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第三版)

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第三版)

别的书告诉你心理学是什么,这本书告诉你心理学可以做什么。本书适合作为社区心理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专业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

作者:杨莉萍 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ISBN: 978754448763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8.99

类别: 社会心理学 SKU:5c23a645421aa985877a86d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87634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社区心理学教授默里·莱文,道格拉斯·D. 珀金斯和戴维·V. 珀金斯合作撰写、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部高质量的社区心理学教科书,现在引进的是2005年出版的第三版。全书由包括社区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和应用三大部分,包括导言、13章内容,包括社区心理学概述,生活是一场肥皂剧,社区心理学的起源,社区心理学的概念路线图,生态学类比,环境的五种心理学构念,标签理论,适应、危机、应付与支持,预防,自助小组,变革的问题,学校废除种族隔离,社区发展等。本书是目前美国大学社区心理学课程*常用教材之一。更新和补充后的《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第三版)》包含了该领

域*的文献、实证研究、问题和实践,以及与这些相关的政策争议。

新版仍保留了第二版的基本架构–对于社区心理健康和社区心理学范围内不同主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整合–但删减了某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提高了语言表述的清晰度。它采取生态学的视角,将问题置于当前和历史的语境中,以压力、应对和社会支持模型作为整合性框架,对社区心理健康实践、预防、自助和社区行动进行分析。

本书适合作为社区心理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专业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课程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默里•莱文(Murray Levin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荣誉退休教授。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第27分会——美国社区心理学会主席,美国社区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并因此被该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出版心理学著作58部,200多篇论文,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心理学家。

道格拉斯•D. 珀金斯(Douglas D. Perkins),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学院人类与组织发展系教授,任该院社区研究中心负责人,该中心在美国社区心理学领域颇有影响。

戴维•V. 珀金斯(David V. Perkins),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译者杨莉萍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研究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关注以社会建构论为方法论导向的心理学质性研究,积极倡导和尝试采用质化方法探索社会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多部教材和著作,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获得省级科研奖多项。2011-2012年赴美国范德堡大学访学,后与本书作者之一道格拉斯·D.珀金斯先生合作开展社区心理学研究。

目  录

引 言

  社区心理学概述 

  社区心理学是什么 1

  社区心理学不是什么 2

  社区心理学原理 3

  各章内容的组织 6

第一部分 社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11 

  生活是一出肥皂剧 

  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与流行率 13

    机构收容人口 13

    精神卫生门诊医疗 16

    酒精滥用与药物滥用 18

    犯罪行为与受害人 19

    儿童与青少年问题 20

    医疗问题与慢性病 22

    专栏1-1 对健康问题的心理社会适应:生殖器疱疹案例 23

    天灾人祸 25

    婚姻和生育 26

    离婚 28

    经济与就业 30

    闲暇时间与价值变迁 35

    美国社会的孤独感 36

  专业医疗资源的有限性 37

  医疗模式的问题 39

  本章小结 42

  第二章44 

 社区心理学之发端 

  心理卫生保健在福利制度中的产生 45

  社区心理卫生运动 48

  从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到社区心理学 50

  应用社会心理学与反贫困之战的影响 52

  社区心理卫生运动的主要议题 56

    去机构化 57

    专栏2-1 无家可归者 57

    住院医疗的社区替代方案 60

    专栏2-2 有力的社区支持 61

    少数民族和其他服务不足群体 64

     儿童与青少年 65

  本章小结 69

第二部分 社区心理学的理论

  第三章73 

  一张社区心理学的概念路线图 

  多伦温德模型 73

    压力性生活事件 74

     人与环境 75

     结果 76

    专栏3-1 贫穷、失业与社会问题 77

  基于多伦温德模型的干预机会 81

    危机干预 81

     强化心理调节的干预 83

      强化情境调节的干预 85

     诱发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个人心理特点 85

     增大压力性事件发生风险的情境 87

     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预防 90

  本章小结 91

  第四章93 

  生态学类比 

 生态学作为一种范式 94

    范式转换 95

    专栏4-1 生态学视角的社区研究 96

    对于研究事业的意义 99

  生态学原理 100

    相互依存 102

     资源流通 103

     适应 104

    专栏4-2 比利时吉尔的行为环境适应 106

    自然演替 108

    专栏43 中国香港养老住宅产业的繁荣 109

  心理卫生与司法 110

    司法作为生态学类比中的一个因素 111

     适应司法变革 113

    专栏4-4 儿童保护法变革的意外后果 116

  生态学与价值观 118

  生态学与实践 119

  本章小结 121

  第五章123 

  心理学有关环境的五种构念 

  社会环境对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 124

    主观社会气氛 124

     社会角色 128

     社会资本:社区认知、行为与网络 133

  物理环境对行为和幸福感的影响 140

  社会物理环境:行为背景 142

    专栏51 费尔韦瑟旅舍 147

  补充:如何看待个体差异的作用 151

  本章小结 153

  第六章154 

  标签理论:作为疾病模型的替代品 

标签理论发展的社会背景 155

  标签理论的基本原理 155

    初级偏常与次级偏常 156

     文化刻板印象与标签 157

     何时违反剩余规则可能被贴标签 158

     诊断与标签理论 161

     行为被标签同化 163

  耻辱印记 165

    利用司法减少污名 168

     某些警示 169

  本章小结 170

  第七章172 

  适应、危机、应对与支持 

  适应 172

  危机与神经症 174

    专栏7-1 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研究 177

    易感性:一个综合性视角 180

  应对 181

    应对的一般特征 181

    专栏7-2 波丽安娜与快乐游戏 183

    危机解决的几个阶段 188

     化创伤为应力 189

     应对与宗教 191

  社会支持 191

    社会支持的理论与研究 192

    专栏7-3 文化语境中的应对与支持 196

    社会支持研究的新方向 202

    专栏7-4 对于失能者的支持干预 205

  本章小结 207

第三部分 社区心理学的应用

  第八章211 

预防 

  预防领域的基本概念 213

  指征性(二级)预防 215

    初级心理卫生项目 215

    专栏8-1 对虐童行为的预防:误报问题 217

    指征性心理卫生预防的局限性 219

  全员性与选择性(初级)预防 221

    能力建设 227

    专栏8-2 一场成功的学校变革 231

    梯级风险预防 234

    专栏8-3 抢步与领英:一项选择性预防实验 238

  艾滋病预防 244

    学校作为预防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 249

     立足于社区的健康促进 250

  本章小结 251

  第九章253 

  自助团体 

  自助团体的发展 254

    发展的现实原因 256

     自助团体的类型 258

  自助团体的性质 260

    自助团体动力学 262

  自助团体与理想家庭模型 263

    自助团体如何实现其功能 265

     自助与生态学构念 271

  自助团体是否有效 274

    匿名戒酒者协会与嗜酒者康复 275

     一项控制性实验 278

  启动自助团体 280

  倡议团体 280

  本章小结 283

第十章284 

  变革问题 

  创设新的环境 285

    专栏10-1 青少年生活中心 288

  对既有环境的变革 290

    系统理论 290

     一阶变革与二阶变革 291

     组织的变革、发展与学习 292

     变革的成果与满意度目标 295

     变革的社会语境 296

  有关环境变革的案例研究 301

    一个州立精神病院的改革 301

    关爱智障人士的司法判决 304

     州范围内的计划性变革:得克萨斯教育奇迹 306

  本章小结 312

  第十一章314 

  学校废除种族隔离:社会层面的干预 

  奴隶制、种族隔离与美国宪法 316

  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及其诉讼策略 317

  社会科学理论与种族融合 322

  学校废除种族隔离的成功:一个研究案例 325

  废除种族隔离之后 328

  未来的问题 330

  本章小结 331

  第十二章333 

  社区发展与社会行动 

  问题定义的政治学 333

    指责受害人 334

    悖论与赋权 335

  众望所寄的社区 337

    社区发展 338

社会行动 346

  社会行动的一个范例:爱渠业主协会 347

    专栏12-1 “健康、环境与司法中心”和环境公正运动 351

  本章小结 355

  第十三章357 

  科学、伦理和社区心理学的未来 

  生态与科学 357

  社区干预的伦理 362

  跨学科的社区心理学 365

    生态与心理政治效度 367

    专栏13-1 生态心理政治模型应用于物理环境 370

  世界各国的社区心理学 370

  本章小结 371

参考文献373 

人名索引414 

主题索引428 

译者后记439 

 

前  言

中译版前言 

我们很高兴与中国的学者、教授和同学们分享《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这本书。社区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Perkins,2009)。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几乎占到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有必要了解社区心理学在其他国家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并创立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品牌,以便能在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成功应对城乡广泛存在的各种社区心理问题。

西方学者对中国社区心理学最早的认识出现于莱文(MurrayLevine)的《社区心理学在亚洲》一文(Levine,1989)。虽然那时中国应用心理学关注的重点还局限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领域(Dewei,1989),对更大范围的环境影响还缺乏清醒的认知,或者说,还没有像本书这样涵盖较大的制度体系和社区层面,但坦白地说,那种针对儿童以预防为主的方案同样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区心理学研究的共同特点(见本书第八章)。

然而,不幸的是,在那之后的18年中,再未看到有关中国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文献发表。直到2007年,北京大学的邓世英教授(DengShiying)与美国社区心理学家鲁萨(MarkRoosa)合作,在《美国社区心理

学杂志》发表文章,探讨家庭对中学生犯罪行为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那似乎意味着中国大陆心理学向国际社区心理学大家庭的回归,尽管该文重点关注的问题仍是微观系统对儿童个体发展的影响(见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

此后连续多年,每年至少有一篇有关中国问题的论文在重要的英文社区心理学杂志发表。这些论文的议题非常广泛。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力(LiuLi)教授发表了一份质性研究报告,探讨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社会表征。其中对于尊祖敬宗(rootedness)、人际互惠(connectedness)、社会参与(participation)和自由权(freedom)等概念的讨论与本书内容高度相关。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的刘建宏(LiuJianhong)教授和他的美国同事探讨了另一个贯穿本书多章内容的话题(事实上我们在美国也做同一类研究),即犯罪恐惧与当代城市社会生活背景之间的关联性。2010年,徐庆文等人(Xu,Perkins,&
Chow,2010)基于对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样本的调查研究,发表了《社区意识、邻里和社会资本对于参与地方政治的预测性》一文。2011年,又见《中国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和社区参与研究》发表(Palmer,Perkins,&
Xu,2011)。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社区心理研究者更多参与国际合作,也期盼看到你们更多的成果!

我们相信社区心理学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12年,杨莉萍和珀金斯(Yang&
Perkins,2012)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文,深入分析了中国社区心理学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各种阻碍。他们认为,中国社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正反两种力量之间的博弈。现在看来,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10月成立,足以慰藉作者当初的乐观。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得益于中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等人的远见卓识,以及一大批关注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心理学家的积极努力。与此同时,杨莉萍和珀金斯在文中描述的那些障碍并未消失。社区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仍面临很大阻力,可谓任重而道远。尽快创办属于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自己的刊物,将社区心理学、社区心理健康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纳入研究生教学计划等举措,将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我们欢迎中国社区心理学家更多参与国际交流,更多在国际社区心理学刊物如《全球视野中的社区心理学》《全球社区心理学实践杂志》上发表你们的研究成果。此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犛犛犆犐)中被摘引的社区心理学专业刊物有《美国社区心

理学杂志》《社区心理学杂志》,以及《社区与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等。总之,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具有历史意义,为中国心理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学术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源。

同中国内地一样,中国香港的社区心理研究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Lam
&Ho,1989),自那以后一直热度不减。例如,有研究者针对香港妇女中心做过一项案例研究,反映了社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Cheung,1989)。香港教育学院心理学与老年学教授郑相德(SheungTakCheng)先后发表过100多篇论文,让我们见识到一位热忱而勤奋的研究者如何积极推动了社区(和老年)心理学的发展。他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报告了一项以香港老年住宅产业的发展为背景的社区心理研究(见本书第四章)。他与同事于2004年通过对健康老年人的研究,分析和报告了香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他和马克在2007年描述和总结了香港不断变化着的社区心理学环境,以此丰富了国际社区心理学的成果。香港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社区心理学家。例如,马克和他的同事(Maketal.,2009)研究过社区意识、社区特征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2014年,吴等人(Ng&
Madyaningrum,2014)发表了一项通过社区教育计划启动社会转型的研究。由于中国的最新政策鼓励发展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区,这篇文章与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相关度较高,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Zhang&Perkins,2016)。鉴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的同宗同源,以及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两地心理学家都将受益于更多的互助

意识和合作实践。

正如你们将在本书第十三章读到的,社区心理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稳步发展(Hanitio&
Perkins,2017;Perkins,2009;Reichetal.,2007)。国际社区心理学会从10年前已开始定期召开会议,而在那之前,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已多次召开各大洲范围内的国际社区心理学研讨会。社区心理学中包含邻里支持、社会资本(第五章)、社会支持网络(第七章)与互助(第九章)等基本原理。我们相信,世界其他国家的社区心理学家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同行合作,支持和促进社区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发展可能产生于某些学术机构或心理学内部,也可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得益于跨学科合作。与社区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通常包括社区发展(Hanitio&
Perkins,2017)、教育(Zhang& P

erkins,2016)、政治学、公共行政、社会工作(Xu,Perkins,&
Chow,2010)、公共卫生、人类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等(Matonetal.,2006;Perkins&Schensul,2016)。

最后,我们要向几位中国同行表达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本书的译者杨莉萍教授。没有她长达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会有眼前这个中文版。我们相信本书的译介能有助于中国社区心理学的发展。杨莉萍教授曾在美国范德堡大学访学一年。2013年,她邀请珀金斯(DouglasPerkins)教授到她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讲学,并安排和陪同珀金斯教授前往社区参观,以此促进了中美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交流。

我们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永(ZhangYong)教授!张永教授致力于将社区心理学与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社区教育联系起来。他曾作为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访问范德堡大学一年,并于2017年5月邀请珀金斯及家人访问中国。促成珀金斯教授那次访问的其他学者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Shi
WeiPing)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全球社会工作硕士项目主任徐庆文(XuQingwen)教授,以及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汪国新(WangGuoxin)主任。在此一并向他们致谢!

珀金斯教授于2007年首次访问中国。当时他带领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的12名大学生到达中国广西,与当地高校的教师和同学合作开展行动研究。该项目的中国地区负责人是广西工学院的陈耀东(ChenYaodong)教授。借此机会也向他表达感谢(见Robinson

& Perkins,2009)!我们对中国社区心理学的兴趣始于本书第一作者莱文1987年对中国的那次访问。他受邀去中国讲学和参观,正是与中国教师和校长的座谈使他开始关注中国的社区心理学研究。感谢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时任所长林传鼎(LinChuanTing)教授以及该院的李德伟(LiDewei)老师等!

我们将这个中文版献给所有曾经合作过的中国同事,以及将来有志于在社区心理学领域从事研究和实践的中国学生和从业者!

媒体评论

本书第二版揭示了社区在美国是什么、有哪些困难、它们做了什么而又未能改变什么等问题所蕴含的显而易见或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心理学意义。这种揭示,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均无可比肩。第三版使这一点更加清楚,即我们所谓的“社区”具有明显的渗透

性:在现代高科技的、充满流动性的世界中,社区受到那些距其边界或远或近的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事件的影响。是的,这是一本由心理学家写的专业著作,但与同类著作相比,它吸收了大量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之于先前的版本,这一特点在第三版中尤为突出,以至于我很想说,这不仅是一本有关美国社区的书,更是一本有关美国的书。它一方面作为一部专业著作名副其实,另一方面并不枯燥、晦涩。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已然是不小的成就。由*章(“生活是一出肥皂剧”)开始,各章内容既线索清晰,又充满刺激;引用的文献资料既丰富,又紧扣所阐释的主题。这绝不是一本索然无趣的书,而是一本生趣盎然、充满活力的书。它不仅是一部社区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治疗心理学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因为本书的本书第二版揭示了社区在美国是什么、有哪些困难、它们做了什么而又未能改变什么等问题所蕴含的显而易见或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心理学意义。这种揭示,无论就

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均无可比肩。第三版使这一点更加清楚,即我们所谓的“社区”具有明显的渗透性:在现代高科技的、充满流动性的世界中,社区受到那些距其边界或远或近的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事件的影响。是的,这是一本由心理学家写的专业著作,但与同类著作相比,它吸收了大量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之于先前的版本,这一特点在第三版中尤为突出,以至于我很想说,这不仅是一本有关美国社区的书,更是一本有关美国的书。它一方面作为一部专业著作名副其实,另一方面并不枯燥、晦涩。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已然是不小的成就。由*章(“生活是一出肥皂剧”)开始,各章内容既线索清晰,又充满刺激;引用的文献资料既丰富,又紧扣所阐释的主题。这绝不是一本索然无趣的书,而是

一本生趣盎然、本书第二版揭示了社区在美国是什么、有哪些困难、它们做了什么而又未能改变什么等问题所蕴含的显而易见或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心理学意义。这种揭示,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均无可比肩。第三版使这一点更加清楚,即我们所谓的“社区”具有明显的渗透性:在现代高科技的、充满流动性的世界中,社区受到那些距其边界或远或近的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事件的影响。是的,这是一本由心理学家写的专业著作,但与同类著作相比,它吸收了大量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之于先前的版本,这一特点在第三版中尤为突出,以至于我很想说,这不仅是一本有关美国社区的书,更是一本有关美国的书。它一方面作为一部专业著作名副其实,另一方面并不枯燥、晦涩。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

已然是不小的成就。由*章(“生活是一出肥皂剧”)开始,各章内容既线索清晰,又充满刺激;引用的文献资料既丰富,又紧扣所阐释的主题。这绝不是一本索然无趣的书,而是一本生趣盎然、充满活力的书。它不仅是一部社区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治疗心理学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因为本书的出版(虽未曾明言)对那些打着“专家”的幌子而掩盖其内容大量抄袭、粘贴重复之实(不幸这一事实又被长期忽略)的所谓“专业著作”而言,颇具嘲讽意味。充满活力的书。它不仅是一部社区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治疗心理学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益,因为本书的出版(虽未曾明言)对那些打着“专家”的幌子而掩盖其内容大量抄袭、粘贴重复之实(不幸这一事实又被长期忽略)的所谓“专业著作”而言,颇具嘲讽意味。出版(虽未曾明言)对那些打着“专家”的幌子而掩盖其内容大量抄袭、粘贴重复之实(不幸这一事实又被长期忽略)的所谓“专业著作”而言,颇具嘲讽意味。

 

——西摩·萨拉森(SeymourB.Sarason)

            美国康涅狄格州,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Connecticut)

抢先评论了 “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第三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社会心理学经典:彻底看清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世界精装版(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EUR €80.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个体心理学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乌合之众

EUR €30.99
阅读更多
缺货

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

EUR €43.99
评分 4.75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