:“夏天,和莉莉•卡希尔开着她的雪铁龙汽车进行了一段从布劳隆到埃雷特里亚的伟大的公路旅行。”通过研究零星的陶器残片和塑像碎片,康奈利梳理出了一段希腊女祭司的历史。只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就揣度她的生活有些愚蠢,但在我的想象之中,她应该住在清静整洁如圣殿般的地方吧。
纽约大学古典学院的领导隆重地介绍了她:康奈利曾先后求学于布林莫尔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以及菲尔德博物馆,还有“你们可能听说过的,一所小小的、位于英国中部的学校——牛津大学” 。如前文所述,她于 1996 年获得过麦克阿瑟奖,以及许多其他奖项。介绍完毕后,康奈利笑着登上了讲台,她体形娇小,面容姣好,在人群中显得十分出挑。此处的“人群”,说的可不是游荡在纽约街头蹭吃蹭喝的那些邋遢鬼,而是在这里参加古典考古学讲座的斯文学生。她的头发如流云般披在脑后,穿着一条希腊式的斜肩长裙,露出了一侧肩膀。其他的演讲者分别是一位声音神似“糊涂大侦探”的谢顶法国人、一位戴着领结的教授和一位穿着整套运动服的女性,他们上台以后都先自我吹捧一番,然后从头到尾把自己的论文朗读一遍即大功告成。虽然康奈利也是照本宣科,但她表现得自信又从容。
她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保护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双高跟鞋和一个铁铲,背景则是地中海的一片沙滩,这张图片引来了听众们的一阵笑声。与那天其他几位演讲者不同,康奈利的演讲过程十分顺利。她以一张空荡荡的礼堂照片为开场——“2010年 11月26日,2700人各付了500加币,观看了一场托尼•布莱尔和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辩论,辩论围绕着‘宗教是不是引人向善的力量’展开。当时希钦斯声称 :‘没有帕特农神庙我简直没法活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但我对雅典娜的祭祀仪式一点儿都不关心,这种仪式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且就我所知,现在也无人再提了。’”果真无人再提了吗?对这种说法,康奈利难以苟同。她随后就谈起了雅典娜祭祀盛行的时期,并且充分说明了这种仪式对帕特农和雅典人来说有多重要。然后她开始阐述自己对帕特农神庙墙体浮雕的重新解读。在她看来,这些浮雕所描绘的场景并非如人所说,是一次赞颂这座城市的游行,而是一次拯救这座城市的游行,拯救的方式是把国王的一个女儿作为祭品贡献出去。康奈利挥了一下遥控器,一张美丽的帕特农神庙的照片出现在大家眼前,图中的神庙在夜幕星空之下的山顶上熠熠生辉,繁星之中尤为醒目的是海辛瑟斯座,像这样的夏季夜晚,从帕特农神庙东廊仰望夜空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星座。有人说这个星座代表着雅典国王埃瑞克修斯的 3 个女儿,她们之中的一个已被处死,另外两姐妹后来也追随她去了。康奈利利用帕特农神庙墙上的浮雕为我们重述了这个故事,然后她又让我们想象围成一圈的希腊少女们为纪念这三姐妹跳着祈祷之舞的场景 — 此时投影上的图片换成了一座古代石堆,石碓上似有幽灵显现。在康奈利看来,在考古研究里,宗教永远都占据重要地位,一定不能置之不理。宗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就帕特农神庙而言,作为建筑,它曾经雄壮美丽,但如果没有宗教背景,它如今也只是一片荒芜的废墟。
在她的演讲之中,有些地方精彩绝伦,有些地方堪称经典。除了在公开档案里披露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有趣的事项外,她对任何历史时期都十分熟悉。在历史频道 2008 年推出的纪录片《印第安纳•琼斯和终极任务》中,她作为专家之一参与了拍摄。令我们智慧又优雅的酷教授放心地把自己交付出去的制片和导演团队大有来头, 《美国偶像》《邻家女孩》以及《远古外星人》都是由他们一手打造的。
《夺宝奇兵》系列影片的非凡之处在于,它把想象中的生活变成了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她在纪录片中如此说道。她话音刚落,紧接着的就是几个喧闹的电影片段——哈里森•福特扮演的印第安纳•琼斯骑着马从一个沙漠遗址旁飞驰而过,有许多蛇在里面蠕动的土坑,涂满了油彩的土著正准备油炸凯特•卡普肖,当然少不了“远古宇航研究中心”的主任康奈利博士出镜解说关于考古学家在野外会遇到的危险。她还说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发生在她带队发掘的塞浦路斯小岛上的事。她生动地叙述了当时的日常生活,例如他们每天早上都要驾驶渔船与风浪做一番斗争方才能抵达小岛,然后把船停在巨大的岩石之中,要爬上 21 米高的峭壁才能到达遗址。有一次,船竟然翻了!她说到这里的时候,纪录片里正好响起了印第安纳•琼斯的声音:“纳粹党,我恨死这些家伙了!”
节目中,康奈利的出镜率可比哈里森•福特还要高。她命悬一线过,比如有一次她的颈间盘着一条大蛇,那是塞浦路斯当地的一种毒蛇,它的毒液可以在 25 分钟内把人毒死(当时,她的团队在附近的医院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弄到一支解毒药);她也慷慨激昂过。“非法文物交易是世上交易额第三大的非法交易,仅次于毒品和军火,年交易额可达六七十亿美元……假设他们(从地下)把一枚硬币挖了出来,而通过这枚硬币或许可以推测出那里一座未知建筑的年份。在这种情况下,拿走这枚硬币的人,可以说是破坏了一段历史。你认为空无一物的地方,其实从来不曾空无一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