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0191丛书名: 西方传统
《苏格拉底的申辩》翻译注疏本自2007年出版,至今已近十年。由于此书在柏拉图对话中特殊的地位,它的需求量一直很大,所以几年前就已经买不到了。此次作者做了修订。改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其中有翻译和注释的错误,也有许多常识性的错误,尤其包括希腊文拼写的错误。
相信这个修订本会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一个是北京大学吴飞教授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作了很多注释,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第二部分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三部分尤其重要,是中国学者自觉地用西方古典思想来理解现实处境、逐渐回归中国自身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引言(吴飞)
一 苏格拉底的审判
二 柏拉图的《申辩》
三 《申辩》中的几个主题
四 《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
五 《申辩》在现代欧洲的复兴
六 现代《申辩》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七 《申辩》与现代哲学
八 西方当代《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
九 中国学界对《申辩》的翻译与研究
十 本书的翻译与义疏
缩写对照表
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 著 吴飞 译)
一 真理与修辞
二 案情的真相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
六 惩罚与荣耀
七 临别告白
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吴飞)
——《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
一 真理与修辞(17a1-18a6)
二 案情的真相(18a7-19a7)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19a8-24b2)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24b3-28a1)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28a2-31c3)
六 惩罚与荣耀(35e1-38b9)
七 临别告白(38c1-42a5)
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版后记
……
然后,苏格拉底说出了他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42a2-5)从他对雅典人的告别演说中,我们早已看到了苏格拉底的心胸。认识到人的必然局限并以哲学为业的他,绝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人。虽然他告诉雅典人说,好人一定有好报,坏人会受到谴责,但被整个雅典处死的苏格拉底知道,对他的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并不是让整个雅典城遭受天谴。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这句话理解为:我会高贵地死去,享受神给的赐福,你们会庸庸碌碌地活下去,遭受神给的报应。苏格拉底从没有说,他会知道只有神知道的知识。他在这里既然说只有神知道,这结果就只有神知道。我们更不能把这理解为苏格拉底对雅典人的诅咒。即使在应该预言和诅咒的地方,苏格拉底真正给出的,也不是一个诅咒;而今,在刚刚向雅典人托孤之后,苏格拉底难道又要给雅典一个诅咒吗?
其实,苏格拉底的意思非常简单。他既然说生与死哪个更好只有神知道,那就是说,他并不知道。这句话当然首先是对“无知之知”的一个最终概括。还有什么事情比生死更大?但面对这样重大的事情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谁不要作出判断?而谁在作出判断的时候,不是基于自己的一个假设?普通人往往假定生比死好,于是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到了种种依据。苏格拉底同样要作出一个事关重大的决定,而他同样不知道生和死究竟哪个更好,那他就同样需要作出一个假设,以便为自己的抉择提供理由。于是他假定,死不是必然不好的,而是一件很有可能会好的事。但这个假定来自哪里?不是来自常识,不是来自众议,也不是来自神话传说,甚至也不是来自精灵的暗示,而是来自一个更根本的假定,即关于什么是好的假定。苏格拉底的最终根据,不是对生死究竟是不是好的假定,而是对什么是好的假定。如果假定了生与死哪个更好,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选择,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了。而苏格拉底的假定又来自对智慧的一种理解: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但一定存在真正的智慧。由于苏格拉底的假定基于人不可能有真知的基础上,因而是所有可能的假定中最灵活、最不会限定思考的一个。于是,他根据这个假定,在辩证的对话中思考生的好处在哪里,死的好处可能在哪里。他虽然并不确切地知道生死究竟会是怎样,但能够通过这个假定找到自己生的根据和死的理由。
苏格拉底的根据和理由的一个巨大力量就体现在,哪怕在最后作出决定之后,他还是在谦卑地告诉自己和雅典人,生与死究竟哪个更好,知道的仍然只有神。苏格拉底不会作出任何结论,他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向他的神献出了最虔诚的哲学祭品,也留给了雅典人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哲学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