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173436
管理上没有*终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这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精彩演绎,一本书,梳理百年管理变迁,洞悉未来管理趋势。
对管理历史进行精心研究,不仅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能够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
书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这是一本将真实生活写进历史的书籍,读者们定会为人类在应对大型组织挑战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管理史专家、Thinkers50创始人斯图尔特?克雷纳经典著作再版升级。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主编程明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教授张志学、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任建标等,**商学院与管理思潮发源地重磅推荐。
著名管理学家、领导大师沃伦?本尼斯倾情推荐。
过去的100年,管理的艺术一次次地得到了彻底改造。在《管理百年》中,我们经历了每一轮的创新,认识到它如何与过去、未来相契合。
本书对管理历史进行了精心研究,不仅梳理了20世纪这个管理黄金时代中管理理论及实践的清晰脉络,还能够揭示出管理未来的重要线索。《管理百年》为管理编年史赋予了蓬勃的活力,涉及的历史人物阵营之豪华,连小说家也要羡慕不已。
这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63位管理大师在20世纪舞台上精彩演绎,一本书,梳理百年管理变迁,洞悉未来管理趋势。
克雷纳在书中介绍的管理创新人士既有实干家,也有思想家,这些人物与其倡导的管理创新同样耐人寻味。这些人尽管不乏时代偏见带来的个人缺陷,但对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
无论是商业和管理人士,在校学生,还是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从业者,都不可不读《管理百年》。书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
第1章 时间,市场的王道(1900-1910)
“若非工人们从思想上彻底革新了对自身及对雇主之义务的认识,又若非雇主们从思想上彻底革新了对自身及对工人之义务的认识,科学管理无法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大棒与鸡毛掸子
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
拿着秒表的复兴英雄
科学管理与追求秩序
衡量式管理
普通工人施密特的问题
【管理百年年表】
第2章 技术,给效率插上翅膀(1911-1920)
“我们是在投入技术。在规划、管理和工具开发方面投入了更高的技术,这样工人就能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结果。”
福特之路
地球上一半的汽车是T型车
成本优势
A.F.,福特纪
效率之思
【管理百年年表】
第3章 组织,井然有序的群体(1921-1930)
“眼下的问题是通过增减,把笨拙而缺乏凝聚力的大众变成协调而相关的整体。这得依靠一个建立在基础管理政策上的组织。“
统治与组织
组织的思考
从比利到斯隆先生
善用群体智慧的现代管理者
组织巨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4章 人,才是未来 (1931-1940)
“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该去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让我想去做一件事。”
明灯燃起
人事新政
动态角力下的人
直面人的现实
【管理百年年表】
第5章 战争,管理思想的引爆点(1941-1950)
“战争总是能以奇妙的方式把精明的管理人才汇聚在一起。它们造就企业,也粉碎企业。”
战争的产业契机
美国大兵的专属品
给未来埋下种子
战败与商业崛起
【管理百年年表】
第6章 营销,触动市场的脉搏(1951-1960 )
“那时候,所有公司都处在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世界就在那儿等着企业来卖东西。公司开始系统化地考虑如何更精确地与市场建立联系。现代营销就此诞生。”
西方美梦与公司人
营销的喜悦
从喜悦到近视
消费主导的时代
探索工作激励
【管理百年年表】
第7章 战略,高瞻远瞩的力量(1961-1970)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为挫败敌人,任何计划都必须考虑对方的实力;克服这类障碍有把握的办法是制定一套能适应环境、随机应变的计划;而要保持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又不放弃主动性,好的办法就是沿着一条本身就提供了备选目标的道路前进。”
规划未来
兵法与经营
战略管理的全盛期
在实践中分析
分析师扛起的大旗
【管理百年年表】
第8章 戳穿管理的泡沫 (1971-1980)
“随着管理专家们想出新的办法精简工作,采用新的机器,并削减管理费用,悠闲的终身职位很快就消失了。”
臃肿的企业怪物
路在何方
沃尔沃之道
【管理百年年表】
第9章 追求卓越的冒险(1981-1990)
“任何追求转型的管理层,都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胆小怯懦的人,期待获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人,都注定会失望的。”
西方如何觉醒
把视线转向日本
质量福音书
回归根本
重新发现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10章:权力的新平衡(1991-2000)
“高级管理人员充满热情地投入再造业务流程的工作,拆毁不再适合组织的公司结构。可管理实践基本上毫发无损。如果管理者的工作和风格保持原样,那么,他们终会破坏重建后的企业结构。”
功能性死亡
组织模式
矩阵模式
管理模式
精益模式
发挥技术潜力的新模式
马克思的胜利
【管理百年年表】
第11章 新的管理世纪
“未来真正出类拔萃的组织,将会是那些探索出如何让各层级员工自觉学习、发挥出潜能的组织。”
观念决定生死
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企业的消亡
从确定走向混沌
【管理百年年表】
《哈佛商业评论》一直深信“管理是一种正能量”,好管理不仅帮助企业家有效运营公司,更能为整个社会进步调动资源、贡献力量。
本书作者——著名管理史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先生虽然远在伦敦,但他不仅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编辑总监茱莉亚?科比(JuliaKirby)的好朋友,也是《哈佛商业评论》的老朋友。他在很多著作里都曾感谢《哈佛商业评论》对他研究给予的支持。茱莉亚在《哈佛商业评论》90周年纪念刊(2012年11月号)上撰写本刊简史时,也特别提到克雷纳在管理史学领域的成就。
然而,“管理”究竟是什么?克雷纳在他这本《管理百年》中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他说定义管理实在太困难,它是一门专业、一种职业,它是衡量企业卓越与否的尺度,但它又超越商业,无所不包。
谁是当代中国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
我对克雷纳的为难深有同感。管理不仅难以定义,而且,尤其在中国,它还被严重误解和低估。一家声名显赫的商业媒体的编辑好友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管理什么的我讨厌了。”另一位我所敬仰的大思想家的杰出弟子跟我说:“管理是真实的学问,但没什么大学问,组织理论就够了。”我的团队里一位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的同事告诉我:“管理这个词太不性感了。”而一群高管们在社交媒体上接力般地说:让那些辞职的人都快点滚蛋吧,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真以为我的企业没你不行吗?……
所以,你能想象,当克雷纳一再追问我:谁是当代中国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时,我有多为难。
对管理严重缺乏常识、缺乏认知的状况,与中国的现实有关。放松管制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市场扩张,释放了中国企业的活力,造就了过去三十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上升周期,让中国的企业家们更着迷于外向型的投资、扩张、布局,而不是内部管理,比如产品研发、技术突破、客户服务、创新、品牌、销售、人才激励和培养、战略、企业文化等。
赚钱有多容易,管理就有多混乱。这样的结果造成中国有的是亿万富翁和规模上的巨无霸企业,但并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人人都在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更没有多少历经经济周期、时代变迁、行业整合而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中国市场还处在冯仑所说的野蛮竞争的年代,尤其是本土企业,大都赤脚上阵,从没穿过“现代管理的鞋子”,根本不知道穿一双好鞋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现代良性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基础
“管理”不是企业的附属或者束缚,而是其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基础。这正是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的意义,也是中国读者尤其需要认真研读本书的原因。在作者笔下铺陈开的不仅是一部现代管理学史,更是一部现代商业进化史。从现代管理的源头——大工业时代开始对“科学管理”的推崇,到梅奥博士对生产线上“人”的发现,到德鲁克对企业、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实质上是一个“社会机构”的发现和界定,再到职场对女性潜能和利益的关切——克雷纳在这本书中以清晰的脉络、简洁又生动的叙述,让我们展示了西方(也包括日本)企业的实践,在西方社会催生和滋养了一批多么了不起的企业家、管理的信徒与思想大师,他们突破性的理念在过去100年不断演化、更新、自我颠覆和超越,不仅造就了一批屹立百年而不倒的伟大企业、支撑了美国的崛起与日本在二战战败后的复苏,更从个人生活的一点一滴、各个方面推进了现代社会愈加文明和人性化。
遗憾的是,《管理百年》书写的这部现代管理学史,严格地说是一部西方现代管理学史。中国拥有全球多的消费者和的市场,但它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却是我们遥远的祖先——孙子的《孙子兵法》。当代中国,无论是商学界和企业界,都还没有输送并影响全球商业世界的管理理念。从现代管理学宗师德鲁克,到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再到近半个世纪影响的“颠覆式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从GE、IBM、可口可乐,到谷歌、苹果和Facebook,这些深刻改变了企业运营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大思想家和卓越企业,都不是中国给予世界的贡献。20世纪的中国不仅错过了工业革命,也远离整个管理世纪——管理成为专门学科的20世纪,被克雷纳称为“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而对中国来说,20世纪是被意识形态主宰的泛政治化的100年。
好消息是,中国经过之前30年的市场开放、资源累积、商业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加之经济周期进入平缓甚至下行周期对企业造成的压力,都迫使中国在21世纪迎来属于自己的“管理世纪”。
当下的中国,不仅是全球富活力与机会的新兴市场,也是积累了复杂难题的转型社会,无论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发展模式转型、提高效率与创造力、获得全球性的视野与竞争力;还是社会层面的两极分化、阶层冲突剧烈,都需要极具超越性与颠覆性、理性且良性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正是商业世界的核心价值和取向,正是企业家群体不能推脱的使命,正是管理的用武之地。
我们在中文世界传播管理的福音,在此,不妨基于克雷纳的《管理百年》给“管理”一个充分而全面的界定:
管理,现代管理,尤其是现代良性管理,不仅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健康发展、基业常青的基本工具,也是推动技术升级、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燃料,更是发现人、提升个人之价值、激发和释放个人之创造力与想象力,并终让个人获得成就感、尊严和自由的核心保障。
枯燥地说,管理是冰冷繁复的工具,让一切得以运转和实现;浪漫地说,管理是莫扎特的钢琴、达芬奇的笔,让所有伟大的创意、天才的灵感变为可见的成果,让梦想真正照进现实。——这是与民主、自由、繁荣、独立这些理念殊途同归的普世价值。因此,无论是“中国梦”,或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全球梦”,都必须穿上“管理的鞋子”,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代价、更良性而可持续的模式获得实现。
在此要特别感谢湛庐文化,不仅用心重译再版了克雷纳这部经典之作,而且多年来专注而投入地出版了大量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愿意跟湛庐文化一起不遗余力地在中文世界传播管理的福音。
我毫不怀疑,在未来30年,中国不仅将穿上“现代管理的鞋子”,还将向全世界出口“Made inChina”的“管理鞋子”。
斯图尔特·克雷纳对20世纪的管理思想及实践做了*周密、*完整、*精彩的总结。本书不仅对前人的经验做了回顾,还预测了下一个世纪我们可能的前进方向。读完这本书,我对新千年更有信心了。
追求人与组织融合的领导力大师 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
《管理百年》以通俗而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百年来西方管理实践和思想潮流的演进。作者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呈现了科学管理、组织规划、人员激励、战略设计、企业文化和多重运营策略等管理实践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让人清晰地理解了西方企业的运营之道。我每次阅读都有感悟:以史为鉴,可以兴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教授 张志学
作为新兴学科,管理学只有百年多的历史。“管理上没有*终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尽管如此,百年的发展,管理学的确进步很大。对管理实践的透析日趋微观,管理理念更具有引领作用,管理的使命不仅在创造财富,更在努力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管理百年》有助于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也有助于思考未来。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玉利
我们已经有文明史和科技史的著作,但是缺少管理史的文明史是片面的,缺少管理史的科技史是苍白的。管理百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文明、科技和管理紧密联系的发展史。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主任 任建标
第1章 时间,市场的王道(1900-1910)
大棒与鸡毛掸子
伊莱休·鲁特(ElihuRoot)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不过,由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商业帝国的开创者屡见不鲜,这位花花公子的生平就差不多淹没其中了。
鲁特是个才华横溢的律师,讲究条理到了冷漠无情的地步,什么事情都办得成。曾有一回刑事审判,连法官都尖锐地规劝鲁特做人要多点良心。鲁特热心支持的西奥多·罗斯福,则称他是“我这辈子认识的大西洋两岸了不起的人,”同时又说,鲁特“是我随时都要多个心眼盯着点儿的残暴友人。”如果你想领略大棒的残忍,就去找鲁特吧。戈尔·维达尔(GoreVidal)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他就是“一根活生生的鸡毛掸子。”1899年,麦金利总统请他出任战争部长(Secretary ofWar)。这可是个出人意料的任命。鲁特是个活跃的纽约共和党人,也是个律师,但在华盛顿几乎没人认识,也没什么政治历练。但麦金利意识到,鲁特身上展现出的理性力量,是美西战争之后美国迫切需要的东西。
那场战争美国已经打赢了。然而,它也暴露出美国的军事机器完全是个烂摊子。军队制定的战略有问题,因为它居然没有所需地区的地图,一张都没有。士兵们穿着冬季制服就给派去了古巴。后勤混乱——的例子是,300节火车车厢到达了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却没人知道车上装着什么。战争结束后,道奇委员会(DodgeCommission)试图摸清这种不称职的底线在哪里。它拿出了整整8大卷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倘若像当时的军队那样组织,“监管再好的……企业,也没法满意地处理业务。”
前任战争部长,拉塞尔·阿尔杰(Russell A.Alger)总算干了件体面事,拱手辞职,为伊莱休·鲁特让了道。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军队的彻底重组。鸡毛掸子完全沉迷在了严厉的春季大扫除之中。
鲁特认定,军队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他希望各部队的司令长官负起责任,互相联系。鲁特哀叹道,“华盛顿的座上客们太顽固啦。”他大刀阔斧地采取了许多举措,如改组军队的行政架构,成立军事学院,创办总参谋部。国会质疑鲁特的创新,有参议员说,“华盛顿和拿破仑都不需要战略委员会。”
“嗯,没错,可他们都已过世;我们现行的体制也应随之淘汰,”鲁特以一种值得赞美的简短风格回答说。
放眼历史长河,伊莱休·鲁特大概只能占个脚注的位置,但他在美国军队里发起的变革影响深远。彼得·德鲁克说,美国军队“首次意识并系统化地应用起了管理原则。”现代管理是在大棒和鸡毛掸子的鞭策下问世的。
把理论挖出来
尽管伊莱休·鲁特实践了我们现代称之为“管理”(management)的工作,但他或许会称之为“行政”(administration),甚至更不留情面地说这叫“常识”。19和20世纪之交,管理尚未得到界定。更确切地说,有人为管理提出了可信的定义,但他的尝试鲜为人知。这次尝试的源头有点出人意料,是一位名叫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法国工程师。
法约尔对管理思想的贡献几乎完全遭到了忽视。只有管理教科书会不经意地提到他。他是法国人这一点,也有些出人意料——在以盎格鲁-撒克逊人[1]为主的学科里,说它是个障碍也不为过。法国人是出了名对现代流行管理模式不感兴趣的。他们不怎么在乎商业大师的伎俩,对时髦的理论疑虑重重,奉行一条特立独行的路线。
法约尔就读于法国里昂的圣艾蒂安国家矿业学院。1860年,他以矿业工程师身份毕业,进入了法国矿业公司科芒特里-富香博-迪卡兹维尔(Commentry-Fourchamboult-Decazeville)。法约尔在这家公司干了一辈子。他把公司从破产边缘救了回来,于1888年到1918年任常务董事。
在此期间,法约尔系统地阐述了一套独具一格的管理哲学。在管理领域,他对这个世纪的贡献分为三方面。
首先,他意识到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既适用于法国矿业公司,也适用于法国的医院,甚至邮局。
其次,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门独立规律的学科。这没什么可奇怪——但在他的时代,“管理”是一种几乎不存在的东西。
根据这一认识得出的逻辑结论是,可以对管理做出严格的定义。对像法约尔这样脚踏实地的理性主义者而言,存在就意味着需要清晰的定义。无法定义,就很难说得上存在。如果管理真的是一门站得住脚的学科,管理者从事的到底是什么工作?他们希望藉此实现什么目的呢?
为此,法约尔拟定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他说,这些就是管理的普遍特征了:
劳动分工
职权和职责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指导
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
员工的薪酬
集中
等级链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性
主动意识
团队精神
法约尔的14项原则是管理者关心的问题——或者说,是管理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为了将之付诸有效实践,法约尔说,管理者需要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现在已经演变成了领导)和控制。
从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必然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果:只要能够定义的东西,必然可以传授他人。他为管理教育的整个概念及实践奠定了一个出发点。事实上,法约尔本人就曾在高级军事学院(Superieurede laGuerre)讲学,退休后又成立了行政研究中心。(在法国,法约尔的讲学激起了民众对管理的极大兴趣,到1925年,他的讲演稿已印刷了15000册,还集结成了书。)
而且,倘若管理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概念,那么,从逻辑上来说,通过教育获得管理技能也是普遍适用的。如今,我们已经接受了如下概念: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可到医药公司就职。我们认为,首席执行官的工作并不需要了解药物的具体配方,或者像程序员那样掌握晦涩的开发语言。首席执行官运用的是管理技能。可在法约尔的年代,哪怕是工厂里的工作,也都存在着专业分工。工作受着严格的限制。人人都懂得工作的适用范围。而管理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事实证明,法约尔称之为“行政管理”的管理理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大部分管理理论都随着时间和社会进步而逐渐枯萎,法约尔的这套理论却基本上还是站得住脚。权威的管理学位至今仍称作“工商管理硕士”,即可看出它的影响力。
[1]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后征服不列颠。——编者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