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395998
一套通篇都是“表格”的法考辅导书!表格是*清晰明确的一种说明形式,能将13000多个法条、近4000个考点全都融会于一套表格体系中,艰辛程度不言而喻。过滤掉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总结凝练出*核心的考点,并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呈现,本质上就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本同类法考辅导书。我们专注于内容,多过形式。本书精雕细琢每一个考点,用*严谨的态度把关,并依2018新大纲以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更新,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专业与用心!
本书以教材和图表的形式,筛选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梳理重点法条。采取强化记忆、比较记忆等方式,加深考生对于考试内容的理解。本书摒除法考传统教材冗长的叙述,删除基本不会考的非重点法条,体系完备,重点突出。
第一分册
目录Contents
理 论 法 学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基本原理(1)
第二节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1)
第三节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1)
第二章法理学(1)
第一节法的本体(1)
第二节法的运行(1)
第三节法的演进(1)
第四节法与社会(1)
第三章中国法律史(1)
第一节西周至清末的法律思想与
制度(1)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与制度(1)
第四章宪法(1)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1)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制度(1)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
第四节国家机构(1)
第五节宪法的实施与监督(1)
经 济 法
第一章反垄断法(1)
第二章反不正当竞争法(1)
第三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
第四章产品质量法(1)
第五章食品安全法(1)
第六章银行业法(1)
第七章财税法(1)
第八章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
环境资源法
第一章环境保护法(1)
第二章自然资源法(1)
第一节森林法(1)
第二节矿产资源法(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第一章劳动法(1)
第一节劳动法概述(1)
第二节劳动合同法(1)
第三节劳动争议(1)
第二章社会保障法(1)
国 际 法
第一章国际法(1)
第一节导论(1)
第二节国际法的主体与国际
法律责任(1)
第三节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1)
第四节国际法上的个人(1)
第五节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
系法(1)
第六节条约法(1)
第七节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1)
第八节战争与武装冲突法(1)
第二章国际私法(1)
第一节国际私法的主体(1)
第二节法律冲突、冲突规范
和准据法(1)
第三节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1)
第四节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
律适用(1)
第五节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
决(1)
第六节区际法律问题(1)
第三章国际经济法(1)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1)
第二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1)
第三节国际贸易支付(1)
第四节对外贸易管理制度(1)
第五节世界贸易组织(1)
第六节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
他法律制度(1)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
法制度(1)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
法制度概述(1)
第二节审判制度(1)
第三节检察制度(1)
第四节律师制度(1)
第五节公证制度(1)
第二章法律职业道德(1)
第二分册
目录Contents
刑 法 总 则
第一章刑法概说(2)
第一节刑法的基本原则(2)
第二节刑法的解释(2)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2)
第二章犯罪构成(2)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2)
第二节犯罪构成四要件(2)
第三章犯罪排除事由(2)
第一节正当防卫(2)
第二节紧急避险(2)
第三节其他犯罪排除事由(2)
第四章犯罪未完成形态(2)
第一节犯罪预备(2)
第二节犯罪未遂(2)
第三节犯罪中止(2)
第五章共同犯罪(2)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2)
第二节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
责任(2)
第六章罪数形态(2)
第七章刑罚种类(2)
第一节主刑(2)
第二节附加刑(2)
第三节非刑罚处罚措施(2)
第八章刑罚裁量(2)
第一节量刑情节(2)
第二节量刑制度(2)
第九章刑罚执行(2)
第一节减刑制度(2)
第二节假释制度(2)
第十章刑罚消灭(2)
刑 法 分 则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2)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2)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秩序罪(2)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2)
第二节走私罪(2)
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
秩序罪(2)
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2)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2)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2)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2)
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2)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
权利罪(2)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2)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
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2)
第二节妨害司法罪(2)
第三节妨害国(边)境管理
罪(2)
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2)
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2)
第六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毒品罪(2)
第七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
介绍卖淫罪(2)
第八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
品罪(2)
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2)
第八章贪污贿赂罪(2)
第九章渎职罪(2)
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2)
第十一章罪数(2)
行政法
第一章行政组织与公务员(2)
第一节行政机关(2)
第二节公务员(2)
第二章行政行为(2)
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2)
第二节具体行政行为(2)
第三章行政许可(2)
第一节行政许可概述(2)
第二节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2)
第三节行政许可诉讼(2)
第四章行政处罚(2)
第一节行政处罚的种类与
设定(2)
第二节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管辖与适用(2)
第三节行政处罚的程序(2)
第四节治安管理处罚(2)
第五章行政强制(2)
第一节行政强制概述(2)
第二节行政强制的种类和
设定(2)
第三节行政强制措施实施
程序(2)
第四节行政强制执行程序(2)
第六章政府信息公开(2)
第一节政府信息公开概述(2)
第二节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2)
第七章行政复议(2)
第一节行政复议概述(2)
第二节行政复议参加人(2)
第三节行政复议机关(2)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
受理(2)
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理、
决定和执行(2)
第三分册
目录Contents
民法
第一章民法概述(3)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3)
第二节物(3)
第三节民事责任(3)
第二章自然人(3)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
行为能力(3)
第二节监护制度(3)
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3)
第三章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
第一节法人的分类(3)
第二节法人机构(3)
第三节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3)
第四节非法人组织(3)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3)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3)
第二节无效民事法律行为(3)
第三节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3)
第四节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3)
第五节《民法总则》与《合同法》
中的行为比较(3)
第五章代理(3)
第一节代理概述(3)
第二节代理权(3)
第三节无权代理(3)
第六章诉讼时效与期间(3)
第一节诉讼时效(3)
第二节期间(3)
第七章物权(3)
第一节物权概述(3)
第二节所有权(3)
第三节共有(3)
第四节用益物权(3)
第五节担保物权(3)
第六节占有(3)
第八章债(3)
第一节债的概述(3)
第二节债的履行(3)
第三节债的保全和担保(3)
第四节债的移转和消灭(3)
第五节不当得利(3)
第六节无因管理(3)
第九章合同(3)
第一节合同的订立和履行(3)
第二节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
第三节合同责任(3)
第四节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3)
第五节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3)
第六节提供劳务的合同(3)
第七节技术合同(3)
第十章婚姻家庭(3)
第一节结婚(3)
第二节离婚(3)
第三节夫妻关系(3)
第四节父母子女关系(3)
第十一章继承(3)
第一节继承权(3)
第二节法定继承(3)
第三节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
扶养协议(3)
第四节遗产的处理(3)
第十二章人身权(3)
第一节人格权(3)
第二节身份权(3)
第十三章侵权行为(3)
第一节侵权行为概述(3)
第二节侵权责任(3)
第三节特殊侵权行为与责任(3)
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著作权(3)
第一节知识产权保护(3)
第二节著作权的客体(3)
第三节著作权的主体(3)
第四节著作权的内容(3)
第五节著作权的限制(3)
第六节邻接权(3)
第七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
第八节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3)
第二章专利权(3)
第一节专利权的主体(3)
第二节专利权的客体(3)
第三节授予专利权的条件(3)
第四节授予专利权的程序(3)
第五节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3)
第六节专利侵权损害赔偿(3)
第三章商标权(3)
第一节商标注册(3)
第二节商标权的内容(3)
第三节商标权的消灭(3)
第四节驰名商标的保护(3)
第五节商标侵权损害赔偿(3)
商法
第一章公司法(3)
第一节公司法概述(3)
第二节公司的设立(3)
第三节公司的股东(3)
第四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人员(3)
第五节公司的收益分配制度(3)
第六节公司债券(3)
第七节公司的合并与分立(3)
第八节公司的解散与清算(3)
第九节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
有限公司(3)
第二章合伙企业法(3)
第一节普通合伙企业(3)
第二节有限合伙企业(3)
第三节合伙的解散与清算(3)
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法(3)
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概述(3)
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
清算(3)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3)
第一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3)
第二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3)
第三节外资企业法(3)
第五章企业破产法(3)
第一节一般规定(3)
第二节破产申请和受理(3)
第三节管理人(3)
第四节债务人财产(3)
第五节债权申报(3)
第六节债权人会议(3)
第七节重整程序(3)
第八节和解程序(3)
第九节破产清算程序(3)
第六章票据法(3)
第一节票据法概述(3)
第二节票据权利与票据行为(3)
第三节票据抗辩与补救(3)
第四节汇票、本票和支票(3)
第七章证券法(3)
第一节证券发行(3)
第二节证券上市(3)
第三节证券交易(3)
第四节上市公司收购制度(3)
第五节证券机构(3)
第六节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3)
第八章保险法(3)
第一节保险合同总论(3)
第二节保险合同分论(3)
第三节保险业法律制度(3)
第九章海商法(3)
第一节船舶与船员(3)
第二节海上货物运输合同(3)
第三节海上旅客运输合同(3)
第四节船舶租用合同(3)
第五节船舶碰撞(3)
第六节共同海损(3)
第四分册
目录Contents
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4)
第二章诉讼参与人(4)
第三章管辖(4)
第一节立案管辖(4)
第二节审判管辖(4)
第三节特殊情况的管辖(4)
第四章回避(4)
第一节回避概述(4)
第二节回避的程序(4)
第五章刑事证据(4)
第一节刑事证据的类型(4)
第二节刑事证据规则(4)
第三节刑事诉讼证明(4)
第六章强制措施(4)
第七章附带民事诉讼(4)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4)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4)
第八章期间、送达(4)
第一节期间(4)
第二节送达(4)
第九章立案(4)
第十章侦查(4)
第一节侦查行为(4)
第二节侦查羁押期限(4)
第三节补充侦查(4)
第十一章起诉(4)
第一节提起公诉的程序(4)
第二节提起自诉的程序(4)
第十二章刑事审判概述(4)
第一节刑事审判的原则(4)
第二节审判组织(4)
第十三章第一审程序(4)
第一节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4)
第二节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4)
第三节简易程序(4)
第四节判决、裁定和决定(4)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4)
第一节上诉与二审抗诉(4)
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审判(4)
第三节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的核准程序(4)
第十五章死刑复核程序(4)
第一节死刑立即执行的复核程
序(4)
第二节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复
核程序(4)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4)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4)
第二节依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
的重新审判(4)
第十七章执行(4)
第一节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程序(4)
第二节执行的变更程序(4)
第十八章特别程序(4)
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
程序(4)
第二节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
诉讼程序(4)
第三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
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
的没收程序(4)
第四节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
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4)
第十九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
司法协助制度(4)
第一节涉外刑事诉讼程序(4)
第二节刑事司法协助(4)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与基本制度(4)
第一节基本原则(4)
第二节基本制度(4)
第二章主管与管辖(4)
第一节管辖恒定(4)
第二节专门法院的管辖(4)
第三节级别管辖(4)
第四节地域管辖(4)
第五节裁定管辖(4)
第六节管辖权异议(4)
第三章诉(4)
第一节诉的分类(4)
第二节反诉(4)
第四章诉讼参加人(4)
第一节当事人(4)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4)
第五章民事证据(4)
第一节民事证据的种类(4)
第二节民事证据的分类(4)
第六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4)
第一节证明对象(4)
第二节证明责任(4)
第三节证明程序(4)
第七章期间、送达(4)
第一节期间(4)
第二节送达(4)
第八章法院调解(4)
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述(4)
第二节法院调解的程序(4)
第三节调解协议与调解书(4)
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4)
第一节保全(4)
第二节证据保全(4)
第三节先予执行(4)
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
措施(4)
第一节妨害民事诉讼行为(4)
第二节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的种类(4)
第十一章第一审普通程序(4)
第一节普通程序的基本程序阶
段(4)
第二节撤诉和缺席判决(4)
第三节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
诉讼终结(4)
第四节判决、裁定和决定(4)
第十二章简易程序(4)
第一节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4)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4)
第三节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
讼(4)
第十三章公益诉讼(4)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4)
第一节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
比较(4)
第二节上诉的提起(4)
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4)
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4)
第十五章特别程序(4)
第一节特别程序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4)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4)
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案件(4)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
能力、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案件(4)
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4)
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4)
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4)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4)
第一节再审案件的启动方式(4)
第二节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4)
第十七章督促程序(4)
第一节督促程序概述(4)
第二节支付令(4)
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4)
第十九章第三人撤销之诉(4)
第二十章执行程序(4)
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述(4)
第二节执行开始(4)
第三节执行措施(4)
第四节暂缓执行、执行中止
和执行终结(4)
第二十一章执行异议之诉(4)
第二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4)
第一节概述(4)
第二节涉外民事诉讼管辖(4)
第三节涉外民事诉讼的审理(4)
第四节涉外民事诉讼中的
送达与期间(4)
第五节司法协助(4)
第二十三章仲裁法(4)
第一节仲裁法概述(4)
第二节仲裁协议(4)
第三节仲裁程序(4)
第四节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
予执行(4)
第五节涉外仲裁(4)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行政诉讼概述(4)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
第一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
确定标准(4)
第二节应予受理的案件(4)
第三节不予受理的案件(4)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4)
第一节级别管辖(4)
第二节地域管辖(4)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4)
第一节当事人(4)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4)
第五章行政诉讼程序(4)
第一节起诉与受理(4)
第二节第一审普通程序(4)
第三节简易程序(4)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4)
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4)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
与规则(4)
第一节行政诉讼证据(4)
第二节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4)
第三节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
殊制度(4)
第七章行政案件的裁判(4)
第一节行政诉讼一审判决(4)
第二节行政诉讼二审裁判(4)
第三节行政诉讼再审裁判(4)
第四节行政诉讼裁定与决定(4)
第八章执行(4)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执行(4)
第二节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4)
第九章国家赔偿(4)
第一节国家赔偿概述(4)
第二节行政赔偿(4)
第三节司法赔偿(4)
第四节国家赔偿方式、标准和
费用(4)
第二章社会保障法
一、主体
参加缴费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应当参加。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个人缴纳。工伤保险职工应当参加。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失业保险职工应当参加。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生育保险职工应当参加。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不缴纳。
二、基本养老保险
组成(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2)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领取养老金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足15年(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其他丧葬
补助金
和抚恤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病残津贴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跨统筹地区(1)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2)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新农保(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他规定(1)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
(2)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三、基本医疗保险
组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范围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然后向第三人追偿。;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4)在境外就医的。先行支付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跨统筹地区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四、工伤保险
条件享受停止享受(1)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3)拒绝治疗的。工伤认定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1)故意犯罪;
(2)醉酒或者吸毒;
(3)自残或者自杀;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工伤费用支付工伤保险
基金中支付(1)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
(3)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4)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5)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7)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8)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9)劳动能力鉴定费。用人单位支付(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续表先行支付单位未缴费(1)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2)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
(3)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相关规定追偿。第三人侵权(1)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2)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与基本养老
保险的关系(1)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五、失业保险
条件领取停止领取(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1)重新就业的;
(2)应征服兵役的;
(3)移居境外的;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5)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领取期限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最长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最长18个月累计缴费10年以上最长24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24个月。金额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级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死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和抚恤金。跨统筹地区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与基本医疗
保险的关系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六、生育保险
主体职工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未就业配偶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续表生育保险待遇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1)生育的医疗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生育津贴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七、军人保险
军人伤亡保险缴费个人不缴纳。退役后的工伤待遇已经评定残疾等级的因战、因公致残的军人退出现役参加工作后旧伤复发的,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退役养老保险军人退出现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家给予退役养老保险补助。退役医疗保险义务兵和供给制学员不缴纳军人退役医疗保险费。随军未就业的
军人配偶保险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个人缴费,国家补助。接受就业服务(1)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等;
(2)军人配偶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政府就业安置或者介绍的适当工作、提供的就业培训的,停止缴费补助。
八、社会保险费的征缴
未按规定申报(1)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当缴纳数额;
(2)
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未按时足额缴纳责令限期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逾期查询与
划拨(1) 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
(2) 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
(3) 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扣押、
查封、
拍卖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九、法律责任
不办理登记限期改正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1~3倍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3000元的罚款。未按时足额缴纳滞纳金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罚款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3倍的罚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