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68134
1.讲述唐诗背后的故事,一根主线串起全唐诗人。
2.穿越唐诗的世界,纵览历史的长河,映照现实与人生。
3.大人孩子都爱看,引爆国学图书新一轮阅读热潮!
4.天涯社区首页推荐,阅读量720000 次!首版中小学直销120000
册!
5.台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冯明珠女士、知名生活美学家林振中先生、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先生等海峡两岸众多文化名人力荐!
1.本书以唐诗为切入点,通过唐诗背后的故事,将诗词歌赋、名人典故、历史知识等串联成一张有机的大网。
2.全书气势恢宏、语言幽默,通过诗词与历史映照现实与人生,令读者感同身受、不忍释卷、拍案叫绝!
3.从学龄儿童到成年人,从原本畏惧诗词与历史的人到文学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兴趣点。
4.本书原稿曾连载于天涯社区,阅读量
720000 次,多次被首页推荐。
上册
第一章
一座最贵先把酒 千年风萧易水寒
第二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 开箱验取石榴裙
第三章
滕王高阁临江渚 秋水长天共一色
第四章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见古人幽州台
第五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六章
问君西游何时还 金龟换酒蜀道难
第七章
太白醉草吓蛮书 升平驸马打金枝
第八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 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九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 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十章
万里悲秋常作客 安得广厦千万间
第十一章
看破霓裳羽衣曲 相思红豆生南国
第十二章
遥知兄弟登高处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十三章
夫子风流天下闻 洞庭波撼岳阳城
第十四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十五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十六章
昔日依依章台柳 春城无处不飞花
第十七章
长安米贵居不易 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十八章
定远何须生入关 仍留一箭定天山
下册
第十九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前度刘郎今又来
第二十章
孤舟独钓寒江雪 还君明珠双泪垂
第二十一章
十年一剑未曾试 再生贾岛在人间
第二十二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西厢花影玉人来
第二十三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十四章
薛涛浣花笺传情 采春望夫歌入云
第二十五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我词多是寄君诗
第二十六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第二十七章
他时不用逃名姓 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二十八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 绿叶成荫子满枝
第二十九章
十年一觉扬州梦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三十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 蓝田日暖玉生烟
第三十一章
身无彩凤双飞翼 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三十二章
古原夕阳无限好 小山重叠金明灭
第三十三章
过尽千帆皆不是 任是无情亦动人
第三十四章
一剑霜寒十四州 陌上花开缓缓归
第三十五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 未老还乡须断肠
第三十六章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一片伤心画不成
在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文采飞扬的诗人、恢弘精彩的典故之间,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惜却少有人知,以至于在大家的脑海中成为孤立枯燥的片段。如果将这些片段有机地编织串联起来,则会迸发出许多趣味。我当初写下这些文字,原本是想留给孩子,让他们也能体会并且享受这种乐趣,所以力求文字简洁清晰。没想到也为这么多的成人朋友所欣赏,实是意外之喜。从历史和诗歌之间发掘并传扬复杂人性中的善与美,让我们身处的社会能被感染得更美好哪怕是一点点,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也为能给孩子留下这样一部书而感到欣慰。
本书能够再版,首先要感谢读者们的支持。我知道有许多读者是买了多本赠亲送友,有许多语文老师买了多本作为奖品颁给学生,还有老师将它作为指定的课外读物,这些都让我有被认可的感动。在写作时所付出的每一份心血都没有白费,其中深意总是会被敏感的读者品鉴出来。
其次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与支持。在修订版的出版过程中,我们细致校订了第一版内容中的许多疏误,并增补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及其背后的故事;在装帧设计、用纸工艺等方面也力求较第一版有明显提升,为读者带来更愉悦的阅读感受。
最后再次感谢读者们的支持!
作者就像蜘蛛侠一般,将唐诗与历史交织在一起。穿越唐诗的世界,纵览历史的长河,映照现实与人生。书中既有每一位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也有作者自己的性情与态度,更有我们的感同身受。
——天涯粉丝
以诗为情,以史为鉴。
抑扬顿挫,横穿诗歌长河;
生旦净末,纵观古今人物。
——台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冯明珠女士
本书通过优美的诗歌与精彩的故事,展现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瑰丽的一面,让我们可以安抚生活的浮躁、享受生活的美好。正如《中国诗词大会》所倡导的“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理念,这正是当下人们需要的。
——知名生活美学家
林振中先生
诗中有历史,史中有诗歌;故事有情有理,人物有血有肉。将高雅的唐诗以平易的方式呈现给今天的读者,没有扎实的功底厚积薄发,无法写得如此大气磅礴而又诙谐幽默。值得我向全国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推荐。
——语文特级教师
李镇西先生
武媚娘的名字很多,只怕大家都要被搞糊涂了。媚娘是唐太宗赐的,大概因她外貌娇媚、倾倒众生,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首诗名《如意娘》,可以由此推论媚娘小名叫如意。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里,她便名叫武如意。如意姑娘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如意娘》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首在帮助作者成为皇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诗歌。
影视作品中的唐玄宗常常是英俊潇洒的,比如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的黎明叔叔,是不是很帅?其实李隆基比杨玉环大了三十三岁,但年龄并不是问题,小伙伴们是不是又开始相信爱情了?美女往往很作,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更不是一般的作。她爱吃荔枝,年纪大的老公既会照顾人,手上又有资源,就下旨用传递紧急军情的快马接力的方式,将产于岭南的新鲜荔枝直送到华清池。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一》生动地描绘了这穷奢极欲的感人爱情。
庾信的作品《徵调曲》里有一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被后人总结为成语“饮水思源”,上海交通大学以此为校训。说到这个《徵调曲》,有人在传抄中图省事,把第一个字简化了,变成《征调曲》。只能叹息一句“没文化真可怕”——拜托,那个是古“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徵调”好吗!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现在请你倒唱一遍6、5、3、2、1,是什么?居然是“沧海一声笑”!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这里插一段关于古人名、字之间的趣话,保证你这辈子再也忘不了。很多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韩愈,愈通“逾”,名是“超过”的意思,那么字就“退一步”,恰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作为儒家忠实信徒的韩愈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神雕大侠杨过,字改之,是郭伯伯郭伯母起的,勉励他将来不要学其父杨康认贼作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易经》。
《甄嬛传》里安陵容为引起皇帝的注意,唱的就是这首《金缕衣》。请注意,金缕衣不是金缕玉衣,很多人把这两者搞混了。金缕玉衣是用金线将上千玉片串起来,让皇帝和贵族死后入葬时穿的;而金缕衣是他们还活着时身上穿的金线软衣,造价极高,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会喜欢穿金缕衣,但不会喜欢穿金缕玉衣。
蒙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崖山海战是南宋与蒙元之间的最后决战,宋军覆没,南宋灭亡,蒙元最终统一中国。相比之下,满清算稍微谦逊点儿,除了入关初期在扬州、嘉定的大屠杀,还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治错误,后来基本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很多满人最后连自己的母语满语都不会说了,所以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精英还愿意为它卖命。清朝寿终时,很多汉族愚民还以为满清的民族装扮——辫子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万万不可剪掉,否则即为欺师灭祖,鲁迅先生的小说里对此有生动的描写。
曹操在代表作《短歌行》中为杜康酒代言,他以大汉帝国丞相的身份开了风气之先。而此类商业活动的鼎盛期则是在唐朝,比如李白代言兰陵酒,杜牧代言杏花村酒,而王翰觉得只代言一个品牌的收入还不够,遂为整个葡萄酒协会代言。李白以诗仙兼酒仙的身份岂能落人之后,干脆也为整个清酒协会代言。这场名人代言广告大战还蔓延到酒具行业,金樽、玉碗、夜光杯纷纷参战。大唐经济繁荣,名人代言的消费拉动效应非常强劲。杜牧赋的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帮助杏花村酒业的股价连拉五个涨停板,赚得盆满钵满。而李白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更是拉动整个清酒板块全线上扬。
再通过那首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江南逢李龟年》,看看杜甫混的是什么朋友圈:“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李隆范,是天子李隆基的亲弟弟,很喜欢音乐,曾经把拥有超凡音乐才能的王维推荐给了玉真公主。崔九则是一天到晚陪着皇上、深受宠信的殿中监崔涤。一个经常在亲王府邸和名门望族家里做常客的人,会是屌丝吗?他会觉得自己是屌丝吗?
杜甫和李白的区别,一直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其实他俩的区别很简单,就是来自两个不同星球的人。当看到杜甫写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妈妈会说:“孩子,你看邻居家杜哥哥是怎么认真学习的,好好学着点儿!”而当看到李白写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时候,妈妈只能叫一句:“孩子,快出来看神仙!”
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评价是“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祖籍太原,属于并州。在元好问眼中,这地儿五百年才出一位大天才。人们大多只看到了天才的成功,却不知天才是怎样炼成的。实际上,即使天资再出众的人,仍需苦练方能成才。乐天自幼聪颖过人,仍然勤学苦读,二十岁以后是白天练写赋、晚上练写字、中场休息练写诗,根本没有时间玩乐,以至于练得口舌生疮、手肘生茧、齿衰发白(《与元九书》中的自述),如此方能成其大名。如果你被自己的拼搏所感动,那就看看人家乐天小朋友都拼到什么地步了。
大多数诗评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是,陈子昂在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不可复见,后代的贤明之主自己也熬不到了,真是生不逢时啊。但我觉得此诗更像是在感叹人之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的短促渺小,其意境有点接近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里那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陈子昂当时估计在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此诗充满了哲学味。当代能在深度上与之相比的也只有著名的“保安三问”了:“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儿?”
唐玄宗听后,重复了一下“不才明主弃”之句。孟浩然一拍脑门,真恨自己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原来这句诗直译就是“我没啥本事,所以圣明天子不让我做官”。但如果你真以为他这么谦虚,那就太没文化了。玄宗早被一众文臣雅士熏陶得很有文化,当然听得出这是抱怨的反话,其真实意思是“本人很有才,但天子不识千里马,没让我做官”。唐玄宗当即不悦地说:“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朕?”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据传唐武宗酷爱《枫桥夜泊》一诗,命巧匠精心刻制了一块诗碑,准备驾崩后将其带入地宫陪葬,还特别叮嘱要放置于灵柩之首,可能打算闲着没事就睁眼看看。他临终前还颁布了一道遗诏,宣布《枫桥夜泊》只有他才能勒石赏析,后人不准效仿,否则必遭天谴。人类对死亡的无知会导致做出这种冷幽默的事情。唐太宗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带走陪葬之前,总算还留下了诸多摹本,唐武宗算是将祖先的独占欲发扬光大了。
唐朝诗风如此之盛,有的皇帝比如唐武宗欣赏诗歌,有的皇帝比如唐德宗欣赏诗人,而有的皇帝比如唐宣宗干脆自己就是诗人。唐宣宗在文采方面自命不凡,自认为如果去考进士的话,登第那是必须的,所以经常在自己的诗文上署名“乡贡进士李道龙云”,似乎落个进士的款比落个皇帝的款更有范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朝进士的社会地位是多么尊贵。
残酷清洗开国功臣的都是没什么文化、出身流氓无产者又比较自卑的人,比如汉高祖刘邦是吃霸王餐的小混混,明太祖朱元璋是贫下中农假和尚,除了简单粗暴地杀人,也没有什么高级一点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汉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都读过些书,就能厚待功臣,杯酒释兵权,与功臣结为儿女亲家,君臣共享富贵,流传为千古佳话。
科举的功能相当于改革开放后的高考,本来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可以借此跳出农门,跃入龙门,“农转非”而改变一生。今天的高考制度屡受诟病,但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中国,高考无疑是目前相对最为公平的选拔方式。如果没有高考中各种相对公平的严苛规定,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将被分配成什么样子,真令人不敢想象。
像罗隐这样的大才子在唐朝都考不中进士,可知那考试有多难,但大家依然趋之若鹜。自魏晋以来,人才的选拔一直实行九品中正制,能力不重要,出身门第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导致官僚集团世袭化、家族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个拼爹的时代。士族社会除了培养出一大批误国的清谈家,给我们贡献了充斥着奇葩之人和奇葩之事的《世说新语》外,在政治上却是死气沉沉。底层人士没有上升的通道,读书人经世报国的志向无从施展,就成为社会动荡的助力。
西谚有云,一百年才能养成一个贵族。萧家在三个朝代都是天潢贵胄,差不多满足条件。如果按此硬标准,中国大部分的当代“贵族”只能算是“富二代”,还当不起“贵二代”之称;精神境界的软标准那就更不用提了。许多暴发户以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就可以堆出贵族范来,他们不明白,像《悲惨世界》里那位穷得家里只有一副银餐具的主教才是真正的贵族范。
卖炭翁应该庆幸和白居易一起早生了一千多年,否则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车炭,而是赖以生存的牛车直接被没收了。鲁迅先生将中国人在历史上的处境分为两个尴尬的时代,被看了不爽的人请出了中小学语文课本。这篇可能让某些大人们也很不高兴的《卖炭翁》还能残留在语文课本中,实在是一件很侥幸的事。
大家一定以为李绅被皇帝赞赏升官以后,会更加爱民如子、为民请命。但毁你三观的是,他后来却热衷豪奢、官场党争、草菅人命。有个真实性可疑但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李绅身居高位之后,每餐要花费数百贯甚至上千贯。他极爱鸡舌,每餐一盘,院后无舌之鸡堆积如山。等发展到晚年,刘禹锡见到他家吃饭时的排场,都忍不住作断肠诗了。TVB的狗血剧经常编浪子幡然回头或好人彻底堕落的段子,都不及李绅的生平富有戏剧性,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以为“表哥”“房叔”们以前就是坏人吗?他们可能以前也像李绅一样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因为进入了一个事实上不被监督的权力阶层,只需要对上级负责而不需要对他所服务的民众负责,自然就会慢慢腐化成像李绅一样或比之更甚的人。在这个阶层内的很多人,都不惮于成为李绅或者“表哥”“房叔”,就看能不能找到机会而已。拥有这种权力依然能保持节操的人也不是没有,只希望他们不要良币被劣币驱逐,然后空叹怀才不遇了。
慧眼美女配潜力股英雄,深情男二号神助攻,老公开挂变黑马后功成名就,美女得以走上人生巅峰——这种模式绝对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风尘三侠的故事属于唐代传奇,红拂女和虬髯客都是虚构的人物。通过这么多闪光的强悍人物来衬托出真命天子李世民,才是这段传奇的主旨。唐代小说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玩透了好莱坞大片的模式:先将敌人或竞争者描绘得超牛,能胜过他们的主角岂不更牛?反观当今某些神剧,空手就能秒撕鬼子还得撕个八年,是我们应该鄙视编剧的智商呢,还是编剧在鄙视我等观众的智商?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目的,并不需要我们为之戴上“进步”之类的高帽子,其实人家很朴素,就是被腐朽的朝廷压榨得快要活不下去了,干脆造反当强盗,甚至当皇帝。从被统治阶级摇身一变为统治阶级,再去压迫别人,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再腐朽到引起新一轮的造反。换一拨人搞腐败而已,如此不断循环,自古皆然。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残忍,看到一群人想取代另外一群人,却实在看不到教材上所谓“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大上意义。一个巨变时代中的乾坤反覆、生灵涂炭,在《秦妇吟》中尽皆体现。如此宏伟壮阔的画面,即使杜甫、白居易也未能创造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