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86374
在社会中生存,不懂点社会心理学怎么行?
这可不是给专业人士准备的知识,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以下事实:
·社会阶层是怎么出现的,身份和地位意味着什么?
·如何在社会中获取和保有权力?
·社会是怎么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的?
·我们为什么打心底需要归属一个组织或群体?
·违规者、犯罪者、精神病患……社会如何对待这些“异常”的人?
·如何调节社会心理压力,在人生路上乘风破浪?
·群体行为的失控与可控,“乌合之众”是不是必然?
让我们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社会心理学先行者古斯塔夫·勒庞等学术巨人,一同探索社会背后的运作规律吧!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符号互动论:人们的互动如何构建社会?
社会结构和个性:社会地位和角色如何影响着我们?
群体过程:在群体交往中发生着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话题
社会阶层与权力的不平等
越轨行为:从违背道德到犯罪行为
社会压力与精神健康
社会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
对社会大事件的透彻分析
经济衰退大潮
911恐怖袭击
占领华尔街运动
……
译者序
致谢
序
篇 视角与方法
章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引言
节 社会学、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一、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
二、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一、符号互动论
二、社会结构和个性
三、群体过程
四、三种视角的整合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你的社会心理学工具包
一、社会学的想象力
二、包里的其他工具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二章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节 符号互动论视角
一、社会和能动性
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理
三、符号互动论的两种学派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个性视角
一、构成原则
二、接近性原则
三、心理学原则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过程的视角
一、过程研究
二、群体结构
三、群体间的各种关系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三章 对人的研究
节 基本概念和问题
一、理论和假设
二、自变量和因变量
三、抽样问题
四、信度和效度
五、对人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对人的研究的不同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定量研究
三、混合研究方法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开展研究项目的各个步骤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二篇 社会中的个体
第四章 社会分层的社会心理学
节 建构不平等
一、基本的社会分层过程
二、他群化现象
三、社会性别实践
四、多重的不平等:差异化实践和相互交叉
五、操纵和安排游戏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不平等的结构
一、社会分层的微观基础
二、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三、社会地位和个性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当中的社会分层过程
一、社会交换过程的地位和权力
二、群体中的地位
三、社会网络中的权力
四、权力和地位的区别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五章 自我和身份
节 作为过程的自我
一、主我、客我和自我的叙事
二、认同理论
三、情感控制理论
四、戏剧论的社会学
五、情境化的和多重的自我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自我和社会结构
一、自我概念的评价维度
二、种族、社会阶层、性别和自我
三、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
四、自我概念的测量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认同和群体过程
社会认同理论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六章 终身社会化
节 发展中的自我
一、发展的阶段
二、其他人的角色
三、了解种族、阶级和性别
四、成人的社会化
五、儿童社会学
本节总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社会化的结构维度和时间维度
一、生命历程
二、社会化的载体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社会化
一、寻找群体过程中的社会化
二、评估社会化的作用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三篇 社会生活领域
第七章 越轨的社会心理学
节 越轨的互动论视角
一、民族方法学与越轨的社会建构
二、越轨的标签理论
三、去标签:放弃越轨身份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越轨行为
一、失范和社会紧张
二、社会和自我控制理论
三、社会解体和遗传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关系和越轨
一、差别接触理论的原则
二、差别接触、性别和荣耀文化
三、实验室里越轨行为的研究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八章 精神健康与疾病
节 精神健康的社会建构
一、定义精神疾病
二、精神健康与自我
三、修正的标签理论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压力产生的社会原因
一、应激源和结果
二、中介与调节资源
三、社会和经济特征:心理健康流行病学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作为身份特征的精神健康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九章 社会态度
节 态度的性质和形成
一、态度的维度
二、态度和行为的联系
三、偏见
四、改变偏见
五、亲社会行为和态度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社会结构、态度以及行为
一、态度和社会化媒介
二、社会地位、认同以及态度
三、认同和态度的社会学模型
四、不同生命阶段的态度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态度
一、身份建构理论
二、社会认同理论和态度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十章 情绪和关系中的社会学
节 构建情绪与关系
一、定义情绪
二、情绪的社会化
三、身份、交往及情绪
四、从情绪到关系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影响情绪和关系的构造条件
一、权力、地位和情绪
二、感受的规则和标准
三、社区与关系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情绪
一、感觉和社会交换
二、亲密关系的社会交换理论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
节 构建集群行为
一、群体性歇斯底里理论
二、集群行为中的理智选择:紧急规范理论
三、价值累加理论
四、感知控制理论
本节小结
读后思考
第二节 聚众的结构和社会运动
一、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
二、集群事件中的行为
三、集体记忆
本节小节
读后思考
第三节 群体过程和集群行为
本节小节
读后思考
要点整合
总结
参考文献
此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学过一点社会心理学史的人都知道,社会心理学产生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接合部上,所以社会心理学有两门母科学——社会学与心理学。这两门母科学都很乐意把社会心理学作为本学科的组成部分。造成社会心理学具有双重地位的情况有许多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是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客观存在。要把它们研究透彻,只有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共同努力下才能做到(现在看来光这两门学科还不行)。第二是社会心理学建立的历史本身。因为这门学科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内孕育成熟的,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互相作用、互相融合中发展而成的。
由于这两门母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传统的不同,于是形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即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从这两种取向的发展史上看,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冯特、奥尔波特、勒温、麦独孤等学者。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孔德、黎朋、迪尔凯姆、米德等人。这两种取向在研究对象、手段、目的、方法和国际上的代表性杂志等诸多方面都不相同。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社会心理过程,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强调影响个体社会心理的那些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从心理学系毕业的学生大多对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不大熟悉。其实,学习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非常有意义。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了解我们的社会,开启了另一扇大门,指出了另一条研究途径。举个研究自杀的例子。按照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我们主要考察自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激源、个性特征,导致自杀行为产生的心理冲突,以及心理控制点、社会支持可能的中介或调节作用等。但是,自杀必然反映着社会问题,可能还与环境因素有关,甚至有地区的差别。据报道,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较高。这不仅仅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还与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贫困差异、人口迁移等种种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果说自杀只反映了个体内在因素,那显然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对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对影响这些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条件进行考察。因此,只有我们对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两种取向都有所熟悉和掌握,我们才会具备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而本书就是学习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
这本书的个特点是,它是以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主要理论视角,即社会学取向的三个主要特征,作为主线来阐述社会心理学内容的,并贯穿全书。这体现了本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这三个视角分别是符号互动论、社会结构和个性以及群体过程。符号互动论着重探讨人们在相互交往时是如何协商和构建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意义的;社会结构和个性这一视角,关注人们在社会上占有的位置和担任的角色是如何在交往中互相作用的,关注社会结构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群体过程聚焦于个体一旦组成群体后会发生什么,该视角关注个体在群体间的位置及群体内和群体间交往时产生的基本的社会心理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学习这本书:一方面沿着这三个视角,或称研究方向,来考察作者如何用它们来看待和分析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现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视角对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剖析中反过来理解这三个视角。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前沿性。作者紧随着学科迅速发展的步伐,对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理论和研究继续进行更新(见本书作者序)。其例子有,符号互动论在人—动物交往研究中的扩展(动物文化)(章);有关认知社会学的阐述(第二章);对“多重认同”的讨论(第五章);根据标签理论对越轨行为的分析(第七章);对有关人际关系的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影响(第十章)。通读全书,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应用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第3版的每一节末尾都有“读后思考”的内容,帮助读者将所得知识应用到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性。有关本书介绍的理论和相关研究结果在各领域的应用,则随处可见。所以该书所涉及的应用范围应是比较广泛的,如教育、心理健康和医疗卫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等。此书的出版想必也会受到相关领域读者的欢迎。
此译本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参加翻译的有:章郑全全;第二、三章张锦;第四、五章王艇;第六章彭琳;第七章王晓梅;第八章叶君惠;第九章黄紫娟;第十章叶君惠;第十一章王晓梅。孟繁兴和王晓梅博士对本书文字进行了校对。
在此,我们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廖岩编辑,没有他的关心、敦促和辛劳,此译文是难以及时付梓的。译文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 者
二○一四年八月一日
于杭州西溪
◆ 前言 ◆
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走上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令人激动欣喜的大道。不论在研究人们交往中所持的理论视角上,还是所使用的方法技术上,社会学都提供了有关社会心理世界的独特的景象。我们相信,这些视角和方法能使我们对社会世界产生真知灼见,这在其他学科中是难以寻觅到的。这些真知灼见对于理解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版本,我们继续更新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和理论,尽力改进本书的框架,以便更好地反映该领域的现状。在此对你可能在书中遇到的更新之处做一简要介绍:
呈现将理论和研究应用于大众文化的更多例子。
获得更“丰富的媒介”,如与重要网站的链接。
每一节新的概要回顾,称为“读后思考”,要求读者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去。
展现更多的照片、图片和表格。
这些变化既有形式上的,也有功能上的。本书“形式”上的变化包括有更多的图和链接,给读者提供更多学习材料的方式。所谓“功能”上的变化,包括通过引用和讨论新的研究来更新章节内容,重新安排了该领域专家所撰写的材料(参见下面逐章介绍的内容变化);增加了新的论题(例如,在第十章中所增加的新内容——有关社会关系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后,我们想使本书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一个办法就是在每一节末尾新增了“读后思考”内容。此部分是关于如何把此节的内容融合到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去的。
本版更新
就具体更新的内容而言,其来源既有审稿者的评论,也有该领域专家对特定章节所发表的见解。下面是各章中的一些改变和添加的内容:
章: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引言
我们增加了专栏“人 ——动物的交往”,目的是扩充意义(meaning)的含义——讨论人如何赋予动物以意义和个性,以及动物具有创建意义的能力的观点。
第二章: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在社会结构和个性视角的组成原则之下,我们对社会规范这个概念做了更为广泛的评论。
本章引入了认知社会学,以帮助读者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此作为解释社会影响思维过程的一种方式。
第四章 社会分层的社会心理学
我们对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身份对认同的影响做了更广泛的回顾。
第五章 自我和身份
我们把对情感控制理论的评述从第十章移到本章,这是为了更好地把情感这一观念整合到认同过程中去。
戏剧论的社会学这一部分引入了“面子工作”这一概念。
我们根据对进入大学学习的不同类型的人所做的研究,增加了新的专栏,叫“大学生的认同”。
“情境化的和多重的自我”部分,我们对于“多重认同”做了更多的讨论。
第六章 终身社会化
我们修改并扩充了有关学习种族主义部分,重点放在种族和性别社会化这些更广泛的概念上。我们还引入了“阶层认同”这一概念。
对于儿童利用能动性和面子工作来与成人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的方式,我们增加了更多的评述。
第七章 越轨的社会心理学
我们继续扩展越轨和有关越轨的社会建构部分的内容,使之包括了所有破坏规范的类别——不仅仅是违法行为。这里,我们还考察了对于这些主题,例如同性恋,的态度变化。
我们扩大了对标签理论的讨论,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认同过程上,以使一部分人更能接受越轨这一标签。
通过回顾规范及其在一些人群中的发展,我们扩展了对Becker的越轨次文化内容的评述。
增加了一个有关校园内越轨行为的新专栏,名叫“校园里的重罪和轻罪”。这一专栏回顾了在校园内普遍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犯罪,并对它们与社会上的犯罪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评述。
第八章 精神健康与疾病
我们考察了精神健康社会学中的“自助”运动的创立。
第九章 社会态度
总的来说,我们对本章进行了更新,使之更为紧凑和理论化。我们为此把重点不仅更多地放在态度的建构上,而且还放在了价值观和态度方面。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无意识偏差的测试的链接,以使学生对于这些测试有亲身体验。
本章在讨论无意识偏差时囊括了Bonilla-Silva的制度种族主义的概念。
为了使本章的材料更具连贯性,我们设置了一个时间利用的专栏。这样,与前一版本相比,本版本更集中地讨论了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还新设了一部分内容,来介绍有关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学模型,该模型强调认同在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本章还新添了有关价值观和道德认同的内容。
第十章 情绪和关系中的社会学
我们把情绪控制理论放到第五章讲述,于是在本章的关系中的社会学部分增添了有关情绪的内容。心理学家把持了这个领域,但我们认为社会学家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在每一节增加了关系的社会学的材料,来反映在该领域的符号互动、社会结构和个性以及群体过程的视角。
在符号互动论方面,我们考察了在社会中所构建的各种类型的关系,以及与吸引有关的因素。
在社会结构与个性方面,我们考察了社区关系,评述了在各种社会类型背景下的现代关系。
群体过程部分包括了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所用的交换过程。
通过介绍道德情绪,或那些迫使我们服从社会规则的情绪,我们扩展了关于情绪在社会中的作用的讨论。
我们加强了对情绪的权力—地位研究方向的评述。
情绪的公平理论现在安排在“群体过程和情绪”部分里。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
在本章我们着重介绍了有关集群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新理论。
我们增加了对集群认同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的评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