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3897丛书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绪言
一、起源
二、理论形成
三、学术发展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章经络概述
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腧穴概述
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第四节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法
二、骨度分寸法
附:手指同身寸
下篇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节手太阴经络
一、手太阴经脉
二、手太阴络脉
三、手太阴经别
四、手太阴经筋
第二节手太阴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第四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节手阳明经络
一、手阳明经脉
二、手阳明络脉
三、手阳明经别
四、手阳明经筋
第二节手阳明腧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第五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节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脉
二、足阳明络脉
三、足阳明经别
四、足阳明经筋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粱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第六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节足太阴经络
一、足太阴经脉
二、足太阴络脉
三、足太阴经别
四、足太阴经筋
第二节足太阴腧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第七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节手少阴经络
一、手少阴经脉
二、手少阴络脉
三、手少阴经别
四、手少阴经筋
第二节手少阴腧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第八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节手太阳经络
一、手太阳经脉
二、手太阳络脉
三、手太阳经别
四、手太阳经筋
第二节手太阳腧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第九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节足太阳经络
一、足太阳经脉
二、足太阳络脉
三、足太阳经别
四、足太阳经筋
第二节足太阳腧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譩譆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育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
第十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一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二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三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四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五章奇经八脉
第十六章奇穴
第十七章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附录
彩图1国家标准穴位图(正面)
彩图2国家标准穴位图(侧面)
彩图3国家标准穴位图(背面)
维脉的功能主要是“维络于身”,对全身气血起溢蓄调节作用,而不像十四经那样交接“环流”。杨玄操注:“维者,维持之义也。此脉为诸脉之纲维,故日维脉也。”纪齐卿云:“阳维者,维络于阳之脉;阴维者,维络于阴之脉。所以阴阳能相维者,经血满足,通达四旁,能维络于诸经也。”
阳维主要维系诸阳经,主一身之表;阴维主要维系诸阴经,主一身之里。即《难经》所说的“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以达到阴阳“自相维”,即各经之间互相联络,从而调节气血的盛衰。
(二)病侯
《素问·刺腰痛》:“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
《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支满,心痛。”
据以上记载,阳维、阴维的主病,《内经》只提到腰痛,在《难经》中才从“不能自相维”去分析有关病症。“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是形容精神涣散和肢体松懈。阳维失去维络,就出现阳证、表证,见寒热、头痛、目眩等;阴维失去维络,就出现阴证、里证,见心腹痛、胸胁痛等。《脉经》所述可与《难经》相参照。
玉蝴蝶 –
有错别字,与原著有区别,还有遗漏的字。买来为了学习方便,虽然错字漏子不多,也会影响学习,有些失望。还是看纸质版书籍更放心,想退货哦⊙?⊙!
天天天蓝 –
这本经络腧穴学虽然没有王居易老师的有见地,不过用来初步认识经络也是不错的。
zenger101 –
十三五的教材还是可以的,为了最新的而买了,除了图以外,没感觉有什么特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