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693065
★一部想象力非凡的惊世之作,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珍品。
★以历史上很经典的著作为底本,准确可靠,兼综百家之长,充分反映文学界的新成果,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从立项到出版,历时三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倾力打造。所收书目是传统国学中很经典的著作,以经典版本为核校底本,进行注释和翻译,认真研究,精雕细琢。
【足本定本精心译注】
本书为精装珍藏版,参照国内的原版古籍书,能做足本的绝不删除,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阅读又适合收藏的绝佳版本。
【精美插图名师描绘】
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明了的阅读,每本书根据内文,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使书增色不少。
【无障碍阅读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书生涩难懂,对原文做了准确的翻译,并对每一个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做了通俗的译注和点评。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本书的特点是不但对原书做了译注,还以史为鉴,延伸阅读,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印刷精美高端大气】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是中国文化的珍品,被认为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古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水利、矿产等方面内容。在物欲横流、市声喧嚣的现代社会,对于习惯“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它是一片静土,是远古时期极富想象力的惊世之作。通过它诡异的文字与形象的绘画,让我们依稀解读那些或已进化、或已绝迹的远古生命;了解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的生活和思想;感悟那天、地、人、兽的无穷奥秘。
经
南山经 001
(招摇山堂庭山猨翼山杻阳山柢山亶爰山基山
青丘山箕尾山)
南次二经 007
(长右山尧光山羽山瞿父山句余山浮玉山 成山
会稽山夷山仆勾山咸阴山洵山虖勺山
区吴山鹿吴山漆吴山)
南次三经 013
(天虞山祷过山丹穴山发爽山旄山尾非山首阳夹山
灌湘山鸡山令丘山仑者山禺稿山南禺山)
卷二西山经
西山经 019
(钱来山松果山太华山小华山符禺山石脆山英山
竹山浮山羭次山时山南山大时山嶓冢山天帝山
皋涂山黄山翠山騩山)
西次二经 030
(钤山泰冒山数历山高山女床山龙首山鹿台山
鸟危山小次山大次山薰吴山厎阳山众兽山皇人山
中皇山西皇山莱山)
西次三经 035
(崇吾山长沙山不周山峚山钟山泰器山槐江山
昆仑丘乐游山蠃母山玉山轩辕丘积石山长留山
章莪山阴山符惕山三危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山)
西次四经 047
(阴山劳山罢父山申山鸟山上申山诸次山号山
盂山白於山申首山泾谷山刚山英鞮山中曲山
邽山鸟鼠同穴山崦嵫山)
卷三北山经
北山经 055
(单狐山求如山带山谯明山涿光山虢山 虢山尾丹熏山
石者山边春山蔓联山单张山灌题山潘侯山小咸山
大咸山敦薨山少咸山狱法山北岳山浑夕山北单山
罴差山北鲜山隄山)
北次二经 065
(管涔山少阳山县雍山狐岐山白沙山尔是山狂山
诸余山敦头山钩吾山北嚣山梁渠山姑灌山湖灌山
洹山敦题山)
北次三经 071
(太行山归山 龙侯山马成山咸山天池山阳山贲闻山
王屋山教山景山孟门山平山京山虫尾山彭山
小侯山泰头山轩辕山谒戾山沮洳山神囷山发鸠山
少山锡山景山题首山绣山松山敦与山柘山维龙山
白马山空桑山泰戏山石山童戎山高是山陆山沂山
燕山饶山乾山伦山碣石山雁门山帝都山錞于毋逢山)
卷四东山经
东山经 086
(樕山藟山栒状山勃亝山番条山姑儿山高氏山
岳山犲山独山泰山竹山)
东次二经 090
(空桑山曹夕山峄皋山葛山尾葛山首余峨山杜父山
耿山卢其山姑射山北姑射山南姑射山碧山缑氏山
姑逢山凫丽山山)
东次三经 095
(尸胡山岐山诸钩山中父山胡射山孟子山跂踵山
踇隅山无皋山)
东次四经 098
(北号山旄山东始山女烝山钦山子桐山剡山太山)
卷五中山经
中山经 102
(甘枣山历儿山渠猪山葱聋山涹山脱扈山金星山
泰威山橿谷山吴林山牛首山霍山合谷山阴山鼓镫山)
中次二经 107
(辉诸山发视山豪山鲜山阳山昆吾山葌山独苏山蔓渠山)
中次三经 110
(敖岸山青要山騩山宜苏山和山)
中次四经 112
(鹿蹄山扶猪山厘山箕尾山柄山白边山熊耳山
牡山讙举山)
中次五经 116
(苟东山首山县山葱聋山条谷山超山成侯山
朝歌山山历山尸山良余山蛊尾山升山阳虚山)
中次六经 120
(平逢山缟羝山 廆山瞻诸山娄涿山白石山榖山密山
长石山傅山橐山常烝山夸父山阳华山)
中次七经 125
(休与山鼓钟山姑媱山苦山堵山放皋山大苦山半石山
少室山泰室山讲山婴梁山浮戏山少陉山太山沬山
役山敏山大騩山)
中次八经 131
(景山荆山骄山女几山宜诸山纶山陆山光山
岐山铜山美山大尧山灵山龙山衡山石山若山
彘山玉石讙山仁举山师每山琴鼓山)
中次九经 138
(女几山岷山崃山崌山高梁山蛇山鬲山隅阳山
岐山勾檷山风雨山玉山熊山騩山葛山贾超山)
中次十经 143
(首阳山虎尾山繁缋山勇石山复州山楮山又原山涿山丙山)
中次十一经 146
(翼望山朝歌山帝囷山视山前山丰山兔床山皮山
瑶碧山支离山族山堇理山依轱山即谷山鸡山
高前山游戏山从山婴山毕山乐马山葴山婴山
虎首山婴侯山大孰山卑山倚帝山鲵山雅山宣山
衡山丰山妪山鲜山皋山大支山区吴山声匈山大騩山
踵臼山历石山求山丑阳山奥山服山杳山凡山)
中次十二经 159
(篇遇山云山龟山丙山风伯山夫夫山洞庭山暴山
即公山尧山江浮山真陵山阳帝山柴桑山荣余山)
卷六海外南经 166
(结匈国南山比翼鸟羽民国二八神毕方鸟讙头国
厌火国三株树三苗国臷国贯匈国交胫国不死民\
岐舌国昆仑虚寿华野三首国周饶国长臂国
狄山)
卷七海外西经 173
(灭蒙鸟大运山大乐野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常羊山
女祭、女戚鸟和鸟丈夫国女丑尸巫咸国并封
女子国轩辕国穷山渚夭野龙鱼白民国肃慎国
长股国蓐收)
卷八海外北经 179
(无国钟山之神烛阴一目国柔利国众常台和共工台深目国
无肠国聂耳国夸父国禹所积石山拘缨国寻木跂踵国
欧丝野三桑 范林务隅山平丘北海兽禹彊)
卷九海外东经 186
(丘大人国奢比尸君子国朝阳谷 天吴青丘国
竖亥黑齿国汤谷雨师妾玄股国毛民国劳民国句芒)
卷十海内南经 191
(瓯、闽三天子鄣山桂林八树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
枭阳国 兕苍梧山汜林狌狌犀牛孟涂窫窳建木
氐人国巴蛇旄马匈奴、开题国、列人国)
卷十一海内西经 195
(疏属山大泽雁门山高柳后稷之葬流黄酆氏国流沙
东胡夷人貊国孟鸟昆仑虚赤水河水洋水、黑水
弱水、青水昆仑南渊开明兽开明西凤皇开明北不死树
开明东诸巫 服常树上三头人开明南树鸟)
卷十二海内北经 201
(蛇巫山西王母大行伯犬封国鬼国蜪犬穷奇帝尧台
大蜂、朱蛾蟜阘非据比之尸环狗袜戎林氏国
昆仑虚南所从极之渊阳汙山王子夜尸宵明、烛光盖国
朝鲜列姑射射姑国大蟹陵鱼大明组邑蓬莱山大人市)
卷十三海内东经 210
(钜燕国在流沙者国在流沙外者西胡白玉山雷泽
都州琅邪台韩雁始鸠会稽山岷三江等)
卷十四大荒东经 215
(少昊国甘山皮母地丘大言山大人国大人市小人国
犁尸潏山芍国合虚山中容国君子国司幽国
大阿山明星山白民国青丘国柔仆民黑齿国夏州国
天吴鞠陵于天山东海之渚招摇山 玄股国因民国
1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写了十三首诗,表达了他的畅快之情和愉悦之心,其一为: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可以想象,诗人尽管离开了官场,居住于幽僻的村巷,却也有前来探访的老友,因此留下深深的车辙印痕。在初夏之时,微风阵阵兼有细雨,更添一番田园之间的清新与惬意。作者陪同友人,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在稀疏的树影之下,酌酒而饮,远离了尘世间的污浊,没有了喧闹和干扰,是多么悠然自得。
等到送走了来访的客人,在清幽的草庐之中,一边读“周王传”,一边览“山海图”,所收获的是通晓宇宙的快乐和欣喜。诗歌中的“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叙了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故事;“山海图”则指《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而绘制的图卷。诗人最后说,在俯仰之间,凭着这两本书任凭心思驰骋于九州之内,纵览宇宙之间的种种奥妙,难道还不快乐吗?世间怕是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作为一本讲述上古之时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的内容丰富而神奇,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凡人们所想听闻、所想识见之珍奇之物,无不有所记载。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金石矿物,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奇病怪症,日月运转,无不间杂有之,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内容广泛。
2
因为内容不够专一,略显庞杂,自古以来对《山海经》一书的性质多有不同看法。西汉刘歆将其看作是地理书,他在《上山海经表》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东汉班固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类,看作是巫卜星相之书。
明朝胡应麟则认为《山海经》是“古之语怪之祖”,把它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辩驳了诸家说法和归类,认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可谓巨眼卓识,就其性质及成书来说,这一论断是比较确切的。
《山海经》可以看作是一本巫书,是上古之时的历代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传,形诸文字,积累而成。远古之时,巫史不分,这些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知识分子,氏族、部落首领的高级顾问。他们主持山川神灵的祭祀,担负文化交流的职责,收集整理奇异之事以积累知识。这就构成了《山海经》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战国时,有人把这些性质相似的资料加以整理,编撰成文,便有了《山海经》这一经世之作。汉代时又经过增删修订,就成了今天的《山海经》文本。
3
现存《山海经》共十八卷,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部分五篇,又称《五藏山经》,即《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其所记述的范围涉及华夏各地,多记山川河流,生物状况以及各地物产和诸山神的祭祀仪式。《海经》部分共十三篇,即《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各四篇以及《海内经》一篇。多记海内外各国奇异事物,也记载了一些神话传说,兼记氏族部落,帝王世系,器物发明创造,等等。
古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出于唐虞之际”,是伯益辅助大禹治水经历四方时整理而成,因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由于各篇形成早晚不一,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所以有学者认为本书是大禹统一后根据各部落首领兼巫师相传材料集体编撰而成。《海外南经》开篇禹曰:“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这段话体现了编撰者的思想,可以说明本书是远古至大禹之时,我们的先祖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总结。
4
从内容上来看,《山海经》以广博、丰富著称,可以说是远古之时的文化、民俗等知识的汇集。其中所记山川、国民、部族、风俗、生物、矿产、传说等,从侧面反映了上古之时的中原各地以及海内自然和社会的状况。书中所记各地“祯祥变怪之物”,包括图腾、习俗,以及方国和氏族。这些知识只能是各地部落通过不断累积,然后才被整理成书。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发明等,均有涉及。
也正是由此,《山海经》为人们了解自然知识和古代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尤其是《山海经》中所保存的神话传说,比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反映了远古之时先祖与大自然之间的斗争。关于太阳的升降起伏、月亮的圆缺盈亏、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说明了人类不断探索的勇气。
既然《山海经》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写于一时,文字记载疏略简乱,再加上流传时间长,所以,讹误衍脱、增削窜改的情况很多。作为一部普及性读物,借鉴前贤成果的同时,本书在编辑时尽力保持《山海经》文本原貌。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避免繁琐考证,力图简明扼要。译文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5
《山海经》大约在战国时成书,西汉末年刘秀、刘歆父子校订整理,这些现在都没有原本。本书的版本多,对其所作注释本也有多种。注释本中,最早的是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传》、明代杨慎撰《山海经补注》、王崇庆撰《山海经释义(附图)》、清代吴任臣撰《山海经广注》、汪绂《山海经存(附图)》、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撰《山海经笺疏》,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今人则有袁珂《山海经全译》、徐显之《山海经探原》、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本子。
《山海经》一书原是有图的,就是前面陶渊明所浏览的《山海经图》,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山海经图》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原图究竟是什么样子,难以确切得知。现在的《山海经》图,大多是明清时期所绘制。
作为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书中所记既有地理、物产、神话、巫术等,也有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这也正是《山海经》的奇异特色和独特魅力之所在。
本书汇聚了几乎所有今人可能搜集到的《山海经》图文版本,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奇幻与瑰丽的想象之作。
《南山经》作为“五藏山经”的首篇,有着重要的地位。“五藏山经”,按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分篇,所记事物按照地区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向北,最后到达九州中部。中原地区之外,则有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构成《海经》部分内容。有人认为《南山经》也是解密“大荒”四经的钥匙。
《南山经》共有三列山系,即南山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总共四十座山,途经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其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广大区域内的地貌特征、生物矿藏以及各山的祭祀情况,凡山脉、河流、动植物、矿产资源、诸山神及其祭祀仪式,无不应有。
作为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古籍,其中所描述的一些神奇之物,包括凤凰、九尾狐等,影响广泛而深远。第一列山系山,有吃了不会饥饿的神草祝余,有会吟唱的怪兽鹿蜀,有长着翅膀的鯥鱼。有叫灌灌的鸟,佩戴了可以不受蛊惑。第二列柜山山系有吃人的猛兽猾褢和蛊雕。第三列天虞山系,有神鸟凤凰,有神木,等等。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山①。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②。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③,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④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丽⑦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无瘕疾⑨。
注释
①(què)山:鹊山。通鹊。②金玉:指未经开采的金属矿物和玉石。③青华:青色的花。华通花。④穀(gǔ):构树,落叶乔木,树体高大,结粉红色的果实,味甜。抗污染,适应性强。木材可制器具,树皮可造纸。分布于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穀,通构。⑤禺(y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⑥狌狌(xīngxīng):猩猩。⑦丽(jǐ):传说中的地名。⑧育沛:一种水生植物,从文中推断可知。⑨瘕(jiǎ)疾:腹中结有肿块的病,即蛊胀病。瘕,腹中肿块。《正字通》:“腹中肿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类证治裁·肿胀》:“别有蛊胀,因气血郁痹,久则凝滞不行,腹形充大,中实有物,非虫即血,非如鼓胀之腹皮绷急,中空无物也。”
译文
南方第一列山系叫山山系。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耸立在西海边上,山上有很多桂树,多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却开青色的花,它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山上有一种树,形状像构树却有黑色的纹理,其光华照耀四方,它的名字叫迷穀,将它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白耳朵,能攀缘爬行,也能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健步如飞。丽之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叫育沛的东西,将它佩带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病。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木②,多白猿,多水玉③,多黄金④。
注释
①堂庭之山: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由东山和西山两座组成,湖南境内。②棪(yǎn)木:一种乔木,果实像苹果,色红可吃。有人认为即君迁,属柿树科。③水玉:也叫水精,即水晶。莹亮如水,坚硬如玉,故名。④黄金:指金矿。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叫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树,有很多白色的猿猴,多产水晶,多产黄色金矿。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①,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①猨翼之山:应为即翼山。②蝮(fù)虫:传说中的一种毒虫,也叫反鼻虫,颜色红白相间,鼻上有钩刺,重约百斤。虫为“虺”的本字。郭璞《山海经传》注:“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字汇》:“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
译文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叫即翼山。山里有很多怪兽,水里有很多怪鱼,多产白玉,有很多蝮虫和怪蛇,有很多怪树,山势险峻不可攀登。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①,其阳多赤金②,其阴多白金③。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④,其名曰鹿蜀⑤,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⑥,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⑦。
注释
①杻阳之山:位置不详。杻,同“杽”。《说文》:“械也。”②赤金:铜矿。《史记·平準书》:“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③白金:银矿。④如谣:就像不用伴奏的清唱。⑤鹿蜀:斑马。⑥虺(huǐ)尾:像蛇一样的尾巴。⑦为底:治疗足上的疾病。为,治疗。底,同胝,指脚底的茧。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叫杻阳山。山的南面多产铜矿,山的北面多产银矿。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白色的脑袋,身上的斑纹像老虎,红色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像是人在清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把它的毛皮佩戴在身上可以多子多孙。怪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之河。河水里有很多深黑色的乌龟,形状像乌龟,鸟的脑袋,蛇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龟,发出的叫声像劈木头的声音,把它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耳聋,还可以治疗脚底的茧。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③,食之无肿疾④。
注释
①魼(qū):郭璞《山海经传》注:“亦作胁。”魼,通胠,指腋下。②留牛:可能是犁牛。《东山经》说鱅鳙鱼“其状如犁牛”。留、犁音近。③冬死而夏生:冬眠,也叫冬蛰。指一些虫鱼类动物在气温降低时处于昏睡的状态。④肿疾:皮肤肿胀、脓肿之类的病。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叫柢山,山间多河流,山上不生花草树木。山上有一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陵,蛇的尾巴,有翅膀,翅膀长在腋下,它的叫声像犁牛,这种鱼的名字叫鯥,冬天蛰伏而夏天苏醒,吃了它的肉就不患痈肿病。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②,自为牝牡③,食者不妒。
注释
①亶爰(dǎnyuán):古山名,具体所指不详。②类: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郭璞《山海经传》注:“类或作沛,髦或作发。”③自为牝(pìn)牡:雌雄一体。指这种动物能够自行交配。
译文
再往东四百里,叫亶爰山,山间多河流,山上不生花草树木,险峻不可攀登。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猫却有头发,它的名字叫类,这种动物可以自行交配,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妒忌。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①,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②,食之无卧③。
注释
①猼訑(bóyí):传说中的一种怪兽,样子像羊,九条尾,四只耳。眼睛长在背上。把它的皮毛穿在身上,就不会畏惧。郭璞《山海经·图赞》说:“猼訑似羊,眼反在背。视之则奇,推之无怪。若欲不恐,厥皮可佩。”②(chǎngfū):一种鸟名。山海经中有不少似鸡非鸡的鸟类,此为其中之一。③食之无卧:精神亢奋不睡觉。郭璞注云:“令人少眠。”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叫基山,山的南面多产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金属矿物,很多怪树。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它的眼睛长在背上,它的名字叫猼訑,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恐惧。山里有一种鸟,形状像鸡,三个脑袋、六只眼、六只脚、三只翅膀,它的名字叫,吃了它就会精神亢奋睡不着觉。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①。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②。有鸟焉,其状如鸠③,其音若呵④,名曰灌灌⑤,佩之不惑⑥。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⑦,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⑧。
注释
①青雘(huò):一种粉红色陶土,赤石脂之类,可用作颜料。《周书》:“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②不蛊:不沾染邪气。蛊,传说中人工培养的一种毒虫。③鸠:斑鸠,一种似鸽子的鸟类。④其音若呵:它的叫声像人在呵斥。⑤灌灌:传说中的一种鸟,肉味鲜美。郭璞《山海经传》注:“或作濩濩。”⑥不惑:不会被迷惑。⑦赤鱬(rú):传说中人面鱼身的动物,有人认为是一种叫儒艮的鱼。一说是鲵鱼,即娃娃鱼。⑧不疥:不生疥疮之类的疾病。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叫青丘山,山的南面多产玉石,山的北面多产青雘。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九条尾巴,它的叫声像是婴儿啼哭,这种动物能吃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会中蛊毒。山里有一种鸟类,形状像斑鸠,它的叫声像是人在呵斥,名叫灌灌,把它的羽毛佩在身上就不会迷惑。英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水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像鱼却有人的面孔,它的叫声像是鸳鸯的叫声,吃了它的肉就不会生疥疮。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①,其尾踆②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注释
①箕尾之山:在今天黄山和天目山附近。②踆:通“蹲”。这里是坐落的意思。
译文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在东海岸边,山里有很多沙石。汸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产白色玉石。
凡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①而龙首。其祠之礼②,毛③用一璋玉瘗④,糈用稌米⑤,一璧稻米⑥,白菅⑦为席。
注释
①鸟身:有的版本写作人身。②其祠之礼:祭祀山神的仪式。③毛:祭祀所用毛物,即猪牛羊犬鸡等禽畜。④用一璋玉瘗:把前面所说的毛物,连同璋、玉各一块埋起来。璋,古代一种玉器,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郭璞《山海经传》注:“半圭为璋。”瘗,埋葬。⑤糈用稌米:祭神的精米用稻米。稌,稻米。⑥一璧稻米:这句话很费解,放在这里很不通顺,被认为是衍文。⑦白菅:一种白色的茅草。郭璞《山海经传》注:“菅,茅属也,音间。”
译文
所有山山系,从招摇山开始,直到箕尾山为止,共有十座山,沿途二千九百五十里。各座山的山神形状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山神的仪式是:拿一片璋和一块玉,和前面所用的禽畜一起埋入地下,祭祀神的精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作为祭神的座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