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189806
1、《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
本书鲜活生动地描述了儿童及青少年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生活。引导父母们深入了解孩子各种社交行为背后的动机、意义及心理因素。深入探讨了诸如:“友谊”与“人气”的区别;男孩子和女孩处理亲密关系与承诺的不同方式;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朋友;为什么会有小团体以及父母能对此做什么……一系列问题,探索了孩子与朋友间种种经历可能产生的动人或悲伤的体验。父母、老师、咨询师,以及所有从事与儿童相关的工作的人,所有关心儿童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对儿童社交生活的深刻洞察。
2、《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
以问答的形式,从“正常的社交伤痛、面临社交风险的孩子们、学校与社区”三个方面。通过深入的探讨和极具洞察力的建议,解答了父母和老师针对孩子的社交生活*常见的困难与疑惑。就“取外号、打架、小团伙斗争、恶意排挤”等等问题提供了具体并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朋友还是敌人—儿童社交的爱与痛》目录
一 生日聚会之邀
二 家庭的重要性:稳固的依附关系在友谊 诞生之初扮演的角色
三 孩子与游戏:成长之旅
四 当孩子有了最好的朋友
五 身处丛林:群体在儿童生活中的力量
六 最坏的敌人:儿童社交生活中的阴暗面
七 仍在继续:孩子们是如何应对朋友间的冲突、背叛与和解的
八 性别游戏的规则:生物学与友谊
九 从相互讨厌到约会
十 跨越差异
十一 学校能做些什么
十二 家长能做些什么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目录
一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常见的社交之痛
案例1 学会不担忧
案例2 寻 找 定 位 ,发 现 自 我
问答
妈妈,他们欺负我/学会分享/生活中的交友技巧 /相信成长的力量
人气与权力/父母的社交问题是否会影响孩子
当群体惹麻烦的时候/试图收买友谊
二 当社交生活变得令人生畏:面临危机的孩子们
案例 1 有攻击性的幼儿园小孩
案例 2 在茶会上孤身一人:被忽视的孩子
问 答
学会非言语沟通/小小施虐者 /为什么同一家庭的两个孩子会如此不同
欺凌行为的根源 /太瘦/帮助孩子跟难相处的同龄人打交道
三 在学校和社区:孩子们的社交世界
案例 1 帮社交孤儿找到家
案例 2 来自校外的骚扰
问答
做父母,不要做孩子 /不合拍的男孩/告密者 /双赢的领导能力
拓展孩子的社交圈 /当其他家庭与你的规则不同时
爱的力量 /孩子们的善良
老师和家长每天都会目睹儿童交往的各种场景。我们看到被孤立的孩子独自站在一边,听到自己的孩子在车里说别人的坏话,也看到孩子们多么思念朋友。我们也会翻出自 己与社交有关的童年回忆,其中有欢乐也有痛苦。但这些回忆并非都能指导我 们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往往正是中学时代留下的社交伤痕,让我们在不必担心时却过度焦虑,在该有所行动时却徘徊不前;当孩子们其实已经在以 最好的方式成长、适应和调节的时候,我们却反复纠结于他们所描述的痛苦。
当孩子们互相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戏弄和背叛时,几乎没有几个成年人 能够理解个中缘由。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坏”孩子吗?为什么很难阻止他们 拉帮结派和排挤某人?为什么有的孩子很难交到朋友?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容易 受欢迎?为什么有的孩子只要有一两个朋友就心满意足了,完全不在意自己是 不是受大家欢迎,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受欢迎”却成了天大的事?我希望读完本书后,你能为上述问题,以及其他相关的棘手问题找到答案。
本书也致力于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解决孩子之间棘手的社交冲突。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读过本书后你应该能够判断出班里是否存在残酷或危险的情况, 也应该能够知道一个被孤立的孩子是否需要你出面干预。如果你是一位家长, 读完本书后你应该可以回答每位家长每天都在问的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一切都好吗?本书将教会你判断孩子的社交生活是一帆风顺,还是面临危险和需要帮助。
《妈妈,他们欺负我》前言
如果孩子因为被欺负,或者因为和朋友发生冲突而哭着回家,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女儿陷入社交困境,显然需要帮助,却坚决反对你给老师或者同学家长打电话,你该怎么办?
如果她恳求你:“ 求你了,妈妈,别打电话! 天哪,你这样只会添乱!”你该怎么办?
如果从来没有人愿意邀请你的孩子参 加生日聚会,你该怎么办?
你该如何与其他家长沟通——或者,你是否应该与其他家长沟通,告诉他们从来没有人给你的孩子打电话?如果你是老师,在保护孩子不被孤立,或者处理小团体的权力斗争时,你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眼皮底下,有一个秘密的社交世界,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情景剧?你对此能发挥什么影响呢?什么程度的焦虑算是过度焦虑?我们如何才 能不把自己被欺负和被孤立的痛苦回忆与孩子的经历混为一谈?
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当我们在美国各地以及其 他国家旅行,为父母开设工作坊,为学校做咨询时,我们不停地遇到这样的问题。 无论我们到了哪里,我们都会发放问题卡片,请听众们分享他们对自己的孩子 或者学生的担忧。多年来,我们收集了上百个问题,从中挑选出 40 个最有代表性, 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结集成本书。
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与儿童社交相关的问题是最痛苦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看到,相比孩子的其他问题,社交问题最容易让妈妈们落泪。当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遭遇而悲伤或愤怒时,共情是那一刻最合适的回应。
但是当情绪平复之后,我们发现,如果能让家长对儿童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对他们就会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在书中引用了一些我们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但因为我们自己也是父母,我们知道心理学知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管用。尽管我们很想提供帮助,但是我们缺少信息。有时候 孩子不愿意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我们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有时候孩子 虽然表明了态度,但却有失偏颇——我们经常把这种不够客观公正地陈述事实的方式叫作“都是因为她先打我的”。很多时候,洞察力比知识更重要。身为父母,你应该已经知道,在养育过程中保持洞察力是最困难的事。那些能平衡各种需求的父母,能保持情绪稳定的父母,那些温和的父母,那些不过度参与孩子成长细节的父母;还有,那些 能够不动声色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节,让他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令我们惊叹又佩服。我们都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往往我们要么干预过早,要么迟迟不能提供帮助。
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成人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 尽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要考虑每个孩子扮演的不同角 色,也要考虑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的作用,还要考虑家长、学校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每个方面。你将看到,我们很少会简单地将一个孩子定义为受害者或 者恶霸。我们描述的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各种复 杂的互动。我们试图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社交问题。
如果你希望孩子幸福又成功,仅仅帮助他们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帮助他处理同龄关系。作为成人,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与周围的人相处的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相应的社交技能,享受与朋友间的关系。
——本·富尔曼 心理学家,《儿童技能教养法》与《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养法》作者
研究儿童发展,分为三个范畴: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和情绪发展。本书讨论的儿童的社交生活,属于儿童发展的社会化范畴。国内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龄前儿童都在上各种辅导班。父母很关心认知发展,就是自己的孩子聪明不聪明。但是,我是收到很多妈妈的咨询,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认知上有问题,都是说孩子胆小、脾气倔、要赢怕输等等。也就是说,真正困扰他们的是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然而问题是,社会化发展,不能通过培训、刷题等方式强化训练出来。社会化发展要让孩子在生活里,自己去经历,去体验,慢慢发展。
本书非常容易读,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故事和案例,有研究来做观点的支持。书中强调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交特点,也分析了在不同社交场景下孩子的交往特点。父母从本书里了解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回顾和反思自己的一些经历,并启发自己在孩子的社交方面可能有哪些帮助。
——陈忻,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研究协会会员。畅销书《养育的选择》作者。
孩子的*个朋友是他们迈向独立很重要的标志,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随之而来的是欣喜和困惑,甚至是成长的阵痛,“妈妈,她不喜欢我”;“妈妈,她欺负我”;父母的引导回复也会形成孩子的社交态度。
这本书把孩子每个阶段遇到的社交问题用真实的案例呈现,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社交需求,同时也帮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更有自信,找到做自己的力量。
——Jessica, 微信公众号:大J小D,畅销书《和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
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爱,远离痛
没想到,在读这部书稿时,我会两次热泪盈眶。
一次是读到 3 岁的威尔在小朋友凯西搬走一个月后收到凯西的来信,当妈 妈给他读信时,小小的他无声地听着,泪流满面——孩子的心是多么温柔细腻 啊!威尔的眼泪让我也瞬间眼眶湿热,并勾起我的回忆。我女儿圆圆小时候有 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叫小哲,她们年龄相仿,从出生后就几乎天天在一起玩,5 岁时我们两家各自迁居到不同的城市,相距 4 小时车程,圆圆和小哲每隔三四 个月见一次面。她们平日的那种互相惦记,见面时激浪滔天的欢乐和每次分别 时的依依不舍,现在想来仍让人心生感动。友谊的花蕾萌发在春天细嫩的枝条上, 美好得动人心魄,它里面包含着香甜,包含着果实,包含着四季,包含着童年 情绪的跌宕婉转,时光流转,记忆的湖面在很多年后仍然涟漪起伏。
第二次是读到早期的亲密友谊对一个人心灵的抚慰功能。读这部分内容时, 我突然回到初中阶段,回到十三四岁。当时的我因为转学、老师的歧视、父母 无意的伤害等原因,历经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自卑、孤独、成绩差、绝望…… 那也是我一生中最苍老的时期,以后再老也老不过那三年。我能走出那三年的困境,一直归因于自己丰富的阅读、中考的优异成绩、父母无意中给予的宽容等, 这么多年从未意识到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友谊。初中三年,我在学校里唯 一的交流对象是一位姓梁的同班同学。她虽成绩差、自卑、吝啬,却是透过石 缝照进我生活中的一点阳光,我对她有近乎恋人般的依赖。后来,因为高中不在一个班,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没考上,我们越来越无话可说,交往就基 本上断了,直至今天再也没联系过。这些年我很少再想起这位同学,更不在乎 这段友谊,觉得它早已死去,于我已毫无价值。在读这部书稿时,我在某个瞬 间突然被点醒,那段友谊和今天的我从表面看早已没有半点儿关系,就像幼时 曾玩过的一个布娃娃、少年时穿过的一件衣服,甚至某年吃过的饭菜,都已消 失得无影无踪,但在当时它却是不可或缺的,若不借由它的帮助,我的身体或 心灵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原来,被我弃之如敝履的那份友谊竟是埋藏在我体 内的珍宝,一直萦绕在我的生命中,一直滋养着我。这一发现令我颤栗,顿时潮水般的感恩之情自遥远的地方浩荡而来,我百感交集。
我还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小学时的一个同学,他无论相貌还是能力都十分出 色,是明星式的学生,是所有同学仰慕的对象。就他当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我猜他将来一定不得了。但不幸的是他五年级时因为搬家而转学,可能是因为 他太出色,引起了那所学校的一些学生头目的嫉妒,或是由于其它原因,他在 那所学校遭遇了霸凌,而当时的老师、家长或者不在意,或者处理不当,总之都没能有效帮助他,导致他的心理彻底被打垮,状态萎靡,直至今天,看来平庸已成定局。
无须永恒于一个人,但要恒定于一个事:友谊。因为“友谊能够弥补孩子生命中的不足”。这恰如爱情,是一个生命能够健康美丽的营养剂。它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须品。在我翻译的《小王子》的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类最深的情感——从最大的喜悦到最深刻的痛苦——都来源于‘关系’。”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 在关系中寻找自己,并成为真正的自己;在关系中寻找爱,并成为爱,这是生命 的最高目标,也是最大的收获。”关系就像空气一样无形,却无处不在,因此深 入探讨儿童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书就是一本以探索儿童关系为主旨的书。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书中展现 的案例也是以美国儿童的生活为主,但其对儿童关系的探索却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本书涉及的儿童关系大致包含两个部分:学龄前的家庭关系、入学后的友 谊关系。书中对前一种关系的探讨虽然落墨不多,但对它的重要性却有高文典 册般的陈述。“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母亲是婴儿的第一个朋友”,“与父母的第一份友谊将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这些都是非常深刻的洞见,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如果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那么与其他儿童的友谊可以 “弥补未曾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并且“友谊能够滋养孩子的灵魂”。但如何让 孩子在学校里获得朋友,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孩子在学校里到底经历了些 什么,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了解到的。本书用大量的实例详细展现了儿童关系 的各种细节,尤其是校园“小群体”,这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某些不可思议的行 为方式,了解儿童社会的某些“隐秘地带”,知道在学校这个看似祥和美好、风 平浪静的地方,却经常暗流汹涌、充满危险。家长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当孩子在同伴关系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家长会显得异常焦虑;同时,对于社交本身,家长和孩子在认识上也经常会有分歧。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关注孩子的 表现,另一方面也提醒这些家长,问题的根源可能是自己的童年曾遭遇了类似 的创伤。所以要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担心,相信孩子能应付绝大部分的问题,并 且天生拥有像伤口自愈那样的自我修复能力。比如,“一个孩子应该有多少个朋 友,这并没有所谓的魔法数字,所以只要孩子没有表现出郁郁寡欢或被孤立, 家长就无须担心。”类似的既有高度又不失开阔的观点随处可见。所以本书不但 对发展儿童社交能力有益,也能在精神上给家长以支持,更有利于家长的自我 疗愈和自我完善。
本书的主要读者可能是家长,对学校管理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 本书较深入地探讨了校园欺凌现象,并给出了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的相关 建议。
希望本书为儿童带来更多人际关系上的福祉。 祝福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
尹建莉
2017 年 10 月于北京
双赢的领导能力
问: 我是一所从幼儿园到八年级一贯制的公立学校的咨询老师,几年前, 学校里有一个八年级的男孩,他是这个年级最受欢迎的孩子,事实上也是整 个学校最受欢迎的孩子。不可思议的是,他对每个人都很友善,他不滥用权 力,也不搞小群体,不欺负任何人。他真诚地喜欢别人,别人也真诚地喜欢他。 除他之外,我见过的学校其他领头的男生和女生几乎都是刻薄、爱发号施令、 渴望权力的。我真希望能知道那个男孩是如何获得这些特质的,希望可以将 他的优秀之处也传递给学校里其他的人气王。有什么办法能让其他学生也像 他一样吗?
答: 好精彩的故事!真希望你能分析出这个男孩的个性配方,这样我也 能分得“一杯羹”。这个男孩具备卓越的领导力,并且,你说得对,这种特质在当今社会十分稀缺。假如没有好的领导技巧,领袖们就只能简单粗暴地通 过力量、恐吓和操纵来领导群体。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学校里的孩子们通常并不会真的“选举”领袖,而 是通过最原始的斗争方式来争夺人气和控制权。通常来说,受欢迎的孩子“被选为”领袖是因为他们的外貌、运动能力、经济能力或其他特性,但无论哪 种特性,都与实际的领导力无关。然而在任何一所学校,受欢迎的孩子都自 动承担了领袖的角色,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这就难怪当这些孩子被 权力冲昏了头脑时,他们在群体中起到的往往是破坏性的,而非建设性的作用。
我并不是说你提到的这个男孩(那个优秀的领导者)是独一无二的,其实, 在每所学校、在很多运动队、在孩子很多的社区里,都有不错的领导者,不过, 你说八年级孩子很少表现出优秀的领导力,我对此并不觉得意外。受欢迎和 领导力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特性。而中学阶段正是受欢迎程度被重视的巅峰期。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成人群体比中学生群体更在乎谁受欢迎,更轻视领导力。 但是,在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中,“原始进化论”达到了巅峰,因此 外貌、运动能力和经济资源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地位。
到了高中,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正如一个高三学生告诉我的:“我们当 中依然有受欢迎的孩子,但他们不再是我们的领袖。”换句话说,高中阶段 对群体领袖的选择已经从初中阶段的“原始进化论”切换到更实质性的标准。 受欢迎的孩子可能继续保持他们在穿着、生活方式、音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但是真正的领袖才能主持大局。而好的领袖都会有自己特定的领导技能和 风格。
这些领导技能是什么样的呢?关于那个男孩是怎样在不滥用权力,又不 对人恶毒的前提下赢得自己出众的领袖地位,你并没有过多描述,不过我猜他在我们所说的“双赢策略”方面是高手。这些策略能够也应该被教给学生们, 尤其是那些学生领袖或者潜在的学生领袖。
双赢策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从商业谈判[罗杰·费舍尔的《获得同意》 (Getting to Yes,Roger Fisher)]到婚姻咨询[哈维勒·亨瑞克斯的《得到你想 要的爱情》(Getting the Love You Want,Harville Hendrix)]。同样的策略可以帮 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效的领导者。双赢的核心是让每个参与的人 都开心,或者至少能因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得到重视而感到满意。与双赢刚 好相反的情况,通常被叫作“零和博弈”,是指一个人的胜利是以另一个人的 失败为代价。就是说,你的损失加上我的获得(反之亦然),结果为零。相反, 在双赢的游戏中,每个人都有收获。
有些孩子天生就具备双赢思维。简说:“我们来捉迷藏吧。”而苏说:“我 们来玩娃娃吧。”此时,有双赢思维的领导者就会说:“我们来假装娃娃玩捉 迷藏吧,每个人拿一个娃娃,然后带着它躲起来。”在小镇的另一头,乔说“:比 尔,你玩这个卡车好长时间了,该轮到我了!”比尔没有用“谁让你运气不好” 之类的话来做回应,否则肯定会导致乔过来争抢,他也没有说任何威胁朋友 的话。比尔采取的是双赢策略,他说:“你说得对,真抱歉!但是能不能先让 我完成这个大碰撞,然后你再接着玩?这样你就能一下玩很长时间。”如你所 见,想要达到双赢的效果,就需要灵活性、创造性,并且愿意妥协。但这并 非家长老师们常说的“轮流玩”那么简单。双赢策略能让每个人都感觉很舒服, 而强制孩子分享、轮流玩、对人友善,结果往往让两个孩子都满心愤懑。
即使天生没有双赢思维的孩子也能学会这些概念,不过需要谨记的是, 向孩子们传授这些策略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孩子们回顾以往的某次 冲突,讨论假如采用双赢策略的话,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影响领导效力的第二个因素是倾听。优秀的领导者也是优秀的倾听者。 他们可能真的有很好的想法,但如果他们的想法没有马上被认同,他们也能 倾听其他人的主意,然后在考虑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 的方案。优秀的倾听者会对他们听到的所有意见都给予反馈,让大家都感到 被尊重和有价值。
也许,优秀的领导力包含的最重要的特质是同理心。同理心是能够设身 处地从他人的视角来看问题,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而不是只自私地关注 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有些人天生比其他人更有同理心,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 过学习变得更有同理心。同样,教育的方式最好是通过大量的举例和讨论, 而不是说教。
我建议将友善、同理心、有效性和双赢这些领导技能传授给学生领袖或 者潜在的学生领袖,但你可能注意到了,我没有建议大家去鼓励孩子们选择 已经具有这些特质的同伴为他们的领袖。如果受欢迎程度是由领导能力来决 定的,而非那些表面特征比如外貌、金钱,那当然很好。但是,儿童和青少 年有自己选择领袖和受欢迎的同伴的标准,领导能力显然不是他们首先会考 虑的。所以,更有效的方式是找出那些已经被同龄人选为领袖的孩子,再教 给他们领导技能。还有更好的做法,就是向所有孩子传授领导力技能。因为 每个学生,无论他们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都能从双赢策略、同理心和倾听 能力中受益。
学生之间、社区里的孩子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有可能成为教给他们领 导力技能的潜在机会。除此之外,你的学校可能想要为所有学生,或一部分 已显示出潜在领导力的学生开设专门的领导力训练课程。有些学校已经进行 同伴咨询或同伴调解项目,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倾听、同理心和双赢策略的具 体技巧。
从以外貌、身材和体力到以真正的领导力为标准来选择领导者,这个转 变总让我想到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与卡尔·雷纳(Carl Reiner)合作 创作的喜剧短剧《两千岁老人》中的一幕。布鲁克斯解释了石器时代宗教信 仰的起源。他说,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上帝,不过他们有菲尔(Phil)。菲尔是 当时体格最大、最刻薄也最狠的人,每个人都敬拜他。雷纳问,然后发生了 什么?布鲁克斯回答,有一天,菲尔被闪电击中,这使得人类精神领域的发 展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人都在说:“嘿,原来还有比菲尔更厉害的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