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37787
全书共四十篇,风格依然如《老饕漫笔》,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欲,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生活的一份眷念。
自序
重阳话蟹肥
靖江汤包
米兰是甜的
消逝的长江三鲜
土笋冻与蚝仔煎
萝卜赛梨
烤乳猪与咕噜肉
中国西餐的嬗变
薄辣轻酸潇湘味
科隆的遗憾
沁阳驴肉丸子
当人饿了的时候——从“大救驾”说起
徽州麻饼
又到中秋月圆时——关于中秋节的记忆
巍山印象
旧京茶事
南浔双浇面
也说口蘑
小憩湖州
临安春笋
虽非珠玉亦琳琅——欧洲食品老店一瞥
最爱是干丝
且说食羊
从满族的菜包说起
北京糕点的今昔
说素斋
烧饼与火烧
果汁琼脂最甜香——说软糖
说粥
天水呱呱
炝与温拌
从不食猫狗说起
煲汤与煨汤
小记园林中的餐馆
从樊楼说到河南菜
冷淘今释
浓油赤酱话本帮
雪人
菜单与戏单
诺曼底之行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与食材都会慢慢地消逝,留下的,只是历史的记忆。
我在《老饕漫笔》中曾写过一篇《镇江端午鲥鱼肥》的小文,所记是一九七四年的事。彼时,无论是在哪个长江下游城市,大抵都可以吃到鲥鱼。只要是正当时令,也就是端午前后,要吃到鲥鱼都不难,而且价格还算便宜。八十年代在北京一些高档的餐厅里,也或可吃到真正的鲥鱼,但价格已是非常昂贵了。好像是在一九八七年,我在武汉的“老通城”还吃过一次鲥鱼,武汉是长江中游的城市,鲥鱼的品质略逊于下游所产,但那日宴会规格很高,鲥鱼还是蛮不错的,时值春末夏初,也属当令。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后一次吃真正的鲥鱼。嗣后,又吃过不少次鲥鱼,价格奇贵,却已不是真正的鲥鱼了。
鲥鱼之美,一直为人称道。苏轼曾有诗赞日:“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不过苏轼的诗却略有牵强之处,桃花春气之时是吃不到鲥鱼的,何况江南春早,桃花初绽时鲥鱼还没有入江呢。
去岁在江阴考察了一个很有名的长江三鲜养殖基地,名为渔村,却建了个颇具规模的展览厅和类似会所的餐厅。基地的负责人陪我们参观展室,他实事求是地告诉我说野生的长江三鲜今天已不存在,目前所谓的长江三鲜都是人工养殖的,原来的野生长江三鲜已经完全绝迹,而不是基本绝迹。展室里有一幅很大的照片,由于原照质量不好,又放得很大,所以很模糊。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