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20516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学贯政法、中西兼通的社会学家萨孟武,借中国传统经典小说《西游记》,对中国古代政治运作进行别开生面的透彻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册对中国传统经典小说别开生面的解读。与常规的文学批评迥然不同,作品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行文流丽,引证博雅,逻辑分明,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目 录
序
菩萨与妖精
孙行者大乱天宫
玉帝永保至尊的地位
太白金星的姑息政策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玉帝请如来救驾
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琉璃盏
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孙行者与紧箍儿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莲花洞二魔念起咒语就可使唤山神土地
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
凤仙郡三年亢旱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前 言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序
刘勇强
明清时期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西游记》是金代丘处机宣扬道教思想的作品。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有个扶乩的小故事,质问“现身”的神仙丘处机:“书作于元初,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太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何也?”那个虚拟出来的丘处机答不上来,便开溜了。这个故事从《西游记》中官制描写,推断其必出于明人之手,洵为卓见。不过,它没有,也不可能由此展开《西游记》与古代政治的探讨,当时人们更热衷谈论的仍是《西游记》的道教观念。到了现代,胡适、鲁迅等人对儒释道三教争说《西游记》不以为然,倾向于将其视为“游戏”、“玩世”之作。这种“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阅读立场,与其说为《西游记》揭示了新的主题,不如说是开启了《西游记》自由解读的新法门。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在《西游记》接受史上的意义,或许就应放在这一背景下来看待。萨孟武是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著述丰硕,有《政治学概论》、《中国社会问题之社会学的研究》、《社会科学概论》、《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史》、《儒家政论衍义》、《韩非思想与西汉监察制度》、《孔子的法治思想》等。这样的学术背景必然会影响他对小说的看法与评论小说的角度。正如他所说:“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是将小说看作社会意识表现。”(《〈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自序)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中,他也反复提醒读者:“阅者须知本书不是以文艺的眼光,批评《西游记》;也不是以考证的方法,研究《西游记》;而是借用《西游记》的情节,借题发挥,说明政治的道理。”他是在“利用《西游记》的材料,研究吾国古代的政治现象与政治思想”。
因此,《〈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著作,却也不同于纯粹的中国古代政治史论著,而是以稗引史、文史互证的学术随笔。照我的理解,在学术研究中,发现固然重要,联想也同样重要;有时,联想即发现。而本书正是寓发现于联想中的精彩之作。由于学通中西,尤其是深谙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制度和理论,萨孟武通过对《西游记》人物与情节不落俗套的感悟与分析,讲历史、谈政治、说法律,将自家的拿手好戏发挥到了极致。例证与论述之间,间或看似若即若离,但活络的联想式解读,却使我们能透过幻想的迷雾,以开放的眼光,体察小说家想象的现实基础与小说描写必不可少的社会意识。翻阅本书,我们经常会被作者旁征博引的学识所吸引,被作者挥洒自如的行文所感染,更被作者犀利深邃的洞察力所折服。
作为一部神怪小说,《西游记》的写实性描写往往点到即止,萨孟武总能在小说叙事的缝隙中,找到借题发挥的着力点,从而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把握社会发展的轨迹。书中十八篇独立成章的文章,分别涉及权力的谋夺、皇权的责任、官员的升黜、姑息政策、赏罚制度、财产律法等,这些皆为古代政治的重大问题。比如萨孟武连用三篇文章讨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各方的言行,从孙悟空的大乱之由与取败之道,到天庭苟安一时的姑息政策,再到专制时代人主不自操事、不自运筹,多方面地将此一情节与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相参照,表现出对古代政治运作机敏而深刻的体认,而殷鉴俱在,古今相通的理性点拨,尤足发人深省。应该说, 萨孟武的联想式解读并非凿空之论, 他认为:“《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中国社会现象的影响。换言之,社会现象映入人类的头脑之中,由幻想作用,反映出来,便成为仙佛魔怪。所以仙佛怎么样,魔怪怎么样,常随各国社会情况而不同,而吾人由于小说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亦可以知道各国的社会情况。”正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西游记》时称其“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一致的,符合艺术规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透视幻象背后的人情世故或社会现象。
其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意识形态影响,强调《西游记》现实意义的论文很多。例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叙孙行者来至车迟国,得悉众僧遭受迫害,鼓动他们逃走,众僧说:“老爷,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这番话常被指为明代厂卫特务统治的写照;而妖道受车迟国国王宠信的描写,也被认为有对明世宗崇道的影射。与这些观点相比,萨孟武的联想式解读不刻求坐实某一特定史实,而着眼于历史的普遍性问题,见解更为弘通,也更具有启发性。比如孙行者充任弼马温这一“后生小辈下贱之役”,与他的能力与心性不符,萨孟武写道:
但是“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孙行者就职之初,固曾“昼夜不息,滋养马匹”,那些天马都“养得肉膘肥满”,(第四回)亦可谓忠于职务了,卜式曾在上林牧羊,羊肥息,遂迁县令,而国相,而御史大夫。(《汉书》卷五十八《卜式传》)金日曾在黄门养马,马肥好,亦由马监而驸马都尉,而光禄大夫,后且受遗诏辅政。(《汉书》卷六十八《金日传》)由此可知官职虽小,苟有出身的机会,则英豪之士亦愿借径于小吏以发身。可惜,神仙社会却没有“察能授官”的健全制度与拔擢机会。萨孟武继续评论说: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是才智之士所痛心的。孙行者说“玉帝不会用人”,(第四回)这与黄巢所说“铨贡失才”,如出一辙。明代“资格独重进士,致举贡无上进阶”。(《明史》卷二百六《陆粲传》)举贡受了歧视,所以李自成一反,举人李岩、牛金星等,皆往投自成……自成能够大乱天下,而明祚因之而亡,未始不是明代举官太重资格为其原因。也许我们不能,也不应将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与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联系起来,但现实政治中普遍存在的对人才的压抑,无疑是《西游记》此一描写重要的社会基础。其他如由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推测其“大率也是文帝遣周勃就国之意”,以免臣下有震主之威;由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玻璃盏招致严惩,谈到科刑的标准;由唐僧可能擅用紧箍儿咒,谈到权力制衡的重要;由山神土地听凭莲花洞二魔驱使,谈到地方官素质与政风;由阿难伽叶向唐僧索贿,谈到“创业之主虽然望治之心甚切,而对于贪墨之臣,又往往认为可靠,而愿寄以腹心之任”。无不在纵横捭阖、收放得当的夹叙夹议中,使说部之虚构,与史实相印证。尽管萨孟武的本意不是对《西游记》作文学性的研究,但他既对相关历史驾轻就熟,又对小说情节了然于胸,故能出文入史,融会贯通,洞幽烛隐。从小说阐释角度来看,这样的抉发奇秘、演绎情理,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令人时时领略到触类旁通、别开生面之胜识妙解。希望学术普及著作写得平易近人,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萨孟武也曾将自己的此类写作戏称为“姨太太面孔式”的小书,以有别于端庄的学术论著。但是,读《〈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我却有一种感觉,对一个见识精微的学者来说,它或许已是“深入浅出”了;但有时,似乎也可以说是“浅入深出”的。比如他在《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篇中说:“我研究汉宋学说,以为汉学所注意的,是治国平天下之术,而非修身齐家之道;宋学所注意的,是修身齐家之道,而非治国平天下之术。汉学注意治平,并未忘记修齐之道;宋学注意修齐,而却忘记治平之术。”这种饱学之士脱口而出的精辟判断,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恐怕一时竟会不得要领。而这也正是萨孟武的高处,他总能由浅显的故事入手,引发读者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作更高层次的思考。只要读者不满足于时下所谓“浅阅读”,有扩展阅读、一同探索的兴致,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阅读快感和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萨孟武对古代小说匠心独运的阐释并不只是体现在这一部著作中,他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同样脍炙人口。在《〈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自序中,他曾说这三部著作一写家庭,一写社会,一写政治。这或许不是作者撰写三部著作初始时的有意构思,但合而观之,确实可以相辅相成。《〈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早已列入了“大家小书”系列,《〈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也不难觅得,读者不妨对读。为了写这篇小文,我特意找了萨孟武的回忆录《学生时代》、《中年时代》来看,其中有不少地方关涉古代小说。他那个时代的人对古代小说的亲近程度,远比今天要高。在众多古代小说中,萨孟武认为写得好的有三部:《红楼梦》,《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第三姑且不论,《红楼梦》、《西游记》的排序,是区区乐于附和的。对于《西游记》,他强调是一部幽默的著作,也是鄙人深以为然的。可惜当年我写《〈西游记〉论要》时,无缘拜读《〈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如今出版社约我为这位前辈名家的著作写序,自是愧不敢当。事实上,本书并不是一部体系严明的著作,所讨论的问题也是开放性的,循着萨孟武不同流俗的逻辑,也许读者还可以从《西游记》中找到其他有深度、有趣味的话题。则本书启人心智,又岂止在十八篇范围之内。以上拉拉杂杂,只是一点个人的阅读体会。相信读者诸君阅读了本书,必能思路大开,各出高见。
2012年12月29日于奇子轩
媒体评论
萨先生在这本书跟《〈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和《〈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是姐妹篇,合为一部“小”著作。一写社会,一写政治,一写家庭,本书讨论的范围很广,分析时,或夹杂原文,或援引典策,且篇幅颇多。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本书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自出版以来受到各界读者的欣赏。(豆瓣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