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民族史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

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

(★解密古代党项人及其创造的西夏文明兴衰的大历史之作! ★还原神秘的西夏王朝和十位西夏王的历史细节! ★少数民族史学家代表人物,为你讲述少数族群与汉人密不可分的真实历史!)

作者:李强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ISBN: 978751435916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1.99

类别: 民族史 SKU:5c23aa54421aa985877a993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59169

编辑推荐

1.他们像鹰一样崛起,像烈风一样消失,独霸西北二百年,长期对峙宋辽金!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战鼓和马鸣声中,流传着党项皇族的传奇!《西夏王》一书,生动描述了十位西夏王的生平与事迹。

2.宋、元两代皆未编西夏史。蒙古灭夏,党项后裔不知去向。《西夏王》寻根溯源,记述了党项皇族在中国西北建立政权并发展壮大,直至消亡的历史,廓清了与中原王朝抗衡近二百年的西夏王朝的本原。

3. 风沙掩埋了楼兰古城,战争灭亡了西夏王朝,西夏文与汉文档案、典册及其他实物多流失海外。地处“丝绸之路”的西夏文化,是党项、汉、契丹、吐蕃、回鹘等族群文化长期交融、彼此影响吸收而形成的一种多来源、多层次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优秀篇章。《西夏王》一书拨开云雾,还原西夏人马背上的身影,讲述尘封千年的璀璨光彩的西夏文明。

 

内容简介

曾霸西疆主一方,文治武功尽辉煌。”1038年,党项人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建立王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大夏“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号称“万里之国”。西夏王朝称霸西北近二百年,先后有十位帝王登基,以其独特的姿态,先后与北宋、辽鼎立,与南宋、金对峙。

本书以西夏景宗李元昊为主轴,讲述了少数族群党项人的漫长起源,以及党项皇族在西北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并发展壮大,直至消亡的历史。

本书钩稽史料,著述严谨,深入分析党项人的源流与去向,破解党项人及其他少数族群与汉人的关系,解密西夏文明,揭示了少数族群与汉人共同创造发展中华文明的特有历史规律。

?消亡的历史,廓清了与中原王朝抗衡近二百年的西夏王朝的本原。

 

3. 风沙掩埋了楼兰古城,战争灭亡了西夏王朝,西夏文与汉文档案、典册及其他实物多流失海外。地处“丝绸之路”的西夏文化,是党项、汉、契丹、吐蕃、回鹘等族群文化长期交融、彼此影响吸收而形成的一种多来源、多层次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优秀篇章。《西夏王》一书拨开云雾,还原西夏人马背上的身影,讲述尘封千年的璀璨光彩的西夏文明。

作者简介

李强 文化历史学者、教授、研究员。作为当代少数民族史学家的代表人物,在历史地理学、姓氏谱牒学、宗教民族学、分子人类学等领域亦有心得。于历史遗存游历中,体味探索发现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等古代边疆少数族群与中原人民水乳交融、团结发展之关系。关注考古成果并以世界史大视野看待中国史,著有《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等断代史作品。作为文化学者,秉承“文明自信、历史自信、民族自信”理念,多年坚持以授课讲座和捐赠图书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公务员、大中小学校师生、读书会成员、央企单位员工等社会各界传播推广国学,弘扬传统文化。作为独立公益志愿者,长期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子,帮扶其家庭逐渐脱贫致富。积极帮助地方开展文物再发现和文化旅游业策划推介工作。

目  录

目录: 

章 拨开历史重重迷雾 / 001

“华夏”与“夷狄”说开去 / 002

西羌,由西戎生发 / 006

民族迁徙融合给羌人带来什么 / 010

小荷才露尖尖角 / 016

 

第二章 在大唐盛世的怀抱中 / 023

党项羌见证唐蕃那段如歌岁月 / 024

女皇武则天对帝国西部的经略 / 032

唐蕃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 037

唐朝扶持南诏以抗衡吐蕃 / 046

南诏反目复和好,吐蕃趁火又打劫 / 049

“苦难行军”的党项人 / 054

 

第三章 吐蕃没落与回纥西迁 / 057

“(唐朝)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 058

党项在汉与吐蕃之间 / 062

西部族群格局的变迁 / 065

党项羌拓跋氏的发轫 / 070

 

第四章 游离于五代十国 / 075

摧枯拉朽的黄巢大起义 / 076

在夹缝中生存 / 078

党项人建立民族政权的尝试 / 084

李氏(拓跋氏)族源浅探 / 089

危机就是机遇 / 092

 

第五章 李继迁附辽抗宋 / 097

当一把辽圣宗的女婿 / 098

继捧、继迁兄弟“破镜重圆”? / 101

纵横捭阖大国与蕃部之间 / 103

灵州之战 / 105

攻凉州 / 109

 

第六章 承前启后的李德明 / 115

李继迁壮志未酬 / 116

和宋与辽封 / 119

傍依大宋好乘凉 / 124

奠定西夏立国之基 / 127

 

第七章 景宗元昊建国称帝 / 131

封建集权体系的全面建立 / 132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135

三川口会战 / 139

好水川之战 / 141

三战皆胜 / 144

辽朝坐收渔利与夏宋和议 / 147

夏辽之争 / 148

 

第八章 毅宗谅祚的“固本强基” / 151

元昊之死 / 152

辽朝“乘人之危”? / 155

谅祚亲政 / 159

解除西南方向的威胁 / 163

与北宋礼仪之争趣话 / 165

攻掠宋边 / 167

 

第九章 梁氏专权下的惠宗秉常 / 171

郁郁寡欢的小皇帝 / 172

大举攻宋以转移矛盾 / 174

转攻为守,疲于奔命 / 177

永乐城之战 / 180

 

第十章 尚文重法的崇宗乾顺 / 183

梁乞逋被“大义灭亲” / 184

蕃兵为宋所用 / 186

游走于宋辽之间 / 188

巩固皇权 / 191

向北宋求和 / 193

“靠山”大辽的穷途末路 / 196

抗宋,援辽,附金 / 200

 

第十一章 疆域化:西夏渔翁得利 / 205

火中取栗 / 206

北宋屈辱“落幕” / 208

对南宋“寸土必争” / 212

 

第十二章 仁宗之治 / 217

剿抚并举平息蕃部起义 / 218

西夏、金朝、南宋、西辽四方角逐 / 219

任得敬“分国事件”始末 / 222

文治盛世 / 224

 

第十三章 桓宗纯祐是“善守”之君? / 229

蒙古人出现了 / 230

铁木真称汗 / 233

宋金互相攻讦,西夏内部生变 / 235

 

第十四章 屈膝献女的襄宗安全 / 241

咄咄逼人的蒙古军队 / 242

金朝对西夏见死不救 / 243

1211年,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 / 248

 

第十五章 种下亡国“种子”的神宗遵顼 / 255

附蒙伐金 / 256

铁木真扫荡华北,迫金朝迁都 / 257

夏金鹬蚌相争 / 262

“蝴蝶效应” / 265

大难当头的皇权更迭 / 271

 

第十六章 献宗德旺“无可奈何花落去” / 275

密谋反蒙 / 276

遭受蒙古军队毁灭性打击 / 278

悲壮的首都保卫战 / 280

 

第十七章 从西夏说开去 / 285

青山遮不住 / 286

“风沙吹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 / 289

西夏文化一瞥 / 292

客观公正是历史研究的不二法门 / 293

关于夏的钩沉 / 296

 

附录 / 301

在线试读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各族群之间不断融合,而中华民族的上古主体人群——华夏族,也是不同族群不断融合的产物。中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东周天子的都城洛阳,附近就有陆浑之戎、伊洛之戎。卫国城墙上可以望见戎州。在春秋时期,华夏族与非华夏族斗争非常激烈,到战国时期这些民族大体上都融合了,形成了一个华夏族。”未被融合者,诸如仍然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人群,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西羌。

 

 

★在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上,西羌人从来就是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之一。前边提到,周朝王室的出身就在西戎,而秦朝皇室虽不是西羌人氏,但其起家之地的关中与陇右,也是西羌人聚居之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如同羌人一样,与华夏族、汉族有那么深刻而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

 

 

★党项羌作为游牧民族的一种,完全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气候骤变或者易货贸易渠道的阻绝等,便会陷入生死未卜的悲惨境地。加之贵族阶级对财富的追逐,时常有劫掠农耕居民和城市的行动,对交界中原附属地区的袭扰也就在所难免了。但在隋唐时期,西羌系统中的吐谷浑人,因其人口众多、兵力较强,成为中原王朝重点“关照”的对象,而人少兵弱的党项羌,曾长期未遭受中原军队的重点打击。

 

 

★当然,从恢复汉朝所拥有的西域疆域的角度说,唐朝也负有保持疆域完整的民族和历史责任,而西汉都城也在长安,同样从历史角度说明必须拥有河西走廊、青海和西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当然,长安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河西走廊和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当时欧亚大陆的经济贸易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国地形地势所造成的必然交通选择。

可见,汉唐对西北、西域的苦心经营,绝非汉民族扩张使然,而是迫于地理原因,而被动做出的战略抉择。

 

 

★汉朝统治阶级刘氏皇族是华夏族出身,有着深入骨髓的“华夷之辨”的界线。因此汉朝军队基本是清一色的中原汉人组成,甚至包括让匈奴都为之色变的彪悍的骑兵部队。只是制约汉朝的问题是战马,因此获得河西走廊和西域疆土的意义就是拥有了一片求之不得的宝马良驹供应之地,著名的“汗血宝马”的故事正是出现在汉朝。

 

 

★继迁巧妙地周旋于各强大势力之间,利用其部队机动性好的优势,对辽宋巧取豪夺,趁机扩充实力。997年(北宋太宗至道三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党项与北宋作战获小胜,继迁则夸大其词地向辽廷“报捷”,圣宗高兴之余,遣使封继迁为“西平王”,让其名利双收。

 

攻占灵州外围后,继迁也模仿汉人做法,兴修水利、实施屯田,以利长期围困。当时的灵州,完好保存着秦朝、汉朝、唐朝历代修筑的水渠等农业设施,继迁命军队在此基础上,修筑堤坝,引河水灌溉农田。他还下令军士悉数参与屯田,利用这里的“膏腴之地”生产粮食,以解决后勤保障的不足。

 

 

★灵州的陷落,对北宋而言,可谓损失巨大。过去沿边的蕃部熟户,一改犹疑,坚决地归附党项,使其势力大增。北宋不得不后退至环州、庆州一线,战略纵深大大缩小。而且关中地区直接受到党项的威胁,北宋只好在关中布置重兵防御,负担加重了。北宋国威一落千丈,过去经由灵州入内地朝贡的回鹘各部,从此不再与中原沟通。继迁在攻取灵州后,将拓展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他说:“其(河西走廊)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

 

 

★李继迁是党项人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假使没有他,党项人可能和许多族群一样,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正是他,在兄长李继捧坚决将平夏之地和党项人全部交给中原王朝的时刻,挺身而出,开启了党项族群的自我救赎之路,且愈战愈勇,竟在无比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于中国西北成就霸业,与强大的北宋、辽朝呈三足鼎立之势,让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辽宋金元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时段之一。

 

 

★在中晚唐河西走廊的多年军事斗争中,一些党项羌人被吐蕃裹挟,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同样,也有包括党项羌人在内的西羌诸族同胞,心向统一和光明,勇敢地加入了张议潮所领的部队,为巩固国家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张议潮部收复凉州时的七千军队中,诸羌人士兵的比例就超过了汉人。但直到河西走廊光复,党项羌人依然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配角而已。

 

 

★党项人绝不是唐朝末年那个无足轻重、任人宰割的族群了,他们已经拥有了一支虽不算庞大,但战斗力颇强的军队,已经拥有了包括夏州、灵州、绥州、静州等诸多州县在内的面积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几十万人口,已经拥有在定难军所辖州县进行民政管理、收取赋税等一整套独立政权运作的经验;作为领袖的李氏(拓跋氏)家族,已经被多个中原王朝册封过“西平公”“陇西郡王”“西夏王”“夏王”等,世袭多年,建立了相当的民意基础。

 

 

★拥有了银州这一军事重镇和大城,继迁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力量与庞大的北宋相比,犹如九牛之一毛,必须获得多方面的支持,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继迁的许多做法,现在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强烈而宏大目标的,那就是绝非仅仅是为了保住所谓祖宗留下的基业,而是希望利用这次危机,进一步扩充疆土,建立民族自主独立的政权。比如,他大力从中原延揽儒学之士,“渐行中国(中原)之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

 

 

★总的来看,992年至995年,继迁尝试新的斗争策略,即根据党项被夹在辽、宋、蕃部、回鹘之间的不利战略态势和控制各方交通要道的有利方面,对辽朝虚与委蛇,对北宋委曲求全,对蕃部等则以辽、宋的册封为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名义上的归顺为契机,敦促北宋重开互市,从而积粟练兵,增强实力。

 

 

★灵州之战,以继迁的完胜告终,这是党项人所攻克的座大城市,意味着党项人的战术由过去的袭扰、伏击提升到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此消彼长,战略态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也是党项人由弱变强的转折点——“从此西夏遂成强敌”(《朔方道志》“李继和传”)。

 

 

★灵州的陷落,对北宋而言,可谓损失巨大。过去沿边的蕃部熟户,一改犹疑,坚决地归附党项,使其势力大增。北宋不得不后退至环州、庆州一线,战略纵深大大缩小。而且关中地区直接受到党项的威胁,北宋只好在关中布置重兵防御,负担加重了。北宋国威一落千丈,过去经由灵州入内地朝贡的回鹘各部,从此不再与中原沟通。

继迁在攻取灵州后,将拓展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他说:“其(河西走廊)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西夏书事》卷七)

 

 

★李继迁是党项人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假使没有他,党项人可能和许多族群一样,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正是他,在兄长李继捧坚决将平夏之地和党项人全部交给中原王朝的时刻,挺身而出,开启了党项族群的自我救赎之路,且愈战愈勇,竟在无比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于中国西北成就霸业,与强大的北宋、辽朝呈三足鼎立之势,让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辽宋金元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时段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继迁带领党项人走上民族复兴之路,尽管夹杂着个人英雄主义和封建时代为满足自己和后代政治经济欲望的目的,但当中原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都不足以令包括党项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由衷地心悦诚服,且中原王朝派往民族地区的官员多为“无知无畏”型,而招致强烈反对时,继迁反对其兄李继捧的行动,自然就会得到广大当地人的支持。

 

 

★内心依然具有强烈皇帝梦的德明,却始终未敢自行称帝,他深知羽翼尚未完全丰满。为此,他和极力劝说他登基的儿子元昊多次发生争执,并告诫说,“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宋史·夏国传》)。由此可见,德明是非常务实之人,他深谋远虑,看到那时候回鹘和吐蕃两大强敌还未被全歼,党项人依然处在强邻左右,因此不宜公开与北宋分庭抗礼。

 

 

★这样,到西夏崇宗晚期时,金朝疆域已经将西夏和南宋分割开来,而西夏通过在金朝灭亡辽朝、北宋,以及金朝与南宋长年战事期间,成功地将自己的疆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大致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青海东北部,新疆东部部分地区,以及蒙古国之一部等。有人计算,接近一百万平方公里。 

 

抢先评论了 “西夏王:英雄之生,当为王霸”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上、中、下册)

EUR €104.99
加入购物车

大凉山夷区考察记

EUR €29.99
加入购物车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鉴赏研究

EUR €89.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