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30350
一个美国人写的沈从文评传
沈从文逝世30周年,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更好地认识他
西方世界重要沈从文研究著作
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精心之作
美国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是费正清弟子,20世纪70年代求学于哈佛,*后以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得博士学位。之后,又写成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一书。金介甫先生也成为向西方世界介绍沈从文、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学者之一。
该书传到中国以后,经过萧乾、荒芜先生等人介绍、联系,资深翻译家符家钦先生翻译了此书。译文精到准确,原文所引材料详实,尽显原著面貌,而其文字又得沈从文先生笔墨趣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的中译本以《沈从文传》为名出版多次。本次更名出版,对之前的版本全面进行了重新编校,也是将近二十年来作者首次亲自授权出版中文版。
引言 3
章 湘西少年 13
湘西:沈从文的世界及其历史根源 15
沈从文的童年 25
沈从文处在时局转变的时代 35
第二章 青年时代:沈从文和湘西都在自谋出路 57
沈从文与军营生活 64
军人与学者 77
第三章 故都怪客 103
在参加中国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失误 106
成了作家却不依附任何作家集团 112
沈从文批新式作品 123
满腔怒火的北京青年 133
虽到上海怒气未消 142
第四章 沈从文乡土文学的根源 167
沈从文的乡土特色 172
抒情诗人沈从文 176
来自民间 182
从单纯叙事到有所启发 189
对歌之外还有求偶门道 195
第五章 平易朴实却古怪的乡下人 211
不受羁绊的部落:沈从文的传奇小说 216
普通乡下人的社会地位 224
普通乡下人的世界 234
第六章 城里人:面对青春和死亡 257
沈从文形成了自己的“倾向” 265
同政府抗衡 275
沈从文的思想性小说 281
第七章 力争自治 327
湘西衰落的前后 320
1934-1946 年间湘西的动乱局面 326
沈从文40 年代的乡土文学 334
沈从文不愿遵命写作 341
第八章 积极抵抗与消极抗争 361
结论 379
参考文献 389
金介甫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年轻学者(他岁数不算太小,但是长得很年轻,单纯天真处像一个大孩子——我希望金先生不致因为我这些话而生气),他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多次到过中国,到过湘西,多次访问了沈先生,坚持不懈,写出了这本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在沈从文身上所倾注的热情是美丽的,令人感动的。
从我和符家钦先生的通信中,我觉得他是一个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的翻译家,我相信这本书的译笔不但会是忠实的,并且一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汪曾祺
记得是1975年,我走进纽约唐人街一家书店去搜购沈从文著作。没有料到书店店员对我说: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已是个老头儿。”等到心情平定下来后,我就猜想沈自己国家的书店店员该怎样回答我的提问,来以此自慰。想来回答是:“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是资产阶级。”或者,“他只会描写旧社会”甚至说,“他还在信仰上帝。”当时中国的书店里买不到沈从文作品(实际上,那家唐人街书店里也是这种情况)。我知道沈在台湾倒受到重视(他的作品曾被查禁,因而非常珍贵),但那里的一位图书管理员听说我在搜罗沈的著作,想当然地说了一句:“沈从文?他是共产党——他没有到台湾来。”我对自己说,真是一份绝妙材料,可以让鲁迅写成小说,因为鲁迅作品在台湾也遭到查禁。更有趣的是,中美关系改善以后,我终于得到机会去拜访沈从文。这时才发现每当他毫无顾忌地评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时,他不像老头儿,倒像个调皮孩子。
在西方,沈从文的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他之后。尽管如此,政治因素仍然会使作家名声湮没不彰。很少有汉学家能把自己的评价形诸笔墨。一位权威学者1972年曾当面向我推崇沈从文的成就,但到了80年代,当讨论沈和其他作家谁能充当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对,这位学者把当年说过的话全部收回。鲁迅现在之所以声名显赫,既归功于众望所归,又归功于重新评估,那么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到底占有什么地位呢?汉学家势必要考虑!他们对中国作家的评价,难道要采取双重标准吗?
本书记述沈从文的一生,他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艺术——从全面来加以考虑。但由于本书是写沈从文的部传记,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沈同意的一部传记,所以书中以较多篇幅来记述“史实”,如何评价倒在其次。沈的思想帮助我们阐明他的艺术,同样,他的艺术也帮助我们阐明他的思想。不过我处理这些题目,也为了要说明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的道路。的确,不应该把沈从文的生活只写成作家传记,而应该作为进入中国社会历史这个广阔天地的旅程。我更有理由不仅向一般读者阐明我对沈从文这位作家的看法,一般读者亦无须我来饶舌,而主要是向鉴赏家表明我的观点。沈从文本人欣赏过许多作品,其中较低的有都德和法朗士,高层次的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乔伊斯。沈当然要超过前两位,虽然我还不能把他同后面几位作家并列。与我同样欣赏沈的人当然不满足于把沈从文跟莫泊桑、纪德这些二等名家相提并论。沈不像屠格涅夫那样始终一贯,也不像沈喜爱的契诃夫那样是多面手,沈只擅长写小说。可是评价一位作家只能看他的杰作。我认为,沈的杰作可以同契诃夫的名著媲美。我还想把鲁迅同他来比一下,这不算对鲁迅不敬。如果鲁迅看到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都记在他的账上,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何况有些成就他也未必首肯。对沈从文评价的困难之处,除了他写过一些有毛病的作品外,还在于他写起部头较大作品来就漫不经心这个老毛病(幸亏不是一直如此)。不能忽视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有些评论家说沈只能算是“文体家”;的确,这位成熟的作家连一部篇幅较大的小说也没有写完过,尽管他的《边城》很多人都认为在风格和形式上几乎可算十分完美,单是这篇经典性作品就够得上使沈从文成为伟大作家。我们不妨把《边城》跟其他孤独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比较一下。它当然比不上《红楼梦》。那么跟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斯特恩的《项狄传》,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比比怎么样呢?我是西方人,我认为《边城》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写得富于启发性,却像《项狄传》那样独出心裁,像《追忆逝水年华》那样扎实。可是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就在我们西方世界,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的名声不是也有过几起几落吗?
事实上,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声名卓著,并不在于他写过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念碑式作品,而在于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广泛多样。不拘一格是沈从文的弱点,然而在相当程度上这也是他的伟大所在。即使在他的较差作品中,他的实验对中国文学也是贡献,当时的确需要这种不墨守成规的创新。本书正想着重指出这一点。我们应该思考历史形式主义怎样影响了文艺批评。在中国,从1949年—1976年,鲁迅著作一直受到过分推崇,认为它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年代的文学方向。在西方,我们可能对一首新发现的莫扎特交响曲感到兴高采烈,然而如果发现这件作品是写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会嗤之以鼻。我们自己的历史形式主义使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反感,因为他们对我们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品感到亲切,所以我们习惯于现代派作家的80年代西方读者,不容易欣赏中国现代文学,觉得作品“过时”。反过来说,正因为沈从文这样的少数作家敢于“挣开束缚”(用西方说法),对先锋派思想和技巧进行
实验,那些对我们时代有偏见的人(包括我在内),才能在沈的杰作外找到极为珍贵的“创新”。沈从文从前入手中学到先锋派思想,但到了30年代他就感到,他可能是对“思想解放”和开拓新文艺领域感到兴趣的后一位作家了。
似乎显得矛盾的是,沈从文对他家乡始终一往情深。1980年以前他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学过外语。他的以湘西故乡为背景的传记,却能把中国社会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盘根错节地联结起来。他把地方风情写得很迷人,使评论家和读者一直在争辩他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多少真实性。只有耳聪目明的小说家才能塑造出本乡本土上那批令人难忘的人物。沈从文的作品也刻画出了现代中国农村生活的整个面貌,甚至写出了20世纪人物的生存处境。然而,在他那些作品中,他又以地区形象为主,提供湘西的详细情况,作为人类世界的范例。可以说,沈从文写湘西的小说全面而令人信服地陈述了生活的真实。正如美国批评家考利曾用评论福克纳作品的话来评论沈从文的作品说:“他的每部小说,不论中篇或短篇小说,所揭示的内容似乎都比他明确指出的还要多,主题也要深刻得多。所有独立的作品都像一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一条条大理石,全都能看出母矿体的纹理和疵点。”
沈从文是他所处时代的解说员,还帮助我们懂得,地区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他参加军阀的部队后,一边在湘西打仗,一边学习,同湘西打成一片。他的作品是军阀割据黑暗年代的写照。他的地区独立发展自身利益的看法在文学中赏心悦目,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令人恼火(这是他离开故土以后才认识到的),它能导致暴力反复逐步升级,后爆发内战。可有时候在其他方法失败后,乡土感情也能在地方水平上把中国社会团结起来,防止落到氏族械斗,造成天下大乱。沈从文一面阐明这种对地区打成一片的种种方法的运用与误用,一面他使自己钟爱的地域苏醒。作为一种气氛,他的作品隐隐约约地感到,哪怕一旦失去地区的凝聚力,就可能造成无政府状态。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是一个想象的王国,正像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那样。从积极意义上讲,沈从文作品的基础是他对当地情况有深刻理解。他的地区并不大,他跟当地掌权者大都不是亲戚,就是相识。因此,他的地区小说以江河小说的形式提供一部短短的历史。作品在体现中国西南地区人民的政治情况上比福克纳的作品在体现美国南部的政治情况显得更充分。作品并没有因为主观性而丧失了可读性,或降低了它注释历史的力量。沈没有袭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地区性的自我形象和地方色彩的陈旧写法。美国的传统南方作家写了地方风物木兰、模仿鸟、骑士神话,沈的作品中也写了艾草、龙船、巫师、侠客,沈通过这些特点把湘西描绘成古代楚民族的后裔,他写这些风物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他可能是写湘西神话的位现代小说家。总有一天人们会承认他是个用现代散文来创作地方色彩小说的作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