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06204
编辑推荐
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可以后天习得; 掌握了高效的听课方法,就可以**效利用课堂上宝贵的黄金时间; 高效地听课+牢固地记忆+优秀的学习习惯=每个孩子都**会上清华北大 全国一线优秀教师、专家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对大量高考状元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初高中生在课堂学习方面提出了*好的指导和建议。 *简短的语言、*真实的案例和**操作性的方法,使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掌握高考状元们的优秀听课方法,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帮助。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语文课文总是背不熟?为什么数学公式总是记不准?为什么英文单词总是记不牢?为什么平时学得好、考试前背得滚瓜烂熟,到了考试却忘得无影无踪?为什么别人的记忆力好,你的记忆力却很差?
许多人认为记忆力是一种天赋,但清华北大的状元们却说它是一种技巧,只要掌握了记忆的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就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深刻,想忘都忘不了。要想提高成绩,90%靠记忆。掌握状元们独有的记忆方法,对初高中生提高学习成绩意义重大。
本书精选了历年来近百名清华北大高考状元的学习案例,提炼了他们实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这其中既包括培养记忆的常用方法,又有针对各学科的独特记忆秘诀。相信只要学生打开这本书,认真阅读,加强实践,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力,从而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考上北大清华做好准备。
许多人认为记忆力是一种天赋,但清华北大的状元们却说它是一种技巧,只要掌握了记忆的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就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深刻,想忘都忘不了。要想提高成绩,90%靠记忆。掌握状元们独有的记忆方法,对初高中生提高学习成绩意义重大。
本书精选了历年来近百名清华北大高考状元的学习案例,提炼了他们实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这其中既包括培养记忆的常用方法,又有针对各学科的独特记忆秘诀。相信只要学生打开这本书,认真阅读,加强实践,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力,从而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考上北大清华做好准备。
目 录
章 向自己要记忆:认识记忆力,身心做准备
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
了解自己的记忆类型
认清记忆的遗忘规律
挖掘你的记忆潜能
记忆≠死记硬背,记忆要有诀窍
保证睡眠,劳逸结合好记忆
第二章 向课堂要记忆:学得好还须记得牢
目标记忆法:听什么、记什么,目标要明确
追随记忆法: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让知识成漏网之鱼
多感官记忆法:调动全身感官记忆课堂知识
提问记忆法:要敢于“打破砂锅”
答题记忆法:积极回答问题,寻求深的记忆
笔记记忆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员”≠高效率
笔记整理法:发挥笔记记忆的功能
第三章 向时段要记忆:找准记忆的黄金时间段
高潮记忆法:抓住大脑一天中的四个记忆高潮
即时记忆法:充分利用课后的黄金两分钟
零散时间记忆法:积少成多,不断强化记忆
睡前醒后记忆法:睡前醒后是记忆的好时机
限时记忆法:设定时间,强迫记忆
考前强记法:让临阵磨枪更有效果
第四章 向预习要记忆:笨鸟先飞,抢先记忆
每日预习法:读书三遍+一次总结
阶段预习法:定期预习所学的章节内容
学期预习法:学期末尾全面预习课本知识
符号圈点法:圈圈点点,记下重点
扫除障碍法:独立思考,尽可能扫清障碍
问题引导法:找出疑难问题,引导课堂听讲
第五章 向复习要记忆:把所学知识化为己有
第六章 向习题要记忆:熟能生巧,巧能熟记
第七章 语文记忆方法:语文记忆重在多阅读
第八章 数学记忆方法:数学记忆关键在理解
第九章 英语记忆方法:英语记忆要听说结合
第十章 “理化生”记忆方法:驾驭理科“三驾马车”
第十一章 “政史地”记忆方法:学好文综三门要课
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
了解自己的记忆类型
认清记忆的遗忘规律
挖掘你的记忆潜能
记忆≠死记硬背,记忆要有诀窍
保证睡眠,劳逸结合好记忆
第二章 向课堂要记忆:学得好还须记得牢
目标记忆法:听什么、记什么,目标要明确
追随记忆法: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让知识成漏网之鱼
多感官记忆法:调动全身感官记忆课堂知识
提问记忆法:要敢于“打破砂锅”
答题记忆法:积极回答问题,寻求深的记忆
笔记记忆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员”≠高效率
笔记整理法:发挥笔记记忆的功能
第三章 向时段要记忆:找准记忆的黄金时间段
高潮记忆法:抓住大脑一天中的四个记忆高潮
即时记忆法:充分利用课后的黄金两分钟
零散时间记忆法:积少成多,不断强化记忆
睡前醒后记忆法:睡前醒后是记忆的好时机
限时记忆法:设定时间,强迫记忆
考前强记法:让临阵磨枪更有效果
第四章 向预习要记忆:笨鸟先飞,抢先记忆
每日预习法:读书三遍+一次总结
阶段预习法:定期预习所学的章节内容
学期预习法:学期末尾全面预习课本知识
符号圈点法:圈圈点点,记下重点
扫除障碍法:独立思考,尽可能扫清障碍
问题引导法:找出疑难问题,引导课堂听讲
第五章 向复习要记忆:把所学知识化为己有
第六章 向习题要记忆:熟能生巧,巧能熟记
第七章 语文记忆方法:语文记忆重在多阅读
第八章 数学记忆方法:数学记忆关键在理解
第九章 英语记忆方法:英语记忆要听说结合
第十章 “理化生”记忆方法:驾驭理科“三驾马车”
第十一章 “政史地”记忆方法:学好文综三门要课
前 言
序 提高成绩,90%靠记忆 古今中外,在社会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大都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有调查统计显示,在100位科学家中,记忆力较差的仅1位;在100位演说家中,记忆力较差的仅3位;在100位商贾巨富中,记忆力较差的仅4位;在100位优等生中,记忆力较差的仅有6位。由此可见,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获取成就、走向成功的关键。 法国伟人拿破仑记忆力超群,他能记住其见过的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姓名,还能记住每一门大炮所在的位置。他曾经说过:“没有记忆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他还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以说,他记忆力超群是其不懈努力的结果。 苏联的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扫一眼黑板,就能看出人们用粉笔画的杂乱无章、相互交切的近百个圆圈的准确数目。当他去往陌生的城市,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把那里的交通线路、十字路口以及路边的商场、剧院、酒店等名称准确记住。他用两个小时就能把一本有着一千多家用户电话的电话号码簿背下来。 英国哲学家米尔10岁前已经掌握了多门语言;德国学者修里曼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霍梅罗斯的长篇大论;盲人学者高保已一可以把十几册大字典里的知识完全背下来,并且还能背诵很多棋谱……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所谓记忆,就是识记与回忆。例如,你记住一个英语单词“here”,并在考试的时候对“here”进行回忆或再认,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有些学生可以快速、大量、准确地记忆知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书本上的公式、定理等,他们都能熟记于心,考试的时候自然会应用自如,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会好。相反,有些学生记忆力差,记得慢、忘得快,该记的知识记不住,这样学习就会没有效率可言,他们自己也会觉得疲惫、痛苦,慢慢地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对中学生来说,每天要面对那么多学科,学习的关键一环就是记忆。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记忆为智慧之母。”中学生需要通过记忆来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再现知识、运用知识,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记忆,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取得好成绩。因为任何学习能力都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学习成绩的好坏90%靠记忆。文科生需要记忆,理科生同样需要记忆。 有记忆就有遗忘,经常有学生说:“我的记性太差了,昨天记住的,今天就忘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记住不忘呢?”遗忘是记忆的敌人,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记忆的过程,就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 其实,人的大脑并没有“记性差”这一说,记性差也许有先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往往是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不对,记忆天赋再好,往往也会事倍功半。而记忆天赋稍差一点,但懂得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的人,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习来说,这个“器”就是记忆,只有把大量的知识装进大脑,才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对答如流;对于记忆来说,这个“器”就是记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记得多、记得久、记得轻松、记得快乐,这种快乐的感受是死记硬背者体会不到的。所以,赶快远离死记硬背吧! 借用《劝学》中的一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并非都有非凡的才能,只是善于利用外物罢了。高考状元们也并非都是聪明者,只不过他们善于摸索、研究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罢了。 同样,你也可以借用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这一刻起,你就可以从本书中吸取北大清华状元的高效记忆方法,借鉴他们在学习上的经验和秘诀,以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打好中考和高考的“攻坚战”。
在线试读
认清记忆的遗忘规律 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记住又忘、忘了又记、记了再忘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当时并不在意的知识或事情,转身之后你可能忘得一干二净。那么,为什么记住了还会忘记呢?记忆与遗忘之间有没有规律呢?能不能找到一种多快好省的记忆方法呢? 其实,多快好省的记忆方法简单,也难,那就是赶在遗忘之前记章 向自己要记忆:认识记忆力,身心做准备忆,通过不断地强化,让所记忆的知识深深扎根于大脑之中。之所以要赶在遗忘之前记忆,是因为记忆的东西在一段时间后会遗忘,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遗忘的程度会呈现出某种规律。这个规律就叫“遗忘曲线”,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长期研究之后提出来的。 艾宾浩斯为了研究记忆与遗忘的关系,选用了3个无意义的音节,每8个分为一组,共分为8组。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测定完全记住这些音节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发现遗忘的规律呈先快后慢的态势。艾宾浩斯将这个实验的结果画成一张图表,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研究发现,记忆一定量的知识后,随着间隔时间的增长,记忆量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遗忘量会越来越多,如下所示: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艾宾浩斯指出,遗忘速度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在这三段时间里,遗忘的速度快。因此,记忆知识后,应在1~24小时内复习,晚不要超过2天。在这个时间内稍加复习,就可以“记忆犹新”,否则,过了这个时间再去复习,效果就会差很多,甚至导致昨天你还记得的知识,明天就变得很陌生。 中考状元余金桥同学在谈到自己的记忆经验时曾这样说:“隔三岔五,我总会抽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下梳理,因为记忆与遗忘有个规律,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样,记忆就会事半功倍。” 余金桥同学所说的记忆经验,即赶在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和强化记忆,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在学习中也善用此道。他在学外文的时候,就要求自己把每篇课文读 22 遍,他的具体做法是: 天,读课10遍; 第二天,读第二课10遍,课5遍; 第三天,读第三课10遍,课5遍,第二课5遍; 第四天,读第四课10遍,课2遍,第二课5遍,第三课5遍。 这样,每一课分四天读完,共22 遍。每次读了多少遍,还差多少遍,他都会做上记号。这种记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个月后,丰子恺就能流畅地看外文长篇小说,并从事翻译工作了。借鉴丰子恺的记忆方法,今天早上你记忆了某些知识,好在明天早上之前的这段时间,抽空再记忆一遍,这就相当于复习。隔天之后,再复习一次,这样经过几次复习的巩固,你所记忆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当记忆得到巩固之后,复习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这样就可以使你记忆的知识经久不忘了。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8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艾宾浩斯指出,遗忘速度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在这三段时间里,遗忘的速度快。因此,记忆知识后,应在1~24小时内复习,晚不要超过2天。在这个时间内稍加复习,就可以“记忆犹新”,否则,过了这个时间再去复习,效果就会差很多,甚至导致昨天你还记得的知识,明天就变得很陌生。 中考状元余金桥同学在谈到自己的记忆经验时曾这样说:“隔三岔五,我总会抽空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下梳理,因为记忆与遗忘有个规律,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样,记忆就会事半功倍。” 余金桥同学所说的记忆经验,即赶在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和强化记忆,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在学习中也善用此道。他在学外文的时候,就要求自己把每篇课文读 22 遍,他的具体做法是: 天,读课10遍; 第二天,读第二课10遍,课5遍; 第三天,读第三课10遍,课5遍,第二课5遍; 第四天,读第四课10遍,课2遍,第二课5遍,第三课5遍。 这样,每一课分四天读完,共22 遍。每次读了多少遍,还差多少遍,他都会做上记号。这种记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个月后,丰子恺就能流畅地看外文长篇小说,并从事翻译工作了。借鉴丰子恺的记忆方法,今天早上你记忆了某些知识,好在明天早上之前的这段时间,抽空再记忆一遍,这就相当于复习。隔天之后,再复习一次,这样经过几次复习的巩固,你所记忆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当记忆得到巩固之后,复习的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这样就可以使你记忆的知识经久不忘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