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43779丛书名: 亲近母语
这是一套引领孩子亲近经典、阅读优秀的读本,所选文本特别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朗读。
低年级儿童识字不多,且喜欢有韵律的文字,所以低年级一般安排了较多的诗歌单元,并以童谣、童诗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诗歌单元逐渐减少。童话是贯穿始终的一种文体。但各个年级安排的童话的层次是不同的。例如低年级更多民间童话和结构简单的童话,中年级则有一些情感更丰富、情节更复杂的童话出现,而高年级则安排了《犟龟》这样的哲理童话。
动物故事、科学文艺也是每个年龄段都有的文体。但各个年级出现的单元的形式是不同的。例如科学文艺,低年级有像木木日记这样的科学观察日记,更多的是科学童话,但到了中年级却有了一些科学问答、科学小品文,科学幻想,而高年级则有科学随笔、科考笔记、《诺贝尔获奖者和儿童的对话》这样的科学说明文。
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文体,我们都设置了文本来体现,即使一些实用文体,我们也试图通过选择经典的、优秀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文本向儿童做了展示。以此来体现全阅读的阅读理念的广泛性、经典性。
同时,我们特别强调文本的可朗读性,让儿童在朗读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我们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构建读本的文学教育体系。在规划整套书的时候,我们力图将儿童可以阅读的各种文学体裁进行展现。同时力求科学体现文学体裁和儿童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您如果认真研读这套教材,不难发现我们安排文学体裁的序列。
第一单元 小花的信念
1 小花的信念
2 调
3 星月的来由
4 土块
5 我想
第二单元 我的第一次
1 第一次起飞
2 钓鱼
第三单元 流浪汉的故事
1 流浪汉查利
2 火鞋、风鞋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一)
1 巴杜亚的爱国少年
2 伦巴底的小侦察员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二)
1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匠
2 卖炭人与绅士
第六单元 父亲
1 父亲
2 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
第七单元 祖父的园子
1 祖父的园子
2 跟祖父学诗
第八单元 猫
1 看猫
2 猫猫
第九单元 五彩的节日
1 有形状的节日
2 拜访
3 腊八粥
第十单元 中国神话
1 盘古开天辟地
2 女娲造人
第十一单元 《圣经》故事
1 创世记
2 伊甸乐园
第十二单元 整本书阅读:《丛林之书》
1 娃娃来了
2 狼群大会
3 莫格里和大蟒蛇卡阿
第十三单元 谁也不许偷走太阳
1 谁也不许偷走太阳
2 太阳,你好!
第十四单元 和树相识相知
1 一个树木之家
2 法国梧桐
3 听树生长的人
第十五单元 小女孩和死神
1 小女孩和死神
2 为我唱首歌吧
第十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雪地寻踪》
1 雪地寻踪
2 见面
3 莱依抓住了歹徒
附录亲近汉字
像人
【下 卷】
第一单元 太阳的话
1 冬日的林子
2 太阳的话
3 我爱这土地
4 煤的对话
第二单元 和另一个我约会
红鞋子
第三单元 橘黄色的学校
1 橘黄色的学校
2 笔直走,转弯狗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1 制作面包
2 造独木舟
3 救星期五
第五单元 冬天的书
冬天的书
第六单元 大自然的日历
一年四季
第七单元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1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2 爱书如命的一家子
第八单元 整本书阅读:《青鸟》
1 圣诞节前夜
2 怀念国
3 墓地
第九单元 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歌
1 总得有人去
2 作业机
3 斑马的问题
第十单元 我们的祖先
1 钻木取火
2 仓颉造字
3 神农尝百草
第十一单元 身边的艺术
1 说书人
2 布袋戏
第十二单元 整本书阅读:《小鹿班比》
1 班比看见了大王
2 班比受伤
3 老鹿的祝福
第十三单元 做一个小公民
1 两角五分钱的奖金
2 学学怎么倒垃圾
第十四单元 列那尔:自然纪事
1 翠鸟
2 鹿
3 蝴蝶
4 毛虫
第十五单元 让战争走开
1 影子队伍
2 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第十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小狐狸阿权》
1 小狐狸阿权
2 糖球
3 花木村和盗贼们
附录亲近汉字
像人
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往往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
能够引诱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朗读和倾听开始。
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学和声音。
需要强调的是:可以用来考察孩子的阅读材料,一定要是真正的美文,是健康美好、鲜活完整的生命体。
薛瑞萍
全阅读,用开阔的文学文本全面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
徐冬梅
所选文本特别适合朗读,让儿童在朗读中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成长。
徐冬梅
十分认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考察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最为简单和可靠的方法不是做试卷,而是给一份陌生然而适宜的阅读材料,要他们直接朗读。那些能够读得流利通顺并且富有语感的,必定就是具备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
那些灵秀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在发声的第一句就能做到流利通顺、富有语感,是因为他们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灵敏的感悟能力及对于包括其自身在内的世界的完整性、统一性的良好体验和把握。这就像我们在观赏一处名胜的同时,眼睛的余光能够自然且毫不费力地看见周遭风光和四围背景。而真正的名胜,决不会是孤单单的一点一处,真正有内涵有生机的名胜,一定是和周遭风光四围背景合而为一的。
是大量的、高品位的朗读和阅读使孩子具有了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灵敏的感悟能力,使孩子体验并把握了符号世界(也即现实世界)的完整性与统一性。于是这孩子在读“这一句”的同时,并不需要动脑,就已经自然而然地“看见”下一句,把握住了整体的情感基调。所以,给他们一份陌生然而适宜的阅读材料,从第一句开始,他们就能读得流利通顺并且富有语感。
需要强调的是:可以用来考察孩子的阅读材料,一定要是真正的美文,是健康美好、鲜活完整的生命体。一篇好的文字,其实就是一个完整鲜活的生命体;一个相貌圆满、声音悦耳的人。如果情况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一堆令人掩目不及、掩鼻不及的文字垃圾,一个病态的、丑陋的邋遢鬼,一具没有生命气息的拼凑物那么,越是灵秀聪慧的孩子,他们的厌恶就越是强烈。
我们自信,这一套书中所选的大多数文本都特别适合朗读,不好的文本往往是经不起朗读的检验的。
使用这套书的方法很多,老师和家长可以大声读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大声读出来;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先阅读,然后再听老师或者家长大声朗读等等。
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往往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
能够引诱孩子于不知不觉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听老师朗读,不仅是听故事,也是在学朗读。而学习,尤其是经典篇目的学习,是需要重复的。
这叫白色的朗读、白色的倾听。让儿童在朗读中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响。
朗读的作用还有很多,例如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等等。
其实朗读的意义,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长,更是幸福和快乐。
薛瑞萍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