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心理学理论与研究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

心理学名家阿德勒代表作,白岩松推荐!

作者:[奥]阿德勒 著,黄光国 译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ISBN: 978721004777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19.99

类别: 心理学经典著作, 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SKU:5c23aa72421aa985877a99df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047773

编辑推荐

    白岩松推荐阅读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之作,是在阿德勒思想*成熟的1932年写就的,书中包括了阿德勒*主要的思想。《自卑与超越》语言平易近人,结构严谨,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参考读物。同时,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育指导书籍。
    因之,凡是想克服自卑感,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取成就的人,《自卑与超越》无疑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我想,于此介绍该人该书,应当对于活跃于这个网页的人们无疑也有着重大现实的意义吧。

 

《超越自卑》编后感:
读到一篇文章:爱一本书,就像爱一个人——《编辑人的世界》编辑手记,深有同感。让我想到我编辑《超越自卑》一书,作者阿德勒,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宣告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译者黄光国教授,台北市人,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此书是黄光国博士于1970年翻译的,1971年出版,1996年重版。2011年我社出版这部心理学经典时,我也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熟悉专业术语,以使译文更准确(因为这部经典已经有多个版本,我曾看过一个译本将“精神病”与“神经病”混淆)。还有就是译者为台湾人,因为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将台湾腔改为通行的普通话也是花了较多的时间。再有就是找英文原版来核对,发现英文版本身的目录有二极标题,译者只是取了十二个章名,而原著的小标题使读者浏览目录就会觉得此书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关键的一点是: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仍然鲜活,而不觉得过时(经典就是经典啊)。于是找编辑室英语专业的新同事帮忙翻译,然后根据图书内容推敲、调整。再插入正文当中。如原译本“七  学校的影响”,现在补充二级标题:教育形式的变迁、教师的职责、班级内的合作与竞争、学生成长评估、天赋与习得、区分孩子的类型、顾问会议的功用。现在此书的销售非常好,可见心血没白费呀。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为心理学名著,作者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本书依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由来、自卑感的作用及生活风格与自卑情绪的关系,从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方面加以论述,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作者简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被誉为个体心理滨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宣告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逝。

  主要著作:《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目  录

译者序
一 生活的意义 1
生活中的三种联系
生活的意义
童年生活情境
最初的记忆和梦
学会合作之道

二 心灵与肉体 19
心灵与肉体的互动
情感的角色
精神特征与身体类型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39
自卑情结
优越感目标

四 早期的记忆 59
人格的关键点
早期的记忆与生活方式
透析早期记忆

五 梦 79
解梦旧观点
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派的观点
解析典型的梦
个案详解

六 家庭的影响 103
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
偏爱与平等对待孩子
长子、次子、最小的儿子、独生子

七 学校的影响 133
教育形式的变迁
教师的职责
班级内的合作与竞争
学生成长评估
天赋与习得
区分孩子的类型
顾问会议的功用

八 青春期 155
青春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
常见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的性认知

九 犯罪及其预防 169
了解犯罪心理
典型个案分析
合作的重要性
矫治罪犯

十 职业 205
平衡三条系带
早期训练
儿童时代的兴趣影响职业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解决办法

十一 人及其同伴 217
人们努力增进合作
社会兴趣缺失与沟通失败
社会兴趣与社会公平

十二 爱情与婚姻 229
爱情、婚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婚前准备
婚姻中的合作之道
婚姻和谐之道
婚姻与男女平等

附录 251

媒体评论

克服自卑,就会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取成就  李雪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已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迫使他采取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使一个人已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但他仍然要设法摆脱自卑之感,不过这种人采取的方式不是设法克服障碍,反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麻醉和欺骗自己,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克服自卑感,而是愈积愈多,因而在困难面前表现得犹疑、彷徨,甚至退却的举动。

  然而,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实际上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科学的兴起,就是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人类的自卑感是始终存在的,原来的被克服了又会产生新的,人类决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每个人都有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在人的生活方式里,他追求优越感的目标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只有透过其表面才能真正看出。那些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他们需要改进的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错误目标。总之,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

  “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真正能主宰生活的人,是那些在奋斗过程中表现出合作和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追求优越感的目标包含了对社会的奉献,因而最终必定成功。企求达到优越地位的努力,这是整个人格的关键,所以我们在个人心灵生活中的每一点,都能看到它的影像。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着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决不会出自偶然。

……

免费在线读

“道”与生命意义的追求
  阿德勒所著的这本《超越自卑》原名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我在研究所时被翻译成中文,1971年出版。四十年来,这本书在台湾市场上销路一直历久不衰。1976年我从夏威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返回台大任教后,并没有在心理分析理论方面有所著述,反倒从1980年开始,致力于发展本土心理学。然而,我对弗洛伊德之后几位心理分析大师的作品却一直未能忘情,像阿德勒(Adler)、杨格(Jung)和弗洛姆(Fromm)等人的著作,对我从事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启迪颇深。

  最近我整合以往研究成果,出版《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和实征研究》一书(黄光国,2009)今(2010)年七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研讨会”上,我被推选为会长。在会长的主题演讲中,我引述今年7月1日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Hendrich等三位教授所做的一项调查,在2003—2007年所出版的心理学论文中,有96%是以白人(White)、受教育(Educated)、工业化(Industrial)、富裕(Rich)及发达(Developed)国家的大学生作为样本,他们其实只占全世界人口的12%。Hendrich等人因此取这五个字的第一个字母,而称之为“怪异的”(WEIRD)样本。

  在这场主题演讲中,我特别指出:当下世界心理学界主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本预设之上。“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以西方的科学哲学作为背景视域,在“关系主义”的预设之上,建构各种理论,来研究“非怪异”(non-weird)国家人民的心理,以取而代之。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要推动一场社会科学的革命。

  从目前西方主流的个人主义心理学来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其实是非常“非西方”或“非怪异”的。阿德勒的理论用“社会情怀”(gemeins
chafts
gefühl)一词来描述个体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类在三大范畴之下:工作、社会与亲密关系。一个有勇气的个体,必然能够致力于完成这三项生活任务,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其生命意味着“对人群怀有热忱,希望对人类福祉有所贡献。愿意成为人类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基本论点显然不反映“个人主义”的主张,而是强调“关系主义”的价值。

  阿德勒逝世之后,欧洲一直有一群心理学家不断地在研究并发展他当年所提倡的“个体心理学”,他所创设的《国际个体分析学刊》依旧在出刊。即使是在美国,也有人组成北美阿德勒心理学协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推广他的学说。然而,在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钳制之下,他们的努力经常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忽视,象牙塔内的“蛋头学者”也往往不知道要如何用“科学方法”来检验“个体心理学”或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然而他们的论述却因为对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特别“实用”,而受到社会广大读者的喜爱。

  不久之前,曾经担任过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研究所创所所长,目前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咨商与心理系执教的杨瑞珠博士,与她的同事Blagen博士合作,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勇气心理学:阿德勒观点的健康社会生活》(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 An Adlerian Handbook for Healthy Social
Living),并于最近把它翻译成中文,请我替她写一篇序言。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一面介绍阿德勒的理论,一面描述据此发展出来的十六种激发“勇气”的工具,又适时引入许多道家或儒家的观点来支持他们的论述,由此可见:阿德勒的理论和中华文化有相当高的契合度。

  这本书的第二章曾提到一个故事:阿德勒提出的“社会情怀”(gemeins chafts
gefühl)一词,很难用适切的英语来加以表达。当他们在斯洛伐克(Slovak
Republic)讲学时,翻译人员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传达原意。然而,当他们以德文重述给听众时,听众立刻表示完全了解。这桩故事显示:英、美文化是被个人主义所限制住的,这种“文化束缚”(cultural
bound),使英文的使用者很难理解“社会情怀”的真正意义。最近西方心理学开始流行所谓的“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大陆称之为“积极心理学”。在这股风潮影响之下,国内也有一些谘商及心理学者开始引入西方“正向心理学”的理论,将心理健康的问题切割成许多细琐的变项,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探讨变项与变项之间的相关,却完全无法予人以意义之感。鉴于这种研究取向的“走火入魔”,我最近又以《儒家关系主义》一书中的若干理论模式作为基础,撰成《反求诸己:现代社会中的修养》一书,讨论儒家文化传统中的“正向心理学”。

  在我看来,儒家修养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握“反求诸己”的精神,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用阿德勒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工作、社会与亲密关系中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跟“儒家关系主义”的文化传统有高度的亲和性(affinity),我相信《超越自卑》这本经典之作在大陆出简体字版,不仅对一般读者有莫大的裨益,也能让国内的心理学界深入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

  黄光国 国家讲座教授

  2010-8-25

  学会合作之道
  合作也是我们拥有的防止精神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因此,儿童应该被鼓励及被训练以合作之道;在日常工作及平常游戏中,他们也应该被允许在同龄儿童之间按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例如,只学会对自己有兴趣的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他对功课有兴趣,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恩宠;他也只愿意听取他觉得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当他接近成年时,缺乏社会感觉对他的不利会变得愈来愈明显。在他的这种毛病开始发生时,他已经不再为具备责任感和独立性而训练自己,而他本身的特质也已经不足以应付任何生活的考验了。

  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短处而责备他。当他开始尝到苦果时,我们只能帮助他设法加以补救。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也不能期待一个未被训练以合作之道的孩子,在面临一个需要合作训练的工作之前,会有良好的表现。但是,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而每种工作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祉的方式来予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以勇气及较大的成功机会来克服困难。

如果老师们、父母们及心理学家们都能了解: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犯的错误,而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犯同样错误,我们就能相信缺乏社会兴趣的儿童对他们自己的能力,对生活的机会,就会有较乐观的看法。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停止努力、找寻捷径、设法逃离、推卸责任,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或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或问:“生活有什么用处?它使我得到什么?”他们会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假使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无止境的。

抢先评论了 “超越自卑”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

EUR €2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梦的解析(软精装珍藏本)

EUR €19.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EUR €23.99
加入购物车

果麦经典:自卑与超越(白岩松推荐版,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代表作,全新译本;直面自我,超越自卑)

EUR €22.99
评分 4.5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